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荷蘭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荷蘭
Nederland荷蘭語
格言:Je maintiendrai(法文)
Ik zal handhaven(荷蘭文)
「堅持不懈」[a]
國歌:威廉頌
Het Wilhelmus
noicon
國家象徵:鬱金香風車(非官方)
首都
暨最大城市
阿姆斯特丹
52°22′N 4°53′E / 52.367°N 4.883°E / 52.367; 4.883
行政中心海牙
官方語言荷蘭語
族群
荷蘭人
宗教
(2019年)[1]
政府構成國
單一制
民主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議會民主制
自由民主制
• 君主
威廉-亞歷山大
• 首相
迪克·斯霍夫
立法機構國會
現役軍人61,130(2008年)(第77名
成立
1581年7月26日
1648年1月30日
面積
• 總計
41,526[2][3]平方公里(第134位
• 水域率
18.41[4]%
人口
• 2022年估計
17,778,200(第67名
• 密度
423/平方公里(第16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12,017.55億美元[5]第27名
• 人均
68,572美元[5]第11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10,135.95億美元[5]第17名
• 人均
57,835美元[5]第12名
吉尼係數0.275[6](2020年)
人類發展指數0.944[7](2019年)
極高極高 · 第8名
貨幣歐洲部分:歐元(EUR,€)
加勒比海部分:美元(USD,$)
時區UTC+1歐洲中部時間
UTC+2歐洲中部夏令時間
行駛方位靠右行駛
電話區號+31 (歐洲部分)
+599 (加勒比海部分)
ISO 3166碼NLD
互聯網頂級域.nl
歐盟亦使用 .eu

尼德蘭荷蘭語Nederland[ˈneːdərˌlɑnt] ,意為「低地之國」),中文通稱荷蘭[c],是位於歐洲西北部的低地國家,由歐洲區荷蘭的12個省份荷蘭加勒比區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薩巴島組成。荷蘭也是荷蘭王國荷蘭語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的主要構成國[13],與美洲加勒比地區阿魯巴庫拉索荷屬聖馬丁共同組成荷蘭王國。[d]尼德蘭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加勒比區兩個部分。歐洲區領土位於歐洲西北部,瀕臨北海,與德國比利時接壤,並與英國隔海相望。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憲法確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宮和大多數外國駐荷蘭使館英語List of diplomatic missions in the Netherlands都位於海牙。此外,國際法庭也設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荷蘭國名原文「尼德蘭」(Nederland)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14]。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如果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國、台灣日本大韓民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荷蘭。儘管如此,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15][16]

荷蘭為全世界第一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在荷蘭帝國時期,其經濟發展水平是公認的早期的全球超級大國之一,創辦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了全球貿易,於1602年創建了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債務市場。荷蘭也是中央銀行系統的濫觴,荷蘭盾成為世界第一種國際價值體系[17][18]。荷蘭是世界上最早擁有議會選舉的國家之一,自1848年起,就確立了議會民主君主立憲制。荷蘭被認為是一個自由的國度,其社會長久以來就以寬容異己的風氣聞名,其法律允許墮胎性交易安樂死等,有限度的放寬娛樂性藥物的使用,如大麻。1579年開始,就允許國內居民有宗教自由,領先當時西歐其他國家。2001年,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立法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荷蘭是以市場經濟為主的經濟體,在經濟自由度指數列出的全球177個國家中,排名第17[19]。在2011年,它是全世界人均收入第10高的國家[20]。在2013年,聯合國世界快樂報告中,將荷蘭列為全世界第四快樂的國度,顯示了這個國家人民的高品質生活[21]

荷蘭是歐盟十國集團北約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之一,也是比荷盧聯盟的一部分。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總部位於海牙。在這個國家中,擁有五個國際性法庭,包括常設仲裁法院國際法院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國際刑事法院黎巴嫩問題特別法庭英語Special Tribunal for Lebanon等。前四個法庭都設在海牙,此外,歐洲刑警組織歐洲檢察官組織的總部也位於此,這使得海牙得名「國際司法之都」。

名稱

[編輯]
荷蘭衛星地圖,2000年5月

荷蘭的正式國名為尼德蘭(Nederland),字面意義為低窪之地,因此也被意譯為「低地國家」,或「低地國」。以普通名詞的單數形式出現時,即Nederland,通常指的只有這個構成國在歐洲區的領土部分;使用普通名詞的複數形式,加上冠詞,就成為專屬名詞,用來作為整個主權國家的名稱,在日耳曼語族中,英文稱之為「the Netherlands」,德文拼為「die Niederlande」。與英國法國不同,這個名稱並不是起源於民族名稱,而是由地名轉化而來。這個名稱最早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名稱,在德語地區,只要是低窪地區,都常使用Nederr(低)這個名稱來命名,例如下萊茵河地區與下默茲河地區,就曾被稱為是Nederlanden(低地);相對而言,地勢高的地區,就會被稱為Oberland(高地)。從15世紀開始,尼德蘭(Nederland)這個名字開始被使用來當成國家稱呼。因為比利時盧森堡在歷史上曾經屬於荷蘭的一部分,在羅曼語族,如法語及西班牙語中,包括比利時盧森堡,都可以稱為低地國(法語:les Pays-bas,西班牙語:los Países Bajos),要視語句的情境來決定它所說的國家。

在許多其它語言中,包括在荷蘭王國的加勒比海地區,常把「荷蘭」(Holland)當成這個國家的國名。這是一個常見的俗稱,但這是錯誤[22][23]。「荷蘭」(Holland)原是尼德蘭(Nederland)中一個地區的名稱,相當於今北荷蘭省南荷蘭省兩地。荷蘭(Holland)的字根來自老荷蘭語Holtland,字面意義為盛產木頭之地,最早是指哈勒姆Haarlem)周邊地區,到1064年被用作整個縣的名稱,後成為一個地區的名稱。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此地區由荷蘭伯爵統治,在12世紀初,此地居民在拉丁文本中被稱為Hollandi,也就是後來的荷蘭人(Hollanders)。在七省聯合共和國時代,荷蘭Holland)是其國內土地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被用來轉喻代指尼德蘭(Nederland)整體[24]。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曾於1806年建立荷蘭王國Koninkrijk Holland),短暫以荷蘭(Holland)作為國名。但從15世紀以來,其正式國名皆為尼德蘭(Nederland),荷蘭(Holland)為非正式俗稱。

