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0年8月25日) |
SAT(中國大陸無正式譯名、民間俗稱「賽達」[1]又稱為「美國高考」;台灣稱「學術水準測驗考試」;香港和澳門地區則無正式譯名[2][3]),前稱學術能力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和學術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在美國廣泛用於大學入學的標準化考試。SAT由美國大學理事會擁有、開發和出版。由美國大學理事會委託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定期舉辦,和ACT一起並作為美國各大學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4]。第一次考試於1926年舉辦。
自2023年起,SAT宣布將廢除紙筆考試,先於海外考場推行上機考試(美國考場將於2024年變更為上機考試),允許考生攜帶自己的電子設備前往考場赴考。
參加SAT或ACT考試是大部份美國大學的錄取要求[5]。一些英國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的大學也開始承認這項考試。在2011年前,SAT一直是全球參加人數最多的大學測驗。
功能
[編輯]美國大學委員會聲稱SAT考試測驗學生在大學階段所需的文化與寫作水平。他們稱SAT檢測考生分析與解題能力——這些能力是從高中裡學來,並在大學階段繼續使用。SAT一般在高中第二、三或四年級時參加[6],具體來說,大學委員會稱將SAT分數與高中學業成績平均點數(GPA)組合在一起,可以準確預測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效果。這相比單獨使用高中GPA預測大一GPA來說更加準確。許多不同的研究在分析當SAT成績被納入計算時,高中成績與大一成績的相關係數十分高[7]。
與其他國家教育系統不同,美國的不同學校的教學方法和課程都有很大的分別,不論是同一州或不同州的高中都會有所差異(見美國教育),這個差別主要源於美國的聯邦制,它容許地方自主決定學校制度,而美國的稅務制度下,學校的財政都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因此一個富裕的地方政府就能夠提供更多的資源給他們的學校。這個制度使各大學在不同州難以比較學生的能力,在缺乏如英國的A-level一般中央統籌的中學畢業試制度下,美國教育制度需要一個類似的評審機制,於是美國的大學就開始用SAT或ACT這類的標準測驗來考核學生的基本能力,每間大學都有他們自己的考核重點,例如還有考量學校排名或是學業成績平均點數。
從歷史角度來看,SAT在美國東西部盛行,而ACT在中西部和南部更受歡迎。一些大學要求學生上報ACT成績,只有少數大學拒絕SAT。絕大多數大學認可SAT考試[8]。一些高智商團體,如門薩國際、Intertel、普羅米修斯社、三九高智社使用SAT成績作為申請標準。如三九社團在1995年4月前要求SAT成績達到1450,1995年4月到2005年2月則提升到了1520[9]。SAT成績有時也被一些組織用於給13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測試,如數學天賦兒童研究社用考試來選拔、研究、培訓具有天賦的兒童。
這個考試通常都是由一些希望繼續學業的中學學生或畢業生去報考的,考試的結果會提供給各學生指定的院校,即使獲取入學的考量可能還包含在校成績、老師的評語、或參與的課外活動,很多院校仍會將SAT分數視為首要粗略篩選的方法。此外,SAT的分數有時候也會成為奬學金的篩選標準。到美國讀大學本科的外籍學生一般也會要求參加該考試。
考試內容
[編輯]SAT Reasoning Test
[編輯]在SAT推理測驗(SAT Reasoning Test,舊稱SAT I)總共有三個單元:寫作、數學、批判性閱讀(Critical Reading)。每部分計分為200-800分,所有分值都是10分進位,總分是三部分相加求和。所有主要部分都分為三小段。全部考試分十小節(Section)進行,還有一個實驗題部份,此部份不計分,但測驗中並未指明那一部份為實驗題,故考生仍應全部作答。總測驗時間為3小時45分鐘[10],所有的環節(包括指令、發卷、填表、11分鐘的休息)總計為4小時30分鐘。由於SAT每一類型考題都是由易而難排列,容易的問題一般會首先出現,較難的問題會稍後出現。這並不符合所有的情形(寫作部分呈時間順序),但是絕大部分,特別是數學和19道句子完成題是按照難易順序出現。考生應先在前期的題目把握時間,才有時間應付後續較難的題組。
批判性閱讀
[編輯]SAT批判性閱讀(前詞彙部分,Verbal)由三部分組成:兩個25分鐘和一個20分鐘部分組成,由不同的題組,包括句子填空題、長短段落閱讀組成。閱讀部分的開始一般是5到8個句子填空題;剩下的部分則注重於段落閱讀。句子填空題考察學生的詞彙、並通過要求考生選取一到兩詞來完成句子來考察學生對句子結構和組織的理解。閱讀理解的主幹部分是閱讀文章段落,考生會讀到從人文社科、自然科技、個人敘述抽取的文字,並就此回答相應的問題。有的部分則要求考生對比兩份段落來回答問題;基本上這類段落相對較短。考題的數量與段落的長短成正比。與數學部分的難易順序不同,閱讀部分的考題隨文章而變動。總之,前面的考題相對簡單,後面的考題相對困難。
數學
[編輯]數學包括如下三部分:
- 一個25分鐘部分的選擇題,20道題。
- 另一個25分鐘部分包括8道選擇題、10道填空題。填空題需要在答題卡上填空,答錯不倒扣分。
