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迫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迫害是個人或群體對另一個個人或群體施行的系統性虐待。最常見的迫害形式包括宗教迫害種族歧視政治迫害。這些迫害行為可能表現為造成痛苦騷擾囚禁拘留或恐懼等。然而,並非所有痛苦都被視為迫害。關於行為需要達到何種嚴重程度才能構成迫害,這一問題在許多討論中備受關注。[1]

國際法律

[編輯]

根據紐倫堡原則危害人類罪屬於國際法律。紐倫堡原則六規定:

違反國際法應受處罰的罪行是:……

(三) 反人道罪

對任何平民居民進行謀殺、生物實驗、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為,或基於政治、種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類行為已實施或此類迫害已執行或此類行為與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戰爭罪相關聯的。

國際刑事法院的《羅馬規約》有109個締約國,它在第7.1條定義危害人類罪。本條規定「廣泛或有系統地針對任何平民人口進行的攻擊中,在明知這一攻擊的情況下,作為攻擊的一部分而實施的」行為為犯罪,包括:

8. 基於政治、種族、民族、族裔、文化、宗教……,或根據公認為國際法不容的其他理由,對任何可以識別的團體或集體進行迫害,而且與任何一種本款提及的行為[如謀殺、滅絕、奴役、驅逐出境、監禁、酷刑、性暴力、種族隔離罪和其他不人道行為]或任何一種本法院管轄權內的犯罪結合發生

方式

[編輯]

迫害可能是無意的(壓迫者可能是在無意間進行迫害),亦不限於政府所作的行動。迫害者對不同對象亦會進行不同程度的迫害,常用的迫害手段包括抹黑妖魔化媒體暴力代罪羔羊黑名單監禁投毒餵藥等等。

相關文化

[編輯]

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保守主義獨裁主義極端主義極權主義都是歷史上與迫害相關連的思想或政治制度

1930年6月4日,芬蘭瓦薩,右翼拉普亞運動成員在瓦薩騷亂中襲擊了一名前紅色軍官和共產主義報紙出版商。

宗教迫害

[編輯]

宗教迫害是指由於個人或群體的宗教信仰而對其進行的系統性虐待。不僅是世俗化的理論家(他們假設宗教總體上會下降)會心甘情願地認為宗教迫害已經成為過去[來源請求]。然而,隨着原教旨主義宗教相關恐怖主義英語Religious terrorism的興起,這一假設變得更加有爭議。事實上,在當今世界的許多國家[來源請求],宗教迫害是一個人權問題。

無神論者

[編輯]

無神論者在他們的整個歷史中都經歷了迫害。迫害可以指不正當的逮捕、監禁、毆打、酷刑或處決。它還可以指沒收或銷毀財產。

巴哈伊信徒

[編輯]

巴哈伊信仰的迫害是指各國對巴哈伊信仰(Baháʼís)的宗教迫害,特別是在伊朗,[2]擁有世界第七多巴哈伊信徒,截至2010年僅略高於251,100人。 [3] Baháʼí信仰起源於伊朗,代表着該國最大的宗教少數派。

佛教徒

[編輯]

迫害佛教徒在整個佛教史中一直是一種普遍現象,這種現象至今仍在繼續。早在公元3世紀,佛教徒就受到薩珊帝國瑣羅亞斯德教大祭司的迫害。 [來源請求]

公元5世紀至10世紀唐朝的反佛教情緒導致了「中國四次佛教迫害」,其中845年的三武滅佛可能是最嚴重的。然而,佛教設法在中國生存了下來,但它被大大削弱了。

1926年北伐戰爭期間,穆斯林將領白崇禧廣西率領部隊開展了一場搗毀寺廟、砸碎神像的運動,將寺廟改建成學校和國民黨黨部。[4]國民黨對青海的綏靖英語Golok conflicts (1917–1949)期間,穆斯林將軍馬步芳和他的軍隊在青海東北部和東部消滅了許多藏傳佛教教徒,並摧毀了藏傳佛教寺廟。[5]

穆斯林入侵印度次大陸是對印度次大陸的第一次大入侵[6]根據威廉·約翰斯頓的說法,12世紀和13世紀,數百座佛教寺廟和神殿被摧毀,佛教文獻被穆斯林軍隊焚燒,僧侶和尼姑在印度河-恆河平原被殺害。[7]那爛陀的佛教大學因校園有圍牆而被誤認為是堡壘。根據米哈吉·西拉傑·朱茲賈尼英語Minhaj-i Siraj Juzjani的說法,被屠殺的佛教僧侶被誤認為是婆羅門人(Brahmin)。[8]這座有城牆的城鎮奧丹塔普里的修道院也被他的軍隊摧毀。根據松巴的描述,他的記載基於1200年時在摩揭陀國的Śākyaśrībhadra,他指出奧丹塔普里和維克拉姆希拉的佛教大學建築群也被摧毀,僧侶們被屠殺。

[9]穆斯林部隊多次襲擊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地區。 [10] 許多地方被摧毀並重新命名。例如,奧丹塔普里的寺廟在1197年被穆罕默德·本·巴赫蒂亞爾·基爾吉摧毀,該鎮被重新命名。[11] 同樣,維克拉姆希拉在1200年左右被穆罕默德·本·巴赫蒂亞爾·基爾吉的軍隊摧毀。[12] 神聖的摩哈菩提寺幾乎完全被穆斯林入侵者摧毀。[13][14]