用荷蘭(Holland)的名稱指稱尼德蘭(Nederland)這個國家的用法,在許多國家被普遍接受,英語、中文等語言常這麼稱呼,荷蘭人也常這麼使用[25][26],但也有對此稱呼敏感的人[26]。「荷蘭」(Holland)這個名稱可在非正式場合中使用[27],這須視情況而定。例如將他們的國家代表隊Netherlands team)稱呼為「荷蘭隊」(Holland team),大多數人是可以接受的[25]。但用「荷蘭」(Holland)來稱呼他們的國家,在其國內並不是被完全接受,特別是對來自南北荷蘭省之外省份的居民來說,用荷蘭(Holland)稱呼他們的國家並不禮貌。在正式場合中,建議使用其正式名稱,尼德蘭(Nederland[8]。為重塑國家形象,荷蘭政府於2019年宣布,自2020年1月起,在運動賽事及觀光宣傳場合中不再使用非正式的「荷蘭」(Holland)稱謂,一律使用官方的正式名稱「尼德蘭」(Nederland),包括國家足球隊等荷蘭國家代表隊今後均會以「尼德蘭」(Netherlands)名義出賽,不再使用「荷蘭隊」(Holland team[28][29][28][30]。不過在中文譯名方面,荷蘭旅遊局與荷蘭在台辦事處等荷蘭官方機構表示不會更改譯名,仍會維持原有的中文翻譯──「荷蘭」,而英文則採用Netherland[31][32][33][34]

如同用荷蘭(Holland)來稱呼尼德蘭(Nederland)這個國家,用法蘭德斯Vlaanderen)代稱尼德蘭(Nederland),在16世紀至20世紀初也是常見稱法。法蘭德斯(Vlaanderen)字面意思為泛水之地,原是尼德蘭(Nederland)中的一個地區名稱,相當於今尼德蘭(Nederland)南部與比利時北部一帶。在中國,大約直到清朝末年,都曾經用法蘭德斯作為這個國家的稱呼[35][36]

另一個常見的英語俗稱「Dutch」,用於稱呼荷蘭的主要族群,也就是尼德蘭人(荷蘭人)(Nederlanders)中的日耳曼族群,但也可以指他們(Nederlanders)整體。這個單字由德意志Deutsch)這個單字分化出來,最早來自拉丁語Theodiscus,本義為「部落的」或「人民的」,是日耳曼民族Germans)的稱呼之一。荷蘭與德國同屬於日耳曼民族,有共同祖先,在16世紀時分別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國家,因此分化為兩個民族,德意志人(Deutsch)或日耳曼人(German)成為德國人專有稱呼。在英語傳統中,稱呼荷蘭人為Dutch仍然被保持下來,但對於荷蘭人來說,稱呼他們為尼德蘭人(Nederlanders)是較為正式的用法。

尼德蘭在明朝末年開始與中國交往,最早中國人稱之為紅毛鬼[37]、米粟果、紅毛番,也稱為荷蘭[38]、波斯胡、紅夷[39]、紅彝[40],《明史》中,稱為和蘭、阿南[41],《清史稿》同樣稱和蘭[42]。在《海錄》稱為荷囒,又有賀蘭、荷南等稱呼,在1794年,乾隆皇帝下旨改稱荷蘭,作為官方稱呼[43]。同治2年簽署之《中荷天津條約暨另款》[44][45]與光緒27年《辛丑和約[46][45],皆稱荷蘭為大和,因此大和、和國可視為晚清官方對荷蘭之正式譯名。《海國圖志》稱此地區為尼達蘭,此國為荷蘭[47]。漢語中,稱呼為荷蘭、和蘭、賀蘭、阿蘭陀、荷蘭陀等,皆源自於荷蘭語Holland、西班牙語:Holandés(卡斯蒂利亞)或葡萄牙語:Hollanda。日文漢字譯為「和蘭」。而越南語也仿照中文的譯名譯為「Hà Lan」(越南語Hà Lan荷蘭)。

因為歷史因素,漢語將荷蘭(Holland)這個非正式名稱承襲下來,作為尼德蘭(Nederland)這個國家的正式稱呼。在中文中,往往不區分Nederland、Holland及Dutch,籠統地譯為荷蘭。這種譯法極為通行,但在某些時候,這種譯法可能會造成混淆:例如荷蘭地區(Holland),與尼德蘭(Nederland)這個國家,在中文裡一律譯為荷蘭;居住在荷蘭地區的荷蘭人(Hollanders),日耳曼族裔荷蘭人(Dutch),與這個國家的居民尼德蘭人Nederlanders),在中文裏同譯為荷蘭人;法國佔領時期的荷蘭王國(Kingdom of Holland),與尼德蘭王國(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經常都統一譯為荷蘭王國。在這種時候,需要回顧原文,以及經由上下文來分辨,才能確定它的內容是什麼。

歷史

[編輯]

在羅馬帝國統治荷蘭之前,據說凱爾特人日爾曼人曾居住在此。

羅馬帝國時期與中世紀的荷蘭(前55年-410年)

[編輯]

古羅馬時代,萊茵河南的地區先是屬於「比利時高盧」省,後歸於「日耳曼行省」。這裡的北部地區居住着許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則是高盧人,而這些高盧人在移民時期也融合了許多日耳曼部落[48][49],其中撒利恩法蘭克人從這裡遷移到高盧,並在公元五世紀建立起了強大的墨洛溫王朝[50][51]。而後其權力逐漸被取代,在查理曼繼位之後版圖大幅擴張,史稱查理曼帝國。查理曼過世以後,荷蘭被劃分至西法蘭克王國境內,而後雨果·卡佩奪位成功建立卡佩王朝,但隨後又因卡佩王朝無男性子嗣可以繼位,故最後由旁系血親即位,成為瓦盧瓦王朝,此時法王分封近親為勃艮第公爵,是為勃艮第屬尼德蘭

