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侍王府
29°06′18″N 19°39′37″E / 29.10500°N 19.66028°E
太平天國侍王府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1861年 |
編號 | 3-5 |
認定時間 | 1988年1月13日 |
太平天國侍王府位於中國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鼓樓里70號,歷史上曾用作唐宋婺州州署、明代巡按御史行台、清代金華府試院和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王府,建築由東院、西院、練兵場和後花園(內有水池、假山等)等組成,為現存太平天國建築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壁畫等藝術品最多的一處[1]。
歷史
[編輯]太平天國侍王府歷史上長期為衙署所在地,東院唐宋時為婺州州署,元代改為浙東道宣慰司署、肅政廉訪司署(婺州路署遷往宋代添差通判廳故址[2]),明代為巡按御史行台[3],清順治三年(1646)改為金華府試院[4](其原址在祠堂巷東[5])。西院宋代為通判廳,元代為行御史台,明洪武五年(1372)建金華千戶所[6][7]。清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侍王李世賢部攻克金華,時金華府署與縣署均毀,遂利用試院和千戶所舊址改建王府,作為在浙江的指揮中心,至咸豐十三年(1863)年太平軍撤出金華為止。此後東院仍用作金華府試院,西院則被用作金華府通判、經歷兩署[8],原室內壁畫被石灰覆蓋,直至1963年維修時被發現[9]。
建築
[編輯]太平天國侍王府原位於金華府城內東南、子城內東北,南面正對原子城南門保寧門[10](其上建有譙樓,又名鼓樓(見金華縣城圖)、鎮東樓[11],近年重建),西南原為金華府署和府學,北面尚有子城城牆遺存十餘米[12]。保寧門後、照壁前原有明代為許弘綱所立大中丞坊[13](今已不存)。
東院建築為太平天國時期利用原試院改建(其中照壁為新建),用於舉行會議和決策[1]。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照壁、大門、儀門(今存遺址)、大堂、穿堂、二堂、穿廊和三堂(耐寒軒),大門、儀門和大堂各五間,二堂三間,左右有附房各三間,三堂七間,大堂前原有東西號舍各五重(今已不存),三堂前有東西廂房各兩間,均為硬山頂,三堂前院內有千年古柏兩棵[14][15]。院前照壁高7.6米,寬17.2米,四周有龍鳳石雕和磚雕裝飾,正中原有直徑1.24米,重達1噸的石雕團龍,現另藏於金華市博物館。大堂原為李世賢舉行重要軍事會議的場所,面闊五間,進深八檁,明、次間梁架為內五架用二柱加前後雙步廊再加後雙步廊,稍間增加中柱,硬山頂。
西院建築為太平天國時期新建,用於侍王辦公和居住,其南側原為練兵場。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穿廊、前廳(侍王辦公用房)、中廳(侍王居住用房)和後樓(侍王部屬和衛士用房)四進[1]。門廳和前廳各九間,中廳七間,以上建築中部三間與兩側之間設隔牆,後樓九間,均為硬山頂。
壁畫
[編輯]太平天國侍王府共發現壁畫119幅,彩畫407幅,石雕、磚雕各11件,木雕526件。其中壁畫主要集中在西院,以門廳和前廳最多,有表現王府威嚴的雲龍圖、太獅少獅圖和太平有象圖,表現太平天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王府圖和望樓兵營圖,表現民間生活的四季捕魚圖和樵夫挑刺圖,表現神話傳說的八仙同樂圖、東方朔取桃圖、劉海戲蟾圖和黃初平叱石成羊圖等[9]。
文化
[編輯]金華民間認為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聶小倩和寧采臣的故事即發生在侍王府後的永福寺,而當時作為金華府試院的侍王府正是寧采臣前往參加科舉童試的考場(按原文「會學使案臨」,此試應為童試中的第三試院試,由浙江學政主考)。此外文中記載寧采臣後考中進士(原文「後數年,寧果登進士」),但金華進士名錄中並未出現寧姓進士,此不合之處被解釋為故事傳播時因口音而產生的筆誤。現狀在侍王府周圍仍然保存了若干清代時為考生提供住宿的考寓(也稱試館),包括永康考寓、湯溪試館、湘岩試館、徐家古里和吳家試館等[1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物局. 《浙江国宝: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16: 666–669. ISBN 978-7-5514-1521-7.