許多佛教僧侶逃往尼泊爾、西藏和南印度,以躲避戰爭的後果。[15]西藏朝聖者查巴爾(1179-1264)於1234年抵達印度, [16]不得不多次逃離前進的穆斯林軍隊,因為他們洗劫了佛教遺址。[17]

在日本,明治維新(始於1868年)期間的「廢佛毀釋」是由官方的神道與佛教(或稱神佛分離)政策引發的事件。這一政策對日本佛教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全國范圍內的佛教寺廟、佛像和文獻都遭到大規模破壞,佛教僧侶被迫回歸世俗生活。[來源請求]

在孟加拉國的2012年Ramu事件中,一支25,000人的穆斯林暴徒在看到一張據稱被褻瀆的古蘭經照片後,縱火焚燒了該鎮至少五座佛教寺廟和數十座房屋,他們聲稱這張照片是當地一名佛教男子烏塔姆·巴魯阿(Barua)在Facebook上發布的。[18][19]

基督徒

[編輯]
《基督教的狄耶刻》是由亨利克·謝米拉茨基(Henryk Siemiradzki)創作的。在這幅畫中,一位基督教女性在涅羅統治下以狄耶刻神話的再現中殉道(亨利克·謝米拉茨基繪,1897年,華沙國立博物館)。

基督徒遭受宗教迫害是因為他們公開信仰基督教而可能面臨的一種迫害,這在歷史上和現代都有發生。早期基督徒因其信仰而受到猶太人和統治早期基督教傳播地區大部分土地的羅馬帝國的迫害。在公元4世紀初,基督教被《米蘭敕令》合法化,最終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基督教傳教士以及他們轉信基督教的人多次成為迫害的對象,甚至為信仰而殉道。

還有基督教不同教派在歷史上受到其他基督徒的迫害的歷史,特別是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和中世紀時,一些被教宗視為異端的基督教團體受到了迫害。

在20世紀,基督徒受到各種團體以及無神論國家(如蘇聯和北韓)的迫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許多基督教教會成員因抵抗納粹意識形態而受到迫害。

在近年來,基督教傳教組織Open Doors(英國)估計有1億基督徒面臨迫害,特別是在穆斯林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如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20][21] 根據國際人權協會的數據,高達80%的所有迫害行為都針對基督教信仰的人。[22]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

[編輯]

密蘇里滅族令迫使摩門教徒遷往伊利諾伊州。這發生在西德尼·瑞格登發表七月四日演講後,演講表達了摩門教徒將捍衛生命和財產的意願,但這一言論受到州政府的批評。

密蘇里州民兵部隊在現今被稱為豪恩斯磨坊大屠殺的事件中屠殺了摩門教徒。他們被迫從該州驅逐,導致一百多人死於曝露、飢餓和相應的疾病。教會創始人約瑟夫·史密斯在伊利諾伊州卡薩奇被約200名男子的暴民殺害,其中幾乎全部是伊利諾伊州民兵的成員,包括一些被派去保護他的民兵成員。摩門教徒經歷了柏油和羽毛的折磨,他們的土地和財產屢次被奪走,遭受了襲擊、虛假監禁,美國派遣軍隊前往猶他解決「摩門問題」,在猶他戰爭中,由約翰·D·李(John D. Lee)領導的一群摩門教徒在山谷屠殺了定居者,這就是山谷屠殺事件。

耶和華見證人

[編輯]

縱觀耶和華見證人的歷史,他們的信仰、教義和做法爭議以及來自地方政府、社區和主流基督教團體的反對。

德魯茲人

[編輯]
洛澤堡(Qalb Loze)事件發生在2015年6月,傑哈德組織努斯拉陣線在那裡對德魯茲教徒進行了屠殺。[23]

歷史上,德魯茲(Druze)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關係常常被激烈的迫害所特徵。[24][25][26] 德魯茲教徒的信仰通常被歸類為伊斯邁利派的一個分支。儘管這一信仰最初起源於伊斯瑪伊利伊斯蘭教,但大多數德魯茲教徒不認同為穆斯林[27][28][29] ,也不接受伊斯蘭的五大支柱。[30]德魯茲教徒經常在不同的穆斯林政權下遭受迫害,如什葉派法蒂瑪王朝[31]、馬木留克、遜尼派奧斯曼帝國[32]和埃及埃亞勒特。[33][34] 對德魯茲教徒的迫害包括大屠殺、摧毀德魯茲祈禱場所和聖地,以及強迫改信伊斯蘭。[35] 在德魯茲教徒的敘述中,這些不是普通的謀殺,而是旨在根除整個社區的行動。[36]最近,始於2011年的敘利亞內戰中,德魯茲教徒遭到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的迫害。[37][38]

穆斯林學者伊本·提米亞曾是一位著名的伊斯蘭法學家,他否定了德魯茲教徒的穆斯林身份。[39]他的法律裁定指出,德魯茲教徒「不屬於『經典之民』(People of the Book),也不是『多神論者』(polytheists)。相反,他們是最邪惡的『不信道者』... 他們的婦女可以被視為奴隸,他們的財產可以被沒收...每當找到他們時都應當殺死,並咒罵他們,如他們所描述的那樣...應當殺死他們的學者和宗教人物,以防止他們誤導他人」[40] ,這在那個情境下將合法化對他們的叛教者進行暴力行為。[41][42] 奧斯曼帝國通常依賴伊本·提米亞的宗教裁定來合理化對德魯茲教徒的迫害。[43]

