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biography
外觀
同盟國人物傳記
溫斯頓·丘吉爾爵士,英國政治家、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國首相,任內期間帶領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合美國等國家對抗德國,並取得了最終勝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國首相。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對英國以至於世界均起深遠的影響。此外,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還創作了多部小說和回憶錄,並曾於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哈利·S·杜魯門,美國美國民主黨政治家,1945年出任第三十四任副總統,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成為了第三十三任美國總統(1945年-1953年)。在美國國內事務上,杜魯門總統剛好遇上了新一輪混亂的經濟衰退週期,物資短缺、無數的罷工成為了當時的寫照。杜魯門雖於1948年成功連任總統,但卻未能成功掌握國會的多數,以致於他的「良政」計劃幾乎全部流產。在外交事務上,杜魯門總統任內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聯合國的成立、以重建歐洲為旨的「馬歇爾計劃」的落實、杜魯門主義對抗共產主義、冷戰的開始、北約的成立以及韓戰的爆發等。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的支持度不算高,但他在任內仍能克服了不少困難。雖然他最後在1952年被迫放棄競逐連任,但今天普遍的學者仍視他為最出色的美國總統之一。
孫立人,中國清末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人,中華民國抗日名將。歷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支隊司令、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團、師、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等職。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孫立人參加了「八一三」淞滬會戰;後隨中國遠征軍入緬甸後,取得仁安羌大捷。1943年,協助杜聿明等率軍入緬北反攻,連戰皆捷。1945年日本投降後率國民革命軍新一軍進駐中國東北,期間與中國共產黨林彪部隊發生激戰。1955年,孫立人被控以涉嫌參與郭廷亮匪諜案,企圖利用閱兵場合脅迫當局,遭撤職軟禁。孫立人被認為是國民革命軍中,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卓越指揮才能的將領,他非常愛護部屬,因此由他所帶領的軍隊極具向心力、非常地忠貞愛國。孫立人並且擁有崇高的國際聲望,是國民革命軍中與眾不同的一名將軍,也是國民革命軍當中極少數從美國軍校畢業的高階將領,是威權時期少數勇於提出改革建言者。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是第32任美國總統。他是20世紀世界經濟危機和世界大戰的中心人物之一。自1933年至1945年,他連續出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各種機構如公共事業振興署、國家復興管理局和農業調整管理局等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雖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美國的經濟仍未能完全復甦,但是他所發起的一些計畫,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田納西河谷管理局以及證券交易委員會,仍繼續在國家的商貿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他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包括社會安全系統和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等,仍保留至今。
史達林是蘇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對二十世紀的蘇聯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任期間,他全面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導致了嚴重的饑荒。他以計劃經濟的方式實施大規模工業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同時斯大林也以對自己的個人崇拜、對政界和軍隊中的大清洗、對少數族裔的壓迫流放聞名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斯大林領導蘇聯和盟軍共同擊敗了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東歐集團,建立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冷戰中與美國、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峙。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是一位美國海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五星上將。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是美國最後一名逝世的海軍五星上將。美國海軍為紀念尼米茲,而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就是日後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此外,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尼米茲高速公路。
