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廷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廷範(9世紀—906年),唐代貝州清河縣人,出生年份不詳。其好書法,特別是草書。其行書從歐陽詢流派。早年以演劇維生,後受朱溫寵幸並受其提拔,先後擔任優人、宋州刺史、武寧節度使、御營使、金吾衛、河南尹、太常卿。天祐二年(西元905年),因遭誣告涉嫌密謀復興唐朝一事遭當時已控制唐室的朱溫貶官,並於天祐三年(西元906年)正月於洛陽車裂之刑。

生平

[編輯]

張廷範早年擔任優伶,主要的表演領域為演劇。優伶,又稱伶人,泛指地方上從事音樂、戲劇相關者,即現今之演藝人員。後受朱溫所喜好而仕優人。優人或稱伶官,乃從事演藝事業相關之人員,受朝中有權之人賞識而得官者。

朱溫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在結識張廷範時,是宣武軍節度使光啟三年(887年)朱全忠派遣內客將張廷範向楊行密傳達朝廷的命令,任命楊行密為淮南節度副使。文德元年(888年)張廷範到達廣陵,楊行密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他;等到聽說李璠要來做淮南留後,便很不滿。張廷範秘密派人告訴朱全忠,應當親自率領大軍趕赴廣陵,朱全忠聽從了他的意見;朱全忠到達宋州時,張廷範從廣陵逃來,說:「楊行密不便謀取。」

景福二年(893年)朱全忠兼併徐州感化軍節度使時溥,朱全忠委任宋州刺史張廷範主持感化留後事宜,奏請朝廷任命文臣做節度使乾寧元年(894年)六月初三,朝廷根據朱全忠的請求,任命宋州刺史張廷範為武寧節度使(感化軍改為武寧軍)。

這時,唐朝皇帝唐昭宗有名無實,朱溫進入關中,擊敗李茂貞,成為實際上唐室的掌權者,也因此,張廷範以朱溫所愛,權力自然也不小。天復三年(903年)二月,朱全忠返回汴州,奏請留步、騎兵一萬人在原神策左右兩軍營署,以朱友倫擔任左軍宿衛都指揮使,又任命汴州將領張廷範為宮苑使,王殷為皇城使,蔣玄暉充會街使。於是,朱全忠的黨羽布列遍及宮禁宿防及京輔各處。

天祐元年(904年)正月,生活於汴州朱溫因時任宰相崔胤欲暗中反對他,便派留守長安的張廷範將崔胤殺於長安城。更進而逼迫昭宗遷都於在其掌控之下的東都洛陽,也就是今天的洛陽市,並毀棄長安城。而在昭宗移駕時,朱溫派系者也為其護送,張廷範即其中之一。新唐書稱此時張廷範官遷御營使。御營使為皇帝出巡,護送在其身旁的官員。

後因擔任隨從一事,於同年受提拔為金吾衛將軍。金吾衛軍分左、右金吾衛,負責指揮朝中禁衛軍。張廷範應被編入右金吾衛,因時任右金吾衛大將軍者就是朱溫。又於同年授官河南尹,負責管理河南府,官居三品。而當時都城洛陽正位於河南府中,可見張廷範權力之大。後亦加封其為太常卿,掌管太常寺,主掌皇室宗廟禮儀。

天祐元年八月,朱溫遣其義子朱友恭(本名李彥威)與氏叔琮前往洛陽唐昭宗。後朱溫得知昭宗死,假裝震驚,大哭道:「奴輩(朱友恭)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並命張廷範殺朱友恭。朱友恭臨死時說張廷範不久也會有這樣的下場。

被殺

[編輯]

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圖謀篡奪唐室之位,並為了將篡位一事合理化,控制時任皇帝唐哀帝為其加九錫。加九錫指自漢朝以來,皇帝會將九樣通常為天子所使用之物品賜與有功之臣,乃皇帝給臣子最上等的禮遇。時任太常卿的張廷範與樞密使蔣玄暉認為朱溫尚未平定天下,不宜操弄皇帝為其加九錫一事。朱溫因而感到不悅。另一方面,身為太常卿,張廷範一直在積極籌辦郊禮,朱溫也為此不快,郊禮也因而一再推遲。朱溫因而對張廷範與蔣玄暉積怨在心。

而時任宣徽副使的王殷、趙殷衡謀劃取代蔣玄暉已久,便藉此機會誣告蔣、張二人與宰相柳璨刻石像,埋於當時的皇太后何太后之居所積善宮,反對加九錫是為了延長唐朝國祚;三人又更對何太后焚香,盟誓復興唐室。朱溫得知此事大怒,誅殺蔣玄暉。王、趙二人又誣告何太后私通蔣玄暉。於是十二月朱溫便命兩人暗中絞殺何太后,並以哀帝名義下詔對外聲稱太后乃與蔣玄暉私通事發後負罪自殺,追廢太后為庶人。又將宰相柳璨貶為登州刺史,張廷範貶為萊州司戶參軍。並於宣佈貶官後第二日,下令將柳璨斬首,張廷範車裂於都城洛陽。郊禮也以太后因捲入醜聞而死為由停辦。朱溫藉此殺雞儆猴,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後世評價

[編輯]

後世對張廷範之評價多為負面。

《新五代史‧卷三十五》〈唐六臣傳第二十三〉序中稱張廷範為嬖吏。嬖,賤而獲幸也。序中亦提到時任宰相裴樞認為唐朝太常卿多任官於清流者,而張廷範並不適任。後朱溫因為此事,強加莫須有之罪於反對該事之諸多朝臣,將其貶官並誅殺。撰者歐陽脩將此事歸咎於張廷範,視其為「庸懦不肖、傾險獪猾、趨利賣國之徒也」。《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五》也提到此事。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下》〈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姦臣下〉將張廷範列入其中。

參考資料

[編輯]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下‧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姦臣下》
  • 資治通鑑‧唐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