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豐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豐話
Ha̍k-láu-ūe / 學佬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 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惠州市
區域汕尾市城區海豐縣
惠州市惠東縣
母語使用人數
約72萬[1] (2005年)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無(mis
ISO 639-6hife

海豐話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通行於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中部、南部和沿海地區及城區,包括海城鮜門赤坑大湖汕尾馬宮等地,以及惠州市惠東縣局部。海豐話使用者人數約佔海豐縣全境總人口的80%,當地人稱之為學佬話福佬話鶴佬話

海豐話以海豐縣海城鎮口音為代表口音,與陸豐話存在較高地相似性,在廣東省境內,這兩種方言往往被合稱為海陸豐話,為海陸豐人的母語。海豐縣在歷史上長期管轄陸豐一帶,直至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才析置陸豐縣,因此某些語境下,海豐話就是海陸豐話的代名詞。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汕尾市海陸豐)都有早期的漳泉移民,他們使用的閩南語發音為極偏漳州音的漳泉濫,讀音及用字仍與漳州地區有着極高的相似度,能夠順利溝通。

名稱

[編輯]

惠東縣的母語者自稱「福佬話」,惠州客家人稱之「學佬話」,兩個稱呼都用以區別陸豐以東潮汕一帶通行的潮汕話[2]

臺灣客家語有「海陸腔」,其代代相傳的歷史為來自海豐、陸豐地區的客家人及客家話,而不是海陸豐閩南話。

歷史

[編輯]

元末明初,海豐全縣8都僅有3,330戶11,248人,每平方公里未滿2人(海豐縣誌編撰委員會2003:53);明萬曆十年(1582年)全縣8都僅4,850戶19,600人,每平方公里僅3.3人(海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5:156)。[3]2010年潘家懿、鄭守治寫道「元明之際的「海豐縣」還幾乎是一片蠻荒。它的人口絕大多數都是在明初至清初的三百年間從閩南、閩西和贛南等地輾轉遷入的。由於入粵時間短,原鄉的方言就都還基本保存着。特別是在語音方面,惠博小片(註:惠州福佬話)的全部和陸海小片(註:海陸豐話)的近一半地域,至今仍是漳州腔的閩南語,與入粵歷史悠久的潮汕話口音差異十分顯著。」[3]

方言片區

[編輯]

各地使用的海豐話大同小異,若從語音差別為標準,海豐話又分為以下幾個方言片區:

音韻體系

[編輯]

音系

[編輯]

海豐話的海城口音中有17個聲母、再加上一個零聲母。以及72個韻母與8個單字聲調,。

聲母

[編輯]

海豐話的海城口音中有17個聲母、再加上一個零聲母

唇音 齒齦音 軟顎音 聲門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m
明門問
n
女農軟
ŋ
陰牙五
塞音 不送氣 p
布白八
b
米馬味
t
燈竹茶
k
古猴九
g
月牛玉
ʔ
有鴨安
送氣
皮片怕

天甜丑

溪開起
塞擦音 不送氣 ʦ
精紙十
dz
入而日
送氣 ʦʰ
秋草村
擦音 s
山心四
h
魚海化
邊音 l
柳路六

韻母

[編輯]

海豐話有86個韻母。[4]

