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大事年表
外觀
以下為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所發生的主要事件之時間列表。
指南 | |||
---|---|---|---|
政策 | 西部戰線 | 東部戰線 | 意大利戰線 |
非洲戰線 | 中東戰線 | 巴爾幹戰線 | 亞太戰場 |
海戰 | 空戰 |
1914年
[編輯]日期 | 政策/戰場/戰役 | 事件 |
---|---|---|
6月28日 | 政策 | 奧匈帝國皇儲法蘭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蘇菲·霍恩貝格被薩拉熱窩刺客六人組之一的加夫里洛·普林齊普暗殺。[1] (更多) |
7月5日 | 政策 | 在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下,奧匈帝國請求德國人提供軍事協助。而德國答應了這個要求。[2] |
7月23日 | 政策 | 進入「黑暗之週」。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塞爾維亞當晚便作出回應,同意最後通牒的大部分內容,除了第五與第六條款。 |
7月24日 | 巴爾幹戰線 | 在預計拒絕該最後通牒,奧匈或將對之宣戰後,塞爾維亞便開始動員。 |
7月25日 | 東方戰線 | 奧匈帝國開始動員。俄羅斯進入備戰狀態(部分動員)。 |
7月28日 | 政策 | 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4] (更多) |
7月29日 | 政策 | 德國德皇威廉二世與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透過電報進行約談。[5] |
7月30日 | 政策 | 德國對俄國發出最後通牒。[5] |
7月31日 | 政策 | 俄國開始戰爭動員。 |
8月1日 | 政策 | 德國對俄國宣戰並且開始動員。[6][7][8] |
西方戰線 | 法國開始動員。[6] | |
政策 | 意大利宣佈中立。[9] | |
政策 | 丹麥、挪威與瑞典聯合表示中立。[10] | |
政策 | 德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簽訂了一份秘密同盟協議。[11] (更多) | |
8月2日 | 西方戰線 | 德國入侵盧森堡。[12] (更多) |
西方戰線 | 容舍雷衝突:西線的第一場軍事行動開始。[13] (更多) | |
8月2日~26日 | 西方戰線 | 德國圍攻並佔領了隆維, 這座靠近盧森堡的「通往巴黎的鐵門」,便這麼被德國人打開了。 |
8月3日 | 政策 | 德國對法國宣戰.[14] 比利時拒絕德國經過他們的領土,並進入法國邊境。[15][16] |
政策 | 瑞士宣佈保持中立,並且開始了防禦動員。[17][18] | |
8月4日 | 西方戰線 | 德國入侵比利時[19] ,並且包抄法國軍隊。 (更多) |
政策 | 倫敦當局抗議德國沒有遵守倫敦條約,維護比利時的中立。德國總理則表示該條約只是一張紙罷了。後來英國便對德國宣戰。[20] (更多) | |
政策 | 美國宣佈中立。 | |
8月4日~16日 | 西方戰線 | 列日戰役爆發。德國圍攻並且佔領了比利時在列日的堡壘。 |
8月5日 | 亞太戰場 | 亞太戰場首次開火於澳洲墨爾本,並且由澳方首先開火。 |
亞太戰場 | 德國汽船普法爾茨號在被尼皮安堡攻擊後,於澳洲墨爾本投降。[21] (更多) | |
政策 | 黑山對奧匈帝國宣戰。[22] | |
中東戰場 |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封鎖達達尼爾海峽。 | |
8月6日 | 政策 | 奧匈帝國對俄國宣戰。[23] |
政策 | 塞爾維亞對德國宣戰。[23] | |
8月7日 | 政策 | 西班牙宣佈保持「嚴正的中立」。[24][25] (更多) |
8月7日~9月13日 | 西方戰線 | 邊境戰役爆發。德國人與英國遠征軍及法國第五集團軍的戰鬥最終取得勝利。 (更多) |
8月 7日–10日 |
西方戰線 | 米盧斯之戰: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更多) |
8月8日 | 政策 | 黑山對德國宣戰。[23][26] |
8月9日 | 非洲戰場, 多哥蘭戰役 | 多哥蘭戰役開始。 (更多) |
8月11日 | 政策 | 法國對奧匈帝國宣戰。 |
8月12日 | 政策 | 英國對奧匈帝國宣戰。[23][27] |
西方戰線 | 海倫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
8月14日~25日 | 西方戰線 | 洛林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15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德國軍隊入侵英屬東非並且佔領了塔韋塔。(更多) |
8月16日~20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塞爾維亞人在策爾戰役中,擊敗了奧匈帝國軍隊。[28] (更多) |
8月17日 | 東方戰線 | 俄軍入侵了東普魯士。(更多) |
8月20日 | 東方戰線 | 德國人襲擊了位於東普魯士境內的俄國軍隊,引發貢賓嫩戰役。該戰役除了削弱了施里芬計劃的兵力,這場襲擊最終也以失敗告終。[29] (更多) |
西方戰線 | 德國人佔領了布魯塞爾。 | |
西方戰線 | 莫漢格戰役:洛林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
西方戰線 | 薩爾堡戰役:洛林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
8月21日 | 西方戰線 | 沙勒羅瓦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2日~23日 | 西方戰線 | 阿登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23日 | 政策 | 日本對德國宣戰。[23] (更多) |
西方戰線 | 蒙斯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
8月23日–30日 | 東方戰線 | 坦能堡戰役: 俄軍慘敗於德軍之手。[30] |
8月23日~9月11日 | 東方戰線 | 加利西亞戰役爆發。俄羅斯佔領了利沃夫。(更多) |
8月23日~25日 | 東方戰線 | 克拉希尼克戰役:加利西亞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奧匈帝國第一軍團擊敗了俄國第四軍團。[31] (更多) |
8月24日 | 西方戰線 | 埃盧日行動 |
西方戰線 | 莫塔涅戰役:洛林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
8月24日~9月7日 | 西方戰線 | 德國人圍攻並佔領了莫伯日要塞。(更多) |
8月24日~9月28日 | 西方戰線 | 盟軍撤退至馬恩河。 |
8月25日 | 政策 | 日本對奧匈帝國宣戰。[23]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特佩戰役;喀麥隆戰役開始。 | |
8月26日 | 非洲戰場, 多哥蘭戰役 | 英國與法國軍隊征服了德國在西非的保護國:多哥蘭。[32] (更多) |
西方戰線 | 格朗德費戰役 | |
8月26日~27日 | 西方戰線 | 勒卡托戰役爆發後導致盟軍撤退。 |
8月26日~30日 | 東方戰線 | 格尼拉利帕河戰役:加利西亞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8月26日~9月2日 | 東方戰線 | 科馬羅夫戰役:加利西亞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26日~1916年2月18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莫拉之圍 |
8月27日 | 西方戰線 | 埃特勒戰役 |
8月27日~11月7日 | 亞太戰場 | 青島戰役:英國和日本軍隊佔領了德國所統治的青島。 |
8月28日 | 海戰 | 英國皇家海軍於北海的黑爾戈蘭灣海戰中獲勝。 |
政治 | 奧匈帝國對比利時宣戰。[23][33] | |
8月29日~30日 | 西方戰線 | 聖康坦戰役,又名吉斯戰役。盟軍在此戰中井然有序地撤退。 |
8月29日~31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第一次加魯阿戰役 |
8月30日 | 亞太戰場 | 新西蘭佔領了德屬薩摩亞(即後來的西薩摩亞)。(更多) |
9月1日 | 西方戰線 | 內里事件 |
政策 | 聖彼得堡被改名為彼得格勒,消除了德語單字「Burg」和「Sankt」。[34] | |
9月2日~11日 | 東方戰線 | 奧匈帝國於拉瓦戰役中戰敗,該戰為加利西亞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9月5日 | 海戰, U艇海戰 | 英國輕巡洋艦探路者號在蘇格蘭附近被U艇U-21號擊沉。 |
9月5日~12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爆發。德軍進攻巴黎的行動受阻──這意味着施里芬計劃已經失敗。[35] |
西方戰線 | 烏爾克河戰役: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
西方戰線 | 雙莫恩戰役 | |
9月6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那空戰役 |
9月6日~12日 | 西方戰線 | 聖貢德沼澤戰役: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西方戰線 | 維特里戰役: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
西方戰線 | 雷維尼戰役: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
9月6日~10月4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德里納河戰役 |
9月7日 | 亞太戰場 | 突襲范寧島 |
9月7日~14日 | 東方戰線 | 第一次馬祖爾湖戰役:於東普魯士的俄軍被擊退,傷亡慘重。 |
9月9日 | 政策 | 特奧巴爾德·馮·貝特曼-霍爾韋格闡述了德國的戰爭目標。(更多) |
9月11日 | 亞太戰場 | 比塔帕卡之戰 |
9月13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來自南非的軍隊開始入侵德屬西南非。(更多) |
9月13日~28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埃納河戰役最終以平局告終。海軍競賽開始。 |
9月14日 | 政策 | 埃里希·馮·法金漢接替小毛奇擔任德國的參謀長。 |
9月14日~17日 | 亞太戰場 | 多馬之圍。大多數在新畿內亞的德國軍隊都在當時或次年向澳洲人投降。 |
9月15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波耳人領導人 馬尼·馬利茲於南非起義。(更多) |
9月19日~10月11日 | 西方戰線 | 弗利雷戰役 |
9月20日 | 海戰,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桑給巴爾海戰爆發,最終德國勝利。 |
9月22日 | 亞太戰場 | 發生巴比提轟炸 |
亞太戰場 | 德國埃姆登號前去轟炸清奈。(更多) | |
9月22日~26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皮卡第戰役 |
9月24日 | 東方戰線 | 普熱梅希爾之圍 |
9月26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桑方丹戰役 |
9月25日~29日 | 西方戰線 | 阿爾伯特戰役 |
9月28日~10月10日 | 西方戰線 | 德軍圍攻並佔領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更多) |
9月29日~30日 | 亞太戰場 | 日本佔領馬紹爾群島。 |
9月29日~10月31日 | 東方戰線 | 維斯瓦河戰役(又稱華沙戰役) |
10月1日–1915年7月11日 | 海戰,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魯菲吉河三角洲海戰爆發, 德國柯尼斯堡號被擊沉。 |
10月1日–4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阿拉斯戰役 |
10月9日~11月1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中央權力控制貝爾格萊德。(更多) |
10月10日~11月2日 | 西方戰線 | 拉巴塞戰役 |
10月10日~11月2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梅森戰役 |
10月13日~11月2日 | 西方戰線 | 阿爾芒蒂耶爾戰役 |
10月16日~31日 | 西方戰線 | 艾澤爾河戰役爆發。法國和比利時軍隊守住了比利時海岸線。[36] |
10月19日~11月22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伊珀爾戰役結束了海上軍備競賽。 德國人被擋在加萊和敦克爾克之外。 |