A·J·P·泰勒是20世紀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具爭議性的英國歷史學家。1927年,泰勒從牛津大學畢業。自1938年至1964年在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擔任研究員。泰勒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有達廿多本著作,以及數百篇文章和書評。他在1961年發行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一書,至今仍引起不少爭論。泰勒之治史方法近於民粹主義,覺得歷史是開放給所有人的。正因如此,他常因為人們稱呼他為「眾人的歷史學家」和「每一人的歷史學家」而感到欣慰。泰勒支持反偉人論,並不相信「英雄造時勢」,反而相信歷史是由一大群愚人所建構而成的。他的著述之描述手法充滿諷刺和幽默之餘,而具備資料性。特別的是,他更時常從特別的角度出發研究歷史,反駁其他人認為是至關重要的論點,所以有人以「泰勒主義」形容他機智、簡練精闢,甚至於神秘的特點。
賴廉士爵士是來自澳洲的香港生理學家、軍人和大學行政人員,他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指揮英軍服務團,戰後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六任香港大學校長,是港大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賴廉士早年曾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後於1919年入讀墨爾本大學,主修醫學。他在1922年以羅德學人身份前往牛津大學深造,自1928年起歷任香港大學生理學系主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和香港政府醫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賴廉士一度淪為戰俘,但旋於翌年1月成功逃脫,並在同年7月於廣東曲江創立英軍服務團,主要負責在華南地區蒐集情報、營救身處香港的人士、以及把藥物和其他必要物資偷運到香港的集中營內。二戰完結後,賴廉士返回香港大學任教,在港大校長任內,他協助把大學從戰後百廢待舉的局面恢復過來,使大學的規模得以急速擴展。賴廉士生前多次獲英廷授勳,以表揚他在戰時和對港大發展的貢獻。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蘇聯軍事領導人,蘇聯元帥。他於1918年加入紅軍,後入總參軍事學院學習和第1騎兵集團軍作戰。1939年底的蘇芬冬季戰爭中,他率軍突破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間短期擔任蘇軍總參謀長,參與蘇軍「反侵略計劃」的制定。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梅列茨科夫被捕入獄,在獄中備經拷打與折磨。三個月後他被釋放,派往西北方向。曾抵禦南下的芬蘭軍隊和奪取德軍控制的季赫溫,防止列寧格勒被徹底包圍。其後兩年裡,梅列茨科夫多次組織解除對列寧格勒的圍困的行動,經歷過柳班戰役的失敗和「火花」行動的成功。列寧格勒解圍後,組織了對芬蘭軍隊的進攻,迫使芬蘭退出戰爭。1945年在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攻勢中殲滅位於北極圈中的德軍,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45年8月,梅列茨科夫指揮遠東第1方面軍參加八月風暴行動,迅速殲滅了日本關東軍主力,獲得了蘇聯最高軍事榮譽-勝利勳章。
楊慕琦爵士是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886年6月30日生於英屬印度,1909年至1928年間於錫蘭任職,官至首席助理輔政司兼錫蘭行政局秘書,後來先後於塞拉利昂及巴勒斯坦託管地服務,期間曾任塞拉利昂護督及署任巴勒斯坦高級專員。1933年至1938年出任巴貝多總督,期間推行不少改革,貢獻良多。在1941年9月,楊慕琦獲委任為第21任香港總督,惟日本隨後在同年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繼而入侵香港,最終楊爵士在12月25日向日軍投降,淪為戰俘,開展了香港3年零8個月艱辛的「日治時期」。大戰在1945年8月結束後,楊慕琦沒有立即復任港督,而香港事務則暫由軍政府打理,直到他在1946年復任港督。戰後楊慕琦爵士試圖在任內於香港推行「楊慕琦計劃」,試圖改革香港政治,但礙於中國大陸局勢不穩,方案以流產告終。楊慕琦卸任港督以後,選擇退休,未有再出任公職,晚年退居於英國英格蘭的溫徹斯特,最後在1974年5月12日逝世,享年87歲。