瑣羅亞斯德教徒

[編輯]
1910年左右,伊朗的一個瑣羅亞斯德教家庭。

對於拜火教徒的迫害是對拜火教信徒所施加的宗教迫害。這種迫害貫穿了拜火教的歷史。歧視和騷擾始於零星的暴力和強迫轉化。回教徒被記錄為摧毀了拜火寺廟。生活在回教統治下的拜火教徒被要求支付一種稱為吉茲亞的稅項。[44]

拜火教的崇拜場所被褻瀆,火寺被摧毀,而在它們的地方建造了清真寺。許多圖書館被焚毀,他們的文化遺產大部分丟失。逐漸地,通過制定越來越多的法律來規範拜火教徒的行為並限制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拜火教徒的迫害變得更加普遍,信徒的人數因迫害而大幅減少。[44]

由於伊斯蘭教徒的追求和歧視,大多數人被迫改變信仰。一旦一個拜火教徒家庭被迫改變信仰成為伊斯蘭教徒,他們的孩子就會被送到伊斯蘭學校學習阿拉伯語和研究伊斯蘭教的教義,因此一些人失去了他們的拜火教信仰。然而,在薩曼尼德王朝統治下,一些皈依伊斯蘭教的拜火教徒,波斯語言得以繁榮。在某些情況下,拜火教神職人員協助回教徒襲擊他們認為是拜火教異教徒的人。[44]

一位名為穆拉·古什塔斯普的拜火教占星師預測了克爾曼的贊德王朝將被卡亞爾軍隊推翻。由於古什塔斯普的預測,克爾曼的拜火教徒得以倖免於阿卜哈·穆罕默德·哈桂·卡亞爾的征服軍的攻擊。儘管有上述令人滿意的事件,但在卡亞爾王朝統治期間,拜火教徒仍然遭受折磨,他們的人口繼續下降。甚至在王朝創始人阿卜哈·穆罕默德·哈桂的統治下,仍有許多拜火教徒被殺害,一些人被作為俘虜帶到阿塞拜疆。[45]拜火教徒將卡亞爾時期視為他們最糟糕的時期。[46] 在卡亞爾王朝統治期間,對拜火教徒的宗教迫害非常猖獗。由於與有影響力的巴爾西慈善家(如馬內克吉·林姆吉·哈塔里亞)接觸增多,許多拜火教徒離開伊朗前往印度。在那裡,他們形成了第二大印度拜火教社區,被稱為伊朗人。[47]

法輪功

[編輯]

然而,部分宗教組織被認為是反對政府的力量,導致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鎮壓措施。在反右運動(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間,會道門成員被視為右派分子,受到政治迫害和打壓。法輪功是由李洪志於1992年在長春向公眾介紹的。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法輪功成為中國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氣功練習方法,到1999年時,有數百萬名練功者。在廣受歡迎的七年後,1999年7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對法輪功練習者發起全國性的鎮壓運動,除了在香港和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域之外。[48][49] 1999年底,中國政府制定了禁止「異端宗教」的法律,並追溯地適用於法輪功。[50] 國際特赦組織稱這種迫害是「出於政治動機」,使用「追溯適用法律來對人們進行出於政治動機的指控,並制定新的法規進一步限制基本自由」。[51]

會道門

[編輯]

會道門」是「會門」與「道門」的合稱。會道門形成於明朝中晚期,清朝獲得發展,中華民國時期興盛,組織名目達到數百種。會道門涵蓋多個流派,經常被官方視為異端邪教。元明時期被稱為「左道亂正之術」、「邪黨」,清代正式採用「邪教」一詞,強調「嚴查處邪教惑眾」,規定嚴厲治罪。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稱之為「道會門」或「邪教」;在解放區最初稱之為「道門」和「會門」;建後,中國政府採取強硬手段,使得「會道門」組織的成員被迫放棄傳教活動,或是轉入地下傳教,甚至有的被迫流亡海外,以流亡台灣者居多。在中國大陸,一部分組織演變成為反對當局的組織,其中一貫道是規模及影響最大的組織之一。[52]在反右運動(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間,會道門成員被視為右派分子,受到政治迫害和打壓。[53]

近年來,中國政府實施針對非官方批准的宗教組織的鎮壓包括了對各種會道門組織的打壓。陸委會證實,有攜帶素食宣傳書籍入中國境內被判刑關押案例。自由時報報道[54],一些在中國發展的台商具有一貫道背景。中國對台灣一貫道的組織監控開始加強。

種族

[編輯]

種族迫害指的是基於種族的感知迫害。其含義與種族主義(基於種族)相似。盧旺達種族滅絕仍然是土生土長的胡圖族圖西族人民認為是不可原諒的暴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導致了數百萬人的死亡,主要是在二戰初期的杜立特突擊之後被謀殺的農民。[來源請求]

亞述人

[編輯]