- 一個20分鐘部分,全部為選擇題,16道題。
- 新添章節包括代數II和散布圖。這些更改使得考試難度加大。
在SAT數學測試部分可以使用多功能、科學、繪圖計算器;但是在其他的考試部分不能使用計算器。帶有QWERTY鍵盤計算器、手機計算器、便攜式電腦等類型的計算器不得在任何部分的考試中使用[11]。對SAT數學部分的改版使得計算器程序得以使用,以便節省時間、提高計算精度。這些程序使得學生可以更快地完成之前難以筆算完成的計算試題。在一些地方建議使用繪圖計算器,特別是幾何題,多重計算題。大學理事會的研究已經表明(research),數學部分的成績與計算器的使用相關:在1/3到一半的問題上,使用計算器做答的考生則通常會比不使用計算器做答的考生得到更高的分數[12]。使用繪圖計算器的考生也會取得相對較好的成績。
寫作
[編輯]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SAT的寫作部分根據舊版SAT II中的寫作改編而來(後者由舊版TSWE得出),包括選擇題和短文。短文分數占寫作成績的28%,選擇題占寫作成績的70%。由於大學普遍抱怨學生的寫作與思辨能力得不到統一監測,2005年3月的SAT添加了這部分考試。
選擇題包括改錯、詞句改進、段落改進等題型。改錯與詞句改進將會給出彆扭或語法錯誤的句子,考察學生的語法知識。在改錯部分里,學生需要找到出錯詞彙,指出無錯句子。詞句改進則需要學生選擇合適的選項來糾正彆扭的句子。段落改進題給出低劣的學生習作,提出一系列問題、要求考生對其進行改良,以便測試學生對組織邏輯的理解。
寫作部分通常是考生首先作答的部分,為時25分鐘。所有作文必須根據提示來完成。提示涉及廣泛,常常富有哲理,考察不分考生的教育與社會背景。例如,考生會被問及人生勞作的重要性、技術對收益者是否有負面作用。作文結構沒有固定要求,大學理事會接受「學生的閱讀、研究、經驗或觀察」。兩位經過培訓的審閱人員會為作文打分,每人會給出1-6分,0分的原因通常為白卷、非英語作答、非2號鉛筆作答或是無法識別考生所寫內容;兩位審閱所給出的分數會生成最後的總分(2-12或0分),每名審閱的平均審閱時間少於3分鐘,如果審閱間的打分相差超過1分,則交由第三位高級審閱進行決斷[13]。
2004年3月,佩雷爾曼(Les Perelman)分析了大學理事會ScoreWrite一書中15分樣文以及30片習作,發現超過90%的情況中,作文的成績可以通過簡單地計算字數來進行推斷[13]。兩年後,佩雷爾曼訓練的高中生在考試中書寫了空洞內容,但包含了生僻詞如"plethora"或"myriad"的作文,所有學生得到了"10"或更高成績,在作文百分位上位列92或更高[14]。
題型
[編輯]除了作文和數學填空題之外,絕大多數SAT題型都是選擇題;所有選擇題都有5個選項,其中一個是正確的。每部分同種題型一般呈由易而難的順序排列。然而,有一個例外:長短閱讀部分的題型呈時間順序,而不是難易順序排列。數學部分中10題中有1題不是選擇題。它們需要考生在四欄框架里進行填空。
考題分值相等,每個正確答案得1原始分,每個錯誤答案會倒扣1/4原始分[15],數學填空題答錯不扣分,這樣使得考生猜題的期望值變為零。最終成績由原始分值轉化得來,精準的分數轉化表因考方而異。
SAT只推薦有根據的推測,即當考生瞎猜時,回答正確率是20%;當考生可以排除掉一個錯誤答案,正確率是25%(即期望值為1/16分);排除兩個錯誤答案為33.3%(1/6分);三個則為50%(3/8分)。
章節 | 平均分 | 時間(分鐘) | 內容 |
---|---|---|---|
寫作 | 493 | 60 | 語法、措辭、用語 |
數學 | 515 | 70 | 數字與運算;代數與方程;幾何;統計學;概率;數據分析 |
批判性閱讀 | 501 | 70 | 詞彙、批判批判性閱讀、句子閱讀 |
SAT Subject Test
[編輯]SAT學科測驗(SAT Subject Test,舊稱SAT II Test)總共有英文、歷史、數學、科學、語言5部分。
- 英文包括:文學
- 歷史包括:美國歷史、世界歷史
- 數學包括:數學1級、數學2級
- 科學包括:生態學/分子生物學、化學、物理
- 外語包括:漢語(含聽力)、法語(含聽力)、德語(含聽力)、西班牙語(含聽力)、日語(含聽力)、意大利語、拉丁語、俄語、阿拉伯語、現代希伯來語
SAT學科測驗已於2021年取消。
備考
[編輯]SAT在美國一年開考7次,分別為:10月、11月、12月、1月、3月(或與4月輪替出現)、5月、6月。考試一般在11月、12月、5月、6月的第一個周六開考。在其它國家,SAT考試時間除了春季第一場考試(例如3月、4月)不提供,都與美國的同步。2006年,考試提供了1,465,744場次[16]。考生在當天可以選考SAT Reasoning Test或最多三門 SAT Subject Test;春季第一場考試例外,只提供SAT Reasoning Test。想要報考的申請人可以使用大學理事會的官方網站,通過郵寄信函或致電的方式報名,但必須提前三周。
SAT Subject Test在考試當天以一本大部頭的形式呈現,因此考生報考哪一門考試並不重要(含聽力的語言考試除外);考生可以臨時改變主意,選考「任意」考試,不論他們當初報考的是哪門科目。多考的考生會收到大學理事會的賬單,並在付賬後收到成績單,但少考的考生則不會收到退費。SAT Reasoning Test費用為$49(國際生源$78,印度、巴基斯坦採用舊版形式,為$99)。Subject test費用為註冊基本費用$22(國際生源$49,印度、巴基斯坦$73)和單科附加費$11(含聽力的語言考試為每科$21)[17]。大學理事會為低收入者提供費用減免,遲到的報名、備用試題、註冊更改、電話查分、額外的成績單會另行收費。