蔣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中華民國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橋鎮,生於清朝浙江省寧波奉化縣溪口,逝世於中華民國台北市的住所士林官邸內。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他是唯一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和台灣的近代中國領導人。蔣中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毀譽兼有的人,人們對他評價趨於兩極化。蔣中正留下文字極多,但許多文章由蔣之文學侍從陳布雷、陶希聖等代筆,如《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主要內容收入《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陸軍中將賈乃錫爵士,KBE,CB,DSO,MC[?],加拿大籍英國陸軍將領,1938年11月至1941年7月在香港擔任駐華英軍司令(即駐港英軍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於1944年4月至1945年7月出任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SHAEF)G-5科總長,戰後於1945年8月至1953年10月奉派海峽群島擔任澤西副總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於法國和比利時參與戰事。一戰完結後,他曾獲兩度調派往英屬印度,1938年獲擢升為陸軍少將。賈乃錫在任駐華英軍司令期間正值第二次中日戰爭,遠東戰雲密佈,香港局勢更隨著日軍於1938年10月壓境而日趨嚴峻。有見及此,他任內致力強化香港防務。卸任駐華英軍司令一職後,賈乃錫被調回英國,以中將身份鎮守本土,到1944年4月出任SHAEF旗下G-5科總長一職。當時SHAEF正籌備代號「大君行動」的反攻歐洲大陸計劃,因此他的主要職責是要協助歐洲各國一旦光復以後重整秩序,以及安排各國在短時間內由臨時軍管手上接過權力,恢復建立文官政府。為肯定他在二戰期間的表現,他在1945年獲英廷頒授KBE勳銜。二戰結束後,賈乃錫成為澤西島光復後首任副總督,任內積極協助重整當地的秩序和經濟,到1953年卸任,展開退休生活。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戰/biography/18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戰/biography/19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戰/biography/20
哈利·S·杜魯門,美國美國民主黨政治家,1945年出任第三十四任副總統,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成為了第三十三任美國總統(1945年-1953年)。在美國國內事務上,杜魯門總統剛好遇上了新一輪混亂的經濟衰退週期,物資短缺、無數的罷工成為了當時的寫照。杜魯門雖於1948年成功連任總統,但卻未能成功掌握國會的多數,以致於他的「良政」計劃幾乎全部流產。在外交事務上,杜魯門總統任內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聯合國的成立、以重建歐洲為旨的「馬歇爾計劃」的落實、杜魯門主義對抗共產主義、冷戰的開始、北約的成立以及韓戰的爆發等。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的支持度不算高,但他在任內仍能克服了不少困難。雖然他最後在1952年被迫放棄競逐連任,但今天普遍的學者仍視他為最出色的美國總統之一。
孫立人,中國清末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人,中華民國抗日名將。歷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支隊司令、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團、師、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等職。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孫立人參加了「八一三」淞滬會戰;後隨中國遠征軍入緬甸後,取得仁安羌大捷。1943年,協助杜聿明等率軍入緬北反攻,連戰皆捷。1945年日本投降後率國民革命軍新一軍進駐中國東北,期間與中國共產黨林彪部隊發生激戰。1955年,孫立人被控以涉嫌參與郭廷亮匪諜案,企圖利用閱兵場合脅迫當局,遭撤職軟禁。孫立人被認為是國民革命軍中,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卓越指揮才能的將領,他非常愛護部屬,因此由他所帶領的軍隊極具向心力、非常地忠貞愛國。孫立人並且擁有崇高的國際聲望,是國民革命軍中與眾不同的一名將軍,也是國民革命軍當中極少數從美國軍校畢業的高階將領,是威權時期少數勇於提出改革建言者。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是第32任美國總統。他是20世紀世界經濟危機和世界大戰的中心人物之一。自1933年至1945年,他連續出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各種機構如公共事業振興署、國家復興管理局和農業調整管理局等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雖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美國的經濟仍未能完全復甦,但是他所發起的一些計畫,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田納西河谷管理局以及證券交易委員會,仍繼續在國家的商貿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他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包括社會安全系統和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等,仍保留至今。