10月19日~1915年7月7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德國和葡萄牙軍隊在安哥拉-納米比亞邊境發生衝突,但沒有進一步的宣戰。(更多) |
10月28日 | 海戰, 亞太戰場 | 檳城戰役爆發。德國巡洋艦埃姆登號在馬六甲海峽擊沉了兩艘英國軍艦。 |
10月29日 | 海戰, 東方戰線 | 發生黑海大突襲。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軍艦轟炸了俄羅斯的敖德薩和塞凡堡港口。 |
11月1日 | 政策 | 俄羅斯對鄂圖曼帝國宣戰。 |
海戰 | 科羅內爾海戰爆發。 馮·斯佩的德國巡洋艦中隊在智利附近擊敗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Christopher Cradock) 率領的皇家海軍中隊。[37] | |
11月2日 | 海戰, U艇海戰 | 英國開始對德進行海上封鎖。 (Details) |
政策 | 塞爾維亞對鄂圖曼帝國宣戰。[23] | |
11月2日~16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伯格曼攻勢: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場位於高加索地區的戰役。 |
11月3日 | 政策 | 黑山對鄂圖曼帝國宣戰。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乞力馬札羅山之戰 | |
11月3日~5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馮·萊托-福爾貝克 (Von Lettow-Vorbeck) 率領的德國殖民軍隊在德屬東非的坦噶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 |
11月5日 | 政策 | 法國和英國[38] 對鄂圖曼帝國宣戰。[23] |
11月6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法奧大登陸:英國與印度開始圍攻法奧要塞。 |
11月7日 | 亞太戰場 | 日軍佔領了德國在青島的海軍基地。(更多) |
11月11日 | 政策 | 鄂圖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向盟軍宣佈發動聖戰。[39][40] |
11月11日~21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巴斯拉戰役 |
11月11日~12月6日 | 東方戰線 | 羅茲戰役(又稱西里西亞攻勢) |
11月13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埃爾赫里戰役:法軍於摩洛哥敗給扎亞聯盟的最慘戰役之一。 |
11月16日~12月15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科盧巴拉戰役爆發,奧匈帝國軍隊撤離塞爾維亞。 |
11月19日 | 政策 | 布爾什維克的代表在帝國杜馬被逮補並被放逐至塞爾維亞。 |
11月23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巴斯拉被英國佔領。 |
12月1日~13日 | 東方戰線 | 利馬諾瓦戰役 |
12月3日~9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古爾納戰役 |
12月8日 | 海戰 | 福克蘭群島海戰:馮·斯佩的德國巡洋艦中隊被英國皇家海軍擊敗。[41] |
12月10日 | 西方戰線 | 六〇山被德軍佔領。 |
12月14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鄂圖曼帝國佔領位於波斯邊境的卡塔爾作為進攻高加索地區之橋頭報,但在他們於薩里卡米甚被擊敗後逐撤離。(更多) |
12月16日 | 海戰, U艇海戰 | 德國艦隊砲擊英格蘭的斯卡布羅、哈特爾浦和惠特比。[42] (更多) |
12月18日~22日 | 西方戰線 | 紀梵希戰役 |
12月17日~1915年1月13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阿圖瓦戰役 |
12月20日 | 西方戰線 | 反攻從佩爾特開始。 |
12月20日~1915年3月17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香檳戰役 |
12月22日 | 西方戰線 | 反攻從努瓦永開始。(更多) |
12月22日~1915年1月2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俄羅斯在高加索的薩利卡米什戰役取得勝利。[43] |
12月24日~25日 | 西方戰線 | 在西線的某些地方,德國和英國軍隊之間舉行了非正式的聖誕節休戰。[44] |
12月25日 – 1915年1月18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阿爾達漢戰役 |
1915年
[編輯]日期 | 政策/戰場/戰役 | 事件 |
---|---|---|
1月2日 | 東方戰線 | 俄羅斯開始進行在喀爾巴阡山脈的攻勢。 他將持續到4月12日。 |
1月4日~11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鄂圖曼帝國出其不意地佔領烏爾米耶與大不里士。 |
1月8日 | 政策 | 日本試圖將二十一條強加給中立國中國。 |
1月18日~19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雅辛戰役 |
1月19日 – 12月22日 | 西方戰線 | 哈特曼斯維勒科夫戰役 :為控制峰頂而展開的一系列戰鬥。 |
1月24日 | 海戰 | 英國大艦隊與德國公海艦隊之間爆發多格爾沙洲海戰。 |
1月24日~26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由約翰·奇倫布威領導的奇倫布威起義發生在尼亞薩蘭。 |
1月28日 – 2月3日 | 中東戰場, 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場 | 鄂圖曼帝國未能在突擊蘇彝士運河攻下蘇彝士運河。 |
1月30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俄羅斯佔領了大不里士。 |
1月31日 | 東方戰線 | 波利莫夫戰役。其中,德國首次使用了化學武器。[45] |
2月4日 | 海戰, U艇海戰 | 德國開始對商船進行無限制潛艇戰。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揚·坎普投降。馬利茲叛變以失敗告終。 |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卡卡馬斯戰役:德國試圖入侵南非但被擊退。 | |
2月7日~22日 | 東方戰線 | 第二次馬祖爾湖戰役。俄羅斯X軍被擊敗。 |
2月15日 | 亞太戰場 | 新加坡軍隊試圖反抗英國。 |
2月19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英法兩國之海軍進攻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戰役開始。[46] |
3月5日 | 政策 | 英法兩國承諾會把君士坦丁堡送給俄羅斯。 |
3月7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在俄羅斯的反擊之下,鄂圖曼軍隊被迫撤回庫圖爾。 |
3月10日~13日 | 西方戰線 | 新沙佩爾戰役。在取得初步的成果後,英國的攻勢停止了。 |
3月14日 | 海戰 | 馬斯地島戰役。德國東亞分艦隊的殘餘被擊敗,船員的都被扣留在中立國智利。 |
3月18日 | 海戰,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三一八戰役。英法兩國試圖強行傳穿越達達尼爾海峽,最後以失敗告終,並損失三艘前無畏艦。 |
3月22日 | 東方戰線 | 普熱梅希爾之圍結束。俄羅斯最終佔領了該堡壘。 |
4月5日 – 5月5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弗利雷戰役 |
4月12日~14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沙巴戰役 |
4月15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迪爾曼戰役 |
4月19日 – 5月17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鄂圖曼圍攻u亞美尼亞的 凡城。 |
4月22日 – 5月25日 | 西方戰線 | 第二次伊珀爾戰役最終以不分上下告終。德國首次使用毒氣。 |
4月22日~23日 | 西方戰線 | 格雷文斯塔費爾戰役,第二次伊珀爾戰役中的第一場圍城戰。 |
4月24日 | 政策 | 鄂圖曼帝國將亞美尼亞知識份子驅逐到安卡拉,是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第一步。 |
4月24日 – 5月5日 | 西方戰線 | 聖朱利安戰役:第二次伊珀爾戰役的一部分。 |
4月25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盟軍登陸加里波利,登上阿里柏努,並將之更名為安扎克灣與海麗絲岬。[47] (更多) |
4月26日 | 政策 | 協約國與意大利之間簽訂了倫敦條約。[48]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特里科布吉戰役 | |
4月28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第一次克里希亞戰役,盟軍的進攻被擊退。[49] |
4月29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古林之戰 |
5月1日 | 東方戰線 |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開始:麥肯森將軍率領的德軍突破了俄軍在加利西亞的防線。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埃斯基·希薩利克戰役 | |
5月3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軍隊撤離安扎克灣。 |
政策 | 意大利取消了與德國跟奧匈帝國結為同盟的承諾。 | |
5月6日~8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第二次克里希亞戰役: 盟軍試圖再次嘗試推進未果。[50] |
5月7日 | 海戰, U艇海戰 | 英國皇家郵輪 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U艇擊沉。[51] |
5月8日~13日 | 西方戰線 | 弗雷岑貝格戰役:第二次伊珀爾戰役的一部分。 |
5月9日 – 6月18日 | 西方戰線 | 第二次阿圖瓦戰役 |
5月9日 | 西方戰線 | 奧珀斯戰役:第二次阿圖瓦戰役的一部分。 |
5月10日 | 東方戰線 | 來自匈牙利的軍隊在雅羅斯拉夫擊潰俄軍。利沃夫再次落入奧地利手中。 |
5月11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雙方要求停戰,理由是要埋葬死者。(更多) |
5月12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德屬西南非首府溫得和克被南非軍隊佔領。[52] |
5月5日~25日 | 西方戰線 | 費斯圖伯特戰役 |
5月16日 – 6月23日 | 東方戰線 | 科納里戰役 |
5月23日 | 政策 | 意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23] (更多) |
5月24日~25日 | 西方戰線 | 貝爾維爾德戰役:第二次伊珀爾戰役的最終戰役。 |
5月31日 – 6月10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第二次加魯阿戰役 |
6月 – 9月 | 東方戰線 | 俄羅斯從波蘭-加利西亞突出部進行戰略撤退。 |
6月4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第三次克里希亞戰役,盟軍以再一次失敗告終。[50] |
東方戰線 | 俄羅斯撤離普熱梅希爾。 (更多) | |
6月21日~23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布科巴戰役 |
6月22日 | 東方戰線 | 麥肯森再次突破了俄軍在利沃夫的防線。(更多) |
6月23日 – 7月7日 | 意大利戰線 | 第一次伊松佐河之役 |
6月27日 | 東方戰線 | 奧匈帝國重新擁有利沃夫。(更多) |
6月28日 – 7月5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英國在安扎克灣溝壑戰役取勝。 |
6月29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恩岡代雷戰役 |
7月1日 | 空戰 | 載有射擊斷續器的戰鬥機在空戰獲得首場勝利。(更多)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奧塔維戰役 | |
