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23級魚雷艇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3級的右立面和平面圖
概況
建造者 威廉港國家海軍造船廠
使用者
次級 1924級魚雷艇英語Type 24 torpedo boat
建造期 1925-1928年
服役期 1926-1944年
完成數 6
損失數 6
技術數據(竣工時)
船型 魚雷艇
排水量
  • 標準:798-923噸
  • 滿載:1,213-1,290噸
船長 87-87.7米
船寬 8.25米
吃水 3.65米
動力輸出 23,000匹軸馬力(17,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速度 32-34節
續航力 1,800海里以19節
乘員 127人
武器裝備

1923級魚雷艇(德語:Torpedoboot 1923)也被稱為猛禽級Raubvogel-Klasse)或按首艇命名為海鷗級Möwe-Klasse),是德國國家海軍於1920年代建造的六艘魚雷艇所使用的船級。作為更名後的戰爭海軍的一份子,這些艇具在1930年代末的西班牙內戰期間曾多次執行非干預巡邏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它們又在1940年的挪威戰役中發揮了次要作用,其中信天翁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Albatros擱淺而被毀。同級艇於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主責護送布雷艦布設水雷,並為商船提供護航,直到9月左右移駐德占法國。在此期間,海鷗號被魚雷擊傷,直到1942年才重新投運。它們從9月開始自行布設雷區,並在戰爭餘下的時間裡繼續這樣做。

1941年初完成改裝後,1923級魚雷艇被轉移到斯卡格拉克海峽,受命執行護航任務。大部分倖存的同級艇於1942年返回法國,在「海峽衝刺」行動中協助護送從法國駛往德國的主力艦穿越英吉利海峽。在1942-1943年間,它們主要協助突圍艦破交艦英語Commerce raider以及潛艇穿越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1942年初,海雕號在護送一艘破交艦時遭擊沉;而獅鷲號於1942年全年都在進行改裝,然後被派駐挪威水域執行護航任務,至1943年才與其駐法國的姊妹艇會合。1944年,該級艇主要負責布雷。獅鷲號於5月遭英國飛機擊沉,而神鷲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Kondor則被水雷嚴重炸損。6月,兩艘仍具備作戰條件的隼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Falke和海鷗號在諾曼底戰役期間襲擊了盟軍艦艇,但收效甚微,於當月下旬遭英國轟炸機擊沉。最後一艘倖存的神鷲號也於7月底遭轟炸機炸毀。

設計

[編輯]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首款新型魚雷艇設計,1923級魚雷艇旨在取代1907年至1913年間建造、卻仍留在德國國家海軍的過時戰前艦艇。迅速訂購替代品的需求和《凡爾賽條約》的要求極大制約了設計自由度,因此它們的外觀和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可與戰爭年代的前身——帝國海軍的末代大魚雷艇德語Großes TorpedobootH-145級相對應。由於排水量受限,它們僅在性能方面就落後於當代盟軍同行的設計。《凡爾賽條約》將德國驅逐艦的噸位限制為800長噸(810公噸),因為標準排水量、作戰排水量或最大排水量可能會更高。故此,若要遵從這一規定,近年來魚雷艇在其他海軍中所經歷的武器裝備、尺寸以及排水量的增加就不能納入新的設計當中。縱向框架結構德語Spant的應用和以新的電焊技術代替傳統的鉚接減輕了艇體的重量,但923長噸(938公噸)的標準排水量仍然高於規定限值,官方遂對外發布為800長噸。這款魚雷艇比舊設計更乾燥,但受到上風舵英語Weather helm的影響較大,因此「在大風和低速時幾乎不可能保持航向」。[1]該設計還因配備了太多魚雷而受到批評,因為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才會實際用到。[2]

