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 {{Translated page}} 標籤。 |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 | |||||||
---|---|---|---|---|---|---|---|
東方戰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 |||||||
攻勢前後的俄軍戰線 | |||||||
| |||||||
參戰方 | |||||||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 俄羅斯帝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 漢斯·馮·塞克特 愛德華·馮·柏姆-厄爾默利 斯韋托扎爾·博羅埃維奇 Paul Puhallo von Brlog 約瑟夫·斐迪南 |
尼古拉大公 Nikolay Iudovich Ivanov Radko Dimitriev | ||||||
兵力 | |||||||
1,248,319人 | 1,059,576人 | ||||||
傷亡與損失 | |||||||
487,821人 | 1,019,953人 |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德語:Schlacht bei Gorlice-Tarnów)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的德意志-奧匈聯軍攻勢,初為一場為減輕東線以南奧軍壓力的小型攻勢,但最終轉變為同盟國在1915年的軍事行動。這場攻勢導致了俄羅斯軍隊戰線的崩潰和退敗,最終轉變成了帝俄陸軍的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