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紓緩治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Palliative care」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緩和醫療
姑息治療
臺灣緩和療護
緩和醫療
港澳紓緩治療[1]

紓緩治療[2](palliative care),又稱姑息療法(palliative treatment),是當患者對根治療法不再反應以及預期壽命相對短時,醫療團隊對患者和其親人提供的醫療與照護。

「Hospice care」的各地常用名稱
臺灣安寧療護[3]
安寧照護[4]
港澳寧養服務

寧養服務(hospice care),前稱善終服務[5](End-of-life care),是對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生理及心理的照護,旨在優化患有嚴重、複雜且往往是末期疾病的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減輕其痛苦,屬於一種跨專業領域的醫療護理方法[6]。在已發表的文獻中,有許多寧養服務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將寧養服務描述為「一種透過早期識別和最高標準的評估來預防和減輕痛苦,從而改善面臨危及生命疾病相關問題的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的方法以及疼痛、疾病的治療,包括其他身體、心理和精神問題」[7]

「Hospice Palliative Care[8]」的各地常用名稱
臺灣安寧緩和醫療[9][10]
港澳寧養紓緩服務
星馬慈懷療護
慈懷護理

紓緩治療與寧養服務的區別是前者不一定臨終且不住入安寧病房,例如失智症、中風臥床等;但因兩者常範圍有所重疊,現在常合稱寧養紓緩服務

過去,寧養服務是針對特定疾病的方法,但如今世界衛生組織採取更廣泛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方法,表明寧養服務的原則是應儘早應用於任何慢性和最終致命的疾病。[11] 如果遵循以疾病為導向的方法,患者的需求和偏好就不會得到充分滿足,並且護理的各個方面,例如疼痛、生活品質和社會支持,以及精神和情感需求,未能得到解決。相反,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優先考慮減輕痛苦,並客製化照護以提高末期病患的生活品質[12]

寧養服務適用於各個年齡層患有嚴重疾病的個人,可以作為護理的主要目標或與治癒性治療同時提供。它由跨專業領域團隊提供,其中包括醫師、護理人員、職業物理治療師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宗教信仰專業人員和營養師等。寧養服務可以在多種環境下提供,包括醫院、門診,以及居家環境等。儘管寧養服務是善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並不局限於臨終患者。[6]

有證據支持寧養服務方法在改善個人生活品質的功效。[13][14] 寧養服務的主要重點是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品質。通常,善終服務是在生命結束時提供,但它對處於任何危重疾病階段或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幫助。[15]

如果在早期階段就尋求寧養服務專家和經驗豐富的專業協助介入,則可以更好地管理緊急情況、危機以及最終的死亡過程,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治療等。[16] 在實踐上有證據顯示,早期寧養服務可以延長剩餘壽命,提高生活品質。[1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醫院管理局 : 紓緩治療服務. www.ha.org.hk.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2. ^ 缓和照顾.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3. ^ 安寧療護. 國民健康署. [202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4. ^ 安寧照護.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5. ^ 臨終關懷.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6. ^ 6.0 6.1 Zhukovsky D. Primer of Palliative Car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Medicine. 2019. ISBN 978-1-889296-08-1. 
  7. ^ WHO Definition of Palliative Care. WHO. [4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4 October 2003). 
  8. ^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ct.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9. ^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10. ^ 周希諴(2012)。失智症末期的寧養紓緩服務照護。應用心理研究,(55),115-15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5609251-201209-201301070021-201301070021-115-15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 ^ Sepúlveda C, Marlin A, Yoshida T, Ullrich A. Palliative Car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glob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August 2002, 24 (2): 91–96. PMID 12231124. doi:10.1016/S0885-3924(02)00440-2可免費查閱. 
  12. ^ Khosla D, Patel FD, Sharma SC. Palliative care in India: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needs. Indian Journal of Palliative Care. September 2012, 18 (3): 149–154. PMC 3573467可免費查閱. PMID 23439559. doi:10.4103/0973-1075.105683可免費查閱. 
  13. ^ Kavalieratos D, Corbelli J, Zhang D, Dionne-Odom JN, Ernecoff NC, Hanmer J, Hoydich ZP, Ikejiani DZ, Klein-Fedyshin M, Zimmermann C, Morton SC, Arnold RM, Heller L, Schenker Y. Association Between Palliative Care and Patient and Caregiver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November 2016, 316 (20): 2104–2114. PMC 5226373可免費查閱. PMID 27893131. doi:10.1001/jama.2016.16840. 
  14. ^ Hoerger M, Wayser GR, Schwing G, Suzuki A, Perry LM. Impact of Interdisciplinary Outpatient Specialty Palliative Care on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Advanced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June 2019, 53 (7): 674–685. PMC 6546936可免費查閱. PMID 30265282. doi:10.1093/abm/kay077. 
  15. ^ What is Palliative Care? | Definition of Palliative Care | Get Palliative Care. [12 Ma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5 July 2020) (英語). 
  16. ^ 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 in stationären Pflegeeinrichtungen. Eine Einführung auf Grundlage des Hospiz- und Palliativgesetzes (HPG) (PDF). dhpv.d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7. ^ Jan Gärtner, U. Wedding, B. Alt-Epping, Frühzeitige spezialisierte palliativmedizinische Mitbehandlung, Zeitschrift für Palliativmedizin. Stuttgart, 17 (2): pp. 83–93, (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