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祖師
外觀
慚愧祖師 | |||||||||||||||||||||||
繁體字 | 慚愧祖師 | ||||||||||||||||||||||
---|---|---|---|---|---|---|---|---|---|---|---|---|---|---|---|---|---|---|---|---|---|---|---|
簡化字 | 惭愧祖师 | ||||||||||||||||||||||
|
慚愧祖師 | |
客家 |
---|
慚愧祖師為中國佛教、台灣佛教及台灣民間信仰的神明之一,又稱蔭林山祖師。
慚愧祖師乃唐代福建汀州沙縣(今三明市沙縣區)人,俗姓潘,名了拳,佛教高僧,出生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817年4月15日),圓寂於唐懿宗咸通二年九月二十五日(861年10月3日),其名由來據說是他出生時因為左拳蜷曲而名為「拳」,後來有一僧在他左拳上寫一「了」字手指才能伸直,遂更名「了拳」[1]。少時出家為僧,雲遊四方。後在粵地陰那山(陰林、蔭林可能為「陰那」在閩南語中音近所造成的音誤[1])建道場,長居三十載,廣教弟子。將圓寂時,認為一世未能廣度眾生,心覺慚愧,故令弟子在自身的靈骨塔寫上「慚愧」兩字,因稱「慚愧祖師」[1]。
臺灣民間信仰中,多奉祀慚愧祖師三兄弟,一次奉祀三尊慚愧祖師。學者認為這可能是某些廟宇分香的三座塑像,並靈驗聞名而導致。清代臺灣總兵吳光亮節度臺灣,時常遭受臺灣原住民出草,軍中奉祀慚愧祖師作為守護神,從此視為「防番之神」,並在開通八通關古道之後,奉「開山佑民」與 「佑我開山」 二匾。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林文龍. 《台灣中部的人文》. 台北市: 常民文化. 1998年1月: 90-105. ISBN 957-8491-16-6.
延伸閱讀
[編輯]- 林進源,《中國神明百科寶典》,1988,台北市,進源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