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Ericliu1912/統計/選舉/管理員/AnYiLin/第一次
環境變量
[編輯]數據很對,只是如果不去聲明「未考慮其他因素」,就很容易把一些人帶偏。今天我在TG看了一圈,便更加這麼認為。我想您應該考慮一些現在這份統計中沒有納入並體現出來的因素。
根據統計,在62位支持者中,有43位是中國大陸用戶,其中24位加入了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其實要是不像反對票中的某些意見一樣去抬槓,就會發現「一位中國大陸的用戶,加入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這件事雖不是必然必須,但也很正常。特別是在「加入」這件事並不麻煩,只需要編輯一個頁面加入自己的簽名這樣簡單的條件下。我,一名中國大陸用戶,看到一個由中國大陸維基人所組成的用戶組,加入它,也並不奇怪。
我在站外活躍於絕大多數成員都是中國大陸用戶的各種群組,接觸人數至少三位數,想想本站活躍用戶才多少人,我人緣得多差才要去拉票。人不是程序,眼熟有時都可以成為支持的理由,不需要什麼邏輯。這也使得我看到最後能有43位中國大陸用戶給我幾分薄面,而不感到絲毫意外。
TG消息太多了,我只看了@我的。1233有提到我,意思說我說過自己不想選管理員,回頭看看,反對票中有些也是在拿這個說事。其實我挺無奈的,過去了那麼久就算是程序都該升級版本了,何況是複雜的人。有些人真的應該學一些唯物辯證。
其實仔細把反對票看下來,就會覺得很有意思。有些人是開了上帝視角,站在現在回顧過去。有些人則根本就不是在選「管理員」。有幾票反對的賬號本身也很有意思,它們好像就是為了做這個而生的。
如果統計從不同人的角度看過去會讓他們得到不同的結論,那它就不是一個好的統計。我不是在說統計數據和結論上有假,而是有些人會以這基於真實數據的結果,反過來印證假設,得到「事實」。畢竟,那些都是「從數據中看出來的」。如果有些不聰明的人,先假定了一個「果」,這個「果」往往就會變成真理。接下來的歸因都將圍繞證明這個「果」而做,他們只會尋找對證明這個「果」有利的「因」,而對其他的視而不見。最後看似是找到了滿足「果」的「因」,但其實連相關都無法證明。--安憶Talk 2021年10月4日 (一) 13:50 (UTC)
- 我覺得這份統計資料確實可能造成誤解,畢竟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其實填個名單也不代表真的在用戶組裡面了,而沒在名單內也並不代表與用戶組毫無聯繫。之所以只能簡短的寫「以正式成員名單為準」這類但書某種程度上是出於無奈,因為其他任何判斷基準(所謂「親」、「泛」、「反」)都會過於主觀,不能用,徒增爭議而已。其他一些地方同理。
- 開頭也說了,這僅僅是一份客觀統計資料,其中各項數據的關聯並非幾個等號就可以解決的,當然肯定不能避免被部分有心人士製造混淆。但這並不構成不應該收集資料的理由。這些資料並不是拿來做現場批評的,而是給予旁觀者清之後人研究與利用的機會。我當然也可以自己跳下來做一份可能非常主觀的分析,但為何要如此為難自己呢?我相信後人自有史學方法,而且可不受當今社群眾多負擔約束,進行比我們當今能力可及更加深入且全面的分析,得出最終的結果來,給予眾人他們應有的評價。
- 對於以幾個等號運算就彷彿得出什麼大道理的那種人,大可不必理會吧。不管哪一方都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0月4日 (一) 14:1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