考生因宗教信仰的原因不能參加周六考試的可以申請第二天的考試(10月份的則因周日在主考8天後進行而例外),申請必須在註冊時提出,並可能被拒絕。行動不便的考生,包括身體、學力方面的緣故,可以得到SAT考試方面的便利。學力不便的學生可以申請延長考試時間,如在標準時間上+50%或+100%。
SAT培訓是個暴利行業[18],許多公司和組織都提供考試培訓,如書籍、培訓班、網絡課程、家教等。雖然大學理事會堅持SAT本質上無法培訓,但研究顯示補習班學生平均提分為數學20分、詞彙10分[19]。
成績計量
[編輯]原始分值、量尺分值、百分位數
[編輯]考生可在考試結束後三周(筆試郵寄為六周)在線查分。分數由每部分200-800和兩個寫作次分數(作文和選擇題)組成。除此之外,考生會收到他們成績的百分位數(即與其它考生成績的對比),以及原始分值,或正確答案的得分和錯誤答案的減分(以考試的不同從低於50分到低於60分不等)[20]。若考生另外付費,就可以獲得答案解析,後者包涵了考生的答案,正確答案以及相應的解析。
百分位數應考試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2003年SAT Reasoning Test兩部分的800分對應百分位數的99.9,而SAT物理考試的800分對應百分位數的94。造成這種不同是因為考試的內容不同以及考生水平的不同。Subject Test常被着重複習(常與大學先修課程一併複習,後者相對更難),而且只有自知能夠考好的人才會參加,導致成績分布不寬。
百分位數 | 2006年成績 (1600計分) |
2006年成績 (2400計分) |
百分位數 | 2006年成績 (1600計分) |
2006年成績 (2400計分) | |
---|---|---|---|---|---|---|
99.93/99.98 * | 1600 | 2400 | 61 | ≥1090 | ≥1600 | |
99+ ** | ≥1540 | ≥2280 | 48 | ≥1010 | ≥1500 | |
99 | ≥1480 | ≥2200 | 36 | ≥950 | ≥1400 | |
98 | ≥1450 | ≥2140 | 24 | ≥870 | ≥1300 | |
97 | ≥1420 | ≥2100 | 15 | ≥810 | ≥1200 | |
93 | ≥1340 | ≥1990 | 8 | ≥730 | ≥1090 | |
88 | ≥1280 | ≥1900 | 4 | ≥650 | ≥990 | |
81 | ≥1220 | ≥1800 | 2 | ≥590 | ≥890 | |
72 | ≥1150 | ≥1700 | ||||
* 2400計分的滿分百分位數為99.98,1600計分的則為99.93。 | ||||||
** 99+指超過99.5%的考生。 |
舊版SAT(1995年前)封頂很高。歷年的100萬名考生中只有7名考過1580分(超過1580分意味着99.9995的百分位數)[23]。
SAT-ACT成績對比
[編輯]雖然沒有SAT與其競爭對手ACT的官方分值轉化表,大學理事會依然出版了非官方版表單,涵蓋了1994年10月到1996年12月間103,525名考生參加兩種考試的分數對照[24]。然而,兩份考試都在之後改版。一些大學有他們自己的轉化表,如下是加州大學的轉化表[25]:
SAT(無寫作) | SAT(有寫作) | ACT成績 | SAT(無寫作) | SAT(有寫作) | ACT成績 | |
---|---|---|---|---|---|---|
1600 | 2400 | 36 | 1080–1110 | 1620–1670 | 23 | |
1560–1590 | 2340–2390 | 35 | 1040–1070 | 1560–1610 | 22 | |
1520–1550 | 2280–2330 | 34 | 1000–1030 | 1500–1550 | 21 | |
1480–1510 | 2220–2270 | 33 | 960–990 | 1440–1490 | 20 | |
1440–1470 | 2160–2210 | 32 | 920–950 | 1380–1430 | 19 | |
1400–1430 | 2100–2150 | 31 | 880–910 | 1320–1370 | 18 | |
1360–1390 | 2040–2090 | 30 | 840–870 | 1260–1310 | 17 | |
1320–1350 | 1980–2030 | 29 | 800–830 | 1200–1250 | 16 | |
1280–1310 | 1920–1970 | 28 | 760–790 | 1140–1190 | 15 | |
1240–1270 | 1860–1910 | 27 | 720–750 | 1080–1130 | 14 | |
1200–1230 | 1800–1850 | 26 | 680–710 | 1020–1070 | 13 | |
1160–1190 | 1740–1790 | 25 | 640–670 | 960–1010 | 12 | |
1120–1150 | 1680–1730 | 24 | 600–630 | 900–950 | 11 |
歷史
[編輯]考試 年份 |
閱讀 /詞彙 成績 |
數學 成績 |
1972 | 530 | 509 |
1973 | 523 | 506 |
1974 | 521 | 505 |
1975 | 512 | 498 |
1976 | 509 | 497 |
1977 | 507 | 496 |
1978 | 507 | 494 |
1979 | 505 | 493 |
1980 | 502 | 492 |
1981 | 502 | 492 |
1982 | 504 | 493 |