由於亞述人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和種族,自採納基督教以來,他們一直受到迫害。在雅茲代格爾德一世統治期間,波斯的基督徒被視為潛在的羅馬陰謀分子,因此受到迫害,同時,他們推動尼斯提林基督教,作為羅馬教會和波斯教會之間的緩衝區。在雅茲代格爾德二世統治期間,對基督徒的迫害和試圖強制實行瑣羅亞斯德教仍在繼續。[55][56]

成吉思汗帖木兒統治時期,有成千上萬的亞述人被無差別屠殺,亞述人在伊朗西北部、中部和北部的人口被摧毀。[57]

自19世紀以來的更近期的迫害包括巴德爾汗大屠殺、第亞巴克爾大屠殺(1895年)、阿達納大屠殺、亞述種族滅絕、西美萊大屠殺和阿納菲爾行動。

德國人

[編輯]

德裔德國人的歷史迫害和反德情緒都有兩個原因:人們認為德國人口,無論事實如何,與納粹或威廉二世等德國民族主義政權有聯繫。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對德國人的迫害中是事實,在二戰後期歐洲戰區結束後,也是在東歐和中歐。雖然許多這些迫害的受害者實際上與這些政權無任何聯繫,但德國少數族裔組織與納粹政權的合作已經發生,例如塞爾布斯特舒茨(Selbstschutz)的例子,這仍然被用作針對那些未屬於這些組織的人的敵意的藉口。二戰後,許多德意志人[誰?]被殺害或被驅逐出家園,是報復行動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在被吞併的國家的土地上被殺害或被驅逐,這些土地在被吞併前是其他國家的公民所居住。[哪裡?]在其他情況下(例如俄羅斯、愛沙尼亞或羅馬尼亞和巴爾幹地區的Transylvanian(Siebenbürgen)德裔少數族裔的情況),迫害是針對那些並未與納粹合作的無辜社區所犯下的罪行。

猶太人

[編輯]
1941年6月在德國占領的立陶宛考納斯大屠殺

迫害猶太人是貫穿猶太歷史的一個反覆出現的現象。它曾多次發生在完全不同的地理位置。它可能包括大屠殺掠奪和拆毀猶太人私人和公共財產(例如,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1938年11月910日的夜晚,納粹分子在德國和奧地利針對猶太人及其財產實施的統一暴力行動)、無理逮捕、監禁、酷刑、殺戮,甚至大規模處決(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約有600萬人因為他們是猶太人而被故意殺害)。他們被被驅逐出了自己的家鄉/國家,希望在其他政體中找到安全的避風港。最近,反猶太主義者經常表現反猶太主義[58][59]反猶太復國主義是對猶太人爭取自決和猶太人在以色列國建立家園的權利的偏見。反猶太復國主義可以包括威脅要摧毀以色列國(或以其他方式消除其猶太特徵)、對以色列在世界上的權力的毫無根據和不準確的描述,以及將以色列置於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標準的語言或行動。[60]

哈扎拉族

[編輯]

阿富汗的哈扎拉人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一直受到阿富汗統治者的迫害。自2001年的9/11悲劇以來,這個位於巴基斯坦西南部城鎮奎達的哈扎拉社區一直受到遜尼派穆斯林恐怖分子的襲擊,奎達是約50萬哈扎拉人的故鄉,他們逃離了鄰近的阿富汗,這些恐怖分子造成了2400多名男女老幼的死傷,其中拉什卡雷賈汗維(Lashkar-e-Jhangvi)聲稱對大多數針對該社區的襲擊負責。因此,許多人紛紛逃離該國,尋求庇護,其中許多人前往澳大利亞[來源請求]

羅姆人

[編輯]

反羅姆主義是針對羅姆人作為一個民族群體,或被視為具有羅姆血統的人的敵意、偏見、歧視或種族主義

波拉尤摩斯是納粹德國政府及其盟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歐洲羅姆尼人(吉普賽人)實施的一場計劃和企圖,通常被描述為種族滅絕。在阿道夫·希特勒統治下,1935年11月26日頒布的《紐倫堡法》的一項補充法令,將吉普賽人定義為「種族國家的敵人」,與猶太人相同的類別。因此,歐洲羅姆人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與猶太人的命運相似。[61]歷史學家估計,納粹及其合作者殺害了22萬到50萬羅姆人,佔當時歐洲約100萬羅姆人的25%以上。[61] 伊恩·漢考克英語Ian Hancock估計死亡人數高達150萬。[62]

羅辛亞人

[編輯]

聯合國人權首席譴責緬甸對羅興亞少數族裔的明顯「系統性攻擊」,警告稱似乎正在進行「種族清洗」。逃離緬甸北部若開邦的羅興亞穆斯林描述了軍方襲擊的殺戮、炮擊和縱火,具有「種族清洗」行動的所有特徵,國際人權觀察表示。「羅興亞難民講述了逃離緬甸軍隊襲擊並目睹他們的村莊被摧毀的可怕經歷」,南亞主任米娜克西·甘古利表示。「針對武裝團體的合法行動不應包括將當地居民趕出家園。」 [63]

斯里蘭卡泰米爾人

[編輯]

對於斯里蘭卡泰米爾人的廣泛攻擊表現為全島範圍的種族暴動,包括1958年的反泰米爾大屠殺和黑七月暴動。進一步的迫害包括謀殺、有目標的強姦和綁架。雖然之前大多數泰米爾人要求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到了1983年,對抗僧伽羅極端分子的武裝鬥爭開始升級,最終形成了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來源請求]

