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順治帝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ormer good article順治帝曾屬優良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7年1月28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7年7月23日優良條目重審撤銷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優良條目
基礎條目 順治帝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政治家及領導人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
條目「順治帝」已被列為人物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滿族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滿族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滿族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歷史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北京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北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北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Untitled

[編輯]

好不正精的結束喔("不管怎麼說"). --Menchi 2003年7月11日 06:42 (UTC)

這些東西您可以幫着多校正。--Colipon 2003年7月17日 23:12 (UTC)

順治死於鄭成功砲擊?

[編輯]

總覺得是在胡說八道。 若說是出家、為情所困之類,這種屬於宮禁之類的事情,當然容易引起許多合理或不合理的猜測;也自然是小說戲曲裡絕佳的想像素材。但一個成年皇帝的「御駕親征」,這件事可是含混不得的。既沒有當代的史料指出順治跑去東南沿海去跟鄭成功打仗,鄭成功的砲彈再怎麼厲害也打不到北京吧?220.228.148.78 03:14 2007年2月5日 (UTC)


順治死於鄭成功砲擊極有可能 滿州君有親征習慣

[編輯]

此說非常有可能.一來滿清皇帝有親征習慣,二來達素大將軍無故自盡(他沒有善盡保護順治帝親至前線督戰的安危,被怪罪),三則鄭成功父親結局極慘,此說有可能成立!。--用戶:裕綸 2007年5月21日 23:55 (UTC)

小弟讀過了南方網在2004年4月的那篇報導。但總覺得這不過是另一件古今中外不斷出現所謂「翻案研究」。皇帝親征一定是大事,正史可以美化、轉化,但絕不可能略而不談。而在另一方,如果真的轟死了滿人皇帝,漢人的心情必然大大振奮,鄭氏王朝豈不大肆宣傳一番,為何至今只出現在一本書中?當然,這個時候「陰謀論」的「無敵邏輯」就發揮作用了︰因為朝廷覺得太過丟臉,所以下令封鎖消息。當時人們驚恐於高壓統治而噤口,只能靠著手抄孤本,偷偷流傳給後人曉得。要真這樣就可以當成正經的歷史研究,相信我,韓國人絕對可以找出證據,證明高句麗王朝曾統治了大半個中國江山,唐朝王庭只不過是一個局限在雲南地方政權。

不是說翻案研究都是鬼扯淡,這當中偶爾也會出現許多傑出的東西。但要搞翻案一定要有足夠的鐵證,對於流傳已久並有公認效力的文本,不是翻出一本古書就可以推翻現狀的。220.228.148.78 2007年7月3日 (二) 01:51 (UTC)[回覆]

再補述。關於鄭芝龍結局極慘,小弟同意但也不完全同意。因為鄭芝龍畢竟是「叛亂犯」的父親,叛亂犯的親人投誠,原本就擔負相當的風險。連石達開未成年的兒子,清朝政府也將他養大之後再來凌遲,官方眼中的「叛亂犯」原本就沒什麼保障的。在這種情況下,將沒有證據的「因為鄭成功轟死順治,所以清政府要殺他老爹報仇」這種說法,比不上古今中外叛亂犯家屬的「通例」來得合理(況且,若真要洩恨,豈不刮死鄭芝龍,斬首是便宜了鄭家父子了……)220.228.148.78 2007年7月3日 (二) 02:11 (UTC)[回覆]

移除炮擊致死說

[編輯]

姑且不論真偽,該論述完全基於地方研究學者,而且遠未達成廣泛共識,甚至爭論都無從談起,不宜加入條目。----yunner ~找我算帳~ 2007年10月17日 (三) 18:37 (UTC)[回覆]

該條目所引《延平郡王起義實錄》在學界內的定位還未確定,而下引「〈順治死因新說對學術有利無害——順治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之文,事實上只是新聞,並非正式論文,雖然並非只有論文才是「真實」,但是未經考證單憑新聞,很難令人服氣!--Justsheep (留言) 2009年5月17日 (日) 15:34 (UTC)[回覆]

順治后妃的本名來源?

