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原名珠河反日游擊隊,是1933年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創建的一支抗日游擊隊,後發展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

背景

[編輯]

九一八事變前,位於哈爾濱東南的珠河縣(今尚志市)是外國資本的角逐場,中東鐵路東線(濱綏鐵路)貫穿其中,將其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早在1928年,朝鮮共產主義者就在該地區開展革命運動。1930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此建起一個有3名黨員的珠河支部,同年9月改為珠河特支,同年10月升格為珠河縣委。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共珠河縣委被改為珠河特支。池喜謙任書記。1932年9月,珠河特支升格為珠河中心縣委。金風祥任書記,金鐘台任組織部長,池喜謙任宣傳部長,金策任軍事委員,李秋岳任婦女委員。1933年6月中共珠河中心縣委改組後,關化新任書記,徐正蒿任組織部長,李秋岳任婦女部長,李啟東任軍委。[1]:1-6[2]:251[3]:111-112

九一八事變後,中共珠河中心縣委為創建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多次派黨員到紅槍會等民間反日武裝和東北軍做爭取和譁變工作,但都沒成功[1]:10-14[2]:251。1933年6月,珠河中心縣委派李啟東等人到孫朝陽的義勇軍與趙尚志一起做這個隊伍的改造取工作。同年秋,孫朝陽在戰鬥困難時刻思想發生動搖,後被特務離間,預謀殺害趙尚志和李啟東(一說孫朝陽被日軍誘騙殺害,他的叔兄思想動搖預殺兩人)。隊友王德全得知後將此情況告知了趙、李兩人。兩人旋即與王德全、李根植、姜熙善、姜甘用、金昌滿攜槍脫離了孫朝陽的隊伍[1]:15-17[4]:359[2]

歷史

[編輯]

珠河反日游擊隊

[編輯]

1933年10月,趙尚志李啟東等人脫離孫朝陽的義勇軍後,很快與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取得了聯繫。中共滿洲省委聞訊派軍委負責人張壽籛(李兆麟)以巡視員身份到珠河傳達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同年10月10日,中共珠河中心縣委以趙尚志和李啟東等7人為基礎,增補李福林等6人,在三股流(今尚志市三陽鄉三股流村)成立「珠河反日游擊隊」。同年末,游擊隊規模發展到70多人,設5個中隊以及機槍隊、少年隊和騎兵隊。趙尚志任游擊隊長,李福林任政委兼黨支部書記,李啟東任經濟委員。孟廣善、呂虎章、張連科等5人分任中隊長。王德全任機槍隊長,李根植任少年隊隊長後改任騎兵隊隊長。[1]:17-23[4]:359[2]:252[3]:113

反日游擊隊主要活動在珠河三股流、烏吉密、帽兒山等地,建立起以三股流、石頭河子為中心方圓五、六十里的珠河抗日根據地。1934年初,趙尚志根據中共滿洲省委「擴大游擊區域」的指示,率部越過中東鐵路在鐵道北開展游擊戰,開闢出起以候林鄉、黑龍宮、秋皮囤為中心的新游擊根據地。同年3月,游擊隊在秋皮囤與「青林」、「北來」等十餘個反日義勇軍和山林隊舉行聯合會議,在珠河中心縣委三項抗日救國條件下,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司令部。趙尚志任總司令。[1]:23-28[4]:359[2]:253-254

1934年4月,趙尚志率部聯合「北來」等義勇軍攻下軍事要地黑龍宮,迫使當地大排頭子黃英(黃炮)和警察大隊長朱萬金投降抗日。游擊隊的規模從而擴大到近500人。同年5月9日,游擊隊聯合各抗日武裝超1500人攻打哈爾濱附近重鎮賓州城。為能摧毀縣城防禦工事,李啟東與戰士們研製出一門可裝幾十斤火藥的木炮。少年隊利用這門木炮在賓縣南城門打開了缺口,沖入城內。次日,數架從哈爾濱來增援的敵機對游擊隊展開掃射、轟炸。游擊隊不得不撤退。期間,游擊隊用機槍擊落一架飛機。當時的《盛京時報》對此次戰鬥進行了報道,民間出現了「木炮打賓州,聲威震敵膽」的說法。[2]:254-255[1]:28-30[5]

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

[編輯]

1934年6月29日,在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李兆麟和團省委特派員韓光的指導下,中共珠河中心縣委以珠河游擊隊為基礎聯合地方反日武裝在鐵道南柳樹河子(今尚志市烏吉密南溝)成立「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簡稱哈東支隊)。哈東支隊共450人,設一個司令部和三個總隊,每個總隊下設三個大隊。趙尚志任司令,李兆麟政委,梁佐術任參謀長。第一總隊隊長和政委由趙尚志和李兆麟兼任;第二總隊隊長是黃英(黃炮),梁佐術兼副隊長;第三總隊隊長是曹德生,政委是韓光。此外,司令部還是直轄炮隊、騎兵隊、教導隊和少年先鋒隊,並設有經濟部、政治部、執法部和秘書處等部門。[2]:256[1]:35-36[4]:360

哈東支隊成立後,3個總隊分區各自開展游擊戰。由於對被收編的大排隊、山林隊缺乏改造,「黃炮」、「鐵軍」、「九江」隊伍不久便開始叛逃。1934年9月,黃炮聯合其他叛逃隊伍佔領黑龍宮,破壞當地反日群眾組織,逮捕反日會成員,並強行將農民自衛隊改編為大排隊。中共黑龍宮特支書王鴻生亦叛變。為扭轉黃袍叛逃帶來的負面動搖情緒,趙尚志李兆麟在同年9月中旬發兵攻克了哈南重鎮五常堡,繳獲大量物資,後又攻下阿城的多個軍事據點。同年秋,哈東支隊進行了改編。韓光代理政治部主任,金策接任李啟東的經濟部長職務。司令部下設第一、三、五、七、九大隊、政治保安隊、少年隊和騎兵隊,以及第一、二執法隊。李熙山(許亨植)、張連科李福林等人分任大隊長。整個支隊成員有400餘人,其中黨團員90餘人。[1]:36-45[3]:115-116[4]

1934年秋末,日軍對哈東支隊開始了冬季大討伐。趙尚志率部在大青川擊敗叛逃的九江隊,燒毀了日軍的軍用農場,後又在鐵道北燒毀了宋家店和黑龍宮的軍營,消滅板子房大排隊,俘虜了漢奸劉甲長。同年11月,趙尚志的部隊遭到駐肖田地關東軍滿洲國軍的包圍,但卻以極小的傷亡成功突圍。此後,哈東支隊開始將部隊分成10至20人的戰鬥小組分頭開展游擊戰,使日軍摸不到頭腦。同年12月,游擊隊的活動範圍從原來的珠河縣擴大到延壽賓縣五常雙城方正等6縣12區,活動範圍擴大了3倍,隊員人數也發展至800人以上。1935年1月28日,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根據中共滿洲省委指示在鐵道南三股流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1]:46-57[3]:116-117[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劉楓.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8月.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中共黑龍江省委史志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历史 1921-1949 第1卷》.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21-03. ISBN 978-7-5098-5734-2. 
  3. ^ 3.0 3.1 3.2 3.3 朱姝璇; 岳思平. 《东北抗日联军史》. 解放軍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065-6718-3. 
  4. ^ 4.0 4.1 4.2 4.3 4.4 4.5 佟常存; 鍾一平. 《尚志县志》. 北京: 中國展望出版社. 1990年12月. ISBN 7-5050-0953-2. 
  5. ^ 东北抗联经典战役:木炮轰宾州. 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8-04-20 [2024-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