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米契的氣象歷史
五級颶風(美國) | |
形成 | 1998年10月22日 |
---|---|
消散 | 1998年11月9日 |
(11月5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 |
最高風速 | 1分鐘持續: 180英里/小時(285公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05毫巴(百帕);26.72英寸汞柱 |
影響地區 | 中美洲(特別是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尤卡坦半島、佛羅里達州南部 |
199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
颶風米奇的氣象歷史從1998年10月下旬開始,11月上旬結束,持續時間超過半個月。系統源於10月10日離開非洲西海岸的東風波,於10月22日在加勒比海西南部上空發展成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系統的前進方向形成小規模環路,並在此期間增強成熱帶風暴米奇。由於高壓脊出現薄弱環節,氣旋緩慢轉向北上。風暴組織結構一度因附近上層低氣壓產生的風切變而變得混亂,但很快就因水溫升高、外流格局改善等多種利好因素影響迅速強化,於10月24日升級成颶風並發展出風眼。轉向西進後,米奇快速增強,於10月25日成為大型颶風,並在次日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最高的五級颶風標準。
達到最高強度後,米奇在洪都拉斯北面近海保持高達每小時285公里的最大持續風速,颶風獵人偵察機測得的最低氣壓低至905毫巴(百帕,26.7英寸汞柱),刷新10月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最低氣壓紀錄,並且也和1969年的颶風卡米爾並列成為當時氣壓第四低的大西洋颶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和多個熱帶氣旋預測模型都預測,風暴會轉向北上,對尤卡坦半島構成威脅。但米奇實際上卻因受高壓脊影響而南下,氣象機構當時沒有發現這個高壓脊。風暴因與陸地相互作用而減弱,於10月29日以風力時速130公里強度登陸洪都拉斯。氣旋轉向西進,在陸地上空緩慢弱化,但仍在附近海域上空保留有深層對流。經過中美洲山區後,米奇的表面環流於11月1日消散。次日,系統殘留到達墨西哥灣,於11月3日重新組織成熱帶風暴。氣旋加速向東北方向的冷鋒逼近,穿過尤卡坦半島後又於11月5日吹襲佛羅里達州西南部。此後不久,米奇轉變成溫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繼續追蹤至11月9日止。
起源
[編輯]10月8日,無線電探空儀獲得的數據表明有東風波在非洲西海岸徘徊。兩天後,東風波離開非洲海岸保持總體向西移動,因受強烈風切變影響而無法得到發展。10月18日,東風波進入加勒比海東部,並在接下來幾天裡逐漸發展並組織出對流或雷暴區。系統的組織結構已有顯著改善,颶風獵人偵察機開始展開偵測,[1]發現其中有環流中心,飛行高度行風速達到熱帶風暴強度[2]。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據此估計系統於協調世界時10月22 日凌晨0點在京斯敦以南約665公里海域發展成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1]。
系統剛歸類為熱帶氣旋時就已接近熱帶風暴強度,外流格局已經形成,環流當時位於對流北部邊緣[2]。起初,系統北面存在上層低氣壓,產生的風切變對氣旋構成不利影響[3],但由於外部環境總體有利,預計上空還會發展出反氣旋,所以估計風暴還是會穩步增強[2]。低氣壓在西南加勒比海基本停止前進[4],移動路徑在聖安德列斯島以東約420公里洋面形成小規模環路[1]。對流結構起初形狀不定,中心延伸出兩片雨帶[4]。10月22日晚,颶風獵人偵察機測得飛行高度層風速為每小時95公里,表示地表風速至少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根據這一數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熱帶低氣壓升級成熱帶風暴並以「米奇」(Mitch)命名。[5]
強化
[編輯]米奇升級成熱帶風暴時的最大風速半徑很小,在飛行高度層僅有14公里。美國東部行進的低壓槽令氣旋北面的高壓脊弱化,風暴因此緩慢北上[5]。氣象機構預計低壓槽後方會有新的高壓脊形成,令米奇轉向西進,在5天內到達尤卡坦海峽附近水域[6]。受西北方向上層低氣壓產生的風切變影響,氣旋起初無法得到顯著強化[1]。10月23日,對流出現減弱,但云層格局卻有所改善[7]。多個熱帶氣旋預測模型預計,只要高空有反氣旋形成,米奇就可以得到大幅增強,風速增至每小時185公里,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由於衛星圖像顯示風暴結構欠佳,而且全球氣候模型呈現出過快脫離西風帶的趨勢,這樣的強化可能難以實現[8]。氣旋結構在接下來12小時裡一直雜亂無章,10月24日,上層低氣壓減弱,風切變相應減少[1],雷暴再度形成[9]。對流中心很快有風眼形成,颶風獵人偵察機測得飛行高度層的風力時速達169公里,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位於京斯敦以南約475公里[1],正緩慢向北移動的米奇升級成颶風[10]。
成為颶風后不久,米奇進入爆發性增強期[1]。由於風切變少,水溫較高,系統發展出強烈的中心密集雲區[11]。風眼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反氣旋形成後,颶風各個方向都發展出層次分明的外流[12]。10月25日清晨,米奇成為大型颶風[1],並開始因墨西哥灣上空的高壓脊逐漸增強而轉向西進。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風暴進入的海域對熱帶氣旋強化非常理想,米奇因此繼續增強。[12]至10月25日夜為止的24小時裡,颶風氣壓下降了52毫巴(百帕,1.5英寸汞柱),降至924毫巴(百帕,27.3英寸汞柱)[1]。氣旋增強期間從牙買加西南偏西方向約370公里洋面經過,這也是米奇距該島最近的一次[13]。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指出,風暴進入西加勒比海時有可能受到弱轉向氣流影響[14],然後轉向保持總體北上趨勢逼近尤卡坦半島[15]。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估計米奇於UTC10月26日中午12點增強成五級颶風。當天晚上19點,颶風獵人測得風暴東北象限飛行高度層風速達每小時311公里,表明其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85公里。與此同時,投落送測得的最低氣壓為905毫巴(百帕,26.7英寸汞柱),超越1961年的颶風哈蒂,創下10月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強度的新紀錄,也和1969年的颶風卡米爾並列成為當時第四強的大西洋颶風。[1]不過,這兩項紀錄之後均已被超越[16]。這時颶風的位置在洪都拉斯北海岸以北約160公里近海,其中心向外280公里處的風速仍然有熱帶風暴強度,中心向外95公里範圍內的風速達到颶風標準[17]。
登陸中美洲
[編輯]最強烈的大西洋颶風 | |||||
---|---|---|---|---|---|
排名 | 名稱 | 颶風季 | 氣壓 | ||
百帕 | inHg | ||||
1 | 威爾瑪 | 2005 | 882 | 26.0 | |
2 | 吉爾伯特 | 1988 | 888 | 26.2 | |
3 | 「勞動節」 | 1935 | 892 | 26.3 | |
4 | 麗塔 | 2005 | 895 | 26.4 | |
5 | 艾倫 | 1980 | 899 | 26.5 | |
6 | 卡特里娜 | 2005 | 902 | 26.6 | |
7 | 卡米爾 | 1969 | 905 | 26.7 | |
米奇 | 1998 | 905 | 26.7 | ||
迪安 | 2007 | 905 | 26.7 | ||
10 | 「古巴」 | 1924 | 910 | 26.9 | |