哈布斯堡時期的荷蘭(1519年-1581年)

[編輯]
一張由揚·斯特恩所繪製的畫面顯示了荷蘭黃金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
威廉一世,也稱沉默者威廉,是荷蘭起義期間荷蘭的領導者
第二次英荷戰爭期間,於1666年6月1日至4日所發生的四日之戰

中世紀,低地國家(大約包括現在的荷蘭、德國西部部分地區、盧森堡比利時法國北部部分地區)存在着很多諸侯封建領地,分別屬於勃艮地公國(Duchy of Burgundy) 和神聖羅馬帝國。到了十六世紀初,因為複雜的皇室聯姻,他們在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之下統一起來[52]

1556年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退位,將西班牙和低地(被稱為北方省)分給他的兒子腓力二世,將奧地利等其他地區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正統分給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就這樣,北方省屬於西班牙王國。

尼德蘭七省共和國時期(1581年-1795年)

[編輯]
1625年的溜冰者與冬季景觀
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畫於1656年
Two black and white drawings of events during the massacre. At left, Dutch troops kill ethnic Chinese residents while the residents' homes burn in the background. At right, the Dutch execute Chinese prisoners in a courtyard.
1740年紅溪慘案期間對華人關押者的處決

1568年,因反抗西班牙國王的中央集權和對新教加爾文派的迫害,爆發了北方省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戰爭。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現在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區域)成立了烏得勒支同盟,共同反對西班牙統治。這被認為現代荷蘭的開始。1581年,聯盟正式宣布獨立。戰爭在繼續,直到1648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才簽訂《明斯特條約》,承認七低地(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從西班牙王獲得獨立之後,荷蘭發展成為17世紀航海和貿易強國。它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包括台灣的部分地區於1624年-1662年和1664年-1667年曾為其殖民地。這段時期在荷蘭被稱為「黃金年代」。先後開發與殖民四地,即後的紐約南非印度尼西亞台灣(後三者的部分)[53]。荷蘭也曾在毛里求斯殖民,但收效甚微,最終放棄[54]

17世紀後期,荷蘭先後與英國法國交戰,在海上荷蘭戰勝英國(第二次英荷戰爭),在陸地荷蘭敗於法國(法荷戰爭),從而衰落下來。第二次英荷戰爭後,荷蘭用新阿姆斯特丹(紐約)交換了蘇里南荷屬圭亞那)。第四次英荷戰爭導致荷蘭東印度公司運營不善進而破產,斯里蘭卡被英國奪得,阿姆斯特丹失去了歐洲金融中心地位。1672年,荷蘭面對歐洲霸權法國入侵,被稱為「災難年」(Rampjaar)[55]

1740年10月9日-12日,在爪哇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爆發荷蘭人屠殺華人移民的紅溪慘案,華人死亡萬餘人。

法國佔領時期和荷蘭王國時期(1795年-1940年)

[編輯]

1795年荷蘭被法蘭西帝國占領,拿破崙先後在此扶植了巴達維亞共和國荷蘭王國

「黃金時代」的荷屬殖民地示意圖。荷蘭東印度公司管理淺綠色地區;深綠色地區則為荷蘭西印度公司掌控

在1815年被拿破崙統治的法國佔領結束後,荷蘭和現在的比利時盧森堡組成荷蘭聯合王國,同時荷屬開普殖民地正式被英國統治。比利時很快在1830年獨立,盧森堡也緊隨其後,荷蘭聯合王國隨之瓦解。

19世紀中,荷蘭相對於鄰國比利時相比較為落後,比利時在當時為工業強國。一直到1870年代,才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而促使經濟起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荷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56]。但戰事仍使荷蘭深受其苦,由於周邊的國家皆處於戰爭狀態,若欲於北海進行航運將會有極大的風險,因而糧食變得稀缺,甚至有發生飢荒的威脅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1945年)

[編輯]
1940年,遭遇德國空軍空襲後的鹿特丹
市場花園行動期間,位於艾恩德霍芬的荷蘭抵抗軍成員與美國第101空降師,攝於1944年9月
艾恩德霍芬解放期間的人群,攝於1944年9月

荷蘭在戰爭爆發時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再次宣佈自己是中立國。雖然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荷蘭自1940年5月依然被納粹德國佔領直至1945年才被解放[57][58]德國入侵荷蘭是為了繞開馬奇諾防線,並防止英軍登陸荷蘭北部。當時的入侵造成荷蘭在所有西歐被納粹德國佔領過的國家中死亡率是最高的。

戰後(1945年至今)

[編輯]
荷蘭是歐盟的創始國之一

戰後,荷蘭經濟再度繁榮發展。荷蘭是荷比盧(原比荷盧經濟聯盟,即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歐洲經濟共同體北約的成員。

1949年,荷蘭承認印度尼西亞獨立,失去了對荷屬東印度的統治權。同年荷蘭在西巴布亞建立荷屬新幾內亞

去殖民化

[編輯]

1954年,迫於國際社會要求實行去殖民化的壓力,荷蘭王國頒布了《荷蘭王國憲章英語Charter for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改革了政治結構。

於1954年12月15日,荷蘭通過《荷蘭王國章程》(Het Statuut),使荷蘭的原殖民地和屬地在王國內與荷蘭本土享有同等地位。自此荷蘭王國專指由荷蘭本土及其前殖民地組成部分的王國,而「荷蘭」則專指歐洲大陸荷蘭。

1962年10月,在美國壓力下,荷蘭將荷屬新幾內亞交付聯合國託管,該地區後來併入印尼。

1975年,荷蘭承認蘇里南獨立。

現時荷蘭王國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歐洲大陸荷蘭、阿魯巴庫拉索荷屬聖馬丁,而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薩巴島則併入荷蘭本土成為特別行政區。

地理

[編輯]

荷蘭本土位於歐洲西北部。西、北部臨北海,南部與東部分別和比利時與德國接壤,其總面積為41,5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就有7,643平方公里。

