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S2000
本田S2000 | |
---|---|
概覽 | |
製造商 | 本田技研工業 |
生產日期 | 1999年-2009年 |
設計師 | 上原繁 |
車身及底盤 | |
車輛類別 | 跑車 |
車體風格 | 兩門雙座敞篷車 |
動力佈局 | 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
本田S2000由本田技研工業於1999年4月為紀念本田成立50週年而發佈的兩門雙座跑車。於1999年4月-2009年6月間生產。其繼承了本田於1960年代發行的S500、S600、S800跑車系列,底盤代號分AP1(1999年-2003年)和AP2(2003年-2009年)。
「SSM」概念車
[編輯]1995年的東京車展上,本田展出了SSM概念車(SSM為「Sport Study Model」的縮寫),為S2000的前身。[1]是一款前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兩門雙座敞篷跑車,搭載2.0升自然吸氣直列五缸引擎。SSM配備了可以提高車體剛性及安全性能的X型骨架,前後配重比為50:50,以得到更好的操控性。[2] [3] [4]
S2000前期(1999年-2003年)
[編輯]本田S2000(前期,代號AP1) | |
---|---|
概覽 | |
生產日期 | 1999年-2003年 |
裝配地 | 日本栃木縣高根澤町 |
車身及底盤 | |
車體風格 | 雙門雙座敞篷跑車 |
動力佈局 | 縱置式前中置引擎、後輪驅動 |
動力系統 | |
引擎 | 2.0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氣引擎(代號F20C) |
規格 | |
軸距 | 94.5英寸(2,400 mm) |
長度 | 4,135毫米 |
寬度 | 1,750毫米 |
高度 | 1,270毫米 |
整備質量 | 1,250-1,260千克 |
1999年4月推出,底盤代號為AP1。搭載代號為F20C的2.0升自然吸氣直列四缸引擎,升功率達到了125匹,這一紀錄直到2010年才被法拉利458 Italia打破。日規車型可以在8300轉和7500轉時分別輸出250匹馬力和218牛米扭矩,歐規、美規則縮水到241匹和208牛米。[5]
S2000是縱置式前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佈局,搭配六前速手動變速箱及托森式限滑差速器,使用了雙橫臂獨立懸掛的懸掛佈局,配備電動助力轉向,16寸輪轂搭配普利司通Potenza S-02輪胎。引擎安裝在前軸,加上鋁制引擎蓋使其獲得較為平衡的50:50的重量比,以達到更低的轉向慣性。標準配置為軟頂敞篷,但本田也提供鋁製硬頂頂棚(額外開銷)。
2001年9月和2003年10月,AP1兩次小改款,前後對收音機、儀錶盤、懸掛、後窗、引擎控制單元做出調整,AP1系列S2000在日本栃木縣高根澤町的本田裝配工廠內裝配生產。[6]
S2000後期(2004年-2009年)
[編輯]本田S2000(後期,代號AP2) | |
---|---|
概覽 | |
生產日期 | 2004年4月-2009年6月 |
裝配地 | 日本三重縣鈴鹿市 |
車身及底盤 | |
車體風格 | 雙門雙座敞篷跑車 |
動力佈局 | 縱置式引擎(前中置引擎),後輪驅動 |
動力系統 | |
引擎 | 2.2升自然吸氣直列四缸引擎(代號F22C) |
規格 | |
軸距 | 94.5英寸(2,400 mm) |
長度 | 4,117毫米 |
寬度 | 1,750毫米 |
高度 | 1,288毫米 |
整備質量 | 1,254千克-1,299千克 |
AP2系列的生產工作從日本櫪木縣轉移到日本三重縣鈴鹿市。輪轂提升到17寸,輪胎更換為普利司通的Potenza RE050。
此外,AP2系列的變速箱內的同步齒輪由黃銅材質更換為碳纖維材質。前後保險桿、大燈組件也有所調整,加入新的LED尾燈和橢圓形的排氣管口。
引擎方面,AP2更換了代號F22C1的2.2升自然吸氣直列四缸引擎,日規車型的輸出調整為在7800轉時輸出239匹馬力,扭矩在7500轉時輸出221牛米扭矩,美規、歐規車型同樣為在7800轉和7500轉時分別237匹馬力和220牛米扭矩,與前期配備的F20C相比,F22C1更強調全轉速區間的扭矩輸出表現,AP2的手動變速箱縮短了五、六檔的齒輪比。加入了離合器的釋放延遲閥。
F22C1引擎先於2004年在美規車型使用,日規直至2005年11月改款時才開始使用,新加入了線控油門和電子穩定控制系統,輪轂和外觀配色也有所調整。
Club Racer/Type S車型
於2007年4月的紐約國際車展首次亮相。2008年在北美市場發售。[7]
Club Racer版配備了更低轉向比率的轉向齒條,更硬的減震阻尼系數,搭配普利司通Potenza RE070半熱熔輪胎,配備了外觀配件,本田稱在這一調整後降低了百分之70%-80%的空力系數。電動折疊軟頂、備胎,空調、音響也被除去(空調、音響可選安裝)以進一步減輕重量、降低重心,Club Racer車型推出時的價格為66300美元。產量不到2000台。只提供黃色和黑色內飾配色。 [8]