7月9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德屬西南非的德軍投降。 |
7月10日~26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馬拉茲吉爾特戰役 |
7月18日 – 8月3日 | 意大利戰線 | 第二次伊松佐河之役 |
7月25日 | 意大利戰線 | 意大利人佔領了卡布奇諾伍德。 (更多) |
空戰 | 第一個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被授予給一位英國戰鬥機飛行員。(更多) | |
7月27日~31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卡拉基利塞戰役 |
8月5日 | 東方戰線 | 德軍佔領華沙。 (更多) |
8月6日~10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孤松戰役:八月攻勢的一部分。 |
8月6日~13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克里希亞葡萄園之戰:八月攻勢的一部分。 |
8月6日~15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登陸蘇維拉灣|Landing at Suvla Bay|登陸蘇維拉灣]]:八月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8月6日~21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薩里拜爾戰役:八月攻勢的一部分。他同時是英軍最後一次試圖佔領加里波利半島,但最終沒有成功。[53] |
8月7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內克之戰:八月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8月7日~19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Chunuk Bair戰役:八月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8月19日 | 海戰, U艇海戰 | 德國U艇擊沉阿拉伯人號。44人死亡,其中包括三位美國人。 |
8月21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彎刀山戰役:八月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政策 | 意大利向鄂圖曼帝國宣戰。[23] | |
8月21日~29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六〇號山戰役:八月攻勢的一部分。 |
8月26日 – 9月19日 | 東方戰線 | 什文蒂尼攻勢: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9月1日 | 海戰, U艇海戰 | 德國暫停無限制潛艇戰。(更多) |
9月5日~8日 | 政策 | 反對歐洲軍國主義的全球社會主義支持者所舉辦的齊美爾瓦爾德會議在瑞士齊美爾瓦爾德舉行。 |
9月5日 | 東方戰線 | 尼古拉二世解除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俄羅斯陸軍總司令之職,並親自擔任之。 |
9月15日 – 11月4日 | 西方戰線 | 第三次阿圖瓦戰役 |
9月19日 | 東方戰線 | 德軍佔領維爾紐斯,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結束。 |
9月25日~28日 | 西方戰線 | 洛斯戰役:英國的一次重大進攻,但沒有成功。 |
9月25日 – 10月15日 | 西方戰線 | 霍亨索倫堡壘行動:洛斯戰役的其中一階段。 |
9月25日 – 11月6日 | 西方戰線 | 第二次香檳戰役 |
9月28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埃斯辛戰役 |
10月3日 | 巴爾幹戰線, 馬其頓戰役 | 盟軍的增援部隊登陸希臘塞薩洛尼基以支援塞爾維亞。 |
10月7日 – 12月4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塞爾維亞被德國、奧匈與保加利亞入侵。 |
10月12日 | 政策 | 艾迪絲·卡維爾被處以槍決。 |
10月14日 | 政策 | 保加利亞向賽塞爾維亞宣戰。[23] (更多) |
10月14日 – 11月9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摩拉瓦攻勢:同盟國入侵塞爾維亞的其中一階段,保加利亞軍隊突破了塞方防線。 |
10月14日 – 11月15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奧夫切波爾攻勢:同盟國入侵塞爾維亞的其中一階段,保加利亞軍隊突破了塞方防線。 |
10月15日 | 政策 | 英國對保加利亞宣戰。[23][54] |
政策 | 黑山對保加利亞宣戰。[23] | |
10月16日 | 政策 | 法國對保加利亞宣戰。[23] |
10月17日 – 11月21日 | 巴爾幹戰線, 馬其頓戰役 | 克里沃拉克戰役:馬其頓戰役的第一場戰役。 |
10月18日 – 11月4日 | 意大利戰線 | 第三次伊松佐河之役 |
10月19日 | 政策 | 意大利與俄羅斯對保加利亞宣戰。ref name=Duffy2009a/> |
10月27日 | 政策 | 安德魯·費希爾辭去澳洲總理一職,並由比利·休斯繼任。 |
10月29日 | 政策 | 勒內·維維亞尼辭去法國總理ㄧ職,並由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繼任。 |
11月4日~6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巴尼奧戰役 |
11月10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親同盟國伊朗人從親協約國軍隊奪取設拉子,並逮捕該市的所有英國公民。 |
11月10日 – 12月2日 | 意大利戰線 | 第四次伊松佐河之役 |
11月10日 – 12月4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科索沃攻勢:同盟國入侵塞爾維亞的其中一階段,同時,塞爾維亞試圖攻進阿爾巴尼亞。 |
11月14日~30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來自高加索的俄軍佔領了德黑蘭。 |
11月17日 | 非洲戰場, 北非戰場 | 在德國與鄂圖曼帝國武力支援,利比亞的塞努西亞越過邊境並向埃及進攻。(更多) |
11月22日~25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泰西封戰役,位於現今的伊拉克境內。[55] |
11月27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塞爾維亞軍隊大敗。他們將撤離到亞里亞得海,並由法、義兩軍用船艦載走。(更多) |
12月 – 1916年7月 | 海戰,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坦干依喀湖海戰 |
12月6日~12日 | 巴爾幹戰線, 馬其頓戰役 | 科斯圖里諾戰役 |
12月7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鄂圖曼帝國對美索不達米亞的庫特展開攻擊。[56] |
12月15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俄軍佔領了哈馬丹。 |
12月18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隨着鄂圖曼帝國的重大勝利與盟軍的「災難撤退」,加里波利戰役結束。 |
12月19日 | 西方戰線 | 道格拉斯·黑格取代約翰·弗倫奇成為英國遠征軍的總司令。 |
12月23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卡爾·齊默爾曼下令喀麥隆所有的德國軍隊和平民撤退到西班牙的木尼河區。 |
1916年
[編輯]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內容,歡迎參與翻譯。
日期 | 政策/戰場/戰役 | 事件 |
---|---|---|
1月5日 - 17日 | 巴爾幹戰線 | 奧匈帝國進攻黑山,後者投降。([[黑山戰役|更多]]) |
1月6日 - 7日 | 巴爾幹戰線 | 莫伊科瓦茨戰役。 |
1月6日 - 8日 | 中東戰場 | 謝赫薩阿德戰役,庫特之圍的一部分。 |
1月9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 | 加里波利之戰以協約國的戰敗和鄂圖曼土耳其的勝利結束。[57]([加里波利之戰|更多]]) |
1月10日 - 2月16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埃爾祖魯姆進攻戰役。 |
1月11日 | 巴爾幹戰線 | 克基拉島被盟軍佔領。(更多) |
1月13日 | 中東戰場 | 瓦迪戰役,第一次圍攻庫特的一個階段。(更多) |
1月21日 | 中東戰場 | 漢納之戰,庫特之圍的一部分。 |
January 24 | Naval | Reinhard Scheer is appointed commander of Germany's Hochseeflotte.[58] (Details) |
January 27 | 政策 | Conscription introduc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by the Military Service Act 1916.[59] (Details) |
February 5 – April 15 | 中東戰場, Caucasian | Trebizond Campaign. |
February 12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Salaita Hill. |
February 21 | 西方戰線 | The Battle of Verdun begins.[60] |
February 26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Agagia: Senussi rebellion suppressed by the British. |
February 28 | 非洲戰場 | German Kamerun (Cameroon) surrenders. (Details) |
March 1 | Naval | Germany resumes 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 (Details) |
March 1–15 | 意大利戰場 | 第五次伊松佐河之役. |
March 2 – August 4 | 中東戰場, Caucasian | Battle of Bitlis. |
March 8 | 中東戰場 | Battle of Dujaila: a British attempt to relieve Kut failed. (Details) |
March 9 | 政策 | Germany declares war on Portugal.[23] Portugal officially enters the war. (Details) |
March 11–12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Latema Nek. |
March 14 | 政策 | The Manifesto of the Sixteen, declaring Kropotkinist-anarchist support of the Allied war effort, is published. (Details) |
March 15 | 政策 | Austria-Hungary declares war on Portugal.[23] |
March 16 – November 6 | 非洲戰場 | British preemptively occupy the Sultanate of Darfur and annex it to the Anglo-Egyptian Sudan. (Details) |
March 18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Kahe. |
March 18 – April | 東方戰線 | Lake Naroch Offensive. |
April 24–29 | 政策 | Easter Rising by Irish rebels for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Details) |
April 24–30 | 政策 | The Kienthal Conference, the second meeting of the anti-war socialist Zimmerwald Movement, is held in Kienthal, Switzerland. (Details) |
April 27–29 | 西方戰線 | Gas attacks at Hulluch. |
April 29 | 中東戰場 | The British forces under siege at Kut surrender to the Ottomans, first siege of Kut ends. (Details) |