維吾爾族

[編輯]

在20世紀,維吾爾人和其他突厥民族在現今新疆(被獨立活動人士稱為東突厥斯坦)宣布了兩個短暫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1949年末,該地區和中國的其他地方都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64][65]

維吾爾活動人士團體表示,對中國政府的憤怒是由多年的國家支持的壓迫和歧視引起的。[64]2017年,中國開始對新疆地區進行大規模鎮壓,將其解釋為對新疆發生零星恐怖襲擊的反恐運動。 [64] 學者們估計,中國政府在拘禁營(也稱為再教育營)中拘留了超過一百萬維吾爾人,以便使其遠離宗教並漢化他們(同化中國文化中)。[64][65] 該政策的批評者將其描述為新疆的漢化,他們還將其稱為文化滅絕甚至種族滅絕[66][67][68] ,而一些外國政府、活動人士、獨立的非政府組織人權組織學者政府官員和東突厥斯坦流亡政府將其視為種族滅絕。[69][70]

政治迫害

[編輯]

政治迫害,或政治壓迫(英語:Political persecution,Political press)是國家實體出於政治原因,特別是為了限制或阻止公民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能力,從而降低他們在公民同胞中的地位的目的,對公民進行武力控制的行為。

人群

[編輯]

LGBT(性少數群體)

[編輯]

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已經通過了採取措施減輕針對性少數群體的歧視,包括制定反同性戀仇恨罪行和職場歧視的法律。一些國家還合法化了同性婚姻民事結合,以賦予同性伴侶與異性伴侶享有相同的保護和福利。2011年,聯合國通過了其第一項承認LGBT權利的決議《日惹原則》,2015年,美國所有都合法化了同性婚姻


哲學家

[編輯]
波斯尼亞人穆斯林被屠殺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殺事件發生的亂葬坑

迫害穆斯林是貫穿伊斯蘭教歷史的一個反覆出現的現象。迫害可以指不正當的逮捕、監禁、毆打、酷刑或處決。它還可以指沒收或毀壞財產,或煽動仇恨穆斯林。

迫害可以超越那些認為自己是穆斯林的人,包括那些被其他人視為穆斯林的人,也可以包括被其他穆斯林視為非穆斯林的穆斯林。[Ahmadiyya]認為自己是穆斯林,但被許多其他穆斯林視為非穆斯林和「異端」。1984年,巴基斯坦政府根據Zia-ul-Haq通過了第XX號法令[71]禁止艾哈邁迪教徒改宗,並禁止艾哈邁迪教徒自稱穆斯林。根據這項法令,任何艾哈邁迪人,無論是口頭或書面的,還是直接或間接的明顯代表,或像其他穆斯林那樣呼籲祈禱,都將被判處最高3年的監禁。由於這些困難,米孜·塔希爾·艾哈邁德(Mirza Tahir Ahmad) 移民到了倫敦。[來源請求]

遺傳病患者

[編輯]

白化病患者

[編輯]

基於白化症的迫害通常基於一種觀念,即白化病患者在皮膚中的黑色素濃度較低,被認為是次等的。因此,白化病患者經常遭受迫害,被殺害肢解,甚至挖出並褻瀆白化病人的墳墓。在一些地區,人們因為認為他們帶來「厄運」而被排斥甚至被殺害。海地也有將白化病患者視為受詛咒的悠久歷史,尤其是在弗朗索瓦「帕帕杜」杜瓦列爾英語François Duvalier的影響下。

自閉症患者

[編輯]

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在整個歷史和當今時代通常都是迫害的受害者。在喀麥隆,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通常被指控為巫術,並被單獨挑出來遭受酷刑甚至死亡。[72][73] 此外,據推測,在納粹德國的行動 T4期間被謀殺的許多殘疾兒童可能患有自閉症[74],使自閉症患者成為大屠殺的第一批受害者。

青少年

[編輯]
  • 豫章書院事件

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南昌市,一間用以接收管教存在叛逆行為的青少年的學校,其前身是2007年建立的一家名為「龍悔學校」的戒網癮學校和2011年年底成立的豫章書院德育學校,簡稱豫章書院。有學生稱該學校以禮儀教育為主,並指控學校設有一系列體罰規則來管理學生。高壓的規則甚至將逼迫學生自殺,這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此教育機構引發了輿論廣泛關注。2017年底,該校已主動申請停止辦學。相關責任人亦受到刑罰

  • 衡水桃城中學事件

2022年2月12日,一位自稱是衡水市桃城中學網友在新浪微博爆料學校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包括嚴苛的日程安排、體罰和辱罵學生,引起社會關注。

反製

[編輯]

迫害被普世認為是侵犯人權的罪行。包括世界人權宣言賦稅人權宣言在內的多項人權理念或宣言均對迫害行為予以譴責及挑戰。被迫害者也可能會進行抗爭以抵抗迫害。

法律

[編輯]

國際法

[編輯]

作為紐倫堡原則的一部分,危害人類罪是國際法的一部分。紐倫堡原則第六條規定

根據國際法,以下所列罪行應作為犯罪予以處罰:

...