1983 | 503 | 494 |
1984 | 504 | 497 |
1985 | 509 | 500 |
1986 | 509 | 500 |
1987 | 507 | 501 |
1988 | 505 | 501 |
1989 | 504 | 502 |
1990 | 500 | 501 |
1991 | 499 | 500 |
1992 | 500 | 501 |
1993 | 500 | 503 |
1994 | 499 | 504 |
1995 | 504 | 506 |
1996 | 505 | 508 |
1997 | 505 | 511 |
1998 | 505 | 512 |
1999 | 505 | 511 |
2000 | 505 | 514 |
2001 | 506 | 514 |
2002 | 504 | 516 |
2003 | 507 | 519 |
2004 | 508 | 518 |
2005 | 508 | 520 |
2006 | 503 | 518 |
2007 | 502 | 515 |
2008 | 502 | 515 |
2009 | 501 | 515 |
2010 | 501 | 516 |
2011 | 497 | 514 |
最初的SAT在美國東北地區的院校使用。心理學家卡爾·布里格姆為陸軍阿爾法貝塔測試研發了考試,用于衡量來自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考生,消除偏差歧視。
1901版
[編輯]大學理事會於1901年6月17日舉辦了第一場SAT考試,共973名學生參加,其中美國設有67個考點,歐洲2個。雖然考生背景千差萬別,但三分之一來自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三州。絕大多數考生來自私立學校、學院、或是贊助學校。60%的考生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考試包括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歷史、數學、物理和化學。考試沒有選擇題,而是通過作文考察能力。最後成績為「優秀」、「良好」、「質疑」、「欠佳」、「糟糕」五種評價[27]。
1926版
[編輯]1926年6月23日,SAT第一次正式舉辦,在當時被稱為「學術能力測試」(Scholastic Aptitude Test)[28][29]。考試由普林斯頓心理學家卡爾·布里格姆領導的委員會執行,考察內容包括定義、算術、分類、機械語言、類比、數列、反義詞、邏輯推理、閱讀理解。超過8000名學生在300多個考點參加了考試,其中超過60%考生是男性,並有超過1/4的男女考生報考了耶魯大學和史密斯學院[29]。當時的考試節奏極其緊湊,考生需要在90分鐘內回答315道題[28]。
1928、1929版
[編輯]1928年,詞彙削減到7個部分,時間延長到接近兩小時。1929年,章節數目再一次下降到了6個,並放鬆了考試時間。考試沒有數學部分,只考察詞彙[28]。
1930、1936版
[編輯]1930年,SAT第一次分成了詞彙和數學兩個部分,這種結構一直沿用到2004年。1930版詞彙部分較之先前版本的考察範圍要窄,只考察反義詞、雙重定義(類似於句子填空)、段落閱讀。1936年,類比重新出現。1936年到1946年間,學生需要在80到115分鐘內回答250道詞彙題目(超過1/3是反義詞)。1930年,數學考試出現,由100道自由回答問題組成,需在80分鐘內完成,主要考察做題速度。類似1928到1929年的情形,數學部分在1936年到1941年間被取消。當1942年數學部分重新出現時,選擇題投入使用[28]。
1946版
[編輯]1946年,「段落閱讀」被「閱讀理解」替代,雙重定義也被句子填空題替代。在1946年到1957年間,考生需要在90到100分鐘內回答107到170道詞彙題。從1958年開始,考試時間被固定下來,到1975年這17年間,考生都在75分鐘內回答90道問題。1959年數據題被加入數學部分,並在1974年取代了數量比較。1974年,數學和詞彙部分都由75分鐘削減到了60分鐘,考試結構的變化彌補了時間的不足[28]。
1980版
[編輯]「奮進者」(Strivers)被納入考試計劃中。該項研究由SAT的考方ETS主持,旨在探索如何讓少數族裔、社會經濟弱勢個人得到相應的便利。初期的「奮進者」計劃在1980-1994年間處於研究階段,相應種族、性別、收入的考生若比預期多考了200分,就會獲得獎勵。這種觀點認為有助於幫助少數族裔進入更要的大學,如常春藤大學。1992年,奮進者計劃被公眾知曉,導致計劃在1993年終止。聯邦法院聽審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ETS的申辯後,命令研究應修正數據處理過程,並稱只有年齡、種族、郵編可以被納入「奮進者」分值計劃。1994年,這些改革在SAT考試上得以實施。
1994改革
[編輯]1994年,詞彙部分進行了重要的調整。這些調整包括取消反義詞題目,加大段落閱讀分量。受到來自美國數學教師協會的壓力,數學部分也進行了重要調整。自1935年來,SAT第一次給出了一些非選擇題,要求學生自己填空。計算器首次被允許在考試中使用。數學部分加入了概率、初級統計學、計數、中位數與眾數[28]。
1994年,SAT I改版的平均分約為1000(詞彙、數學各500)。美國頂尖大學(例如,常春藤盟校)通常要求超過1400分[來源請求]。
1995改革與爭議