May 7–10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Kondoa Irangi. |
May 10 | Naval | Germany suspends 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 (Details) |
May 15 – June 10 | Italian | Austro-Hungarian Strafexpedition in Trentino. (Details) |
May 16 | 政策 | Signing of the Sykes-Picot Agreement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defining their proposed spheres in the Middle East. (Details) |
May 18 | 中東戰場 | Russian forces in Persia link up with the British in Mesopotamia, but it is too late. (Details) |
May 31 – June 1 | Naval | Battle of Jutland between Britain's Grand Fleet and Germany's Hochseeflotte. (Details) |
June 2–14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Mont Sorrel. |
June 3 | 中東戰場 | Russians fail to encircle Ottoman forces in Persia. (Details) |
June 4 | 東方戰線 | The Brusilov Offensive begins. |
June 5 | 中東戰場 | The Arab Revolt in Hejaz begins. (Details) |
Naval | 「Hampshire」號1903 (6) is sunk off the Orkney Islands; Lord Kitchener dies. (Details) | |
June 8 | Naval | In the Adriatic Sea the Italian troopship SS Principe Umberto is sunk by an Austro-Hungarian submarine. It is the deadliest sinking of the war, with 1,900 lives lost. |
June 10 | 政策 | Italy: Paolo Boselli succeeds Antonio Salandra as Prime Minister. (Details) |
中東戰場 | The Siege of Medina begins. | |
June 10 – July 4 | 中東戰場 | Battle of Mecca, Arabs capture the city. (Details) |
June 12 | 中東戰場 | Percy Sykes marches on Kerman to link up with the Russian forces in central-northern Persia. |
June 30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the Boar's Head, diversion from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which began the next day. |
July | 中東戰場 | Battle of Taif. (Details) |
July 1 | 西方戰線 |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begins. (Details) |
July 1–3 | 政策 |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wins a majority in the parliament of the Russian-ruled Grand Duchy of Finland. (Details) |
July 1–13 | 西方戰線 | Second Battle of Albert (Opening phas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July 1–2 | 西方戰線 | British capture Fricourt during the Second Battle of Albert. (Details) |
July 2 | 中東戰場 | Ottoman counter-attack into Persia reaches Kermanshah. (Details) |
July 2–25 | 中東戰場, Caucasian | Battle of Erzincan. |
July 3–7 | 西方戰線 | British capture La Boisselle during the Second Battle of Albert. (Details) |
July 3–12 | 西方戰線 | British capture Mametz Wood during the Second Battle of Albert. (Details) |
July 3–17 | 西方戰線 | British capture Ovillers during the Second Battle of Albert and Battle of Bazentin Ridge. (Details) |
July 4–6 | 東方戰線 | Battle of Kostiuchnowka. |
July 7–11 | 西方戰線 | British capture Contalmaison during the Second Battle of Albert. (Details) |
July 8–14 | 西方戰線 | British capture Trônes Wood during the Second Battle of Albert. (Details) |
July 14–17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Bazentin Ridge (Initial phas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July 14 – September 15 | 西方戰線 | Battles for Longueval and Delville Wood (Initial phas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July 19–20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Fromelles (Initial phas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
July 23 – August 7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Pozières (Initial phas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July 24 – August 8 | 東方戰線 | Battle of Kowel. |
July 30 | German agents sabotage munition factories in Jersey City that supply the Allies, causing the Black Tom explosion. | |
August 3–5 | 中東戰場 | Battle of Romani. Ottoman attack on the British in the Sinai peninsula fails. (Details) |
August 6–17 | Italian | Sixth Battle of the Isonzo. The Italians capture Gorizia (August 9). (Details) |
August 6 | Italian | Battle of Doberdo, part of the Sixth Battle of Isonzo. |
August 9–18 | 巴爾幹戰線 | First battle of Doiran. (Details) |
August 10 | 中東戰場 | Ottomans take Hamadan. (Details) |
August 24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Mlali. |
August 27 | 巴爾幹戰線 | Romania enters the war on the Entente's side. Her army is defeated in a few weeks. |
August 27 – December | 巴爾幹戰線 | Conquest of Romania by Central Powers. (Details) |
August 27 – November 26 | 巴爾幹戰線 | Battle of Transylvania, a phase of the conquest of Romania. |
August 28 | 政策 | Italy declares war on Germany.[23][48] |
August 29 | 政策 | Paul von Hindenburg replaces Erich von Falkenhayn as German Chief of Staff. (Details) |
August 30 | 政策 | The Ottoman Empire declares war on Romania.[23] |
September 1 | 政策 | Bulgaria declares war on Romania.[23] |
September 2–6 | 巴爾幹戰線 | Battle of Turtucaia, a phase of the conquest of Romania. |
September 3–6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Guillemont (intermediate phas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September 5–7 | 巴爾幹戰線 | Battle of Dobrich, a phase of the conquest of Romania. |
September 6 | 政策 | The Central Powers create a unified command. |
September 7–11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Kisaki. |
September 8–19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Tabora. |
September 9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Ginchy (intermediate phas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September 9–11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Dutumi. |
September 12 – December 11 | 巴爾幹戰線 | Monastir Offensive, set up of the Salonika Front. |
September 12–14 | 巴爾幹戰線 | Battle of Malka Nidzhe, a phase of the Monastir Offensive. |
September 12–30 | 巴爾幹戰線 | Battle of Kaymakchalan, a phase of the Monastir Offensive. |
September 14–17 | Italian | Seventh Battle of the Isonzo |
September 15–22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Flers-Courcelette; the British use armoured tanks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Details) |
September 17–19 | 巴爾幹戰線 | First Battle of Cobadin, a phase of the conquest of Romania. |
September 20 | 東方戰線 | The Brusilov Offensive ends with a substantial Russian success. (Details) |