伊萬 | 2004 | 910 | 26.9 | ||
來源:大西洋颶風數據庫[16]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米奇處於最高強度時指出,「暫時還不能確定加勒比地區西北部的哪個或哪些國家所受威脅最大。」到10月26日晚,美國海軍運作全球大氣預報系統預測,颶風會繼續西進襲擊伯利茲;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的計算機模型則預計風暴會在西加勒比海總體保持向北移動[18]。米奇在最高強度下保持了約12小時,並在此期間行進至洪都拉斯近海的天鵝群島上空。風暴略向西面轉向,但氣象機構仍然預計氣旋會轉向北上[1]。10月27日,風眼周圍的對流變得模糊[19]。由於南半部環流進入洪都拉斯上空,南面氣流無法得到有效補充,米奇逐漸減弱[20]。風眼變得有些模糊[21],10月28日清晨,米奇的強度已低於五級颶風標準[1]。
氣象機構在當時的實際操作中沒有發現墨西哥灣上空存在弱中層反氣旋,受其影響,米奇於10月27日開始緩慢轉向南下,從距瓜納哈島非常近的洋面掠過[1]。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計,風暴會在洪都拉斯灣以小規模環路移動,這一動向只是環狀路徑的組成部分,不過該機構也表示對這一預測不是很有把握[22]。氣旋有可能進入眼牆置換周期,還受到陸地和上升流的不利影響[23],導致結構繼續瓦解,其強度於10月28日晚降至低於大型颶風標準[1]。10月29日,米奇以風力時速130公里強度從拉塞瓦登陸洪都拉斯[1]。雖然氣旋已進入陸地上空,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仍然預計颶風會轉向北上並因此重新增強[24]。
10月29日晚,米奇降級成熱帶風暴。氣旋緩慢穿越洪都拉斯,逐漸轉向西進。風暴的大規模環流令中美洲普降暴雨,引發大範圍洪災,其中又以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情況嚴重。[1]米奇在陸上行進期間起初還能保有深層對流區[25],風速也一直保持在熱帶風暴標準[1][26]。10月31日,由於氣旋行經陸地逐漸轉為山區,環流結構因此變得混亂,不過最強的對流一直在附近的太平洋水域持續存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指出,米奇有可能成為太平洋熱帶氣旋[27]。當晚,風暴在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邊境附近降級成熱帶低氣壓[1]。墨西哥灣西部上空的高壓脊因受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影響而弱化,米奇終於得以轉向西北[28]。對流逐漸消亡[29],11月1日,行進至墨西哥和危地馬拉邊境的米奇已經失去下層環流[1]。
再生並轉變成溫帶氣旋
[編輯]雖然下層低氣壓中心已經消散,但米奇的殘留仍然保有高空環流,於11月2日進入坎佩切灣,並在當天開始再度發展出對流[1]。11月3日晚,颶風獵人發現系統中有層次分明的下層中心,飛行高度層風速每小時95公里。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為此開始再度針對尤卡坦半島坎佩切西南偏西方向約90公里洋面的米奇發布公告[30]。再生期間,米奇因受逐漸逼近的冷鋒影響向東北偏東方向移動[31]。11月4日清晨,氣旋以風力時速65公里強度從坎佩切以北不遠處登陸,並在穿越尤卡坦半島期間快速弱化成熱帶低氣壓[1]。
米奇位於墨西哥東部上空期間,其深層對流組成的雨帶位於東部邊緣。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計,附近洋面水溫較高,還有可能受斜壓影響,所以氣旋有望再度強化[31]。11月4日,米奇第二次進入墨西哥灣並再次增強成熱帶風暴[1],不過系統核心附近的對流很少,最強風力距中心尚有超過370公里,表明米奇這時已不完全是熱帶氣旋[32]。系統加速向佛羅里達州海岸前進,並在此期間與逼近的冷鋒相互影響[1]。11月5日,環流變得拉長,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稱,如果不是因為這片天氣系統屬於米奇的殘留,那麼可能不會將之視為熱帶氣旋[33]。風暴增強至每小時100公里風速,然後從那不勒斯附近登陸佛羅里達州西南部。氣旋迅速穿越該州,產生5場龍捲風和熱帶風暴強度大風,然後進入大西洋西南部[1]。11月5日晚,颶風獵人偵察機無法在米奇內部找到明顯的中心,而是發現有拉長的環流嵌入冷鋒之中。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據此宣布米奇已轉變成溫帶氣旋。[34]
米奇的溫帶殘留繼續快速向東北方向移動,於11月6日從百慕大以北經過,其風速在次日略有增強,達到每小時110公里。到了11月9日,系統殘留已從不列顛群島以西掠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當晚停止對其加以監控。[1]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John L. Guiney; Miles B.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Preliminary Report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9-01-28 [2014-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2.2 Lixion Avila. Tropical Depression Thirteen Discussion Number 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2 [2015-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Richard Pasch. Tropical Depression Thirteen Discussion Number 2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2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4.0 4.1 Ed Rappaport. Tropical Depression Thirteen Discussion Number 3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2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5.0 5.1 Ed Rappaport.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4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2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ixion Avila.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5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3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John Guiney.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6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3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ixion Avila.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7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3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9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4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d Rappaport.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0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4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4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2.0 12.1 Lixion Avila.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2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4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6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5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ax Mayfield.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4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5 [201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Richard Pasch.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18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6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6.0 16.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5-05-07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Public Advisory Number 2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6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2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6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24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7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25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7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Richard Pasch.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26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8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John Guiney.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27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8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d Rappaport.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29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8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John Guiney. Hurricane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3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29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36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30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37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30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iles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39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31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John Guiney. Tropical Depression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4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0-31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d Rappaport. Tropical Depression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42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1-01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Richard Pasch.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46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1-03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1.0 31.1 Ed Rappaport.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47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1-04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d Rappaport.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49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1-04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ax Mayfield.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51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1-05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d Rappaport. Tropical Storm Mitch Discussion Number 54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11-05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