基於CR車型而來的日規Type S車型於2008年推出,輪胎仍然使用標準S2000車型的普利司通 Potenza RE050,無硬頂。S2000的首席設計師上原繁稱,Club Racer車型的性能表現較Type S車型更好,甚至更接近於他設想的Type R車型。[9]
最終停產
2009年1月27日,本田宣佈將於同年6月停產S2000,同年9月,S2000停售,在全球市場總計售出66547輛。同時,S2000的設計師上原繁也從本田退休。
技術參數
[編輯]所有數據均由日本本田技研工業官方來源證實。沒有任何變化,僅提供參考 。
2000–2003 AP1 (F20C)[10] |
2004–2009 AP2 (F22C1)[11][12] |
2008–2009 AP2 CR (F22C1)[12] | ||
---|---|---|---|---|
引擎及傳動系統 | ||||
引擎制式 | 直列四缸自然吸氣引擎 | |||
排氣量 | 2.0升 | 2.2升 | ||
峰值馬力 | 237匹@8,300 RPM(美規及歐規) 247匹@8,300 RPM(日規) |
237匹@7,800 rpm (美規) 239匹@7,800 rpm (日規) | ||
峰值扭矩 | 207牛頓米@7,500 RPM (美規及歐規) 218牛頓米@7,500 RPM (日規) |
220牛頓米@6,800 RPM (美規) 221牛頓米@6,500-7,500 RPM (日規) | ||
引擎轉速紅線 / 斷油轉速 | 8,800 RPM / 9,000 RPM | 8,000 RPM / 8,200 RPM | ||
缸徑與衝程 | 87.0 mm(3.425英寸) x 84.4 mm(3.323英寸) | 87.0 mm(3.425英寸) x 90.7 mm(3.571英寸) | ||
壓縮比 | 11.0:1 (美規及歐規) 11.7:1 (日規) |
11.1:1 | ||
氣門 | 16氣門DOHC(含VTEC) | |||
變速器 | 6前速手動變速器 | |||
Gear Ratios[13] | 1檔: 3.133 2檔: 2.045 3檔: 1.481 4檔: 1.161 5檔: 0.970 6檔: 0.810 二級齒輪: 1.160 終傳比: 4.100 倒車檔: 2.800 |
1檔: 3.133 2檔: 2.045 3檔: 1.481 4檔: 1.161 5檔: 0.943 6檔: 0.763 二級齒輪: 1.208 終傳比: 4.100 倒車檔: 2.800 | ||
燃油種類[14] | ||||
最低燃油辛烷值要求 | 91 AKI / 95 RON (推薦使用98 RON) | |||
市區油耗表現 | 18mpg (US EPA) 每百公里13.7公升 |
|||
高速油耗表現 | 24mpg (US EPA) 每百公里8.0公升 |
|||
綜合行駛油耗表現 | 20mpg (US EPA) 每百公里10.0公升 |
|||
尺寸[15] | ||||
車長 | 162.7英寸(4,133 mm) | 162.1英寸(4,117 mm) | ||
車寬 | 68.9英寸(1,750 mm) | 68.9英寸(1,750 mm) | ||
車高 | 50.0英寸(1,270 mm) | 50.7英寸(1,288 mm) | ||
軸距 | 94.5英寸(2,400 mm) | 94.5英寸(2,400 mm) | ||
Curb Weight | 2,864磅(1,299公斤)* * 根據年份,車型之間的不同有細微變化 |
2,765磅(1,254公斤) (硬頂無安裝) 2,813磅(1,276公斤) (硬頂有安裝) 2,855磅(1,295公斤) (硬頂有安裝並配備音響及空調) | ||
其他 | ||||
輪胎 | 普利司通 Potenza S-02 f: 205/55VR16 r: 225/50VR16 |
普利司通 Potenza RE050 f: 215/45R17 r: 245/40R17 |
普利司通 Potenza RE070 f: 215/45ZR17 r: 255-40ZR17 | |
剎車 | f: 11.8英寸(300 mm) 通風碟 r: 11.1英寸(282 mm) 實體碟 |
評價
[編輯]《Car & Drive》雜誌、[16]《Car》雜誌、《洛杉磯時報》,《Road & Track》對S2000均給予了一致好評。其中突出的優點是引擎的高效率輸出,各方面性能的平衡性,以及手感十分順暢的手動變速箱等。[17][18]
參考資料
[編輯]- ^ Honda S2000 - Introduction. Honda Media Newsroom. Honda. 2001-02-22 [2008-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3).
