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皮大衣
外觀
魚皮大衣(俄語:рыбий мех,羅馬化:ryby mekh)是一句俄語中的戲謔表達,指質量不好的、不保暖的衣服(特別是冬衣)。[1][2]在現代也常用來指仿真毛皮,特別是質量很差的假皮草。這個表達來自俄語中的諺語:「窮人的皮襖子是用魚皮做的」(俄語:У бедняка шуба на рыбьем меху,羅馬化:U bednyaka shuba na rybyem mekhu)。這個表達也進入了烏克蘭語中,如пальто на риб'ячому хутрі(「用魚的毛皮做的大衣」)。[3]
此種諺語或表達可能和古代沿河居民以魚皮製作防水服裝有關。古代的伏爾加保加爾人中使用過此種技藝。現代在黑龍江流域的一些民族中,如赫哲人、那乃人等族群中仍保留有以魚皮製作服飾的習俗。[4][5][6][7][8]歐洲北部的俄羅斯沿海居民,曾有用鱈魚皮、黑線鱈魚皮作服裝的配料的風俗。波羅的海沿岸居民傳統上也用黑色的鰻魚皮製作婦女的腰帶和皮帶。[9]俄國的卡爾梅克人漁民,以前也有用大海鯉皮製作雨衣的習慣,稱之為鯉魚衣(sasan-sarssyn[10])。[11][12]
這個表達有時也用於一些制服,如在蘇聯及俄羅斯的軍隊中[13],從1960年代開始廣泛使用人工合成的仿真毛皮作為冬裝的材料(如在護耳冬帽、衣領及連指手套中),其保暖性能較天然毛皮要差,因此得到了此種戲謔性的稱呼。
在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中,使用了「斯大林毛皮」(俄語:Сталинский мех)這一表達,古拉格中的囚犯們用其指稱沒有任何毛皮的衣物,這一表達很可能出自對「魚皮大衣」的戲仿。[14]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宋雲泮. 北京 , 編. 实用俄汉词典. 北京出版社. 1995.09: 535. ISBN 7-200-00967-9.
- ^ "Random House Russian-English Dictionary of Idioms" (1995) ISBN 0-679-40580-1
- ^ 黃曰照; 鄭達譜; 張達楠. 新编乌克兰语汉语词典.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3.06: 987. ISBN 7-100-05676-2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 ^ 馮恩學 (編). 俄国东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 長春: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2.11: 202. ISBN 7-5601-2769-X.
- ^ 宋德胤. 黑土文化. 牡丹江: 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 2012.04: 91–92. ISBN 978-7-5389-1857-1.
- ^ 石文炳:赫哲族風俗考略,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吉林省吉林市郊區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吉林市郊区文史资料 第4辑. 1989.02: 187.
- ^ 徐萬邦. 赫哲族鱼皮工艺简论.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 2004, (1): 11–16.
- ^ 賀春艷. 鱼皮艺术——赫哲族鱼皮服饰. 文物鑑定與鑑賞. 2016, (8): 98–99.
- ^ 李世榮 (編). 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话. 北京: 紡織工業出版社. 1991.12: 109–110. ISBN 7-5064-0691-8.
- ^ 蒙古語ᠰᠠᠷᠢᠰᠤ(sarisu,сарьс)是「皮」的意思
- ^ P.S.帕拉期:卡爾梅克部和蒙古諸部的體格、服飾、風俗、生活方式、日用飲食(1776) 載 青格力 (編). 德都蒙古史料汇编.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4.06: 358. ISBN 978-7-105-13241-6.
- ^ 原文:Petrus Simon Pallas. Sammlungen historischer Nachrichten über die Mongolischen Völkerschaften. Kayserli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776: 140 [202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2).
- ^ Steven J. Zaloga (1987) "Inside the Soviet Army Today" ISBN 0-85045-741-6 p. 5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漢譯本:「我們身穿黑色厚棉衣,頭戴用「斯大林毛皮」制的灰色棉帽,腳上是歪扭的、不象樣子的、已經穿過三期、換過四次底的破氈靴,衣服上縫着一塊塊號碼布。」,出自:亞·索爾仁尼琴. 錢誠 譯 , 編. 古拉格群岛 下 1918-1956. 北京: 群眾出版社. 1982.12: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