歐洲區荷蘭

[編輯]
荷蘭地形圖,2012年

平坦是荷蘭地形最突出的特點[59]。其國土面積的一半海拔低於1公尺,26%甚至低於海平面[60]。部分地區甚至是由圍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萊福蘭省的大部分地區。這些低地都修建了海堤來保護。而荷蘭人世代與海爭地,在荷蘭人眼中最大的敵人是海洋。歐洲區荷蘭的最高點是位於國家最東南角的法爾斯山,海拔321公尺,但全荷蘭的最高點卻是位於加勒比海沙巴島的風景山,高887公尺,這也是整個王國的地理最高點。

萊茵河瓦爾河馬斯河將荷蘭一分為二[61]

洪水

[編輯]

長期以來,因為自然災害與人類介入,荷蘭的海岸線不斷的在改變中。最著名的例子是1134年的暴風,讓大量土地滲入海裏,創造出澤蘭省西南邊的群島。

1278年12月14日,聖露西亞洪災(St. Lucia's flood)造成尼德蘭與德國超過5萬人喪生,是在荷蘭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洪災之一[62]。1421年的聖伊莉沙白洪災英語St. Elizabeth's flood (1421)(St. Elizabeth flood)過後,摧毀了大量圩田,造成72平方公里的Biesbosch潮汐洪泛平原的出現。1953年2月,北海出現的洪水,造成尼德蘭西南方數個海堤潰堤,超過1,800位居民在洪水中喪生。荷蘭政府因此擬定了大規模的防洪計畫,以保護這個國家不受洪水威脅,其中最著名的為三角洲工程[63]

氣候

[編輯]

歐洲區荷蘭盛行來自亞速爾高壓英語Azores High的西南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年降水量650~700毫米。但加勒比海的波奈爾則屬熱帶半乾旱氣候;沙巴和聖佑達修斯則熱帶而潮濕[64]

德比爾特(1981-2010年的平均值),KNMI英語Royal Netherlands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1901-2019年的極端值),下雪天的氣候數據:(1971-2000年的平均值)。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7.2
(63.0)
20.5
(68.9)
25.6
(78.1)
32.2
(90.0)
35.6
(96.1)
38.4
(101.1)
40.7
(105.3)
38.6
(101.5)
35.2
(95.4)
30.1
(86.2)
22.0
(71.6)
17.8
(64.0)
40.7
(105.3)
平均高溫 °C(°F) 5.6
(42.1)
6.4
(43.5)
10.0
(50.0)
14.0
(57.2)
18.0
(64.4)
20.4
(68.7)
22.8
(73.0)
22.6
(72.7)
19.1
(66.4)
14.6
(58.3)
9.6
(49.3)
6.1
(43.0)
14.1
(57.4)
日均氣溫 °C(°F) 3.1
(37.6)
3.3
(37.9)
6.2
(43.2)
9.2
(48.6)
13.1
(55.6)
15.6
(60.1)
17.9
(64.2)
17.5
(63.5)
14.5
(58.1)
10.7
(51.3)
6.7
(44.1)
3.7
(38.7)
10.1
(50.2)
平均低溫 °C(°F) 0.3
(32.5)
0.2
(32.4)
2.3
(36.1)
4.1
(39.4)
7.8
(46.0)
10.5
(50.9)
12.8
(55.0)
12.3
(54.1)
9.9
(49.8)
6.9
(44.4)
3.6
(38.5)
1.0
(33.8)
6.0
(42.8)
歷史最低溫 °C(°F) −27.4
(−17.3)
−26.8
(−16.2)
−20.7
(−5.3)
−9.4
(15.1)
−5.4
(22.3)
−1.2
(29.8)
0.7
(33.3)
1.3
(34.3)
−3.7
(25.3)
−8.5
(16.7)
−14.4
(6.1)
−22.3
(−8.1)
−27.4
(−17.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9.6
(2.74)
55.8
(2.20)
66.8
(2.63)
42.3
(1.67)
61.9
(2.44)
65.6
(2.58)
81.1
(3.19)
72.9
(2.87)
78.1
(3.07)
82.8
(3.26)
79.8
(3.14)
75.8
(2.98)
832.5
(32.78)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7 14 17 13 14 14 14 14 15 16 18 17 184
平均降雪天數(≥ 0 cm) 6 6 4 2 0 0 2 5 25
平均相對濕度(%) 87 84 81 75 75 76 77 79 84 86 89 89 82
月均日照時數 62.3 85.7 121.6 173.6 207.2 193.9 206.0 187.7 138.3 112.9 63.0 49.3 1,601.5
數據來源:KNMI.nl[65]

荷蘭加勒比區

[編輯]
BES島嶼位於加勒比海的位置

荷蘭加勒比區是荷蘭本土三個特別行政區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薩巴島的集體名稱,又稱BES島嶼[66][67]

政治

[編輯]
現任首相迪克·斯霍夫

自1581年至1806年,荷蘭是共和體制,但並非議會民主制國家。其後的1806年至1815年,荷蘭被法國短暫的統治。從1815年起,荷蘭一直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自2013年,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就任國家元首至今。理論上說,國王有權任命政府成員。實際上通常會按照選舉結果建立聯合政府,再由國王宣布政府首腦的任命。

荷蘭議會下議院(第二院)和上議院(第一院)構成。150名議員組成的下議院一般每隔四年選舉一次,可以提前改選,而選舉制度為比例代表制。由於下議院的政黨眾多,因此選舉後難以有單一政黨可以組建政府,因此組建政府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不過聯合政府必須要在下議院獲得多數支持,但無須在上議院獲得多數。上議院權力較小,上議員則是每隔四年由新當選的省議會議員,根據地方選舉結果挑選組成。[68]

荷蘭憲法也規定,法院為主的司法機關不得宣布國會通過的法案違憲。

政治學家一般認為荷蘭是協商民主政體的典型樣本。

2010年荷蘭大選,荷蘭舉行議會下議院選舉。選舉後,荷蘭基督教民主聯盟自由民主人民黨組建中間偏右少數派聯合政府,獲自由黨支持信任動議。2010年10月24日,馬克·呂特接替揚·彼得·巴爾克嫩德出任首相,成為荷蘭92年首個自由主義政黨的首相。2012年聯合政府提前解散,大選提前舉行。在重新舉行的大選,自由民主人民黨取得41席,工黨取得38席,選舉後自由民主人民黨與工黨組建大聯合政府