- ^ Honda Announces the S2000 Prototype. Honda Worldwide. 1998-09-24 [April 1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 ^ text,1/index.pmode Honda Introduces - a New Open Car Body Structure - Providing the Rigidity and Collision Safety of a Non-Convertible 請檢查
|url=
值 (幫助). Honda European Media Newsroom. Honda. 1999-02-23 [2009-03-18].[永久失效連結] - ^ 1995 Honda SSM Concept. Fast-Autos.net. [2008-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5).
- ^ Honda 1999 Annual Report - Year Ended March 31, 1999 (PDF). Honda Motor Co. Ltd, Japan. : 6 [2012年4月18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年7月6日).
- ^ Kazuhiko Tsunoda. Gaining New Insight Into Aluminum Body Production. August 2000 [2006-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5).
- ^ Lavrinc, Damon. Honda's hardcore S2000 is a fitting send off. Autoblog. Weblogs, Inc. 2007-04-04 [2007-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2008 Honda S2000 CR. Car and Driver. April 2007 [200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5).
- ^ Interview video with Shigeru Uehara. [2012-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3).
- ^ S2000 Fact Book. Honda Motor Co., Ltd. 1999-04-15 [2009-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6) (日語).
- ^ 2008 Japan Honda S2000 engine specifications. Honda Japan. [2007-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日語).
- ^ 12.0 12.1 2008 Honda S2000 Specifications and Features. Honda Media Newsroom. Honda. 2007-08-15 [200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4).
- ^ 2004 Honda S2000 - Powertrain Part 2. Honda Press & Media Centre. 2003-01-10 [200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7).
- ^ Compare Old and New EPA MPG Estimates.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9-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5).
- ^ 2009 Honda S2000 specifications. Honda. [200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5).
- ^ Honda S2000. Car and Driver. [2006-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9).
- ^ Driver Power 2006: Japanese top the big report!. AutoExpress. [2006-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6).
- ^ Top Gear Survey 2005 - the results. Top Gear. [200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