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蒯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蒯徹[1](?—?),范陽人,避諱作蒯通(與武帝「徹」,《史記》、《漢書避漢武帝名諱作「通」。師古曰:「本名為徹,其後史家追書為通。」),辯才無雙,善於陳說利害,曾為韓信謀士,並曾經勸籲已受命於劉邦並正在征討各地方割據勢力時的韓信擁兵自立,卻不成功。據傳,東漢末年劉表的謀臣蒯良蒯越是其後裔。

遊說縱橫史

[編輯]

前209年8月,陳涉武臣北上掃蕩地。蒯徹立即游說范陽縣令徐公投降趙王武臣,稍後又說服趙王武臣接受范陽縣令徐公的投降,傳檄千里,不戰而下三十餘城。

前204年,當韓信奉漢王詔攻齊時,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此時蒯徹鼓動說「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閒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以漢朝未下詔退軍和爭功勞,說服韓信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

當韓信成為齊王時,項羽曾派武涉去遊說韓信。蒯徹則聳恿韓信自立,成三分天下、鼎足之勢。當韓信以為漢必不負我時,蒯徹直指「足下自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臣竊以為誤矣。……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但韓信仍不願背叛,蒯徹知道韓信日後必為劉邦所害,為免於難,乃佯狂為巫祝以避禍。

後來韓信受陳豨事累,為呂后處死前曾說過「吾悔不用蒯徹之計」,這話傳到劉邦耳裡,下令逮捕蒯徹,打算處死,當時蒯徹辯稱「之狗吠,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烹之邪?以狗吠非其主,獨知韓信非知陛下,欲為陛下者眾又可盡烹邪?」[2]成功為自己免除殺身之禍。

著作

[編輯]
  • 蒯徹論述戰國時遊說之士的權變之術,也加上自己的評論,著書立說,號稱《雋永》。(《漢書》: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

評價

[編輯]
  • 司馬遷評價其為「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其卒亡此兩人!蒯通者,善為長短說,論戰國之權變,為八十一首。通善齊人安期生,安期生嘗干項羽,項羽不能用其筴。已而項羽欲封此兩人,兩人終不肯受,亡去。」
  • 班固亦評其為「蒯通一說而喪三俊(韓信田橫酈食其)。」
  • 劉勰:「至漢定秦楚,辨士弭節。酈君既斃於齊鑊,蒯子幾入乎漢鼎;雖復陸賈籍甚,張釋傅會,杜欽文辨,樓護唇舌,頡頏萬乘之階,抵戲公卿之席,並順風以托勢,莫能逆波而溯洄矣。」(《文心雕龍·論說第十八》)
  • 劉克莊:「酈生方橫死,蒯徹亦陽狂。設不逢劉季,同趨一鼎湯。」(《雜詠一百首》)
  • 茅坤:「武涉之說,為楚也,而蒯通何為哉?其言甚工,假令韓信聽之,而欲鼎分天下,海內矢石之斗何日而已乎?大略通特傾危之士,徒以口舌縱橫當世耳,非深識者。」(《史記選注集說》)
  • 王夫之:「且信始不從蒯徹之言與漢為難者,項未亡也。參分天下,鼎足而立,蒯徹狂惑之計耳。」
  • 蔡東藩:「武涉之說韓信,各為其主,原不足怪。蒯徹並非楚臣,何為唆信叛漢,使之君臣相猜,他時鐘室之禍,非徹致之而誰致之乎?」
  • 林西仲:「蒯生托相術做個起引,其言三分天下也,以息天下之禍為詞,且三分之後又可以專制海內,比武涉更高一著。其言終為漢王所擒也,以厚交不可恃,忠信不能保二意倒入功略之大必不見容於漢,比武涉更深一層。末段請其速斷,以事機閒不容發,過此以往,則難於行,此則武涉未曾道及也。」(《古文析義(二編)》卷四)
  • 現代學者羅根澤認為蒯通是《戰國策》一書的作者[3]

後裔

[編輯]
  • 蒯良,字子柔,東漢末年諸侯劉表謀士;
  • 蒯越,字異度,東漢末年諸侯劉表謀士,後投降曹操。(《傅子》:越,蒯通之後也,深中足智,魁傑有雄姿。)

注釋

[編輯]
  1. ^ 蒯字音,kuǎi,ㄎㄨㄞˇ
  2. ^ 錢鍾書《管錐篇》提出,蒯通曰:「跖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獄中上書曰:「無愛於士,則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二人之喻本《戰國策·齊策》六貂勃對田單曰:「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3. ^ 羅根澤《戰國策作於蒯通考》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漢書/卷045》,出自班固漢書

參考資料

[編輯]
  • 嘉靖三十八年《興化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