史達林是蘇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對二十世紀的蘇聯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任期間,他全面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導致了嚴重的饑荒。他以計劃經濟的方式實施大規模工業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同時斯大林也以對自己的個人崇拜、對政界和軍隊中的大清洗、對少數族裔的壓迫流放聞名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斯大林領導蘇聯和盟軍共同擊敗了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東歐集團,建立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冷戰中與美國、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峙。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是一位美國海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五星上將。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是美國最後一名逝世的海軍五星上將。美國海軍為紀念尼米茲,而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就是日後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此外,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尼米茲高速公路。
A·J·P·泰勒是20世紀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具爭議性的英國歷史學家。1927年,泰勒從牛津大學畢業。自1938年至1964年在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擔任研究員。泰勒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有達廿多本著作,以及數百篇文章和書評。他在1961年發行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一書,至今仍引起不少爭論。泰勒之治史方法近於民粹主義,覺得歷史是開放給所有人的。正因如此,他常因為人們稱呼他為「眾人的歷史學家」和「每一人的歷史學家」而感到欣慰。泰勒支持反偉人論,並不相信「英雄造時勢」,反而相信歷史是由一大群愚人所建構而成的。他的著述之描述手法充滿諷刺和幽默之餘,而具備資料性。特別的是,他更時常從特別的角度出發研究歷史,反駁其他人認為是至關重要的論點,所以有人以「泰勒主義」形容他機智、簡練精闢,甚至於神秘的特點。
賴廉士爵士是來自澳洲的香港生理學家、軍人和大學行政人員,他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指揮英軍服務團,戰後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六任香港大學校長,是港大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賴廉士早年曾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後於1919年入讀墨爾本大學,主修醫學。他在1922年以羅德學人身份前往牛津大學深造,自1928年起歷任香港大學生理學系主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和香港政府醫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賴廉士一度淪為戰俘,但旋於翌年1月成功逃脫,並在同年7月於廣東曲江創立英軍服務團,主要負責在華南地區蒐集情報、營救身處香港的人士、以及把藥物和其他必要物資偷運到香港的集中營內。二戰完結後,賴廉士返回香港大學任教,在港大校長任內,他協助把大學從戰後百廢待舉的局面恢復過來,使大學的規模得以急速擴展。賴廉士生前多次獲英廷授勳,以表揚他在戰時和對港大發展的貢獻。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蘇聯軍事領導人,蘇聯元帥。他於1918年加入紅軍,後入總參軍事學院學習和第1騎兵集團軍作戰。1939年底的蘇芬冬季戰爭中,他率軍突破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間短期擔任蘇軍總參謀長,參與蘇軍「反侵略計劃」的制定。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梅列茨科夫被捕入獄,在獄中備經拷打與折磨。三個月後他被釋放,派往西北方向。曾抵禦南下的芬蘭軍隊和奪取德軍控制的季赫溫,防止列寧格勒被徹底包圍。其後兩年裡,梅列茨科夫多次組織解除對列寧格勒的圍困的行動,經歷過柳班戰役的失敗和「火花」行動的成功。列寧格勒解圍後,組織了對芬蘭軍隊的進攻,迫使芬蘭退出戰爭。1945年在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攻勢中殲滅位於北極圈中的德軍,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45年8月,梅列茨科夫指揮遠東第1方面軍參加八月風暴行動,迅速殲滅了日本關東軍主力,獲得了蘇聯最高軍事榮譽-勝利勳章。