政黨

[編輯]

荷蘭屬於多黨制,通常由多個政黨組成執政聯盟。目前該國主要大黨有自由民主人民黨工黨自由黨基督教民主黨

行政區劃

[編輯]

荷蘭本土的行政區劃為行省及下一級的荷蘭基礎政權(市鎮)。較特殊的是因為荷蘭多數國土位於低於海平面的地區,境內佈滿堤防以及其他水利工程,因此還擁有獨有的水利委員會荷蘭語Waterschap (Nederland)荷蘭語Waterschap),委員會的運作是獨立的,其選舉不得有政黨介入。另外荷蘭還分成25個安全和防災廣域行政區域荷蘭語Veiligheidsregio),其任務是促進區域合作,以維持消防、災難防護、危機管理、健康援助、公共秩序和安全的執行。

省份

[編輯]

荷蘭本土分為12個荷蘭省級政治是構成荷蘭政治的網絡之一,省份的地位僅次於中央政府,而省級政治由十二個省分主導[69]

省級單位的官員主要有三種來源:第一種是國王專員,第二種是省議會,第三種是省行政部門,他們共享立法權,女王專員以及行政部門的官員負責執行省政府的行政權,兩者與省政府的關係就是官方所稱作的二元政治英語Dualism (politics)

荷蘭省級行政區劃圖
No. 省份 首府 最大城市 面積[e]

[70]
(km2)

人口[71]
(2015)
人口密度
(per km2)
1 格羅寧根省 格羅寧根 格羅寧根 2,325 582,649 250
2 弗里斯蘭省 呂伐登 呂伐登 3,340 646,092 193
3 德倫特省 阿森 埃門 2,639 488,871 185
4 上艾瑟爾省 茲沃勒 恩斯赫德 3,324 1,142,360 344
5 弗萊福蘭省 萊利斯塔德 阿爾梅勒 1,415 403,280 285
6 海爾德蘭省 阿納姆[72] 奈梅亨 4,970 2,031,123 409
7 烏得勒支省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1,383 1,268,489 916
8 北荷蘭省 哈勒姆 阿姆斯特丹 2,665 2,775,617 1,039
9 南荷蘭省 海牙 鹿特丹 2,808 3,607,150 1,282
10 澤蘭省 米德爾堡 米德爾堡 1,784 381,182 213
11 北布拉班特省 斯海爾托亨博斯 埃因霍溫 4,914 2,495,107 507
12 林堡省 馬斯垂克 馬斯垂克 2,150 1,115,805 519
總計 33,718 16,922,460 512

市鎮

[編輯]
荷蘭市鎮詳圖(截至2019年)

荷蘭所有的省份的下一級行政區劃均為市鎮荷蘭語gemeenten)。截至2019年1月,荷蘭共有355個市鎮。市鎮是荷蘭的第二級行政區劃,也是荷蘭的第三層公共行政單位,次於中央政府省分[73][74]。市鎮是由市長與市政委員所組成的執行委員會荷蘭語College van burgemeester en wethouders(college van burgemeester en wethouders,簡稱college van B&W或B&W),以及市議會荷蘭語Gemeenteraad(Gemeenteraad,簡稱GR)共同治理。特別市的市議會則被稱為島議會荷蘭語Eilandsraad (Caribisch Nederland)(eilandsraad)。市議會每四年選舉一次[75],市議會的成員數依所屬市的規模不等,少至九名,多至四十五名成員[76]。市議會是市的最高行政機構,負責領導公共政策的走向。執行委員會由市長荷蘭語burgemeester(burgemeester)和數名市政委員(wethouder)組成,握有市鎮的執行權,負責執行政策的立法。市長六年一任,由中央政府指派,而市政委員則是由市議會選舉出來[77]。市長除了負責維護市的公共秩序,在緊急危難時負有指揮權之外,其餘的治理任務可自由分配給市長和市政委員,因此具體的工作分配也因市而異[78][79][80]

荷蘭政府在陸續推行市的合併後,大幅減少了市鎮的數量,目前大約是自十九世紀中期行政區劃劃定以來的三分之一。市鎮又可因行政或統計的需求,被非正式地劃分為「社區」(wijken)和「鄰里」(buurten)等地區。

公共實體(加勒比海部分)

[編輯]

荷蘭除本土12個省外,另外在加勒比海博奈爾聖尤斯特歇斯薩巴三個直屬荷蘭的三個特別行政區(荷蘭語Bijzondere gemeenten),依荷蘭法律定義為公共實體,合稱荷蘭加勒比區,並不隸屬於任何省分[78],擁有一般荷蘭本土市政府功能。各島政府由一名市長(荷蘭語gezaghebber)及市內閣(荷蘭語bestuurscollege)組成,向各島公民選出的島議會英語Island council (Netherlands)荷蘭語eilandsraad)問責。荷蘭加勒比區國家辦公室(荷蘭語Rijksdienst Caribisch Nederland)則負責稅務、治安、入出境、教育、社會福利。

旗幟 名稱 首府 最大都市 面積[81]
(km²)
人口[82]
31-12-2012
人口密度
(per km²)
博奈爾 博奈爾 克拉倫代克 克拉倫代克 288 17,408 60
聖尤斯特歇斯 聖尤斯特歇斯 奧拉涅斯塔德 奧拉涅斯塔德 21 3,897 186
薩巴 薩巴 博坦 博坦 13 1,991 153
總計 322 23,296 72

外交

[編輯]
位於海牙和平宮 (Vredespaleis)
1968年5月荷蘭女王朱麗安娜馬來西亞副首相敦阿都拉薩會面

荷蘭外交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它過去的中立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國際組織都設立在荷蘭國內,最著名的是聯合國國際法庭組織。不過,荷蘭外交實際上放棄中立政策,先後加入北約歐盟

荷蘭的外交政策,基於四項基本立場:大西洋區域合作歐洲整合(European integration),國際發展(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以及國際法

軍事

[編輯]

