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吻海鰶
外觀
圓吻海鰶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鯡形目 Clupeiformes |
科: | 鯡科 Clupeidae |
屬: | 海鰶屬 Nematalosa |
種: | 圓吻海鰶 N. nasus
|
二名法 | |
Nematalosa nasus Bloch, 1795[1]
|
圓吻海鰶(學名:Nematalosa nasus),又名高鼻海鰶,香港稱黃魚,為鯡科海鰶屬的魚類,俗名魯達。分佈於伊里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半島、印度和阿拉伯海、台灣以及東海、南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Malabar。[1]
分佈
[編輯]本魚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洋沿岸、泰國、台灣、菲律賓、韓國、波斯灣、安達曼海等海域的淺層海域。
特徵
[編輯]本魚體高而側扁,體高約為標準常之34~41%。口裂成倒V狀,開於下方,無齒,上頜突出於下領,上頜骨末端向下彎曲,向後延伸至眼前緣下方。頭中大。吻短而鈍突。眼側位,脂性眼瞼發達,鰓蓋光滑;前鰓蓋骨下支上方無三角形之肌肉。背鰭前鱗成對,兩鱗在中線重疊。背鰭起點在體中部前方,前部鰭條長,向後漸短,最後軟條延長成絲狀,具軟條15~16枚;臀鰭起點於背鰭基底後方,具軟條20~24枚;腹鰭軟條8枚;尾鰭深叉。頭部及體背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大部分呈金黃色,後方具一大黑斑;體側上方具4~5縱形暗色小斑。體長可達21公分。
生態
[編輯]本魚喜棲泥沙底的河口區,有時進入河川下游區。濾食性,以矽藻、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有集群洄游之習性,並有強烈之趨光性。產卵季在春夏之間。
經濟利用
[編輯]食用魚,肉質細嫩但多刺。適合煮湯或油炸。
參考文獻
[編輯]擴展閱讀
[編輯]這是一篇與鯡形目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