[編輯]考試平均分的初衷定位為每部分500,標準差為100[30]。當考試變得更加受歡迎,基礎相對薄弱的生源也爭相參加考試,導致平均成績下滑到詞彙428、數學478。1995年,SAT被「重新歸位」,將「新的」平均分調整到接近500。1994年後到2001年10月的加分被記為「R」(如1260R)。老分數可以利用大學理事會的官方列表來與1995年及現今的分值進行對比[31],其中詞彙平均分會被提升70分,數學則為30分——或者說,現在的學生可以比他們的父母多拿100分(70+30)。一些教育組織認為SAT重新歸位不過是對不斷下滑的成績進行遮羞。雖然考生總數提升到了500,000人次,但詞彙部分成績超過600分的人數從1972年的112,530人跌落到1993年的73,080人,跌幅為36%[32]。
2002改革
[編輯]2002年10月,大學理事會允許學生選擇遞送SAT II的考試成績。學生可以先看到成績,後發送分數[33]。大學理事會於2009年春決定再次修正成績發送選項。一些頂尖大學,如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要求申請人遞送所有成績。斯坦福大學則只禁止舊版SAT的分數選報[34]。其它學校,如麻省理工大學和哈佛大學則全部接受成績的選報。
2005改革
[編輯]2005年,為回應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批評,考試被再次修訂[35]。由於一些考題模稜兩可,特別是類比題,一些試題被取消了(詞彙部分的類比題、數學部分的數量比較)。由於滿分數量增多,考題相應地提升了難度。新的寫作部分是根據前SAT II寫作考試改編而成[36],其中一個理由是縮小最高分與中等成績之間的差距。其它原因是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即作文題。新版SAT(即SAT Reasoning Test)在2005年3月12日第一次開考,「舊版」SAT則在2005年1月後不再使用。數學部分考察範圍擴充到高中三年數學。詞彙部分被更名為批判性閱讀。
2008改革
[編輯]2008年末,考試進行了新的調整。之前,申請人必須向大學遞交所有的成績,接受分數選報的大學則允許考生對報送分數自行選擇。然而,雖然一些大學堅持原先的政策,分數選報在2008年起開始普及。理論上講,考生可以選報他們的最佳成績(或者任意成績),一些受歡迎的大學,例如康奈爾大學,依然要求申請人匯報所有分數[37]。大學理事會在其官網上公布了對分數選報偏好與否的大學清單,並堅持聲稱考生不必強迫遞送自己的成績[38]。無論是否接受分數選報政策,絕大多數院校不會因成績單上較低的分數對學生進行懲罰;許多大學,如哥倫比亞大學[來源請求]和康奈爾大學[來源請求]表示不看重對申請人不利的項目,關注最能反映申請人成績和潛力的分數。大學理事會於2011年11月更新了大學對選報的偏好列表[39]。
2012改革
[編輯]自2012起,為了強化身份確認,考生被要求上傳數字照片。這項舉措遭致許多批評,諸如種族歧視和其它類型的歧視,一些理由是照片已經在申請過程中遞交給相應的院校[40]。
其它
[編輯]更名
[編輯]SAT原名為"Scholastic Aptitude Test"(譯為學術能力測驗)[41]。但在1990年,出於對SAT是否能夠作為智力測試的質疑,考試被更名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譯為學術評估測試)。1993年,考試被改名為SAT I: Reasoning Test(字符不代表任何實義),並區分於SAT II: Subject Tests.[41] 2004年,名字上的羅馬字符被刪除,SAT I被改為the SAT Reasoning Test[41]。考試各大部分為: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閱讀,對應舊版SAT I中Verbal的部分的一些內容),Mathematics(數學),和Writing(寫作)。The writing section包括一篇作文essay,其成績連同grammar section(語法部分,對應舊版SAT中Verbal部分的一些內容)一道被計入寫作部分。
2005年10月計分事件
[編輯]2006年3月,有消息稱一小部分SAT考生在2005年10月份的考試中得到了錯誤的成績,這是由於答卷被弄濕了,沒有被正確掃描。大學理事會稱他們會為低分考生補加分數,並不會為高分考生更改分數,但在當時,考生已經使用考分申請大學了。2005年,約4,400名低分考生向法院遞交了訴訟。2007年8月,法院判決責令大學理事會及相關公司向超過4,000名考生賠償285萬美元。每名考生可以得到275美元,或申請更多賠償[42]。類似的事件在2010-2011年中學入學考試上出現過。ERB(教育記錄局,Educational Records Bureau)稱錄取過程出現事故,2010年參加獨立學校入學考試(Independent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考試以申請私立學校的考生有17%的成績出現錯誤。ERB主席大衛·柯隆(David Clune)在《紐約時報》上稱在學生申請學校上出錯是「我們在某時都要上的一堂課——生活並不公平」[43]。
與IQ的關係
[編輯]弗雷與迪特曼(Frey and Detterman, 2003)分析了SAT成績與智力測試分數之間的關係[44]。他們發現SAT分數與一般智力因素(或g值)的相關程度很高(樣本r=0.82,非線性修正後為0.86)。SAT分數與瑞文氏標準推理測驗分值的相關係數為0.483(限制範圍修正後為0.72)。他們斷定SAT主要是g值的考察測試。本靳與他的同事(Beaujean and colleagues, 2006)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45]。