[i]
衣醫余
[u]
污有塢
[iʔ]
[uʔ]
[a]
亞阿丫
[ia]
呀爺冶
[ua]
蛙瓦哇
[aʔ]
鴨押
[iaʔ]
益液
[uaʔ]
[o]
窩渦蚝
[io]
腰姚搖
[oʔ]
學呃
[ioʔ]
約藥
[e]
啞夜也
[ue]
衛話鍋
[eʔ]
呃嗝狹
[ueʔ]
劃獲惑
[ai]
埃愛哀
[uai]
歪移
[uaiʔ]
[韻母 1]
[ui]
威偉位
[ei]
鞋矮會
[uei]
[au]
歐嘔喉
[iau]
妖耀遙
[auʔ]
[iauʔ]
[ou]
烏湖芋
[iu]
憂郵右
[iuʔ]
的韻母
[m̩]
姆唔
[m̩ʔ]
的韻母
[ŋ̩]
秧央嗯
[ŋ̩ʔ]
[im]
音陰蔭
[ip]邑挹浥
[am]
庵頷暗
[iam]
奄睒炎
[uam]
的韻母
[ap]
壓盒匣
[iap]
葉醃
[uap]
的韻母
[om]
[op]
的韻母
[in]
恩癮印
[un]
溫穩運
[it]
乙一逸
[ut]
笏郁
[aŋ]
安紅按
[iaŋ]
嫣鉛氧
[uaŋ]
汪鯇旺
[ak]
惡沃堊
[iak]
約粵閱
[uak]
[oŋ]
翁嗡戇
[ioŋ]
雍容勇
[ok]
屋握伏
[iok]
育浴鬻
[eŋ]
英榮營
[ueŋ]
的韻母
[ek]
憶億譯
[ĩ]
丸圓椅
[ĩʔ]
[ã]
仔伢掩
[iã]
影映贏
[uã]
鞍碗旱
[ãʔ]
的韻母
[iãʔ]
[uãʔ]
的韻母
[õ]
的韻母
[iõ]
羊楊洋
[õʔ]
的韻母
[ẽ]
楹蔫永
[uẽ]
的韻母
[ẽʔ]
的韻母
[uẽʔ]
的韻母
[ãi]
閒眼要
[uãi]
[ãiʔ]
的韻母
[uãiʔ]
的韻母
[ũi]
黃䘼酸
[ãu]
[iãu]
的韻母
[ãuʔ]
[韻母 2]
[iãuʔ]
的韻母

註釋:

  1. ^ [kiʔ53]事[kuaiʔ53]事:囉嗦事多
  2. ^ 芋[hãuʔ53]:半生不熟的芋艿

聲調

[編輯]

海豐話有8個單字聲調,加下劃線代表發音短促。

海豐話聲調表
標號 1 2 3 4 5 6 7 8
調類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音值 ˧˧ (33) ˥˥ (55) ˥˩ (51) ˧˥ (35) ˨˩ (21) ˧˩ (31) ˩˨ (12) ˥˥ (55)
例字

連讀變調

[編輯]

連讀變調,即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連讀的時候,前字的聲調受後字聲調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海豐話連讀變調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前字發生變調,後字一概不變調。另一種是為了強調前字而使前字不變調,但後字讀作輕聲。

海豐話連讀變調時,前字變調的規律如下表:

海豐話連讀變調規律表
前字調類 陰平 33 陽平 55 陰上 51 陽上 35 陰去 21 陽去 31 陰入 12 陽入 55
前字變調 低平 22 陽去 31 陰去 21 低平 22 陽平 55 低平 22 陽入 55 陰入 12
例詞 剛才 雷公 古典 近來 對立 樹木 急忙 合作

連讀時產生了一個新的調值22,被稱為低平,往往被表記為第九調。

詞彙

[編輯]

文白異讀

[編輯]

海陸豐話有白讀音及文讀音二套完全不同語音系統,幾乎每個文字均有白讀音及文讀音,而且其中的差別非常大,如:我(文讀ngó,白讀uá),香(文讀hiang,白讀hionn及phang(音韻上說應為「芳」字),臭(文讀ngiù,白讀tshàu)、數(文讀sòu,白讀siàu)、東(文讀tong,白讀tang)等等。

倒裝詞彙

[編輯]

海陸豐話有大量的倒裝詞彙,舉例如下: 風台(颱風)、鞋拖(拖鞋)、鬧熱(熱鬧)

異同

[編輯]