荷蘭軍隊由四個部分構成:

荷蘭皇家海軍埃弗岑號巡防艦(HNLMS Evertsen (F805)

荷蘭以「軍隊」(Krijgsmacht)一詞來統稱全軍,該詞衍生自戰爭(Krijg)和武力(macht)兩詞的複合。全軍最高統帥為荷蘭君主國防部領導人為國防大臣、三軍司令由現役四星上將者出任,陸海空各軍種各由一名三星中將擔任司令。

荷蘭軍隊在過去是採用徵兵制,到1996年後完全實施募兵制;目前荷蘭國防部僱用四萬八千名武裝人員以及兩萬一千人的文職人員,其中包括文職人員和軍事人員也有雇用女性。軍事費用在2009年大概佔GDP的1.65%,2010年11月國防部表示將削減一百萬歐元的國防預算;同時甫上任不久的漢斯·希倫表示將會裁減一萬餘的人員並有更大規模的裁軍計畫,其具體內容為軍事演習次數減少20%,艦艇海上巡邏時間減少11%,領空飛行巡邏任務減少10%,這樣的削減內容不勝枚舉[來源請求]。截至2020年,其軍事費所佔GDP比例已降至1.48%[83]

經濟

[編輯]

綜述

[編輯]

荷蘭經濟高度發達,2024年人均GDP達67,984美元,居世界第十位,2011年人類發展指數高居世界第三位,為西方十大經濟強國之一[84]。是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和世界主要造船國。荷蘭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但天然氣儲量豐富,2005年開採量達745億立方米,自給之餘還能出口[85]。荷蘭交通十分發達,運輸總量佔歐盟的30%。

工業

[編輯]
阿姆斯特丹商店街
海上石油台
陶瓷工廠
中國城

荷蘭工業非常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製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鑽石加工等。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荷蘭有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2011年共有12家荷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86]

如: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由荷蘭皇家石油公司與英國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於1907年合併而成,是世界最大工業公司之一,雄踞世界500強企業第二名[87],其成品石油和石化燃料的生產和銷售能力居世界第二位,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飛利浦電子公司(成立於1891年,居世界500強企業第277位,在全球電子電器企業中排前十名。其照明設備、彩色顯像管、電動剃鬚刀、X光分析儀及音響設備在同行業居領先地位);聯合利華公司(成立於1930年,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第136名,是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和食品生產企業之一,分鹿特丹和倫敦兩個總部,荷蘭負責食品生產,英國負責日用化工品生產);阿克蘇·諾貝爾公司(世界著名化工和醫藥企業,1994年由荷蘭阿克蘇公司和瑞典諾貝爾公司合併而成,列世界500強企業第479位)[來源請求]

從1950年代開始,荷蘭發現了以格羅寧根天然氣田英語Groningen gas field為主的巨大天然氣資源。數十年來,天然氣的銷售為荷蘭創造了龎大的收入,為政府的預算增加了數千億歐元[85]。然而另一方面,荷蘭獲得了過度富裕的生活,隨著天然氣出口的增加,當時的本國貨幣荷蘭盾的匯率也隨之上升,伴隨著勞動者薪水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大幅攀升,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急速下滑,工人失業造成經濟惡化。伴隨著經濟惡化,由於經濟增長時期大幅提高的社會保障體系負擔對政府財政產生了巨大壓力,財政赤字也隨之急速增加。1977年《經濟學人》也將這種由於出口自然資源,導致貨幣匯率上升,因而工業出口減少、國內製造業衰退的現象,稱為『荷蘭病[88]

當時由首相維姆·科克所領導的政府,呼籲各界能夠共體時艱以應經濟問題,於是下令三年內勞方不得要求加薪,相反的資方做出的承諾是三年內不得裁員,最後荷蘭的經濟也成功再度復甦。

農業

[編輯]
荷蘭利瑟鬱金香種植

荷蘭土地面積不大,卻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荷蘭的農業部門機械化程度很高,並且非常重視國際出口[89]。荷蘭的農產品出口值在歐盟排名第一,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90]。農業構成中,畜牧業佔50%,園藝業佔38%,種植業佔12%。2005年荷蘭曾創造農產品和食品出口額789.3億美元的記錄[91]。荷蘭人平均一人擁有十分之一頭牛[92]、一頭豬,處於畜牧業最發達國家行列。荷蘭面積僅約41500平方公里,但全國卻有110平方公里用於種植鮮花和果蔬的溫室,因而享有「歐洲花園」的美譽。花卉是荷蘭的支柱性產業,年出口額達100億歐元,出口量佔國際市場的60%[93]。荷蘭還是世界上奶酪產量最大的國家,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豪達奶酪交易中心久負盛名,其運營時間已有300多年之久;北部的菲仕蘭省是另一個酪農業發達的地區,著名的黑白雙色荷斯坦牛(Holstein)與弗里斯蘭馬(Friesian horse)皆源自於此。此外,荷蘭也是馬鈴薯種植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

服務業

[編輯]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服務業迅速發展,成為荷蘭國民經濟的支柱。主要產業為運輸、銀行、保險、股市、旅遊及餐飲等。荷蘭擁有多家著名銀行和金融機構。例如:荷蘭銀行(由荷蘭通用銀行和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銀行於1991年合併而成,在全球擁有3000多家分支機構,是世界上擁有銀行網絡最多的銀行之一。銀行排名居歐洲前十、世界前20名);荷蘭國際集團(即ING,由荷蘭中產-郵政集團與荷蘭國民人壽保險公司於1991年合併而成。為荷蘭第一大金融機構,在2011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名列第17位);荷蘭農業合作銀行(由荷蘭數家農村信用社於1973年合併而成,是荷蘭第二大銀行,居全球銀行50強)。

旅遊業

[編輯]

有「歐洲花園」和「風車之國」之稱的荷蘭旅遊業較為發達。2011年,有1130萬外國遊客造訪了荷蘭[94]。 久負盛名的攔海造陸工程、美麗宜人的鬱金香種植區(荷蘭有「鬱金香王國」之稱,鬱金香是其國花)、著名的奶酪小城豪達(擁有世界第一家奶酪交易中心)、充滿古老氣息的大型風車群(荷蘭是風車最多的國家)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對外貿易

