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隧道
梧桐山隧道 | |
---|---|
概覽 | |
地點 | 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梧桐山 |
座標 | 22°33′18″N 114°12′00″E / 22.555°N 114.20°E |
狀況 | 使用中 |
道路 | 羅沙公路 |
起點 | 羅湖區蓮塘 |
終點 | 鹽田區沙頭角 |
營運數據 | |
動工於 | 1985年[1] |
啟用於 | 1987年9月(上行) 1997年6月(下行) |
業主 | 深圳市人民政府(2011年3月30日前為鹽田港股份及中信集團轄下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2] |
通行類別 | 公路 |
收費 | 免費(2011年3月30日起)[3] |
技術數據 | |
長度 | 2.26公里(上行) 2.4公里(下行)[4] |
行車線數量 | 雙向4車道 |
營運速度 | 60km/h |
限界高度 | 6米 |
限界闊度 | 9.786米 |
梧桐山隧道,是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行車隧道之一,連接羅湖區和鹽田區,也是深圳首個使用BOT模式的市政工程。隧道位於深圳市羅(湖)沙(頭角)一級公路上,全長2322米,至1990年為當時中國內地最長、標準最高、設備齊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公路隧道。另外,深圳地鐵8號線中的梧桐山南站與沙頭角站之間的隧道,絕大部分位於本隧道下方。
歷史
[編輯]第一期先建成上行洞並單洞雙向行駛,工程由深圳東部集團公司、深圳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深圳市社會勞動保險公司三家共同出資組建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於1985年10月共同投資1.1億元興建,1987年9月底建成通車。[5]工程由鐵道部隧道局設計處及遼寧市政工程公司設計,由鐵道部隧道局南方公司、遼寧市政工程公司、華泰工程公司等聯合施工。
1995年8月,開始投建第二期工程(下行隧道),1997年6月竣工,之後改為雙洞雙向通車。並於當年引入社會資本,由鹽田港與香港中信集團旗下的達佳集團合資經營,各佔50%股份,特許經營30年。[6]1998年,工程被評為魯班獎。
隧道結構單洞截面寬9.786米×高6米,洞圈採用截面曲牆,襯砌是曲牆式複合支護結構,夾層用15毫米厚聚氯乙烯防水板,拱部加設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吊頂板,並用錨噴二次支護。設置送、排風道,上行隧道採用全橫向式通風,下行隧道採用半橫向式通風,於隧道中部加設通風豎井兩座,構成六條通風渠道、匯集於四座風塔排送。兩洞口端設遮陽棚,逐步減低亮度。還設置供電、照明、消防滅火裝置、閉路電視、交通信號、廣播、火災手動及自動報警、通訊、CO和V1計廢氣自動測定、傳輸到中央控制室自動啟動風機、自動調節通風葉片,使風機運轉處於最佳狀態。中央控制室內將各種監控系統綜合到中央控制台,再配合模擬屏模擬,顯示各種設備運轉情況。
2005年2月,第二條梧桐山隧道公路(深鹽二通道)開始動工興建,為東部沿海高速公路一部份,建成通車後免費供駕車人士使用,此舉大大分流了原本使用梧桐山隧道的車輛。
2011年3月30日起,經過深圳政府與中信方面多年談判,最終出資5.5億完成收購,以換取提前終止專營權,並將之改為免費行車隧道。[6]
相關事件
[編輯]誤傳隧道由李嘉誠興建
[編輯]2019年9月,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引述網絡傳言指梧桐山隧道由李嘉誠興建並堅持收費,深圳市政府回購不果,決定興建另一條隧道取而代之,導致梧桐山隧道使用率偏低。長江集團其後澄清集團從未投資於梧桐山隧道,有關傳言是假消息。[7]
事實上,早在2014年,香港文匯報就已誤傳過梧桐山隧道的歸屬,當時稱是和記黃埔旗下。[8]文匯報為此於報導次日特別作過澄清說明。[9]
參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深圳市交通運輸志編纂委員會編. 深圳市交通运输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1.9: 110.
- ^ 證券時報. 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重大事项的提示性公告. 2011-02-09 [2019-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2).
- ^ 任笑一 趙炎雄. 梧桐山隧道免费通行 马田水田收费站有望撤销. 南方網. 2011-03-30 [201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3).
- ^ 潘未末. 梧桐山隧道今起取消收费 盐田经济将更快发展. 深圳特區報. 2011-03-30 [201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5).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歷史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6.0 6.1 深圳梧桐山隧道“收回其实花了5.5亿元”. 南方都市報. 2011-02-22.
- ^ 長實澄清李嘉誠從沒投資深圳梧桐山隧道. 香港經濟日報. 2019-09-17.
- ^ 深鹽第二通道再推出. 香港文匯報. 2014-10-28.
- ^ 和黃:無入股梧桐山隧道. 香港文匯報. 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