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日期 | 1949年10月1日 |
---|---|
時間 | 北京時間下午3時43分32秒 |
地點 | |
座標 | 39°54′12″N 116°23′30″E / 39.90333°N 116.39167°E |
別名 | 開國大典 |
發起人 | 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等 |
參與者 |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或稱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後定10月1日為國慶節[1]。
儀式於當地時間下午3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主持儀式的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等人。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尚與中華民國政府維持外交關係,這些國家並沒有派代表出席這次儀式。唯一的外賓觀禮團為9月30日剛到的以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維奇·法捷耶夫、康斯坦丁·西蒙諾夫為首的43人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2][3]。
參加儀式的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全體代表,工人、農民、市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等約三十萬人。
歷史背景
[編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隨着國際形勢變化,特別是冷戰局面開始,國共合作局面也結束。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為發動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與掌握中華民國政權的中國國民黨爆發內戰,但是後者由於缺少民眾尤其是農民支持而失敗[4]:182。中國的第二次國共內戰進行到1949年下半年,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國大陸的領土。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率部退到台灣島,毛澤東領導之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4]:182。9月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與社會各界人士在北平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國家名稱不同於中華民國的「新中國」,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個新國家的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定於1949年10月1日舉行建國儀式。
9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式上宣佈:「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5][6]
前期準備
[編輯]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會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政方針[7]:9。按照《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毛澤東就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就職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周恩來就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朱德就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隨後,毛澤東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體委員,分別乘車駛向天安門[7]:9。當毛澤東出現在主席台時,天安門廣場上30萬群眾立即歡呼[7]:11。下午2點55分,儀式正式開始[8][9]。
儀式過程
[編輯]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們為表達對獨立新生國家之喜愛,稱其為「新中國」;首都設在北京,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4]:182。
儀式開始
[編輯]下午3時,開國大典開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開會[10]。
儀式高潮
[編輯]毛澤東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11
“ | 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 |
——1949年10月1日15:00(當地時間),毛澤東於北京天安門 |
升旗儀式
[編輯]接着,毛澤東按動電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旋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升起,全場肅立;廣場上54門禮炮齊鳴28響,象徵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28年奮鬥歷程[7]:11。此前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定為國旗的五星紅旗的第一次在公共場合升起。廣場上響起歡呼聲,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升旗結束後,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7]:13,公告全文內容如下[11]:
自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府背叛祖國,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戰爭以來,全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情況之中。幸賴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的援助之下,為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爭取人民的權利,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得以消滅反動軍隊,推翻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現在人民解放戰爭業已取得基本的勝利,全國大多數人民業已獲得解放。在此基礎之上,由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們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業已集會,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何香凝、林彪、彭德懷、劉伯承、吳玉章、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聶榮臻、周恩來、董必武、賽福鼎、饒漱石、陳嘉庚、羅榮桓、鄧子恢、烏蘭夫、徐特立、蔡暢、劉格平、馬寅初、陳雲、康生、林楓、馬敘倫、郭沬若.張雲逸、鄧小平、高來民、沈鈞儒、沈雁冰,陳叔通、司徒美堂、李錫九、黃炎培、蔡廷鍇、習仲勛、彭澤民、張治中、傅作義、李燭、李章達、章伯鈞、程潛、張奚若、陳銘、譚平山、張先、柳亞子、張東蓀、龍云為委員,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決定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定於本日在首都就職,一致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再選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推行各項政府工作。同時決議:向各國政府宣佈,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特此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閱兵式與遊行
[編輯]閱兵
[編輯]設立了閱兵指揮機構。朱德任閱兵司令,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華北軍區參謀長唐延傑、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唐永健、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劉仁、北京市總工會主席肖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團市委)書記肖松等為副總指揮,下設閱兵指揮所負責處理閱兵的各項具體事宜。
開國典禮儀式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了建國後第一次閱兵。
開國大典及閱兵的伴奏為華北軍區軍樂隊、軍樂團總指揮為羅浪。五星國旗升起時奏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開國大典54門禮炮鳴放28響,寓意為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分為54個大單位,從中共建黨到建國曆時28年。由華北軍區特種兵縱隊組成一個禮炮團,位置在天安門東南角,特縱戰車團參謀長韓懷志任禮炮隊指揮員。108門山炮分成兩組,一組發射、一組裝填,交替工作。卸掉彈頭的炮彈的發射藥筒口用油紙封堵。當毛澤東主席親手摁動電鈕,在天安門廣場升起五星國旗時,第一聲禮炮響,然後大約每隔34秒鳴放一響。
禮炮鳴放完畢,朱德乘閱兵車在聶榮臻的陪同下去東長安街檢閱了各軍種的隊伍,然後驅車回到天安門上,宣佈閱兵式開始。受閱部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99師、炮兵第4師、戰車第3師、騎兵第3師、中國人民中央公安縱隊第1師第1團(原華北軍區獨立第207師第619團於1949年9月4日改稱)、空軍1個飛行中隊以及海軍部隊代表等1.64萬餘名官兵組成,共動用飛機17架、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台、軍馬2344匹(全部換上新馬掌)[12]。受閱方陣到天安門主席台的東側時,在口令的指揮下敬禮。方陣成員向主席台轉頭行進注目禮,同時將槍支上舉,行持槍禮;主席台上的軍人以軍禮回敬,毛澤東及其他領導人舉手回禮。出場按照海、陸、空順序歷時150分鐘。
群眾遊行
[編輯]儀式之後,在場人員舉行了遊行。
各方反應
[編輯]文化影響
[編輯]以開國大典為題材的文藝作品有:
圖集
[編輯]-
時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了開國大典的新聞。
-
中國人民郵政《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郵票。
-
集美解放紀念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朱總司令在北京天安門前閱兵》浮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一週年紀念郵票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陳君慧編著. 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 第4册 :Impact of major evets in China.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3.01: 741–744. ISBN 978-7-5534-1277-1.
- ^ 王夫玉編著. 第三党历史 第2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6.06: 283. ISBN 978-7-5641-6394-5.
- ^ 向繼東編選. 2009中国文史精华年选. 廣州:花城出版社. 2010.01: 167. ISBN 978-7-5360-5885-9.
- ^ 4.0 4.1 4.2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共同編寫委員會 (編).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 2005. ISBN 962-04-2496-4.
- ^ 張挺,王海勇編. 中国红色报刊图史. 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2011.06: 493. ISBN 978-7-80767-416-0.
- ^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 中国民主党派大事概述.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 : 217.
- ^ 7.0 7.1 7.2 7.3 7.4 7.5 7.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逄先知、金沖及主編 (編). 《毛澤東傳(第四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1. ISBN 978-988-15116-8-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毛三」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郭德宏主編. 中国共产党图史 中 全3册.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2.04: 2–3. ISBN 7-5440-5382-2.
- ^ 龍眠,文華著. 新中国60年大事本末.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09: 9. ISBN 978-7-220-07946-7.
- ^ 張靜如主編. 《从一大到十七大 第3册 图文版》. 瀋陽: 萬卷出版. 2008: 90. ISBN 978-7-80601-874-3.
- ^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开国公告》有两个版本【2】--党史频道-人民网. dangshi.people.com.cn.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2).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 1927-1996.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1479.
- ^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國慶紀念告全國軍民同胞書 | 中正文教基金會. www.ccfd.org.tw. [2024-10-11].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 毛主席開國大典實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1949年開國大典及大閱兵視頻片段(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