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旋吉里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5月25日) |
極強氣旋風暴(印度) | |
---|---|
四級熱帶氣旋(美國) | |
形成 | 2010年10月20日 |
消散 | 2010年10月23日 |
最高風速 | 3分鐘持續: 195公里/小時(120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50公里/小時(155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50百帕(毫巴);28.05英寸汞柱 |
死亡 | 157人直接死亡,10人間接死亡 |
損失 | $3.59億(2010年美元) |
影響地區 | 緬甸 印度 |
2010年北印度洋氣旋季的一部分 |
特強氣旋風暴吉里(IMD編號:BOB 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04B也被稱為氣旋吉里)是2010年北印度洋氣旋季第四個被命名的氣旋風暴並在10月給這一地區帶去了災難。此颱風由孟加拉灣以南約250km(150mi)處從低壓區開始發展,並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強度增強至165km/h。並在10月22日達到巔峰強度195km/h(3分鐘持續風速105mph)。在其登陸後向西北移動了大約50km(31英里)左右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其巔峰強度。在陸上行徑期間,氣旋風暴吉里急劇減弱,在第二天,吉里便已減弱為一低壓區。
發展歷史
[編輯]特強氣旋吉里首次於10月19日在孟加拉灣洋面上生成,並於之後被印度氣象局定義為一低壓區。然後在10月20日從一低壓區升格為BOB04,此時,其位於緬甸實兌市西南大約250km(155英里)處。並且在其系統西側部分開始不斷形成對流,由於吉里處於一個弱風切的地區,於是在10月21日,印度氣象局便認為其將於24小時內加強為一熱帶氣旋。之後不久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便發出第一份報文,並編號為04B。之後,氣旋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鑲嵌中心。由於在其東北方向有一脊線,吉里開始向東北方向移動,此時緬甸就處於吉里的襲擊路線上,而在UTC時間6:00時,印度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一氣旋風暴並命名為吉里。
在10月21日下半天內,受惠於極其高溫的洋面溫度,吉里的對流得到迅速的發展,雲頂溫度降至-70至-80°C(-94至-112°F)。吉里在此時被升格為強烈氣旋風暴,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其升格為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一級颶風強度。並在10月22日,吉里更是加強為一特強氣旋風暴並向緬甸中部地區靠近,在一天內風暴強度急劇的增強,於是在UTC09:0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便將其強度提升為240km/h(125kt/145mph)。衛星所拍攝出的則是大小為46公里(31英里)的風眼。由於極向流出的打開,吉里的強度仍在增強,儘管其已經極其靠近陸地。
在臨近登陸前幾個小時,吉里達到巔峰強度三分鐘風速165km/h(105mph),氣壓則為950hpa。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認為吉里的強度極強,接近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5級颶風的強度,並給予其250km/h(135kt/155mph)的風速強度。在UTC14:00時,吉里以登陸緬甸最強的氣旋的身份登陸。超過氣旋納爾吉斯在緬甸伊洛瓦底省的登陸強度。然而根據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聯合會則認為吉里登陸強度只有175km/h,登陸後強度急劇減弱且對流消散。在10月23日,只有零星對流在中心爆發的吉里被降格為一低壓區,並且隨着系統的進一步減弱,印度氣象局對其發佈最後一個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