楊慕琦爵士是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886年6月30日生於英屬印度,1909年至1928年間於錫蘭任職,官至首席助理輔政司兼錫蘭行政局秘書,後來先後於塞拉利昂及巴勒斯坦託管地服務,期間曾任塞拉利昂護督及署任巴勒斯坦高級專員。1933年至1938年出任巴貝多總督,期間推行不少改革,貢獻良多。在1941年9月,楊慕琦獲委任為第21任香港總督,惟日本隨後在同年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繼而入侵香港,最終楊爵士在12月25日向日軍投降,淪為戰俘,開展了香港3年零8個月艱辛的「日治時期」。大戰在1945年8月結束後,楊慕琦沒有立即復任港督,而香港事務則暫由軍政府打理,直到他在1946年復任港督。戰後楊慕琦爵士試圖在任內於香港推行「楊慕琦計劃」,試圖改革香港政治,但礙於中國大陸局勢不穩,方案以流產告終。楊慕琦卸任港督以後,選擇退休,未有再出任公職,晚年退居於英國英格蘭的溫徹斯特,最後在1974年5月12日逝世,享年87歲。
蔣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中華民國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橋鎮,生於清朝浙江省寧波奉化縣溪口,逝世於中華民國台北市的住所士林官邸內。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他是唯一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和台灣的近代中國領導人。蔣中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毀譽兼有的人,人們對他評價趨於兩極化。蔣中正留下文字極多,但許多文章由蔣之文學侍從陳布雷、陶希聖等代筆,如《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主要內容收入《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陸軍中將賈乃錫爵士,KBE,CB,DSO,MC[?],加拿大籍英國陸軍將領,1938年11月至1941年7月在香港擔任駐華英軍司令(即駐港英軍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於1944年4月至1945年7月出任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SHAEF)G-5科總長,戰後於1945年8月至1953年10月奉派海峽群島擔任澤西副總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於法國和比利時參與戰事。一戰完結後,他曾獲兩度調派往英屬印度,1938年獲擢升為陸軍少將。賈乃錫在任駐華英軍司令期間正值第二次中日戰爭,遠東戰雲密佈,香港局勢更隨著日軍於1938年10月壓境而日趨嚴峻。有見及此,他任內致力強化香港防務。卸任駐華英軍司令一職後,賈乃錫被調回英國,以中將身份鎮守本土,到1944年4月出任SHAEF旗下G-5科總長一職。當時SHAEF正籌備代號「大君行動」的反攻歐洲大陸計劃,因此他的主要職責是要協助歐洲各國一旦光復以後重整秩序,以及安排各國在短時間內由臨時軍管手上接過權力,恢復建立文官政府。為肯定他在二戰期間的表現,他在1945年獲英廷頒授KBE勳銜。二戰結束後,賈乃錫成為澤西島光復後首任副總督,任內積極協助重整當地的秩序和經濟,到1953年卸任,展開退休生活。
約翰·巴西隆是一名義大利裔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槍砲士官,因為在瓜達康納爾島戰役立下戰功而獲頒美國最高軍事榮銜——榮譽勳章。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入伍海軍陸戰隊者中,唯一一位同時持有榮譽勳章與海軍十字勳章的陸戰隊員。
巴西隆在1940年加入海軍陸戰隊之前,曾以美國陸軍士兵的身分派駐菲律賓3年,並因此得到了「馬尼拉約翰」的綽號。成為通過受訓的陸戰隊員後,他前往古巴關塔那摩灣及索羅門群島等地服役。到瓜島作戰的時候,巴西隆率領的15人機槍隊被打到只剩自己和2名戰友,而他仍在這樣的困境下成功拖住了為數3千人的日本軍部隊。1945年時的巴西隆又參加了硫磺島的入侵行動,但在登陸第一天就戰死沙場,並因此得到了海軍十字勳章。戰後,數座軍事設施、道路和美國海軍一艘戰艦均以他命名,以茲紀念。法蘭西斯·魏,是一位已故的美國陸軍華裔上尉,為美國最高軍事榮銜——榮譽勳章唯一一位華裔得主,也是僅有的兩位獲頒此級勳章的亞裔美國軍官之一。
在中學及大學階段為運動好手的法蘭西斯·魏,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金融學學士學位後原本計畫與父親一起工作,惟在後來加入了夏威夷州國民警衛隊、並且被委任為少尉。1944年的菲律賓戰役中,他隨著部隊參加了將菲律賓從日本軍手中奪回的行動,該年10月時在雷伊泰島的登陸作戰中陣亡。魏氏原先獲得的是次於榮譽勳章的第二高榮銜──傑出服役十字勳章,至2000年才追升為榮譽勳章。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戰/biography/18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戰/biography/19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戰/biograph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