[編輯]

荷蘭自古便是貿易強國,在17世紀上半葉有「海上馬車夫」之稱,首都阿姆斯特丹在當時的地位可與當今的紐約相提並論。時至今日,荷蘭在對外貿易方面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荷蘭是僅次於美國和法國的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荷蘭主要進口工業原料、原油、半成品和機械等。60%的產品供出口,主要為石油製品、電子產品、船舶和農產品等。

交通運輸

[編輯]

荷蘭的水陸空交通均十分便利。境內河道縱橫,水路四通八達。流經南部注入北海的萊茵河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之一。其河口的鹿特丹是世界頂級大港,吞吐量曾連續42年居世界第一。阿姆斯特丹機場為歐洲重要航空港,曾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荷蘭人環保意識極強,人均擁有兩輛自行車,自行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幹道建有自行車專用車道。

鐵公路

[編輯]

荷蘭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公路網之一,密度超過德國法國,但略不及比利時[95]。荷蘭的公路總長度達139,000公里,其中3,530公里是高速公路[96]

荷蘭鐵路是荷蘭主要的鐵路公司,負責營運該國之鐵路。荷蘭鐵路網長達3,013公里,並連接了所有主要城鎮和城市,擁有400多個車站。為歐盟第7繁忙,世界第16繁忙的鐵路系統[97]

自行車

[編輯]
荷蘭的自行車道

在荷蘭,騎自行車是一種普遍的交通方式,境內擁有發達的自行車道,延伸至該國各地以及比利時和德國的邊界。據估計,荷蘭境內至少有1800萬輛自行車,比全國的總人口還多[98][99],也是境內汽車數量(900萬輛)的兩倍[100]。36%的荷蘭人將自行車作為日常的交通工具。在2013年,歐洲自行車者聯盟英語European Cyclists' Federation將荷蘭和丹麥列為歐洲對自行車最友好的國家[101]

水運

[編輯]
鹿特丹港是歐洲最大的港口

荷蘭海運發達,是歐洲最重要的海運中心之一。截至2013年,鹿特丹港是歐洲最大的港口,並為世界第八大集裝箱港口,每年處理4.405億公噸貨物[102],除此之外還擁有阿姆斯特丹港澤蘭港等港口。荷蘭內河航運網絡稠密程度居歐洲之最。截至2013年,荷蘭內河航運(包括天然河流和人工運河)運輸總里程為6,242公里。

航空

[編輯]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座落於阿姆斯特丹西南方的市郊,為荷蘭主要的進出門戶,同時也是歐洲重要航空港,2019年是歐洲第三繁忙的機場[103]。史基浦機場是荷蘭皇家航空的樞紐機場,荷蘭皇家航空是其中一間歷史最悠久且從未更名的航空公司,更是第一家營運達到一百年的航空公司。荷蘭本土其餘較小的國際機場包括鹿特丹海牙機場埃因霍溫機場格羅寧根機場馬斯特里赫特亞琛機場。荷蘭加勒比區則有博奈爾火烈鳥國際機場聖尤斯特歇斯F.D.羅斯福機場薩巴胡安喬·E·伊勞斯金機場

通訊

[編輯]

荷蘭擁有較先進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阿姆斯特丹互聯網交換中心英語Amsterdam Internet Exchange(AMS-IX)在歐洲同類設施中規模最大。

荷蘭皇家電信目前為荷蘭固定網和移動業務的主要電信運營商;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50%,同時其移動網路業務覆蓋歐洲其他國家,如德國比利時等。

人口和社會

[編輯]
人口金字塔 (2011年普查)
男性年齡女性
243 
100+
1,561 
2,961 
95-99
13,707 
18,812 
90-94
57,379 
66,949 
85-89
145,107 
139,348 
80-84
221,480 
219,108 
75-79
280,213 
302,542 
70-74
334,976 
390,725 
65-69
399,835 
553,446 
60-64
550,206 
546,952 
55-59
543,295 
601,040 
50-54
595,279 
655,302 
45-49
642,990 
653,664 
40-44
642,261 
560,289 
35-39
561,279 
503,323 
30-34
501,441 
504,117 
25-29
497,421 
522,667 
20-24
512,062 
514,830 
15-19
491,914 
510,974 
10-14
487,766 
503,882 
5-9
481,347 
472,308 
0-4
450,798 

人口

[編輯]

荷蘭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過400人/平方公里。

在荷蘭居住着多個種族的人群。儘管如此,純正荷蘭血統的居民仍占總人口的大多數。[104]

荷蘭人口密度示意圖(2006)
  1. 80.9% 荷蘭人
  2. 2.4% 印度尼西亞人
  3. 2.4% 德國人
  4. 2.2% 土耳其人
  5. 2.0% 蘇里南人
  6. 1.9% 摩洛哥人
  7. 0.8% 荷屬安第列斯人和阿魯巴人
  8. 6.0% 其他種族

語言

[編輯]

荷蘭語是荷蘭的官方語言之一,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是荷蘭比利時蘇里南阿魯巴庫拉索荷屬聖馬丁等地的官方語言。在荷蘭全境、比利時北部的佛蘭德斯地區和法國法蘭德斯地區通用。歐洲約有兩千四百萬人以荷蘭語為第一語言。曾經被荷蘭統治了三個半世紀的印度尼西亞也有少量日常的使用。

荷蘭語字母表由26或27個拉丁字母組成,除A至Z外,在Y後面有一個 IJ 。荷蘭語有時用 IJ 代替Y。

荷蘭語與英語德語接近,同屬西日耳曼語支。荷蘭語是由古代低地德語諸方言演變而來,最早的荷蘭語文獻可追溯到12世紀的佛蘭德。當代荷蘭語是五種方言群體的集合:中西部方言(包括南、北荷蘭省、烏德勒支、海爾德蘭的大部和西蘭的島嶼等地區使用的方言),東北方言(格羅寧根、德倫特、上艾瑟爾和海爾德蘭東部使用的方言),中南部方言(北布拉班特及其周邊的林堡地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布拉班特和東佛蘭德),西南部方言(西佛蘭德)和東南部方言(荷蘭的林堡地區大部和比利時的同名地區)。東北方言通常被稱為薩克森方言,東南方言被稱為東部低地法蘭克方言,其他的三個群體則被稱為西部低地法蘭克方言。荷蘭的弗里斯蘭省的語言通常單獨列為一種語言:弗里斯蘭語