海陸豐雖與潮汕地區接壤,但海陸豐話與潮州話在語調及用語習慣上有不少的區別。對於海豐話應否列入潮汕話,還有很大爭議。

海豐話在閩南語中的系屬存在爭議,《中國語言地圖集》認為其屬於閩南語潮汕片[5]亦有其他語言學家認為海豐話屬閩南語的泉漳片,或與陸豐話合稱陸海片。[來源請求]

海豐話和潮州話之間無論在語音、詞彙還是語法上都大體相近,因此交流沒有太大障礙。海陸豐話與潮州話的主要差異表現在語音和韻母上。海豐話保留的韻尾比潮州話較為完整些。[6]

惠州市惠東縣靠近海豐縣的部分村鎮,使用海豐學佬話除惠東縣這幾個講海豐學佬話的村鎮之外,惠州地區其它地方還有一些閩南語方言島,則與海豐話差別較大,按其口音的近似程度應該算作泉漳片[原創研究?]

台灣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曾研究臺灣話洪惟仁對海陸豐話有「海陸豐境內的漳州話」的提法(洪惟仁,《台灣方言之旅》,前衛出版社,1994年,台北)。

海陸豐話、潮州話、廈門話臺灣話都同樣是閩南語之漳州音和泉州音的混合,相對來說,海陸豐話有較多字音和漳州話相同,潮州話較多字音與泉州話相同。[來源請求]

海陸豐話、潮州話都和漳州話泉州話東南亞福建話台灣話有大量相同和相似的語言狀況,許多字音和詞彙一定程度上同音。但由於語調和口音的差異,雙方只能進行極為簡單的對話或根本不能對話。

但在兩地的接壤地區,如陸豐東部甲子三鎮,居民可以和揭陽惠來進行有微小障礙的通話。

與潮汕音區別舉例

[編輯]
  • 潮汕音中的ir /ɯ/韻,海陸豐音為i /i/的:如
    • 你(潮汕音lir,海陸豐音li);
    • 去(潮汕音khir,海陸豐音khi);
    • 豬(潮汕音tir,海陸豐音ti)。
    • 魚(潮汕音hir,海陸豐音hi)。
  • 潮州音中的oi韻,海豐音為ei(海豐話沒有oi韻),如
    • 鞋(潮汕音oi,海陸豐音ei);
    • 會(潮汕音oi,海陸豐音ei);
    • 買(潮汕音boi,海陸豐音bei);
    • 細(潮汕音soi,海陸豐音sei)。
    • 第(潮汕音toi,海陸豐音tei)。
    • 齊(潮汕音tsoi,海陸豐音tsei)。
  • 不同的詞彙:
    • 零細(潮汕為「物件」);
    • 住(海陸豐音「紮」,海陸豐常用「住」,也有人和潮汕一樣);
    • 底地(意為「哪裏」,潮汕為「底塊」);
    • 秀(意為「漂亮」,潮汕為「雅」);
    • 厝(意為「家」,潮汕為「內」)。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海豐縣地方志編委會. 林秀鈺; 黃永平 , 編. 海丰县志(下)·卷三十五 方言·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语言分布情况 (PDF).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5 [2024-08-04]. ISBN 7-218-05018-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8-04). 
  2. ^ 潘家懿、鄭守治. 粵東閩南語的分佈及方言片的劃分. 《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1期, 2010年. 頁146.
  3. ^ 3.0 3.1 潘家懿、鄭守治. 粵東閩南語的分佈及方言片的劃分. 《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1期, 2010年. 頁153.
  4. ^ 羅志海. 海丰方言. 德宏民族出版社. : 6–7. ISBN 7-80525-275-0. 
  5.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地图集: 第2版. 汉语方言卷. 商務印書館. 2012: 111. ISBN 9787100070546. 
  6. ^ 海豐縣地方志編委會. 林秀鈺; 黃永平 , 編. 海丰县志下·卷三十五 方言·第一章 概况·第二节 与潮汕方言的异同.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5 [2019-12-07]. ISBN 7-218-0501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1. ^ 四川閩語(摘自《四川方言與巴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