同級的首艇海鷗號較其它姊妹艇略小,水線長全長分別為84.7米和87米,因為它配備了圓形的巡洋艦型艉英語Cruiser stern,而不是其姊妹艇扁平的肋板方艉英語transom stern[3]1923級其餘艇只的水線長和全長則分別為85.7米和87.7米。[4]所有艇只都有8.25米的舷寬以及平均3.65米吃水深度。它們的標準排水量為938噸、滿載時則可達1,310噸,惟海鷗號的兩者排水量分別為811噸和1,232噸。艇體被分成十三個水密隔艙,並具有占龍骨長度比重為96%的雙層船底英語Double bottom,採用由魚雷艇鋼製成的橫向框架和縱向墊板結構焊接而成。[3]艇只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4名軍官和116名水兵。[5]

1923級魚雷艇是第一批搭載齒輪傳動蒸汽輪機的德國軍艦,它們擁有兩組渦輪機,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2.5米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由三台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其運行壓力為18.5標準大氣壓(1,875千帕斯卡)。這些渦輪機可輸出22,100至23,000匹軸馬力(16,500至17,200千瓦特)的功率,設計航速為32至33(59至61公里每小時),但在全套速度試驗中,各艇的最高速度範圍曾達到31.65至33.69節(58.62至62.39公里每小時)不等。1923級艇最多可貯存321噸燃料油,理論上能夠以20節(37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2,000海里(3,700公里)。[1]但實踐證明,19節(35公里每小時)速度下的有效航程僅為1,800海里(3,300公里)。[5]

武器與傳感器

[編輯]

竣工時,1923級艦裝備有三門150毫米45倍徑英語10.5 cm SK L/45 naval gun艇用高射炮德語Utof作為主炮,一門位於艦艏前部,兩門位於艦艉後部;其中艦艉的兩門以背負式布局安裝在開放式炮架上,另一門則受到炮擋英語Gun shield保護。炮架可提升至50°仰角和降低至-10°俯角,發射14.7千克炮彈時的炮口初速為710米每秒。但許多火炮改用32式炮英語10.5 cm SK C/32 naval gun重15.1千克的彈藥,將炮口初速提高到785米每秒。新炮彈在44.4°仰角的最大射程為15,175米。[6]每門火炮各備彈100發。[1]

這些艇只還在兩座水面三聯裝掛架上安裝有六具500毫米魚雷發射管[4]是第一批搭載三聯裝發射管的德國軍艦,[7]並可攜帶多達30枚水雷。1931年後,這些魚雷發射管被533毫米管取代,可能使用的是G7a型魚雷英語G7a torpedo[1]它具有300千克重的彈頭和三檔速度/射程設置:30節(56公里每小時)為14,000米,40節(74公里每小時)為8,000米以及44節(81公里每小時)為6,000米。[8]

1931年以後還增加了一對20毫米30式高射炮[5]這款炮的有效射速為每分鐘120發,其0.12千克重的拋體能夠以875米每秒的初速發射,使射高達到3,700米,最大水平射程達到4,800米。[9]每門火炮各備彈2,000發。至戰爭期間,又在2號炮的前方加裝了一座四聯裝20毫米炮;另在艇艉煙囪英語Funnel (ship)周圍安裝有三門以及在艦橋翼台安裝有兩門20毫米炮,均為單裝。1944年前後,同級艇在既有雷達的基礎上,還安裝了一台FuMB-4「薩摩斯」型德語Samos (Gerät)雷達探測器[10][11]

同級艇

[編輯]
建造數據
艇名 識別碼 造船廠[12] 動工[12] 下水 投運 結局
海鷗號 威廉港國家海軍造船廠 1925年3月2日 1926年3月24日 1926年10月1日 1944年6月16日遭飛機擊沉
海雕號 SE 1925年10月5日 1926年7月15日 1927年5月1日 1942年5月13日行動英語action of 13 May 1942中遭英國魚雷快艇擊沉
獅鷲號 GR 1925年10月5日 1926年7月15日 1927年3月15日 1944年5月24日遭飛機擊沉
信天翁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Albatros AT 1925年10月5日 1926年7月15日 1927年5月15日 1940年4月9日擱淺被毀
神鷲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Kondor KO 1925年11月17日 1926年9月22日 1928年7月15日 1944年5月23日觸雷,推定全損英語Constructive total loss
隼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Falke FK 1925年11月17日 1926年9月29日 1928年7月15日 1944年6月15日遭飛機擊沉