(c)危害人類罪: :謀殺、滅絕、奴役、驅逐和對任何平民人口進行的其他不人道行為,或基於政治、種族或宗教理由進行的迫害,在執行任何危害和平罪或任何戰爭罪或與之有關的情況下實施此類行為或進行此類迫害。

...

在紐倫堡審判中擔任檢方律師的特爾福德·泰勒寫道:「在紐倫堡戰爭罪審判中,法庭回絕了檢方將此類『國內』暴行作為『危害人類罪』納入國際法範圍的幾次努力。[75] 後來的幾項國際條約納入了這一原則,但其中一些條約取消了紐倫堡原則中對「任何危害和平罪或任何戰爭罪」的限制。

對111個國家具有約束力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第7.1條界定了危害人類罪。該條將某些行為定為犯罪行為,這些行為「是在知情的情況下對任何平民進行的廣泛或有系統的攻擊的一部分」。這些措施包括:

(h)對任何可識別的群體或集體在政治、種族、民族、族裔、文化、宗教、性別方面的迫害[註 1]或在本款提及的任何行為[例如謀殺、滅絕、奴役、驅逐、監禁、酷刑、性暴力、種族隔離和其他不人道行為]或法院管轄範圍內的任何罪行方面,國際法普遍認為不允許的其他理由。

組織

[編輯]

國際人權協會

[編輯]

國際人權協會(ISHR)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非營利性的人權組織,參與歐盟理事會,其任務是推動落實聯合國1948年國際人權宣言。最早成立於1972年,後來在奧地利、瑞士、英國、法國成立分布,至今已發展至35國家分會及附屬機構

聯合國

[編輯]

聯合國(法語: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縮寫作 ONU;英語:United Nations,縮寫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創立聯合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維護人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生的慘無人道的大屠殺與種族滅絕令國際社會認識到,新的國際組織必須防止在未來發生類似的事件。早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法律框架,以討論並回應有關侵犯人權方面的投訴。

位於維也納的聯合國機構大廈

創立聯合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維護人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生的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種族滅絕令國際社會認識到,新的國際組織必須防止在未來發生類似的事件。早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法律框架,以討論並回應有關侵犯人權方面的投訴。

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成員國尊重人權,並應為維護人權採取聯合或單獨行動。《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被聯合國大會確認為是世界各國應該遵守的人權標準。聯合國大會也經常就人權問題進行討論。大會下屬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內的人權機構,主要就人權問題進行調查並提供協助。

國際特赦組織

[編輯]

國際特赦組織(英語:Amnesty International,縮寫為AI;又稱為大赦國際),是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總部位於英國倫敦,致力於推動全球人權事業的發展,在全球擁有大約七百萬成員及支持者。該組織的工作方針是對人權狀況進行調研,採取相應行動,尋求終結各種侵犯人權的行為,並且為那些遭受迫害的人們伸張正義。

