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超人
等待超人 Waiting for "Superman"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戴維斯·古根漢 |
監製 | 萊斯利·奇爾科特 |
編劇 | 戴維斯·古根漢 比利·金博 |
配樂 | 克里斯托佛·貝克 |
攝影 | 鮑伯·瑞奇曼 埃里希·羅蘭 |
剪接 | 傑伊·卡斯迪 格雷格·芬頓 金·羅伯茨 |
製片商 | 沃爾頓媒體 帕提森媒體 |
片長 | 102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2010年1月22日(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2010年9月24日(美國) |
發行商 | 派拉蒙電影公司 |
票房 | $642萬美元 |
《等待超人》(英語:Waiting for "Superman")是一部關於美國教育的紀錄片,2010年9月24日在美國正式上映,由派拉蒙電影公司發行。影片由荷里活紀錄片導演戴維斯·古根漢(Davis Guggenheim)執導,影片記錄了五名學生尋求更好教育卻受挫的過程,揭露了美國公立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
古根抨擊公立學校成效不彰,使得無數有心向學和天資聰穎的學生得不到鼓舞,最後消失在輟學的大洪流里[1]。他把焦點集中在在教學質量不佳的學校上學的城市貧民區五個孩子身上。他們都夢想進入好一點的學校。但是這部影片顯示,這並不容易。他們必須抽籤來決定誰能上好學校。古根漢:「用手從一個盒子裏拉出一張卡。或者電腦隨便發出一個號碼。因為如果有一所好的公立學校的話,就不會有空位置。所以我們保證公平。我們把孩子和他們的未來交給運氣。」古根漢對美國公立學校的教育的現狀很憤怒。這次:「簡直是荒唐!荒唐!所以我才拍了這部影片。因為我和這些孩子息息相通。」。[2]
美國公立教育問題
[編輯]這部影片的觀點是,低素質教師和麻木不仁的學校官僚主義使學生們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影片介紹了傑出的教育改革者,包括傑佛里·卡納達。他在紐約市創建了「哈萊姆兒童區」。這個項目為數以千計的貧民區的學生提供了優質教育。卡納達說,優質教育的主要因素是優質教師。
官方數據顯示,美國平均每一個上課日就失去7000名學生,每年加起來一共有120萬學生輟學,大約只有70%的高一學生最後畢業。公立學校是不少美國家長最後的選擇。有能力的家長首選私立學校,而普通家庭擠破頭將孩子送進特許學校。片中反映了現在許多特許學校用樂透抽籤來決定學生,現場幾百個孩子的未來仿佛只取決於他們手中那顆樂透球。
蓋茨推廣
[編輯]影片上映之際最受矚目的是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蓋茨在片中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國家談論機會均等,但沒有偉大的教育就沒有均等的機會。我們國家談論自己有多優秀、多富有,然後樹立了榜樣。但如果沒有好的教育,我們在世界的地位就會下降」。蓋茨還親自為《等待超人》四處奔走,不僅現身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的節目,9月甚至出席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宣傳這部紀錄片。
批判
[編輯]影片將公立教育的問題歸咎於教師工會,指責老師只顧保住飯碗,缺乏教學熱忱,政府也沒有監督機制來篩選淘汰不夠格的老師。這種說法當然惹火了教師工會。
美國教師協會主席蘭迪·溫加騰也出現在這部紀錄片裏面。她認為這部影片不應該只把焦點放在教師身上。溫加騰說:「不要只讓個別教師當替罪羊,或者強調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部分。」
全國最大的教師工會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主席洛克爾就發表聲明抨擊說,片中完全聽不到教師的聲音,影片一味將公立教育、教師工會和教師妖魔化,對改革缺少有建設性的討論。他說:「如果你想知道怎麼讓公立學校變好,要問老師,而不是問荷里活。」
獲獎
[編輯]第29屆聖丹斯電影節:紀錄片單元觀眾選擇獎(Documentary Audience Award)[3]
參考文獻
[編輯]- ^ 美教育纪录片揭示美国公立教育弊端. [201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5).
- ^ 纪录片《等待“超人”》. [201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9).
- ^ 聖丹斯電影節閉幕 《冬天的骨頭》成最大贏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搜狐娛樂
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來自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美國之音網站。根據版權條款(英文)和有關美國政府作品版權的相關法律,其官方發佈的內容屬於公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