文數差距
[編輯]2002年,理查德·羅斯坦(Richard Rothstein,教育學者、專欄作家)在《紐約時報》上稱SAT與ACT的數學在平均分上依然高於詞彙成績,維持了上個年代的增長趨勢[46]。
文化偏差
[編輯]幾個年代以來,許多批評家們都指責SAT詞彙的設計偏向白人與富人。著名的例子是SAT I中的oarsman–regatta類比題[47],該題旨在找到與"runner"和"marathon"(跑步運動員和馬拉松)最為類似的選項,正確答案是"oarsman"和"regatta"(劃手和賽船);正確答案假設學生對賽艇運動十分熟悉,這一運動在富人社會十分流行,也是對應其知識結構與措辭的;53%的白人考生回答正確,而只有22%的黑人考生給出了正確答案[48]。然而,根據穆瑞與赫恩斯坦(Murray and Herrnstein),黑白差距在這道文化題上比一些文化中性的題還要小[49]。類比題後被短篇閱讀所取代。
廢棄SAT
[編輯]越來越多的大學響應了SAT選考運動。這些大學在錄取上不要求SAT成績。在2001年美國教育大會上,加利福尼亞大學校長理查德·阿特金森敦促院校在大學錄取上廢棄SAT Reasoning Test的指標:
任何參與教育事業的人都知道對SAT的過分強調對教育的優先性與實踐性產生了多麼大的扭曲,知道考試是多麼的不公平,知道考試是如何摧毀年輕學生的自信與熱情。SAT傷害美國教育這一事實已經獲得了廣泛的共識。"[50]
為回應加州大學的威脅,大學理事會宣布在2005年3月對SAT進行改革,細節如下:
在二十世紀60到70年代,曾出現過廢除成績測試的運動。一段時間後,國家、州縣、省份重行實施考試,承認學術標準下降了,學生不學習了,不把學習當回事兒了。他們重啟了考試,並經研究發現高標準的考試所帶來的好處大於代價[51]。
MIT研究
[編輯]2005年,MIT寫作主任萊斯·佩雷爾曼(Les Perelman)將新版SAT的範文長度與分數進行對比,發現二者的相關程度很高。在研究了超過50多篇作文後,他發現長作文容易得高分。事實上,他辯稱僅通過觀察作文長短而非閱讀內容,就可以在90%的情況下給定作文分數;他還發現一些作文存在事實謬誤;但大學理事會對他的發現沒有響應。
佩雷爾曼與美國英文教師協會(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也批評25分鐘的寫作部分傷害了課堂寫作教育的標準。他們稱SAT培訓教師不會關注修改、深度、精準,而他們會着重於寫足夠長的、公式化的、囉嗦的章節[52]。"你使得老師將學生教成爛作家",佩雷爾曼如此總結道[53]。
貧富分差
[編輯]最近的研究指出來自高收入家庭的考生呈較高平均分。來自加州的成績數據顯示家庭收入低於每年$20,000的考生平均成績為1310,而收入高於$200,000的平均成績為1715,相差405分。SAT分數與家庭收入之間的相關度為0.23到0.4(解釋5-16%的變量)[54]。一些計算顯示每增加$20,000收入,就增加40點平均分[55]。這個相關富有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富家子弟獲得優質教育與補習的結果。另一些則認為富有家庭可以獲得更廣的文化薰陶與經驗,是旅遊以及其它習得方式的結果,而「文化教育」可以提高成績[56]。
世界範圍影響
[編輯]從全球看,SAT的影響及有關SAT的了解並不廣泛,因為其他國家通常都擁有自己的標準化考試。然而,對於感興趣的學生,SAT在全球都能參加。
位於美國外的、想獲准進入美國的學院/大學的畢業生通常被要求提供SAT(或ACT)成績。這些學生通常不會被事先通知能否參加這些考試,並且多數在美國以外的教師(特別是那些非英語國家的教師)也並不了解這一要求。通常,有意的學生必須自己(通常是從美國大使館,領事館,國際學校並且/或獲取免費的「SAT項目註冊公告國際版」)獲取關於該測試的信息。SAT在美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亦設有考點,但仍有些地區無考點,如中國大陸(中國大陸考生一般會選擇去香港或新加坡參加考試)。
2015年6月印刷錯誤事件
[編輯]2015年6月8日,美國大學理事會在SAT官網頭條引出鏈接聲明6月6日美國本地SAT測試中的印刷錯誤。錯誤內容具體情況如下:
在本次SAT測試中無論是第8節還是第9節,學生的的試題本標明的答題時間與監考員持有的答題時間有出入。學生試題本寫明是25分鐘,而監考員的監考本標註的是限制為20分鐘。
經過全面審查和統計分析,美國大學理事會和ETS已經確定,受影響的部分分數將不會被取消,美國大學理事會仍然可以提供6月6日參加SAT考試所有學生的可靠分數[57]。
2018年8月測試預先釋出解答
[編輯]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3月25日) |
2018年8月25日,SAT的測試題目與先前在2017年的全球考試題目相同,官方表示「會給予公平的交代」[58]。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腳註
[編輯]- ^ SAT(赛达)考试介绍. zz.xdf.cn. [2022-04-10].
- ^ SAT.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2016-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 ^ SAT. 澳門城市大學. [2016-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5).