參考文獻

[編輯]
  1. ^ Rempell, Scott. Defining Persecution. Utah Law Review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2011, 2013 (1) [2022-05-24]. doi:10.2139/ssrn.194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2. ^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religious minorities in Iran (PDF). fdih.org. 2003-08-01 [2006-10-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19). 
  3. ^ QuickLists: Most Baha'i Nations (2010).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Data Archives. 2010 [2020-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2). 
  4. ^ Diana Lary. Region and nation: the Kwangsi clique in Chinese politics, 1925-193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4: 98 [2010-06-28]. ISBN 978-0-521-2020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1). 
  5. ^ David S. G. Goodman. China's campaign to "Open up the West":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72 [2010-06-28]. ISBN 978-0-521-6134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2). 
  6. ^ Levy, Robert I. Mesocosm: Hinduism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a Traditional Newar City in Nepal.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1990 1990.
  7. ^ William M. Johnston. Encyclopedia of Monasticism: A-L. Routledge. 2000: 335 [2022-05-24]. ISBN 978-1-57958-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8. ^ Eraly, Abraham. The Age of Wrath: A History of the Delhi Sultanate. April 2015 [2022-05-24]. ISBN 97893511865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9. ^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India, Vol. 4, Part 1, pp. 600 & 601.
  10. ^ Historia Religionum: Handbook for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 By C. J. Bleeker, G. Widengren p. 381.
  11. ^ S. Muthiah. Where the Buddha Walked. : 41. 
  12. ^ Sanderson, Alexis. "The Śaiva Age: The Rise and Dominance of Śaivism during the Early Medieval Period." In: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antrism, edited by Shingo Einoo. Tokyo: Institute of Oriental Culture, University of Tokyo, 2009. Institute of Oriental Culture Special Series, 23, pp. 89.
  13. ^ The Maha-Bodhi by Maha Bodhi Society, Calcutta (page 8)
  14. ^ The Maha-Bodhi by Maha Bodhi Society, Calcutta (page 205)
  15. ^ Islam at War: A History By Mark W. Walton, George F. Nafziger, Laurent W. Mbanda (p. 226)
  16. ^ The Holy Land Reborn: Pilgrimage and the Tibetan Reinvention of Buddhist Indi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5 September 2008 [2022-05-24]. ISBN 9780226356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17. ^ Roerich, G. 1959. Biography of Dharmasvamin (Chag lo tsa-ba Chos-rje-dpal): A Tibetan Monk Pilgrim. Patna: K. P.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 pp. 61–62, 64, 98.
  18. ^ Protesters burn Bangladesh Buddhist temples. Al Jazeera. 30 September 2012 [2022-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19. ^ Religious attacks lead to 300 arrests in Bangladesh. ABC News. 2 October 2012 [2022-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9) (澳大利亞英語). 
  20. ^ Open Doors: The worst 50 countries for persecution of Christian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3-04.
  21. ^ Open Doors: Weltverfolgungsindex 2012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3., p. 2
  22. ^ Philpott, Daniel, Pope Francis and Religious Freedom, Washington, DC: Berkley Center for Religion, Peace & World Affairs, [2022-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4) 
  23. ^ Syria Druze back Sunnis' revolt with words but not ar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gence France-Presse. 2012-09-08.
  24. ^ Swayd, Samy.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Druzes. Rowman & Littlefield. 2015: 132. ISBN 9781442246171. Some Muslim rulers and jurists have advocated the persecution of members of the Druze Movement beginning with the seventh Fatimi Caliph Al-Zahir, in 1022. Recurring period of persecutions in subsequent centuries ... failure to elucidate their beliefs and practic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ambigu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lims and Druzes 
  25. ^ K. Zartman, Jonathan. Conflict in the Modern Middle East: An Encyclopedia of Civil War, Revolutions, and Regime Change. ABC-CLIO. 2020: 199. ISBN 9781440865039. Historically, Islam classified Christians, Jews, and Zoroastrians as protected 「People of the Book,」 a secondary status subject to payment of a poll tax. Nevertheless, Zoroastrians suffered significant persecution. Other religions such as the Alawites, Alevis, and Druze often suffered more. 
  26. ^ Layiš, Aharôn. Marriage, Divorce, and Succession in the Druze Family: A Study Based on Decisions of Druze Arbitrators and Religious Courts in Israel and the Golan Heights. BRILL. 1982: 1. ISBN 9789004064126. the Druze religion, though originating from the Isma'lliyya, an extreme branch of the Shia, seceded completely from Islam and has, therefore, experienced periods of persecution by the latter. 
  27. ^ Are the Druze People Arabs or Muslims? Deciphering Who They Are. Arab America. Arab America. 8 August 2018 [13 April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英語). 
  28. ^ J. Stewart, Dona. The Middle East Today: Politic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Routledge. 2008: 33. ISBN 9781135980795. Most Druze do not consider themselves Muslim. Historically they faced much persecution and keep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secrets. 
  29. ^ Yazbeck Haddad, Yvonne.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merican Isla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142. ISBN 9780199862634. While they appear parallel to those of normative Islam, in the Druze religion they are different in meaning and interpretation. The religion is consider distinct from the Ismaili as well as from other Muslims belief and practice... Most Druze consider themselves fully assimilated in American society and do not necessarily identify as Muslims.. 
  30. ^ De McLaurin, Ronald. The Political Role of Minority Groups in the Middle East.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1979: 114. ISBN 9780030525964. Theologically, one would have to conclude that the Druze are not Muslims. They do not accept the five pillars of Islam. In place of these principles the Druze have instituted the seven precepts noted above.. 
  31. ^ Parsons, L. The Druze between Palestine and Israel 1947–49. Springer. 2000: 2. ISBN 9780230595989. With the succession of al-Zahir to the Fatimid caliphate a mass persecution (known by the Druze as the period of the mihna) of the Muwaḥḥidūn was instigated ... 
  32. ^ C. Tucker, Spencer C. Middle East Conflicts from Ancient Egypt to the 21st Century: An Encyclopedi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4 volumes]. ABC-CLIO. 2019: 364–366. ISBN 9781440853531. 
  33. ^ Taraze Fawaz, Leila. An occasion for war: civil conflict in Lebanon and Damascus in 1860. p.63.
  34. ^ Goren, Haim. Dead Sea Level: Science, Exploration and Imperial Interests in the Near East. p.95-96.