[編輯]

請問一下,孟古青,烏雲珠,榮惠,等名到底是出自於哪裡? 該不會是電視劇所編的名字吧? Bonchichi留言2015年5月10日 (日) 06:54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
順治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貴族與王族,提名人:Kantakouzeno留言2017年1月21日 (六) 02:42 (UTC)[回覆]
投票期:2017年1月21日 (六) 02:42 (UTC) 至 2017年1月28日 (六) 02:42 (UTC)

翻譯的痕跡太重

[編輯]

內容雖然充實,但翻譯的痕跡太重,看起來的感覺非常古怪。--112.5.234.118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4:07 (UTC)[回覆]

許多組詞看起來並不合適,而且許多參考資料對於中文維基百科的讀者來說並不實用。魚頭炮留言2017年5月16日 (二) 09:53 (UTC)[回覆]

我倒覺得這是相當好看的條目,很多中國人物的條目從根本上缺乏西洋視角的解讀,這個條目的編寫方式實在令人耳目一新。Kaiserpoi留言2017年11月8日 (三) 02:43 (UTC)[回覆]

我最近正在改寫這個條目,改善翻譯質量。--丹夏留言2018年3月22日 (四) 22:58 (UTC)[回覆]

優良條目重審

[編輯]
順治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人物,提名人:Mys_721tx留言2017年7月16日 (日) 04:11 (UTC)[回覆]
投票期:2017年7月16日 (日) 04:11 (UTC) 至 2017年7月23日 (日) 04:11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全文多處翻譯不符合中文習慣,應予以覆審。—Mys_721tx留言2017年7月16日 (日) 04:11 (UTC)[回覆]
    以下為一些例子。-Mys_721tx留言2017年7月16日 (日) 04:11 (UTC)[回覆]
    1. "他試圖打擊腐敗"
    2. "後者此時已被財政破產、疫病肆虐成災、大饑荒導致的大規模的土匪暴動等問題交織地搖搖欲墜"
    3. "使得他們已經很低的成功概率變得更低"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常凱申」一樣的譯製文章,隨處可見翻譯腔。作者或因清史功底所限,完全依賴英文資料但又翻譯得不太理想,致使整篇文章讀起來特別不順。特別不建議以外國研究為主來編寫清史條目,因為中國大陸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清史研究也就是以日韓台較為嚴謹,歐美的清史/滿學造詣很差、錯誤百出,此問題在清史學界早有探討,大家可以自行谷歌。歐立德柯嬌燕、還有更早起的史景遷等美國學者或許自知水平有限,所以只靠標新立異,玩一些新視角來博讀者眼球,很多人的學術功底甚至還不如網上的一些資深網友見識豐富,就連我這種三腳貓水平的都曾挑出過柯嬌燕的滿文翻譯錯誤。況且東亞地區的清史研究又不是不豐富,我們閱讀中文資料又沒有語言障礙,所以似乎沒有必要只參考英文資料翻譯來清史條目。我輕易不投反對票,但這篇條目的問題業已積重難返,不是簡單編輯幾次就可以修復的--Šolon留言2017年7月16日 (日) 19:13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那就不客氣的多說幾個語句問題吧:
「首段」:
  1. 「同時任命兩位清宗室成員為小皇帝的共同攝政,兩人分別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和努爾哈赤之侄濟爾哈朗。」─明顯可修飾
  2. 「後者皆死於次年」─容易讓讀者讀不通
  3. 由於順治年間的文獻流傳相比於清朝此後年間較少,所以順治年間是清朝歷史上一段鮮為人知的時期。」─「順治年間」重複,明顯也可修飾
  4. 「他死後被供奉於太廟,廟號世祖,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的孝陵。」─不知是否為不當家粗,首段就蠻有問題了。
「歷史背景」一段:「在1612年左右,努爾哈赤既為讓其部族人與其他支覺羅部族人相區分,又要和曾統治中國北部的早期女真王朝金朝拉上關係,更其部族名為愛新覺羅氏。」─這句應該也能修飾吧?
「成為皇帝」一段:「皇太極的兄弟多鐸和阿濟格及多爾袞(31歲)掌有正白及鑲白旗,代善(60歲)掌有兩紅旗,而豪格(34歲)則得到了其父兩黃旗支持。」─「的」字重複使用等問題。
「多爾袞攝政(1643年–1650年)」的「定都」一段讀讀看吧:「...。多爾袞在1645年6月發布命令稱,今後所有的公文均應以「皇叔父攝政王」提他。這使得多爾袞離皇位寶座的距離僅剩一步之遙。最終,多爾袞在1648年更進一步稱為「皇父攝政王」。」
另外,「家族」一段點列式排列問題嚴重,「影視作品」甚至和該條目完全無關也有 囧rz……,請說明「影視作品」一段和「順治帝」的介紹有何關聯吧...--Z7504留言2017年7月17日 (一) 07:03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首段:「順治皇帝在24歲時死於天花,天花是當時在中國流行的高度傳染性疾病,但滿洲人對此疾病沒有免疫力。」「如1645年頒布「剃髮令」,迫使歸順於大清的臣民將前額剃光,效仿滿洲人把剩餘的頭髮編製成辮子。」這兩句在中文維基百科是廢話,真要講直接給讀者鏈接就可以。真不知道有些人之前以英文條目「內容豐富」的理由重審中文條目是何居心。--10³留言2017年7月17日 (一) 10:01 (UTC)[回覆]

