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宋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訥
《三才圖會》之宋訥像
《三才圖會》之宋訥像
大元鹽山縣縣尹
大明國子監祭酒
籍貫河南滑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仲敏,號西隱
出生至大四年(1311年)
逝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出身
  •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科進士

宋訥(1311年—1390年),字仲敏,號西隱河南滑縣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元至正年間進士,明洪武年間官至國子監祭酒

生平

[編輯]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中進士,任鹽山縣縣尹,後棄官歸里。

洪武二年(1369年),參與《禮》、《樂》等書的編撰,書成歸鄉。後由四輔官杜斅推薦,擔任國子助教。洪武十五年(1382年),提拔為翰林學士,撰《宣聖廟碑》。歷改文淵閣大學士。其以嚴格教學為準。後擔任國子監祭酒。當時太學中多公侯官宦子弟,且生徒眾多,頗難管理教授,宋訥立學規,身言並教,師道大立。洪武十八年和二十一年兩次會試,考中者大都是太學的學生,佔三分之二,而且名列前茅,宋訥因而得到朱元璋的賞識。[1]

當時,國子監助教金文征嫉妒宋訥,串通吏部尚書余熂,迫使宋訥辭職。朱元璋得知後大怒,誅金文征余熂,仍留下宋訥。當時宋訥生病,朱元璋說:「訥有壽骨,無憂也。」不久果然痊癒。官至文淵閣大學士,遷祭酒。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病終,年八十。[2]有《西隱集》傳世。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卷137):「宋訥,字仲敏,滑人。父壽卿,元侍御史。訥性持重,學問該博。至正中,舉進士,任鹽山尹,棄官歸。洪武二年,徵儒士十八人編《禮》、《樂》諸書,訥與焉。事竣,不仕歸。久之,用四輔官杜斅薦,授國子助教。以說經為學者所宗。十五年超遷翰林學士,命撰《宣聖廟碑》,稱旨,賞賚甚厚。改文淵閣大學士。嘗寒附火,燎脅下衣,至膚始覺。帝制文警之。未幾,遷祭酒。時功臣子弟皆就學,及歲貢士嘗數千人。訥為嚴立學規,終日端坐講解無虛晷,夜恆止學舍。十八年復開進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學者三之二。再策士,亦如之。帝大悅。制詞褒美。」
  2. ^ 明史》(卷137):「助教金文徵等疾訥,構之吏部尚書余熂,牒令致仕。訥陛辭,帝驚問,大怒,誅熂、文徵等,留訥如故。訥嘗病,帝曰:「訥有壽骨,無憂也。」尋愈。帝使畫工間訥,圖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對,帝問:「昨何怒?」訥驚對曰:「諸生有趨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訟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圖。訥頓首謝。」
官銜
前任:
明朝文淵閣大學士
1382年-1383年
繼任:
朱善
前任:
熊鼎
明朝翰林學士
1382年-1383年
繼任:
劉三吾
前任:
吳顒
明朝國子監祭酒
1383年-1390年
繼任:
龔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