  35. ^ C. Tucker, Spencer C. Middle East Conflicts from Ancient Egypt to the 21st Century: An Encyclopedi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4 volumes]. ABC-CLIO. 2019: 364. ISBN 9781440853531. 
  36. ^ Zabad, Ibrahim. Middle Eastern Minorities: The Impact of the Arab Spring. Routledge. 2017. ISBN 9781317096726. 
  37. ^ Syria conflict: Al-Nusra fighters kill Druze villagers. BBC News. [27 Jul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38. ^ Nusra Front kills Syrian villagers from minority Druze sect. thestar.com. 11 June 2015 [27 Jul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39. ^ Roald, Anne Sofie. Religious Minor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Domination, Self-Empowerment, Accommodation. BRILL. 2011: 255. ISBN 9789004207424. Therefore, many of these scholars follow Ibn Taymiyya'sfatwa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rteenth century that declared the Druzes and the Alawis as heretics outside Islam ... 
  40. ^ Zabad, Ibrahim. Middle Eastern Minorities: The Impact of the Arab Spring. Taylor & Francis. 2017: 126. ISBN 9781317096733. 
  41. ^ Knight, Michael. Journey to the End of Islam. Soft Skull Press. 2009: 129. ISBN 9781593765521. 
  42. ^ S. Swayd, Samy. The A to Z of the Druzes. Rowman & Littlefield. 2009: 37. ISBN 9780810868366. Subsequently, Muslim opponents of the Druzes have often relied on Ibn Taymiyya's religious ruling to justify their attitudes and actions against Druzes... 
  43. ^ S. Swayd, Samy. The Druzes: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9: 25. ISBN 9780966293203. 
  44. ^ 44.0 44.1 44.2 Houtsma, Martijn Theodoor. Firs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1913-1936: E.J.Brill's 2. BRILL. 1936: 100. ISBN 90-04-09796-1. 9789004097964. 
  45. ^ Shahmardan, Rashid, History of Zoroastrians past Sasanians: 125 
  46. ^ Price, Massoume, Iran's diverse peoples: a reference sourcebook Illustrated, ABC-CLIO: 205, 2005 [2022-05-25], ISBN 97815760799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4) 
  47. ^ ZOROASTRIANISM ii. Arab Conquest to Modern – Encyclopaedia Iranica. www.iranicaonline.org. [2020-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48. ^ Faison, Seth (April 27, 1999) "In Beijing: A Roar of Silent Protest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June 10, 2006
  49. ^ Kahn, Joseph (April 27, 1999) "Notoriety Now for Exiled Leader of Chinese Movem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June 14, 2006
  50. ^ Leung, Beatrice (2002) 'China and Falun Gong: Party and society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er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11:33, 761 – 784
  51. ^ The crackdown on Falun Gong and other so-called heretical organizations , The Amnesty International
  52. ^ 一贯道的兴起与覆灭.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2010-11-17 [2014-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53. ^ 取缔反动会道门. 新浪. 2009-08-04 [2014-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54.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就是這副德行!中國迫害一貫道被揭發 國台辦反怪陸委會阻交流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3-12-27 [2024-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5) (中文(臺灣)). 
  55. ^ Bauer, Susan Wise. The History of the Medieval World: From the Conversion of Constantine to the First Crusade. W. W. Norton & Company. 2010: 85–87 [2022-05-24]. ISBN 978-0-393-0781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56. ^ Mullin, Robert Bruce. A Short World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6: 82–85 [2022-05-24]. ISBN 978-0-664-2366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57. ^ Nestorian (Christian sect). Britannica.com. [2013-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0). 
  58. ^ New antisemitism
  59. ^ Anti-zionism as an expression of anti-Semitism in recent years. huji.ac.il. [22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May 2017). 
  60. ^ What Is… Anti-Israel, Anti-Semitic, Anti-Zionist?. Anti-Defamation League. [2022-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61. ^ 61.0 61.1 Holocaust Encyclopedia - Genocide of European Roma (Gypsies), 1939-1945.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USHMM). [9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2). 
  62. ^ Hancock, Ian, True Romanies and the Holocaust: A Re-evaluation and an overview,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Holocaust, Palgrave Macmillan: 383–396, 2005 [2022-05-25], ISBN 1-4039-992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63. ^ 'Military atrocities on Rohingyas have hallmarks of ethnic cleansing'. The Daily Star. September 8, 2017 [2022-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2). 
  64. ^ 64.0 64.1 64.2 64.3 Dou, Eva. Who are the Uighurs, and what's happening to them in China?. Washington Post. 11 February 2021 [16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7). 
  65. ^ 65.0 65.1 Simons, Marlise. Uighur Exiles Push for Court Case Accusing China of Genocide. New York Times. 6 July 2020 [16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0). 
  66. ^ 'Cultural genocide': China separating thousands of Muslim children from parents for 'thought education'. The Independent. 5 July 2019 [27 April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April 2020). 
  67. ^ 'Cultural genocide' for repressed minority of Uighurs. The Times. 17 December 2019 [27 April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April 2020). 
  68. ^ China's Oppression of the Uighurs 'The Equivalent of Cultural Genocide'. Der Spiegel. 28 November 2019 [27 April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January 2020). 
  69. ^ Alecci, Scilla. British lawmakers call for sanctions over Uighur human rights abuses.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October 14, 2020 [December 18,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70. ^ Uighurs: 'Credible case' China carrying out genocide. BBC News. 2021-02-08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8). 
  71. ^ Government of Pakistan – Law for Ahmadis. www.thepersecution.org. [22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72. ^ The Thin Line Between Autism and Witchcraft in Cameroon. africaontheblog.com. 11 April 2014 [22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73. ^ Autism Services - New York - ICare4Autism. Autism Services - New York - ICare4Autism. [22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74. ^ NeuroTribes, Steve Silberman on a haunting history and new hope for autistic people - Your Say. Your Say. [22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75. ^ Telford Taylor "When people kill a peop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28, 1982.

注釋

[編輯]
  1. ^ 構成「妥協案文」的《羅馬規約》第7.3條規定,「就本規約而言,『性別』一詞是指社會範圍內的男女兩性。『性別』一詞並不表示與上述不同的任何含義。」雖然根據國際刑法也禁止基於性別認同的迫害,但在通過《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的羅馬外交會議期間,決定對性別進行狹義定義,以克服羅馬教廷和其他國家的反對意見,這些國家擔心國際刑事法院理論上也可以調查宗教機構的歧視性做法。這一規定與第10條的規定相平衡,第10條規定:「本部的任何規定不得解釋為以任何方式限制或損害現有的或發展中的國際法規則,用於本規約以外的目的。」

參閱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