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銀梭島遺址

座標25°41′10.07″N 100°16′9.08″E / 25.6861306°N 100.2691889°E / 25.6861306; 100.269188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銀梭島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雲南省大理市
座標25°41′10.07″N 100°16′9.08″E / 25.6861306°N 100.2691889°E / 25.6861306; 100.2691889
分類古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
編號7-0419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地圖

銀梭島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大理市海東鎮洱海東南部的銀梭島,為新石器時代商代貝丘遺址、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點

[編輯]

1972年,生產隊在銀梭島建魚塘時,掘出一批木樁,經碳14測定年代為2600±90年前。同時發現不少殘陶片,並掘出一個完整的雙耳陶罐,高約12厘米,口徑約15厘米,內有漢五銖錢13枚、王莽時期「大布黃千」61枚、「大泉五十」271枚等。此外,島上地面還發現大量夾砂棕色陶片、靴形陶器、網墜、單、雙耳罐等陶器。初步認定為春秋漢代的文化遺址。[1][2][3]

2000年,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市博物館在進行調查時,發現貝丘遺址痕跡,且正在遭到破壞,故申請重新發掘[4][1]。它也成為雲南地區首次發掘的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貝丘遺址[5]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2006年3月至5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此進行兩次發掘,發掘面積共600平方米,遺蹟有房址。出土有刀、鏃、錛、網墜等石器,另有少量的細石器。此外還有罐、盆、缽等陶片陶器[6],有夾砂橙黃陶、黃陶、夾砂灰陶等。考古研究所還發現一些骨器、牙器、蚌器、玉器和銅器等。出土有大量殼,螺殼尾部都經過敲打,可判斷出為食用後留下[7][4]

保護

[編輯]

1985年9月20日,「金梭島遺址(含銀梭島)」被公布為第一批大理市文物保護單位[8]。2013年3月5日,銀梭島遺址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

圖庫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1.0 1.1 何顯耀 編. 大理海东风物志(续编).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8: 55–59. ISBN 978-7-222-05750-0. 
  2. ^ 大理市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 編. 大理市文化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6: 273. ISBN 7-5367-1268-5. 
  3. ^ 政協大理市第六屆委員會編. 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揽胜(大理市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內部發行. 2004: 83–84. 
  4. ^ 4.0 4.1 閔銳; 萬嬌. 云南大理市海东银梭岛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2009, (8): 23–41+97+103–106. CNKI KAGU200908004. 
  5. ^ 趙啟燕著. 白族研究一百年. 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1.05: 15–16. ISBN 978-7-5482-0175-5. 
  6. ^ 王巍著.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4.03: 297. ISBN 978-7-5326-4027-0. 
  7. ^ 楊帆,萬揚,胡長城編著. 云南考古 1979-2009.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0.01: 41–44. ISBN 978-7-222-06273-3. 
  8. ^ 楊宴君,楊政業主編;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編. 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大全.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6: 319. ISBN 7-5367-3459-X. 
  9. ^ 王巍著.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4.03: 838. ISBN 978-7-5326-4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