經略台真武閣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2年2月13日) |
經略台真武閣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廣西自治區容縣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明 |
編號 | 2-33 |
認定時間 | 1982年 |
經略台真武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由真武閣與經略台上下兩部分建築構成。
古經略台位於容縣城東的人民公園內,繡江之濱。相傳建於唐乾元至大曆年間(758年至779年),為唐代詩人元結任容縣經略使時所建,主要用來操練士兵,故取名為經略台,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據說當時台長35米,寬15米,高出地面4米,中間夯土,四周砌磚石。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經略台上原有的建築慢慢破損殆盡,唯獨一個偌大的台基依舊。明朝初期,為祭祀奉祀真武大帝,鎮脅火災,在經略台的台基上修建了一座道教建築的廟宇,名為真武廟。到了明萬曆元年(1573年),當地官府組織鄉宦,把真武廟改建為三層木構樓閣,就是現在的真武閣。
整個三層樓閣為槓桿式純木結構,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3米。全樓上下採用近三千條大小不一的木構件構成,鑿榫卯眼,斜穿直套而成,無一釘一鉚,也沒有一個鐵構件。樓閣的一樓有樑柱18根,座落在經略台台基的圓形石座之上。二層樓有四根大內柱,承受着上一層樓的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但柱腳卻都懸空不落地(現約離地板有2cm距離)。此被視為整座樓閣最精巧,最令人驚嘆的部分。主要原因是,在二樓和三樓各用九根枋子(拱板)穿過檐柱(即底層內柱)的上部,組成兩組嚴密的槓桿式斗拱,拱頭承托外面寬大的瓦檐,而檐柱就是槓桿的支點,拱尾托起這四根懸空內柱。400多年歷史滄桑,歷經無數的地震、颱風,至今安然無恙,依然屹立在繡江江畔。
1962年,中國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到容縣考察後,在《建築學報》第7期發表《廣西容縣真武閣的「槓桿結構」》,至此這座深藏了幾百年的、猶如天平一樣維繫整座建築的三層樓閣始被世人所關注。1982年,經略台真武閣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閣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也是四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沒有進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