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橘北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橘的果實

南橘北枳(同淮橘為枳)是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的一則故事,現已成為一則成語,表示樹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卻變成了,以此表示同樣的事物會因為環境不同而發生改變。但事實上,橘、枳為不同物種。

出處

[編輯]

根據《晏子春秋》記載,齊國晏嬰出使楚國楚靈王想要羞辱晏嬰,便在宴會上故意讓人帶着一個盜竊犯來到面前,說這是齊國人。楚王問晏嬰,是否齊國人生來喜歡偷盜。晏嬰回答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即齊國人到了楚國就成爲了盜竊犯,以「楚國的水土導致齊國人成爲了盜竊犯」反駁楚王。

演變

[編輯]

《晏子春秋》中並無「南橘北枳」四字出現,在《喻世明言[1] 中對這段歷史故事的敘述中則出現了「南橘北枳」這四字,其中情節也有不同,例如被楚國人抓到的盜竊犯正是晏嬰隨從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喻世明言》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桃殺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