4反對:未達標準--Z7504留言2017年7月23日 (日) 04:45 (UTC)[回覆]

翻譯體語句不通順

[編輯]

誰來進行規範化,翻譯體痕跡太重--205.134.180.173留言2023年10月17日 (二) 09:31 (UTC)[回覆]

關於「順治帝成為中國皇帝」等表述

[編輯]

@Wengier

你好,我於最近的編輯移除了條目中關於「順治帝成為中國皇帝」的表述,且一併移除了相關來源。儘管您又加回去了。

您可能誤會了我的意思,我對清朝是不是中國、明朝是不是天命所系根本不在乎。只是「順治帝成為中國皇帝」的表述不見於歷史常識,至少中國大陸的教科書、故宮博物院等機構都不會有這種表達。如果該表述符合您所在地域的普遍認知或官方定義,您可以用具權威性的可靠來源加以證明。此來源地位應不亞於《清史》,而不是什麼通俗讀物,即便是個別參與了《清史》編撰工作的學者的觀點,也是一家之言。

維基百科應當述而不作。順治帝1643年即位、1644年於北京登基都是歷史事實,「順治帝1644年在北京登基成為中國皇帝」則是一種判斷和總結,是不必甚至不應置入條目的。按中國大陸現今的官方論述,北京登基前的順治當然也是「中國皇帝」;懷念明朝而對清朝持負面態度的,會認為南明才是正朔……您的來源能夠說服持這些不同史觀不同立場的人嗎?這個問題與清朝或順治帝自己的認同無關,也不能從「以綏中國」之類的文字引申出特定觀點。如果這一表述不能說服他人,就不應以現有形式寫入條目。我們把即位、登基的時間列明就足夠了,順治帝是不是「中國皇帝」、何時成為「中國皇帝」就由讀者自己判斷。

我仍反對把類似「順治帝1644年在北京登基成為中國皇帝」的論述置入百科的行為,但也不想繼續編輯戰。如果於此無法達成共識,我將把爭議提交至布告板(我沒有使您遭受禁制的意願)由管理員處理。當然,我執行的回退也已超過三次,您也可以直接上報編輯爭議。--注荼 2024年5月24日 (五) 03:37 (UTC)[回覆]

您好,感謝您在此留言。我大概明白了您的意思。以維基百科本身來說,所謂可靠來源其實並不是指某個地域的官方定義,因為這樣做會影響中立性(我自己原本其實也是中國大陸人,印象中當年的教科書也是說1644年正式成為全中國統治者,也許後來修改了說法)。但我大體同意您所說的列明事實,而不是自己進行總結。而「順治帝1644年在北京登基成為中國皇帝」基本上是我之前列出的可靠來源所直接敘述的內容,並非維基人自己的觀點總結,但我現在已經基本明白了您為什麼會反對寫入這句話,為了避免爭議,那乾脆就說「1644年又在北京定鼎登基,正式取代明朝」即可,畢竟在北京的定鼎登基意圖正在此。總之為了避免爭議,就不在條目開頭中說什麼「成為中國皇帝」了(我已修改相關文字),雖然清朝或順治帝自己當年的認同其實正是如此,比如《清實錄》中有說1644年「即皇帝位」、「以綏中國」,正是指即中國皇帝之位(而視之前為地方性政權)。--Wengier留言2024年5月24日 (五) 03:5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