September 25–28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Morval (part of the final stages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September 26–28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Thiepval Ridge (part of the final stages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September 29 – October 5 | 巴爾幹戰線 | Flamanda Offensive, a phase of the conquest of Romania. |
October–November | 巴爾幹戰線 | First Battle of the Cerna Bend, a phase of the Monastir Offensive. (Details) |
October 1 – November 5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Le Transloy (last stag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October 1 – November 11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Ancre Heights (last stag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
October 9–12 | Italian | Eighth Battle of the Isonzo. |
October 14 – January 6, 1917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Kibata. |
October 19–25 | 巴爾幹戰線 | Second Battle of Cobadin, a phase of the conquest of Romania. |
October 24 | 西方戰線 | The French recapture Fort Douaumont near Verdun. (Details) |
November 1–4 | Italian | Ninth Battle of the Isonzo. |
November 11 | 非洲戰場 | Battle of Matamondo. |
November 13–18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the Ancre (closing phase of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Details) |
November 18 | 西方戰線 | The Battle of the Somme ends with enormous casualties and an Anglo-French advantage. (Details) |
November 21 | Naval | HMHS Britannic sinks after hitting a German mine (Details) |
政策 | Francis Joseph I, Emperor of Austria and King of Hungary, dies and is succeeded by Charles I. (Details) | |
November 25 | Naval | David Beatty replaces John Jellicoe as commander of the Grand Fleet. Jellicoe becomes First Lord of the Sea. (Details) |
November 25 – December 3 | 巴爾幹戰線 | Battle of Bucharest, a phase of the conquest of Romania. |
November 28 | 巴爾幹戰線 | Prunaru Charge, a phase of the Battle of Bucharest, Romanian cavalry desperately charge into enemy lines. |
December 1 | 巴爾幹戰線 | Battle of the Arges, a phase of the Battle of Bucharest. |
December 1 – January 18, 1917 | 中東戰場 | Allies capture Yanbu. (Details) |
December 3–6 | 政策 | In a four-day crisis December 3–6, 1916, H. H. Asquith is unaware how fast he is losing support. David Lloyd George now has growing Unionist support, the backing of Labour and (thanks to Christopher Addison) a majority of Liberal MPs. Asquith falls. (Details) |
December 7–31 | 政策 | The new Prime Minister Lloyd George answers the loud demands for a much more decisive government. He energetically sets up a new small war cabinet, a cabinet secretariat under Maurice Hankey, a secretariat of private advisors in the 'Garden Suburb' and moved towards prime ministerial control.[61] (Details) |
December 6 | 巴爾幹戰線 | The Germans occupy Bucharest. The capital of Romania moved to Iaşi. (Details) |
December 13 | 西方戰線 | Robert Nivelle replaces Joseph Joffre as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French Army. (Details) |
December 17 | 非洲戰場 | Kaocen Revolt: The Tuareg besiege the French garrison at Agadez. |
December 18 | 西方戰線 | Battle of Verdun ends with enormous casualties on both sides. |
December 23 | 中東戰場 | Battle of Magdhaba in the Sinai peninsula.[62] (Details) |
December 23–29 | 東方戰線 | Christmas Battles. |
December 27 | 非洲戰場 | Togoland is divided into British and French administrative zones. (Details) |
December 30 | 政策 | Grigori Rasputin, Russia's éminence grise, is assassinated. (Details) |
1917年
[編輯]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內容,歡迎參與翻譯。
Dates | Theater/Front/Campaign | Events |
---|---|---|
January 3–4 | African | Battle of Behobeho. |
January 9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Rafa. The British drive the Ottomans out of Sinai. (Details) |
January 11 – March 13 | Western | British raid the Ancre. (Details) |
January 16 | Politics | The German Foreign Secretary Arthur Zimmermann sends a telegram to his ambassador in Mexico, instructing him to propose an alliance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Mexican government. (Details) |
February 1 | Naval | Germany resumes 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 (Details) |
February 3 | Naval | SS Housatonic an American steamer carrying wheat from Galveston, Texas to England is sunk by a U-boat. |
February 13 | Politics | Mata Hari is arrested in Paris on charges of spying for the Germans. |
February 23 | Middle Eastern | Second Battle of Kut. The British recapture the city. (Details) |
February 23 – April 5 | Western | The Germans withdraw to the Hindenburg Line. |
March 1 | Politics | Arz von Straussenberg replaces Conrad von Hötzendorf as Austro-Hungarian Chief of Staff. (Details) |
March 3 | African | The French relieve Agadez. |
March 8–11 | Middle Eastern | The British capture Baghdad. (Details) |
March 8 | Politics | The celebr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n Petrograd spawn severe protests that will evolve into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
March 12 | Politics | Russian troops refuse to fire on demonstrators after 50 are killed in Petrograd's Znamenskaya Square the day before. Numerous attacks against prisons, courts, police stations and Okhrana offices. Provisional Committee of the Duma formed. Petrograd Soviet formed. |
March 13 | African | Battle of Nambanje. |
March 13 – April 23 | Middle Eastern | Samarra offensive, British capture much of Mesopotamia. |
March 14 | Politics | China severs relations with Germany.[23] |
March 15 | Politics | Nicholas II abdicates. A provisional government is formed. |
March 16 | Politics | Lenin arrives in Petrograd from his exile in Switzerland and publishes his April Thesis. |
March 17 | Politics | Aristide Briand resigns as Prime Minister of France; he is replaced by Alexandre Ribot. |
March 26 | Middle Eastern | First Battle of Gaza. The British attempt to capture the city fails.[63] (Details) |
April–October | Middle Eastern | Stalemate in Southern Palestine. |
April 2–3 | Western | Australians attack Noreuil. (Details.) |
April 6 | Politics | The United States declares war on Germany.[64] (Details) |
April 7 | Politics | Cuba declares war on Germany.[23] |
Politics | Panama declares war on Germany.[23] | |
Asian and Pacific | Scuttling of SMS Cormoran in Guam, the only hostile ac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German forces in the Pacific. | |
