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文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1月7日) |
陳偉文 | |
---|---|
出生 | 中國廣東省台山縣 | 1937年4月3日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效命 | 中國 |
軍種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
服役年份 | 1956 - 1995 |
軍銜 | 海軍少將 |
部隊 | 水面艦艇部隊 |
統率 | 海軍廣州艦艇學院 海軍榆林基地 海軍護衛艦502編隊 |
參與戰爭 | 反蔣軍特務滲透作戰 中越邊境衝突 |
獲得勳章 |
|
其他工作 |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委員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委員 海軍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海軍優秀軍事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委員 中國軍事教育學會理事 廣州航海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 |
陳偉文(1937年4月3日—),廣東台山人,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現已退休。1988年赤瓜礁海戰期間擔任海軍護衛艦502編隊總指揮。
個人簡歷
[編輯]早年經歷加入海軍
[編輯]陳偉文幼年時家境貧寒,險些輟學。1956年,高中畢業的陳偉文考入武漢大學生物系學習。正值中國海軍起步發展之時,國家號召大學生建設海軍。陳偉文響應號召加入海軍,於1956年7月轉學至大連第一海軍學校(今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航海系學習。1961年畢業,分配至南海艦隊榆林基地「揚州」號獵潛艇做航海長。[1]
1962年川島以東海域伏擊海戰
[編輯]當年,中華民國海軍持續派出特務運輸船潛入中國大陸進行破壞。1962年,南海艦隊奉命在廣東及台灣海峽一帶監視、伏擊中華民國特務船。1962年10月起,先後擊沉中華民國海軍數艘特務運輸船。1962年11月29日,陳偉文作為航海長所在的「揚州」(舷號272)號獵潛艇(為編隊指揮艇)參加在廣東川島以東海域伏擊擊沉中華民國「協進八號」特務運輸船的戰鬥。12月6日,在汕頭神泉灣海區,擊沉中華民國「祥勝1」號特務偵察船。
1964年榆林東南海域伏擊海戰
[編輯]1964年7月5日,中華民國海軍特務輸送船準備潛入廣西北海輸送特務,後放棄返航。1964年7月12日南海艦隊在海南島榆林以東南海域公海設伏對特務船進行伏擊。陳偉文所在的272號「揚州」艇參加了擊沉「大金一號」「大金二號」兩艘特務運輸船的戰鬥。
1974年西沙海戰
[編輯]陳偉文在南海艦隊從航海長,做到艦長、大隊副參謀長。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南海艦隊在西沙永樂群島海域擊敗南越海軍,收復永樂群島中被南越軍占據的三座島嶼。陳偉文時任護衛艇大隊副參謀長,負責擔任編隊導航,並參加了此次收復島嶼的作戰。
1979年中建島海戰
[編輯]1979年2月,中越戰爭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越南進行自衛反擊戰,並在邊境進行了持續十年的邊境戰鬥。在中越戰爭中,陳偉文作為西沙群島水警區訓練科長正在西沙群島的中建島巡視,被任命為西沙前線指揮所的指揮員。1979年4月10日曾指揮駐島守軍繳獲越南人民軍海軍三艘武裝船隻,俘虜越軍24人。
此次戰後,陳偉文於1980年調入海軍廣州艦艇學院(今海軍兵種指揮學院),任教官、訓練部副部長。
1988年赤瓜礁海戰
[編輯]1987年8月,陳偉文調回榆林基地,任基地參謀長。1988年2月,依據中國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於1987年2月21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第十四屆海洋委員會年會的協議,由中國在南沙群島建立74號海洋觀察站。3月14日,陳偉文作為榆林基地參謀長,率中國海軍護衛艦502號「南充」艦、531號「鷹潭」艦、556號「湘潭」艦編隊在南海九章群礁赤瓜礁海域執行任務。遭到越南人民軍海軍的挑釁,陳偉文下令還擊。擊沉兩艘越南武裝運輸艦HQ604號和HQ605號,擊傷越南HQ505「歸仁」號坦克登陸艦(後沉沒),越軍死亡40人,被俘虜9人。中國海軍僅1人受傷[2]。中國海軍在這次行動中收復六座南沙群島島礁。
授銜海軍少將
[編輯]198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軍銜制。陳偉文的職務級別原應授予海軍大校軍銜。因赤瓜礁海戰戰功,被破格授予海軍少將軍銜。後陳偉文進入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進修。1990年7月從海軍指揮學院畢業,任海軍廣州艦艇學院任副院長。1993年在中央黨校學習。1995年7月,陳偉文退休。
社會兼職
[編輯]-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委員
- 海軍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 海軍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委員
- 中國軍事教育學會理事
- 廣州航海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
- 廣東省第八屆人大代表等職。
功勳列表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等功獎章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等功獎章
著作
[編輯]- 《艦艇操縱》
- 《護衛艇戰鬥條令》(合著)
- 《導彈護衛艇戰鬥條令》
參考文獻
[編輯]- ^ 陳偉文將軍回憶南沙海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陈伟文将军回忆南沙海战:中国一定要有航母. [201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