歷史

[編輯]
1938年,四艘1923級艇停靠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鷗號(最左)可以通過其圓形艦艉來識別。德國號(背景右側)正在駛離港口。

大部分同級艇最初都隸屬於第4魚雷艇半區艦隊(4. Torpedoboots-Halbflottille)。到1936年底,戰爭海軍將其魚雷艇重組為區艦隊建制,其中信天翁號和海雕號被編入第2魚雷艇區艦隊,隼號、獅鷲號、神鷲號和海鷗號則編入第4魚雷艇區艦隊。在西班牙內戰期間,這兩支區艦隊都多次被派往西班牙。[13]1938年5月29日,當裝甲艦德國號共和軍英語Spanish Republican Air Force飛機轟炸後,阿道夫·希特勒遂命令其姊妹艦舍爾將軍號炮擊共和軍控制的城市阿爾梅里亞。兩天後,該艦在第2區艦隊的四艘魚雷艇(包括海雕號和信天翁號)的伴隨下執行了炮擊。[14]1938年6月左右,魚雷艇部隊再次重組,海鷗號留在第4區艦隊,而獅鷲號、神鷲號和海鷗號則被編入新組建的第5魚雷艇區艦隊。其餘同級艇要么正接受改裝,要麼已作預備役擱置。[15]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在1939年9月戰爭爆發之初,第4區艦隊解散,海雕號被轉移到第6魚雷艇區艦隊。[15]所有1923級魚雷艇都參與了這年9月3日開始的北海布雷行動。10月3日至5日,信天翁號、隼號和獅鷲號連同三艘驅逐艦在卡特加特海峽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反航運巡邏,繳獲了四艘船。在11月13日、18日和19日,第6區艦隊和一或兩艘輕巡洋艦與從英國海岸執行布雷任務歸來的驅逐艦會合。兩天後,這支區艦隊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巡邏,檢查中立國船隻是否有搭載違禁品,然後於25日返回港口。12月14日至16日,海雕號和另一艘魚雷艇美洲豹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Jaguar繼續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違禁品巡邏,並扣押了六艘船隻。[16]

在1940年4月入侵挪威期間,全部六艘同級艇都在最初的攻勢中發揮了次要作用。信天翁號、神鷲號和海鷗號被派去支援對挪威首都奧斯陸的攻擊,而隼號、獅鷲號和海雕號則被派往南部沿岸協助占領克里斯蒂安桑阿倫達爾。4月8日至9日夜間,信天翁號在奧斯陸峽灣入口處擊毀一艘挪威巡邏艇打響了進攻的第一槍英語Action in the Oslofjord。當天上午晚些時候,它又與姊妹艇神鷲號一同參與了占領霍滕海軍基地的行動英語Battle of Horten Harbour。當天下午,信天翁號擱淺被毀。海鷗號負責將部隊運送到奧斯陸峽灣,然後搜尋沉沒的重巡洋艦布呂歇爾號的倖存者。獅鷲號運送部隊占領了不設防的市鎮阿倫達爾,繼而在守軍投降後與海雕號至克里斯蒂安桑會合。隼號則負責將增援部隊運往克里斯蒂安桑。儘管有獅鷲號、海雕號和另一艘魚雷艇猞猁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Luchs護航,一艘英國潛艇還是於4月9日用魚雷擊中了輕巡洋艦卡爾斯魯厄號,致其癱瘓,獅鷲號不得不發射兩枚魚雷將其鑿沉。兩天後,當裝甲艦呂措號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駛回德國時,它也在丹麥海岸遭一艘英國潛艇擊癱,全部五艘1923級艇都響應趕往提供援助。[17]

當月晚些時候,獅鷲號、神鷲號和海鷗號開始為布雷艦護航,當它們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布設雷區時,海鷗號於5月8日遭一艘英國潛艇用魚雷擊中。其艇艉在爆炸中被毀,在漫長的維修過程中,該艇重建了與姊妹艇相同樣式的艇艉。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當不需要護送布雷艦時,它們還負責護送船隻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挪威水域。[1][18][19]仍具備作戰條件的倖存艇此時被整合至第5魚雷艇區艦隊,它們於8月和9月在北海西南部執行了多次布雷任務。月底,區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布下雷區,10月又兩次向同一片海域出擊英語Sortie,並在第二次擊沉了四艘盟軍小型艦艇。當月晚些時候,這支區艦隊移駐德占法國聖納澤爾,12月,其成員又在英吉利海峽布設了兩處雷區。[20][21]