- ^ SAT ACT AP 哪个才是"美国高考"? 傻傻分不清?. 人民網. 2014-04-08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6) (中文(中國大陸)).
- ^ O'Shaughnessy, Lynn. The Other Side of 'Test Optional'. The New York Times. 2009-07-26: 6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9).
- ^ Official SAT Reasoning Test page. College Board. [June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4).
- ^ 01-249.RD.ResNoteRN-10 rv.1 (PDF). [2013-05-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1-06).
- ^ College Admissions – SAT & SAT Subject Tests. College Board. [Nov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7).
- ^ 存档副本.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5).
- ^ SAT 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College Board. [2007-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5).
- ^ 存档副本.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0).
- ^ Calculator Use and the SAT.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3).
- ^ 13.0 13.1 Winerip, Michael. SAT Essay Test Rewards Length and Ignores Errors. New York Times. 2005-05-05 [2008-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8).
- ^ Jaschik, Scott. Fooling the College Board. Inside Higher Education. 2007-03-26 [201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0).
- ^ Collegeboard Test Tips. Collegeboard. [2008-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4).
- ^ The scoring categories are the following, Reading, Math, Writing, and Essay.
- ^ SAT Fees: 2010–11 Fees. College Board. [201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9).
- ^ 2009 Worldwide Exam Preparation & Tutoring Industry Report – Market Research Reports – Research and Markets.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2).
- ^ SAT Prep - Are SAT Prep Courses Worth the Cost?.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 ^ My SAT: Help.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5).
- ^ SAT Percentile Ranks for Males, Females, and Total Group:2006 College-Bound Seniors—Critical Reading + Mathematics (PDF). College Board. [2007-05-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6-14).
- ^ SAT Percentile Ranks for Males, Females, and Total Group:2006 College-Bound Seniors—Critical Reading + Mathematics + Writing (PDF). College Board. [2007-05-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6-14).
- ^ Membership Committee. 1998/99 Membership Committee Report. Prometheus Society. 1999 [2013-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4).