April 9 – May 17 | Western | Second Battle of Arras. The British attack a heavily fortified German line without obtaining any strategic breakthrough.[65] (Details) |
April 9–12 | Western | The Canadians obtain a significant victory in the Battle of Vimy Ridge, part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66] (Details) |
April 9–14 | Western | First Battle of the Scarpe, part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 (Details) |
April 10–11 | Western | First Battle of Bullecourt, part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 (Details) |
April 11 | Politics | Brazil severs relations with Germany.[23] |
April 13 | Politics | Bolivia severs relations with Germany.[23] |
April 15 | Western | Battle of Lagnicourt, part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 (Details) |
April 16 – May 9 | Western | The Second Battle of the Aisne (also known as Nivelle Offensive) ends in disaster for both the French army and its commander Robert Nivelle.[67] (Details) |
April 17–20 | Western | Battle of the Hills (also known as Third battle of Champagne), a diversion to the Second Battle of the Aisne. |
April 19 | Middle Eastern | Second Battle of Gaza. The Ottoman lines resist a British attack. (Details) |
April 22 – May 8 | Balkan | Second Battle of Doiran. (Details) |
April 23 | Politics | The Ottoman Empire severs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23] |
April 23–24 | Western | Second Battle of Scarpe, part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 (Details) |
April 28–29 | Western | Battle of Arleux, part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 (Details) |
April 29 – May 20 | Western | Series of mutinies in the French army.[68] (Details) |
May 3–4 | Western | Third battle of the Scarpe, part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 (Details) |
Politics | Mass demonstrations in Petrograd and Moscow to protest Pavel Milyukov's note affirming Russia's commitment to the Entente war effort. (Details) | |
May 3–17 | Western | Second Battle of Bullecourt, part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 (Details) |
May 5 | Politics |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Billy Hughes wins an enlarged majority in federal elections with the pro-conscription Nationalist Party. (Details) |
May 5–15 | Balkan | Allied Spring offensive on the Salonika Front. |
May 5–9 | Balkan | Second Battle of the Cerna Bend, a phase of the Allied Spring Offensive. (Details) |
May 12 – June 6 | Italian | Tenth Battle of the Isonzo. (Details) |
May 15 | Western | Philippe Pétain replaces Robert Nivelle as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French Army.[69] (Details) |
May 23 | Italian | Battle of Mount Hermada in the Karst. |
Politics | Salonika Trial ends: Dragutin Dimitrijevic, chief conspirator of the Sarajevo Assassination, is sentenced to death by Serbia on trumped up charges, as part of negotiations for a peace treaty with Austria-Hungary. | |
June–October | Western | Operation Hush, Abortive British plan to capture coast of Belgium. |
June 7–14 | Western | Second Battle of Messines, the British blow 19 deep mines and recapture Messines Ridge. (Details) |
June 10–29 | Italian | Battle of Mount Ortigara. (Details) |
June 12 | Politics | Constantine I of Greece abdicates.[70] |
June 13 | Air | First successful heavy bomber raid on London done by the Gotha G.IV. |
June 25 | Western | First American troops land in France. (Details) |
June 27 | Western | Batterie Pommern aka. 'Lange Max', world's largest gun fires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Koekelare to Dunkirk (±50 km). |
June 30 | Politics | Greece declares war on the Central powers. (Details) |
July 1–2 | Eastern | Battle of Zborov, a phase of the Kerensky Offensive. (Details) |
July 1–12 | Politics | Brief monarchist coup and restoration in China, allegedly promoted by Germany to distance China from the Entente. (Details) |
July 1–19 | Eastern | The Kerensky Offensive fails. It is the last Russian initiative in the war.[71] (Details) |
July 6 | Middle Eastern | Arab rebels led by Lawrence of Arabia seize the Jordanian port of Aqaba.[72] (Details) |
July 11 | Western | The Open Letter to Albert I is published by Flemish Movement sympathisers within the Belgian Army on the Yser Front, complaining about offi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Dutch language (Details) |
July 16–17 | Politics | Petrograd July Days. |
July 19 | Politics | The Reichstag passes a Peace Resolution. |
July 20 | Politics | Corfu Declaration about the future Kingdom of Yugoslavia.[73] (Details) |
July 21 | Politics | Alexander Kerensky replaces Georgy Lvov as Minister-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Provisional Government. |
July 22 | Politics | Siam declares war on Germany and Austria-Hungary.[23] |
July 22 – August 1 | Balkan | Battle of Mărăști |
July 29 | African | Battle of Kiawe Bridge. |
July 31 | Western |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also known as Battle of Passchendaele) begins. (Details) |
July 31 – August 2 | Western | Battle of Pilckem Ridge (Opening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
August 2 | Asian and Pacific | The German raider SMS Seeadler is wrecked at Mopelia in French Polynesia. |
August 2–10 | African | Battle of Rumbo. |
August 4 | Politics | Liberia declares war on Germany. |
August 6–20 | Balkan | Battle of Mărăşeşti. (Details) |
August 8–22 | Balkan | Third Battle of Oituz. |
August 14 | Politics | China declares war on Germany and Austria-Hungary.[74][23] |
August 15–25 | Western | Battle of Hill 70 (Continuation of British operations near Lens). |
August 16–18 | Western | Second Battle of Langemarck (Initial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Details) |
August 17 | Asian and Pacific | China terminates the German and Austro-Hungarian concessions in Tianjin and occupies them. |
August 18–28 | Italian | Eleventh Battle of the Isonzo. (Details) |
August 20–26 | Western | Second Offensive Battle of Verdun. |
September – October | Eastern | Operation Albion. German capture of Oesel, Dago and Moon Islands. |
September 1–3 | Eastern | Battle of Jugla. |