1941-1944年

[編輯]

隼號於1941年初被調往挪威,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為布雷艦護航,而海雕號在這段時間裡護送了一次在英吉利海峽的布雷任務。從3月至5月,神鷲號、隼號和海雕號都在荷蘭的鹿特丹接受改裝。獅鷲號也在同一造船廠進行了短期改裝,僅從4月持續至5月。全部四艘艇隨後被轉移到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護航任務。神鷲號從11月至12月重回鹿特丹進行簡要改裝,接下來是海雕號,從12月持續到1942年2月。獅鷲號則是從1941年12月到1942年12月在鹿特丹接受了長時間的改裝。不同於其它姊妹艇,隼號沒有經過進一步改裝,而是於1942年1月在法國重新加入第5區艦隊,其餘姊妹艇在重新投運後也緊隨其後。1942年2月12日,在「海峽衝刺」行動期間,它們在灰鼻岬英語Cap Gris-Nez附近加入了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的護航部隊。從3月12日到4月2日,儘管遭到英國人的猛烈攻擊,但區艦隊仍護送破交艦英語Commerce raider米歇爾號英語German auxiliary cruiser Michel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峽,並擊傷兩艘英國驅逐艦。海鷗號直到1942年初才完全投運,並於同年5月轉移到法國。從5月12日到19日,區艦隊護送破交艦施蒂爾號英語German auxiliary cruiser Stier通過英吉利海峽,在此期間,英國魚雷快艇於13日擊沉了海雕號和另一艘魚雷艇。6月至8月,隼號在威廉港接受改裝,然後返回法國。9月和10月,海鷗號成為從比斯開灣諸港出發前往日本的德國突圍艦的護航艦之一。11月29日至30日,隼號和神鷲號又協助護送意大利突圍艦科爾泰拉佐號(Cortellazzo)從波爾多穿越比斯開灣。[22][23][24]

獅鷲號於1943年的頭幾個月一直在執勤;3月,它協助護送戰列艦和其它船隻從挪威特隆赫姆前往阿爾塔峽灣英語Altafjord。另一艘意大利突圍艦喜瑪拉雅號(Himalaya),在神鷲號和另外三艘魚雷艇的護航下,試圖穿越比斯開灣時被英國飛機發現,並於4月9日至11日在猛烈的空襲下被迫返回。4月27日至5月3日,獅鷲號護送一艘輕巡洋艦從哈爾斯塔前往特隆赫姆,繼而進一步前往基爾。5月3日至7日,獅鷲號、海鷗號和美洲豹號又為布雷艦在北海布設新的雷區提供護航。全部四艘倖存的1923級艇於6月4日至6日也在英吉利海峽布設了兩處雷區。當月晚些時候,這些艇只返回法國,協助護送德國U艇穿越比斯開灣,並一直持續到8月初。海鷗號和神鷲號於9月3日至5日協助在英吉利海峽布設了兩處雷區。隨後,神鷲號和獅鷲號於當月晚些時候又在同一片水域再布設一處雷區。[25][26]

1944年3月21日和22日,由獅鷲號、海鷗號、神鷲號、美洲豹號和另外兩艘魚雷艇組成的第4與第5魚雷艇區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布設雷區。次月,區艦隊又於4月21日至22日夜間布設了一處雷區。第二天晚上,這些魚雷艇在巴夫勒爾角附近與英國的魚雷快艇交戰,並擊沉了其中一艘。4月26日至5月1日期間,區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共布下五處雷區。三周後,它們奉命從瑟堡轉移到勒阿弗爾,並於5月23日至24日夜間出發。獅鷲號、海鷗號、隼號、神鷲號和美洲豹號在翌日清晨遭到盟軍飛機的襲擊,其中獅鷲號被兩枚炸彈擊中。它在由海鷗號拖行一段時間後沉沒。大約一小時後,神鷲號觸雷,不得不也由海鷗號拖曳完成剩餘的航程。神鷲號在勒阿弗爾開始了漫長的改裝,但當盟軍於6月6日登陸諾曼底後,它被拆用作備件。[27][28]