- ^ 404 Error page (PDF). [2013-07-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6-11-06).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cholarship Require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trieved June 26, 2006.
- ^ 2010 SAT Trends. The College Board. 2010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7).
- ^ frontline: secrets of the sat: where did the test come from?: the 1901 college board. Secrets of the SAT. Frontline. [2007-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31).
-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Lawrence, Ida; Rigol, Gretchen W.; Van Essen, Thomas; Jackson, Carol A. Research Report No. 2002-7: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SAT: 1926–2001 (PD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2002 [2007-10-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11-27).
- ^ 29.0 29.1 frontline: secrets of the sat: where did the test come from?: the 1926 sat. Secrets of the SAT. Frontline. [2007-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31).
- ^ Intelligence. MSN Encarta. [2008-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7).
- ^ SAT I Individual Score Equivalents. [201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1).
- ^ The Center for Education Reform. SAT Increase--The Real Story, Part II. 1996-08-22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 ^ Schoenfeld, Jane. College board drops 'score choice' for SAT-II exams. St. Louis Business Journal, May 24, 2002.
- ^ Freshman Requirements & Process: Testing. stanford.edu. Stanford University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201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6).
- ^ College Board To Alter SAT I for 2005–06 – Daily Nexus.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9).
- ^ Chapter 12: Improving Paragraphs. The Official SAT Study Guide Second. The College Board. 2009: 169. ISBN 978-0-87447-852-5.
- ^ Cornell Rejects SAT Score Choice Option. The Cornell Daily Sun. [2008-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4).
- ^ Universities Requesting All Scores (PDF). [2009-06-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4-07).
- ^ 存档副本 (PDF).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4-07).
- ^ Caldwell, Tanya. SAT Reforms May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Counselors Say.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3-27 [2012-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1).
- ^ 41.0 41.1 41.2 SAT FAQ. The College Board. [2008-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5).
- ^ Hoover, Eric. $2.85-Million Settlement Proposed in Lawsuit Over SAT-Scoring Error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7-08-24 [200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Maslin Nir, Sarah. 7,000 Private School Applicants Got Incorrect Scores, Company Says. New York Times. 2011-04-08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 ^ Frey, M. C.; Detterman, D. K. Scholastic Assessment or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and General Cognitive Ability (PD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3, 15 (6): 373–378 [2013-07-15]. PMID 15147489. doi:10.1111/j.0956-7976.2004.00687.x.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5-17).
- ^ Beaujean, A. A.; Firmin, M. W.; Knoop, A. J.; Michonski, J. D.; Berry, T. B.; Lowrie, R. E. Validation of the Frey and Detterman (2004) IQ prediction equations using the Reynolds Intellectual Assessment Scales (PDF).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6, 41: 353–357 [2013-07-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3).
- ^ Rothstein, Richard. Better sums than at summerizing; The SAT gap. The New York Times. 2002-08-28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 ^ Don't Believe the Hype, Chideya, 1995; The Bell Cur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ernstein and Murray, 1994
- ^ 存档副本.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01). Culture And Racism]
- ^ Herrnstein, Richard J.; Murray, Charles. The Bell Curve: Intelligence an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Free Press. 1994: 281–282. ISBN 0-02-914673-9.
- ^ Achievement Versus Aptitude Tests in College Admissions. [2006-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04).
- ^ Phelps, Richard. Kill the Messenger.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3: 220. ISBN 0-7658-0178-7.
- ^ Winerip, Michael. SAT Essay Test Rewards Length and Ignores Errors. The New York Times. 2005-05-04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8).
- ^ Harris, Lynn. Testing, testing. Salon.com. 2005-05-17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9).
- ^ http://hypertextbook.com/eworld/sat.shtmlM[永久失效連結]
- ^ SAT Test Demographics by Income and Ethnicity.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5).
- ^ Hirsh, E.D. "The Schools We Need: And Why We Don't Have Them", Doubleday, 1996
- ^ 存档副本. [2015-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9).
- ^ 存档副本. [2018-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2).
文獻
[編輯]- Hoffman, Banesh. The Tyranny of Testing. Orig. pub. Collier, 1962. ISBN 978-0-486-43091-1(and others)。
- Owen, David. None of the Above: The Truth Behind the SATs. Revised edition. Rowman & Littlefield, 1999. ISBN 978-0-8476-9507-2.
- Sacks, Peter. Standardized Minds: The High Price of America's Testing Culture and What We Can Do to Change It. Perseus, 2001. ISBN 978-0-7382-0433-8.
- Zwick, Rebecca. Fair Game?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Admissions Tests in Higher Education. Falmer, 2002. ISBN 978-0-415-92560-0.
- Case psychologists find SAT tests to be strong indicator of general intelligence,regarding the Frey and Detterman study, from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 Gould, Stephen Jay. The Mismeasure of Man. W. W. Norton & Company; Rev/Expd edition 1996. ISBN 978-0-393-3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