September 5 | Asian and Pacific | The SMS Seeadler's crew sail to Fiji in a lifeboat and capture the French schooner Lutece, allowing their escape. They rename it Fortuna. |
September 5–12 | Politics | The Third Zimmerwald Conference of the anti-war socialist Zimmerwald Movement, is held in Stockholm. (Details) |
September 8–12 | Politics | Russia: General Kornilov's coup attempt fails. (Details) |
September 12 | Politics | Alexandre Ribot resigns as Prime Minister of France; he is replaced by Paul Painlevé. |
September 14 | Politics | Russia declared a republic. |
September 20–26 | Western | Battle of the Menin Road Ridge (Second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
September 21 | Politics | Costa Rica severs relations with Germany.[23] |
September 26–27 | Western | Battle of Polygon Wood (Second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
September 28–29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Ramadi, Mesopotamia. (Details) |
October 4 | Western | Battle of Broodseinde (Second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
October 5 | Asian and Pacific | The Fortuna wrecks at Easter Island and its crew is interned by the Chileans. |
October 6 | Politics | Peru severs relations with Germany.[23] |
October 7 | Politics | Uruguay severs relations with Germany.[23] |
October 9 | Western | Battle of Poelcappelle (Last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
October 12 | Western | First Battle of Passchendaele (Last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
October 15 | Politics | Mata Hari executed. |
October 15–18 | African | Battle of Mahiwa. |
October 23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Wadi Musa. |
October 23 – November 10 | Western | Battle of La Malmaison, much-postponed French attack on the Chemin des Dames. (Details) |
October 24 – November 4 | Italian | Battle of Caporetto. The Austro-Hungarians and Germans break through the Italian lines. The Italian army is defeated and falls back on the Piave River. (Details) |
October 26 | Politics | Brazil declares war on Germany.[23] |
October 26 – November 10 | Western | Second Battle of Passchendaele (Last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
October 27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Buqqar Ridge. |
October 30 | Politics | Italy: Vittorio Emanuele Orlando succeeds Paolo Boselli as Prime Minister. (Details) |
October 31 – November 7 | Middle Eastern | Third Battle of Gaza. The British break through the Ottoman lines. (Details) |
October 31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Beersheba (opening phase of the Third Battle of Gaza). (Details) |
November 1–6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Tel el Khuweilfe. |
November 2 | Politics | Balfour Declaration: the British government supports plans for a Jewish "national home" in Palestine. (Details) |
November 5 | Politics | The Allies agree to establish a Supreme War Council at Versailles. |
November 7 | Politics | October Revolution: Kerensky flees Petrograd just before the Petrograd Soviet seizes the Winter Palace. |
Middle Eastern | Charge at Sheria. | |
November 8 | Italian | Armando Diaz replaces Luigi Cadorna as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Italian Army. (Details) |
Middle Eastern | Charge at Huj. | |
November 9 – December 28 | Italian | First Battle of the Piave: the Austro-Hungarians and Germans try unsuccessfully to cross the river. (Details) |
November 10 | Western | The Third Battle of Ypres (also known as Battle of Passchendaele) ends. (Details) |
November 11 – December 23 | Italian | First Battle of Monte Grappa, Austro-Hungarian offensive halted. |
November 13 | Politics | France: Paul Painlevé is replaced by Georges Clemenceau as Prime Minister. (Details)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Mughar Ridge. | |
November 14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Ayun Kara. |
November 17 | Naval | Second Battle of Heligoland Bight, North Sea. (Details) |
November 17 – December 30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Jerusalem. The British enter the city (December 11). (Details) |
November 18–24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Nebi Samwil, a phase of the Battle of Jerusalem. |
November 19 | Italian | Battle of Caporetto ends. Central Powers take a quarter of a million prisoners. (Details) |
November 20 – December 3 | Western | First Battle of Cambrai. A British attack and the biggest German attack against the British since 1915 succeed and the battle is a stalemate.[75] (Details) |
November 25 | African | Battle of Ngomano, the Germans invade Portuguese East Africa to gain supplies. |
December 1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El Burj, a phase of the Battle of Jerusalem. |
December 6 | Naval | Halifax Explosion: An accide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wegian supply ship SS Imo and the French cargo ship SS Mont-Blanc, laden with high explosives for the Western Front, leaves 2,000 dead and 9,000 injured in Richmond, Nova Scotia. It is the largest man-made explosion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atomic weapons. |
December 6 | Politics | Finland declares independence from Russia. |
December 7 | Politics | The United States declares war on Austria-Hungary.[23] |
December 8 | Politics | Ecuador severs relations with Germany.[23] |
December 9 | Politics | Romania signs an armistice with the Central Powers. |
December 10 | Politics | Panama declares war on Austria-Hungary.[23] |
December 11 | Middle Eastern | General Allenby leads British and Indian troops into Jerusalem, ending 400 years of Ottoman rule. |
December 15 | Politics | Armistice between Russia and the Central Powers, to take effect on December 17. |
December 16 | Politics | Armistice of Erzincan between the Ottomans and the Russian Special Transcaucasian Committee. |
December 17 | Politics | Canadian Prime Minister Robert Borden wins an enlarged majority in federal elections with the pro-conscription Unionist Party. (Details) |
December 20–21 | Middle Eastern | Battle of Jaffa, a phase of the Battle of Jerusalem. (Details) |
1918年
[編輯]1919年
[編輯]1920年
[編輯]1920年以後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Albertini 1953,第38頁.