隨着盟軍開始在諾曼底登陸,此時由海鷗號、隼號、美洲豹號和新改裝的魚雷艇T-29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T29組成的第5區艦隊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多次從勒阿弗爾出擊,試圖擊沉盟軍艦艇。它們大多沒有成功,只是於6月6日擊沉了挪威驅逐艦斯文納號英語HNoMS Svenner (G03)。在6月14日至15日夜間的盟軍空襲中,英國皇家空軍的炸彈擊沉了隼號和美洲豹號,並嚴重損壞了海鷗號。後者最終於6月16日沉沒,但一些武器和設備被打撈出來。神鷲號於6月28日退役,然後於7月31日或8月2日被炸彈擊中後宣布為推定全損英語Constructive total loss[28][29]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Gröner,第191頁.
  2. ^ Whitley 1991,第47頁.
  3. ^ 3.0 3.1 Gröner,第191–192頁.
  4. ^ 4.0 4.1 Sieche,第237頁.
  5. ^ 5.0 5.1 5.2 Whitley 1991,第202頁.
  6. ^ Campbell,第248–249頁.
  7. ^ Whitley 1991,第45頁.
  8. ^ Campbell,第263頁.
  9. ^ Campbell,第258頁.
  10. ^ Whitley 1991,第47, 202頁.
  11. ^ Whitley 2000,第57–58頁.
  12. ^ 12.0 12.1 Whitley 1991,第207–208頁.
  13. ^ Whitley 1991,第77–79頁.
  14. ^ Haarr 2013,第32–33頁.
  15. ^ 15.0 15.1 Whitley 1991,第79頁.
  16. ^ Rohwer,第2, 6, 8–11頁.
  17. ^ Haarr 2009,第83–84, 119–123, 128–129, 147–151, 153, 155–157, 163, 207–214, 377–379, 382頁.
  18. ^ Rohwer,第20, 22頁.
  19. ^ Whitley 1991,第104頁.
  20. ^ Rohwer,第43, 45, 51–52頁.
  21. ^ Whitley 1991,第109, 208頁.
  22. ^ Rohwer,第57–58, 143, 151, 165, 198, 215頁.
  23. ^ Whitley 1991,第119–121, 144, 208頁.
  24. ^ Whitley 2000,第58頁.
  25. ^ Rohwer,第148, 241, 254, 256, 270, 279頁.
  26. ^ Whitley 1991,第144頁.
  27. ^ Rohwer,第312, 317–318, 324頁.
  28. ^ 28.0 28.1 Whitley 1991,第158頁.
  29. ^ Rohwer,第324, 331–332, 335, 345頁.

參考資料

[編輯]
  • Campbell, Joh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459-2. 
  • Friedman, Nor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 Guns, Torpedoes, Mines and ASW Weapons of All Nations; An Illustrated Directory. Barnsley, UK: Seaforth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1-84832-100-7.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1: Major Surface Warship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Haarr, Geirr H. The Battle for Norway – April–June 1940. Barnsley, UK: Seaforth Publishing. 2010. ISBN 978-1-84832-057-4. 
  • Haarr, Geirr H. The Gathering Storm: The Naval War in Northern Europe September 1939 – April 1940.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3. ISBN 978-1-59114-331-4. 
  • Haarr, Geirr H. The German Invasion of Norway, April 1940需要免費註冊.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9. ISBN 978-1-59114-310-9. 
  • Rohwer, Jürgen.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The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Third Revised.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1-59114-119-2. 
  • Sieche. Germany.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0. ISBN 0-85177-146-7. 
  • Whitley, M. J.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Two: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London: Cassell & Co. 2000. ISBN 1-85409-521-8. 
  • Whitley, M. J. German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1. ISBN 1-55750-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