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戈利科夫
菲利普·戈利科夫 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 | |||||||||||||||||||||||
---|---|---|---|---|---|---|---|---|---|---|---|---|---|---|---|---|---|---|---|---|---|---|---|
出生 | 1900年7月16日[儒略曆7月29日] 俄羅斯帝國彼爾姆省(今俄羅斯庫爾干州卡泰斯克區) | ||||||||||||||||||||||
逝世 | 1980年7月29日 蘇聯莫斯科 | (80歲)||||||||||||||||||||||
效命 | 蘇聯 | ||||||||||||||||||||||
軍種 | 蘇聯陸軍 格魯烏 | ||||||||||||||||||||||
服役年份 | 1918年–1980年 | ||||||||||||||||||||||
軍銜 | 蘇聯元帥(1961年) | ||||||||||||||||||||||
參與戰爭 | 俄國內戰 蘇聯入侵波蘭 蘇德戰爭 莫斯科會戰 | ||||||||||||||||||||||
獲得勳章 |
|
菲利普·伊萬諾維奇·戈利科夫(俄語: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1900年7月30日—1980年7月29日),蘇聯軍隊指揮官,1961年成為蘇聯元帥。
生涯
[編輯]生於彼爾姆省鮑里索沃,父親是沙皇軍隊醫士。
1918年中學7年級畢業後於1918.5.30加入蘇俄紅軍,任共產主義農民志願步兵第一團的政治宣傳鼓動員,該團即著名的《紅鷹團》,團長是任輔臣。隨部隊改編為東方面軍第3集團軍特別旅莫斯科步兵第10團,1919年加入俄共 (布)。1919年8月彼得格勒軍區軍事宣傳學校畢業後任步兵第51師政治處組織指導員。
1927年因在部隊從事政治工作成績顯著獲嘉獎證書。1929年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進修班畢業。1931年軍事學校在職學習畢業。1931年1月任師政委、師政治處主任。1931年11月任步兵第32師第95團團長。1933年伏龍芝軍事學院函授畢業。1933年11月任伏爾加沿岸軍區步兵第61師師長。1935.11.26授旅級指揮員軍銜。1936.9任獨立機械化第8旅旅長。1937年夏任基輔軍區機械化第45軍軍長。1937年12月31日授軍級政委軍銜,1938.1.8改授軍級指揮員軍銜。1938.1任白俄羅斯軍區軍事委員。1938.11任基輔特別軍區文尼察集團軍群司令。
1939.9任基輔特別軍區第6集團軍司令,指揮第6集團軍入侵波蘭。1940.6.4授中將軍銜。1940.7任副總參謀長兼蘇軍總參情報部(格魯烏)部長[1]。蘇德戰爭初期,率領蘇聯軍事代表團去英國和美國進行關於向蘇聯提供軍用物資的談判。1941年10月起任大本營新銳預備隊的第10集團軍司令。1941年12月至1942年初的莫斯科會戰反攻階段,第10集團軍在西方面軍左翼投入戰鬥,把古德里安的坦克第二集群擊退了約400公里,解放了10座城市,對粉碎莫斯科方向的德國法西斯軍隊起了重要作用。是莫斯科會戰反攻期間表現最好的三個集團軍之一。1942年2月任突擊第4集團軍司令。
1942年4月任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在南線哈爾科夫慘敗後於1942年7月7日至7月1日任危急關頭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率部頑強奮戰,衝出了包圍,穩住了戰線,使德軍圍殲該部的圖謀未能得逞。
1942年8月任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隨即於1942年8月至10月任東南方面軍(9月28日改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副司令。1942年10月任西南方面軍司令,旋復任紅軍副總長兼兼總參情報部部長。旋於1942年10月22日又改任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方面軍軍事委員是費奧多爾·費多托維奇·庫茲涅佐夫中將。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反攻階段的1943年1月13日至27日的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什進攻戰役,在半個月內圍殲了匈牙利第二集團軍、德軍坦克第24軍和意大利阿爾卑斯步兵軍的15個師,俘虜86 000人,突入敵後縱深140公里。1943年1月19日晉升為上將。1943年1月24日至2月17日與布良斯克方面軍協同進行了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進攻戰役,粉碎了頓河上游的德國第二集團軍7個師和匈牙利第3軍的兩個師,在中部戰線撕開了400公里寬的戰役突破口。