- ^ Keegan 1998,第53頁.
- ^ Lowe 1994,第202頁.
- ^ Kriegserklärung [Declaration of War], Wiener Zeitung [Vienna Newspaper], July 28, 1914, Extraausgabe [Special Edition], Amtlicher Teil [Official Section], 19. (PDF). [2021-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1-11).
- ^ 5.0 5.1 Kaiser Wilhelm of Germany and Czar Nicholas of Russia exchange telegrams - Jul 29, 1914 - HISTORY.com. [2016-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 ^ 6.0 6.1 Historical Events on August 1. OnThisDay.com.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英語).
- ^ Willmott 2003,第29頁.
- ^ Telegramm des Reichskanzlers an den Kaiserlichen Botschafter in Petersburg von 1. August 12:52 p.m. Dringend [ Telegram from the Imperial Chancellor to the Imperial Ambassador in Petersburg, August 1, 12:52 p.m. Urgent], in Auswärtiges Amt [Foreign Office], Das Deutsche Weissbuch, über den Ausbruch des Deutsch-Russisch-Französischen Krieges, Nach dem dem Reichstag Vorgelegten Material [The German White Book, on the Outbreak of the German-Russian-French War,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Provided to the Reichstag] (Neumünster/Leipzig: Nordische Velagsanstalt, R. Hieronymus, 1914), 46, Anlage [Annex] 26 (PDF). [2021-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8-14).
- ^ The Italian Declaration of Neutrality - World War I Document Archive. wwi.lib.byu.edu. [28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 ^ Denmark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W1). encyclopedia.1914-1918-online.net. [2015-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 ^ The Treaty of Alliance Between Germany and Turke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August 1914, Yale University
- ^ Occupation of Luxembourg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W1). 1914-1918-online.net. [28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 ^ 存档副本 (PDF). [2021-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2-26).
- ^ Der Reichskanzler an den Botschafter in Paris [The Imperial Chancellor to the Ambassador in Paris], August 3, 1914, in Auswärtiges Amt [Foreign Office], Die Deutschen Dokumente zum Kriegsausbruch [German Documents Relating to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Band [vol.] III, Vom Bekanntwerden der Russischen Allgemeinen Mobilmachung bis Zur Kriegserklärung an Frankreich [From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ussian Mobilization to the 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France], (Charlottenburg: Deutsche Verlagsgesellschaft für Politik und Geschichte, 1919), 185, No. 734 (PDF). [2021-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4-14).
- ^ Keegan 1998,第69頁.
- ^ Note remise par M. [Julien] Davignon, Minist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à M. de Below Saleske, Ministre d'Allemagne, Bruxelles, le 3 août 1914 (7 heures du matin) [Note Given by M. [Julien] Davignon,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to M. de Below Saleske, Minister of Germany, Brussels, August 3, 1914, 7 in the morning], in Documents Diplomatiques 1914: La Guerre Européenne (Paris: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1914), 202 (PDF). [2021-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1-06).
- ^ August 1914: the outbreak of war. Switzerland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2015-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 ^ F.A. Kuenzli, Right and Duty, or Citizen and Soldier: Switzerland Prepared and at Peace, A Model for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National Defense Institute, 1916), 94.
- ^ Invasion of Belgium. Spartacus.schoolnet.co.uk. [201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8).
- ^ Daily Mirror Headlines: The Declaration of War, Published 4 August 1914. bbc.co.uk. [9 Febr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4).
- ^ Historians attempt to find WWI's first shot deep in Australian waters. ABC. [16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 ^ Neiberg 2005,第54–55頁.
- ^ 23.00 23.01 23.02 23.03 23.04 23.05 23.06 23.07 23.08 23.09 23.10 23.11 23.12 23.13 23.14 23.15 23.16 23.17 23.18 23.19 23.20 23.21 23.22 23.23 23.24 23.25 23.26 23.27 23.28 23.29 23.30 23.31 23.32 23.33 23.34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Duffy2009a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Así se vivió la grerra en España. elmundo.es. [28 March 2018].[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PDF). [2021-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1-21).
- ^ Montenegro Declares War on Germany. World History Project.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9).
- ^ 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Austria-Hungary, Aug. 12, 1914 The war against Austria-Hungary was declared on August 12, 1914, and the Declaration was published in the London Gazette on the following day. Foreign Office, Notice of State of War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Austria-Hungary, August 12, 1914, Supplement to the London Gazette no. 28868 (August 13, 1914): 6375 (PDF). [2021-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4-28).
- ^ Tucker 2005,第605頁.
- ^ Tucker 2005,第374頁.
- ^ Tucker 2005,第445頁.
- ^ Tucker 2005,第459頁.
- ^ Farwell 1989,第353頁.
- ^ Austria-Hungary Declares War on Belgium. World History Project.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9).
- ^ Петроград —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Вокруг света". www.vokrugsveta.ru. [2017-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 ^ Creveld 1977,第121頁.
- ^ Tucker 2005,第xviii頁.
- ^ Tucker 2005,第316頁.
- ^ Foreign Office, Notice of State of War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urkey, November 5, 1914, London Gazette no. 28965 (November 6, 1914): 9011. [2021-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 ^ Tucker 2005,第943頁.
- ^ Rusya Fransa ve İngiltere devletleriyle hal-i harb ilanı hakkında irade-i seniyye [Imperial Decree Concerning the Declaration of a State of War with the States of Russia, France, and the United Kingdom], Nov. 11, 1914 (29 Teşrin-i Evvel 1330), Takvim-i Vekayi, Nov. 12, 1914 (30 Teşrin-i Evvel 1330). (PDF). [2021-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11-07).
- ^ Tucker 2005,第407頁.
- ^ Tucker 2005,第578頁.
- ^ Tucker 2005,第1052頁.
- ^ Tucker 2005,第299頁.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Duffy2009b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Tucker 2005,第337頁.
- ^ Tucker 2005,第564頁.
- ^ 48.0 48.1 Italy Declares War on Germany. World History Project.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8).
- ^ Tucker 2005,第652頁.
- ^ 50.0 50.1 Tucker 2005,第653頁.
- ^ Tucker 2005,第721頁.
- ^ Tucker 2005,第42頁.
- ^ Tucker 2005,第1139頁.
- ^ Foreign Office, Notice of State of War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Bulgaria, October 15, 1915, London Gazette no. 29333 (October 19, 1915): 10257–58. [2021-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 ^ Tucker 2005,第323頁.
- ^ Tucker 2005,第660頁.
- ^ Tucker 2005,第464頁.
- ^ Tucker 2005,第1061頁.
- ^ Tucker 2005,第1431頁.
- ^ Tucker 2005,第366頁.
- ^ Kenneth O. Morgan, "7 December 1916: Asquith, Lloyd George and the Crisis of Liberalism." Parliamentary History (2017) 36#3 pp 361-371.
- ^ Tucker 2005,第1092頁.
- ^ Tucker 2005,第467頁.
- ^ Tucker 2005,第1252頁.
- ^ Tucker 2005,第344頁.
- ^ Tucker 2005,第245頁.
- ^ Tucker 2005,第854頁.
- ^ Tucker 2005,第855頁.
- ^ Tucker 2005,第434頁.
- ^ Tucker 2005,第174頁.
- ^ Tucker 2005,第632頁.
- ^ Tucker 2005,第115頁.
- ^ Tucker 2005,第1286頁
- ^ 存档副本. [202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 ^ Tucker 2005,第12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