- ^ 明·王懋德修,陸鳳儀纂,《萬曆金華府志·卷十·公署》:「府治在子城內,唐宋相仍,元之後置浙東道宣慰司於此,遂遷婺州路治於宋添差通判廨宇故址,即今府治也。」
- ^ 《萬曆金華府志·卷十·公署》:「察院行台在府治東北,乃宋之州治也,元初改浙東道宣慰司署,大德六年司徙慶元,改按察為肅政廉訪而徙治其地,本朝改為御史行台。」
- ^ 清·鄧鍾玉等纂修,《光緒金華縣誌·卷四·建置·衙署》:「試士院在東二隅,唐州治,宋知州仍治於此,元初改浙東道宣慰司署,大德六年司徙治慶元,改為肅政廉訪司署,明太祖駐蹕後改為巡按御史行台,皇朝順治三年校士館燬,即於此試士。」
- ^ 《光緒金華縣誌·卷四·建置·衙署》:「校士館在北四一坊祠堂巷東,後燬於兵,順治三年廢。」
- ^ 《萬曆金華府志·卷十·公署》:「金華守御千戶所在府治東北,宋通判廳,元行御史台故址,洪武五年千戶朱洪新建吏目廳、鎮撫司、千百戶所在焉。」
- ^ 《光緒金華縣誌·卷十四·武備》:「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統以都指揮司。戊戌之歲定婺州,置金華,翼元帥府,吳元年改翼,置金華、歸安二衛,洪武三年省二衛,置金華守御千戶所。」
- ^ 《光緒金華縣誌·卷四·建置·衙署》:「通判署咸豐十一年毀於兵燹,同治六年徙東一隅千戶所故址(粵賊為館,制應詳府志)。經歷署咸豐十一年毀於兵燹,同治六年徙東二隅千戶所故址(粵賊為館,制應詳府志)。」
- ^ 9.0 9.1 汪燕鳴. 《近代传统建筑壁画的奇葩——题材奇特,极具战斗、生活气息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建筑壁画艺术》. 華中建築. 2005年1月: 15–20.
- ^ 《光緒金華縣誌·卷四·建置·城池》:「古子城,舊經周四里,洪志徑一里二百九十步五尺,有門四,南曰保寧(今譙樓下)、東曰熙春(今小井巷路,通東市街)、西曰桐樹(今星君樓下)、北曰金華(今大司後東邊坡下路口),建年無考,相傳廢自宋時(見大清一統志)。」
- ^ 《光緒金華縣誌·卷四·建置·衙署》:「譙樓在試院南子城上,宋鼓角樓。……皇朝順治初知府夏之中又建,改名鎮東樓。」
- ^ 《千年府地:太平天国侍王府的前世今生》. 李倩. 浙江新聞. [2021-01-01].[失效連結]
- ^ 《光緒金華縣誌·卷四·建置·坊表》:「大中丞坊在今試士院前,為東陽許宏綱立。」
- ^ 《萬曆金華府志·卷十·公署》:「察院行台正廳五間(扁曰澄清堂),後堂三間,穿堂三間,廂房十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三司廳一所(在行台之左),府廳一所(在三司廳前),縣廳一所(在行台之右),譙樓(在行台門外),申明亭在譙樓外東,旌善亭在譙樓外西。」
- ^ 《光緒金華縣誌·卷四·建置·衙署》:「今制大堂五間(舊額澄清),東西號舍各五重,前為儀門五間,再前為大門三間,東為文巡捕廳一間,西為武巡捕廳一間,又西為號房,為守院住宅,東西轅門兩旁廊屋各數間,為士子庇風雨所,自大門至大堂皆有甬道,大堂東承差房六間,南向,西皂隸房四間,東向,大堂後為二堂三間(舊額自公,今額公慎勤),東為來賓館,西為門房,牆東為內巡捕房四間,南向,書辦房四間,北向,東廂五間,西向,牆西廚房四間,二堂後為三堂七間(舊額眾樂善,今額仍曰耐寒軒),庭有古柏二株,東廂二間,西廂四間,堂東幕舍七間,大門東提調公署一所,前為門,後有樓三間,供文昌,下為官廳,東廂六間,為辦公之所。」
- ^ 《他一口气说了好几个鬼怪故事:聂小倩和宁采臣的金华奇缘》. 杜羽豐. 浙江新聞.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