1943年2月瓦圖京的西南方面軍戰敗退過北頓涅茨河,導致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暴露,3月3日開始在哈爾科夫西南-南遠接近地波爾塔瓦至北頓涅茨河一線受到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機動部隊裝甲第4集團軍(轄裝甲57軍、裝甲48軍、黨衛隊坦克軍,包括裝17師、「大日耳曼」師、黨衛隊「帝國」師、「阿道夫·希特勒」師、「骷髏」師等)的全力攻擊。至3月9日日終敵軍占領了哈爾科夫西郊的柳博京,德軍「肯普夫」戰役集群的步兵第7軍、第52軍也轉入了進攻。3月18日德軍坦克部隊占領了別爾哥羅德。沃羅涅日方面軍在大本營預備隊第64集團軍、中央方面軍第21集團軍的援兵的支持下,3月18日日終前頂住了德軍進攻,守住了庫爾斯克突出部,成為1943年7月庫爾斯克會戰的德軍向心鉗形突擊的目標。蘇軍在奧博揚以南地域集中了坦克第1集團軍作為方面軍預備隊。德軍多次企圖在3月底突破蘇軍在別爾哥羅德地域(第21集團軍)和北頓涅茨河(第64集團軍)的防禦,均未得逞。1943年3月28日調回後方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主管幹部工作。1943年5月起任總幹部部部長。1944年10月起兼任蘇聯人民委員會遣返蘇聯公民事務特派員,負責蘇聯戰俘與被掠奪強制勞役的蘇聯平民的遣返。
1950年至1956年任獨立機械化集團軍司令。1956至1958年任裝甲兵學院院長。朱可夫下台後,1958至1962年任蘇軍總政治部主任,1961年晉升蘇聯元帥,在赫魯曉夫時期的軍事領導人中占重要地位。1962年5月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成員、中央檢查委員會委員。蘇共中央委員。蘇聯第一屆和第四至六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葬於新聖母公墓。
獲列寧勳章4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l枚,紅星勳章2枚,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獲榮譽武器1件。
《紅鷹(1918—1920年日記摘錄),莫斯科1959年版;《在莫斯科會戰中(—位指揮員的札記)》,莫斯科1907年版;《進攻中的第10集團軍》,載《莫斯科會戰》一書,莫斯科1968年第2版。
參考文獻
[編輯]- ^ Donal O'Sullivan. Dealing with the Devil: Anglo-Soviet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Peter Lang. 2010: 24 [2019-06-14]. ISBN 9781433105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 列寧勳章獲得者
- 十月革命勳章獲得者
- 紅旗勳章獲得者
- 一級蘇沃洛夫勳章獲得者
- 一級庫圖佐夫勳章獲得者
- 勞動紅旗勳章獲得者
- 紅星勳章獲得者
- 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獲得者
- 保衛莫斯科獎章獲得者
- 保衛斯大林格勒獎章獲得者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獲得者
- 戰勝日本獎章獲得者
- 1900年出生
- 1980年逝世
- 蘇聯元帥
- 俄國內戰人物
- 第一屆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
- 第四屆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
- 第五屆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
- 第六屆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
- 格魯烏人員
- 伏龍芝軍事學院校友
- 布爾什維克
- 蘇聯共產黨黨員
-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 蘇聯共產黨中央審計委員會成員
- 聯共布十八大代表
- 蘇共十九大代表
- 蘇共二十大代表
- 蘇共二十一大代表
- 蘇共二十二大代表
- 蘇共二十三大代表
- 第二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 安葬於新聖女公墓者
- 彼爾姆省人
- 白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 蘇軍總政治部主任
-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方面軍司令
- 蘇聯入侵波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