南非語,又稱「南非荷蘭語」「阿非利卡語」「阿非利堪斯語」「布爾語」,是17世紀殖民者所說的荷蘭語的變種,並融合了相當數量的馬來、班圖諸語言的詞彙和語法,南非白人的祖先名為布爾人,其名稱的由來是來自荷蘭語中boer(農夫)這個單詞。南非語南非共和國的官方語言之一。

英語是荷蘭普遍使用的外語之一,官方宣稱有95%-98%的人口能使用英語。此外,英語是荷屬聖馬丁聖猶斯特歇斯薩巴的官方語言。

帕皮阿門托語荷屬加勒比的通用語之一,也是阿魯巴博奈爾庫拉索的官方語言。該語言是一種基於葡萄牙語的克里奧爾語,並同時受到西班牙語和荷蘭語的深刻影響。該語言現有兩種不同標準的正寫法。一種通行於阿魯巴,另一種通行於博奈爾和庫拉索。

宗教

[編輯]

荷蘭保障宗教自由。現在相對於其他歐洲國家,荷蘭是目前歐洲最世俗化的國家之一,67.8%的人無宗教信仰,或不參加宗教活動。荷蘭的主要宗教包括天主教(17%)和基督新教(13%)。天主教徒主要在南部地區,而基督新教,主要是荷蘭歸正宗教會,屬於喀爾文教派,歷史上曾經人人虔信,現在卻已式微。另外由於穆斯林移民大增,達到全國人口的5%,使伊斯蘭教成為荷蘭第三大宗教。此外,荷蘭還有許多佛教猶太教印度教的信徒。

寬容的社會風氣

[編輯]

荷蘭以社會風氣寬容開放著稱。通常,荷蘭的形象會與貿易、鬱金香風車木鞋奶酪白藍彩釉陶器等等相聯繫。在2001年4月1日,荷蘭成為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105][106]。在2002年4月1日,荷蘭又成為全球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107]。同時荷蘭在對待大麻等非致命毒品性交易墮胎法律是在世界範圍內最為自由化的。

城市化進程

[編輯]

荷蘭的四個最大城市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烏得勒支[108],阿姆斯特丹是該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和名義首都[109],而海牙則是國會、內閣和最高法院的所在地[110];鹿特丹擁有歐洲最大的海港[111],烏得勒支則因位置居於國土正中央,是荷蘭鐵路網路的中心[112]。這四大城市所處的蘭斯台德都市圈擁有750萬居民,幾乎佔荷蘭人口的一半,是歐洲第6大都市圈。除此之外荷蘭還有為數眾多的中等規模城鎮,這些都是該國高度城市化的明證。


 
荷蘭最大城市排名
排名 名稱 省份 人口 排名 名稱 省份 人口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
鹿特丹
鹿特丹
1 阿姆斯特丹 北荷蘭省 872,680 11 阿珀爾多倫 海爾德蘭省 163,706 海牙
海牙
烏得勒支
烏得勒支
2 鹿特丹 南荷蘭省 650,711 12 哈勒姆 北荷蘭省 162,864
3 海牙 南荷蘭省 544,766 13 阿納姆 海爾德蘭省 161,260
4 烏得勒支 烏特勒支省 357,179 14 恩斯赫德 上艾瑟爾省 159,934
5 恩荷芬 北布拉邦省 234,235 15 阿默斯福特 烏得勒支省 157,286
6 格羅寧根 格羅寧根省 232,826 16 贊斯塔德 北荷蘭省 156,703
7 蒂爾堡 北布拉邦省 219,632 17 哈萊默梅爾 北荷蘭省 155,770
8 阿爾梅勒 弗萊福蘭省 211,514 18 斯海爾托亨博斯 北布拉邦省 154,989
9 布雷達 北布拉邦省 184,403 19 茲沃勒 上艾瑟爾省 128,617
10 奈梅亨 海爾德蘭省 177,818 20 萊頓 南荷蘭省 125,434

醫療

[編輯]

據2017年歐洲健康消費者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荷蘭的醫療系統被評為歐洲最完善的醫療體系[114][115],為荷蘭連續第七年被評為歐洲第一。2016年,荷蘭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1.7歲;其中男性預期壽命為80.0歲,比歐盟的平均壽命(78.2歲)高出近兩年。女性預期壽命為83.2歲,接近歐盟平均水平[116]

荷蘭是個醫療分級做得較為明確的國家,基礎醫療機構為GP(General Practitioner,荷蘭語huisarts,即所謂家庭醫生/私人醫生),所有的荷蘭民眾都必須要註冊一個家庭醫師,有任何的疑難雜症都必須要先去家庭醫師報到,再由家庭醫師判斷是否要轉診到專門的大醫院。荷蘭有超過160間基礎醫療護理中心提供一週7天,每天24小時的服務[117]。另一方面,荷蘭的醫療費用也相對昂貴,不過荷蘭政府也強制規定所有荷蘭居民都必須有醫療保險,但人民可以自己選擇各家不同的保險公司投保,而不同的保險公司也會有不同的方案。基本的醫療保險包括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大多數醫療服務,如普通和專科醫生門診、醫學化驗檢查、醫療器械費用、住院醫療、處方藥品、懷孕生產、以及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全面牙科醫療等。同時荷蘭政府為低收入者提供醫療津貼,幫助交納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險費。

文化

[編輯]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是荷蘭的國家博物館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建築

[編輯]

荷蘭建築的第一個輝煌時期大約起始於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代,由於經濟蓬勃的城市大為擴大,新會堂和倉庫的修建。商人從中大發橫財,增建新建築以及在其周圍各城市挖河渠(國防、運輸用途),房子的裝飾門面的翻修以適合新的市容。在鄉村,新的鄉村住房不斷出現。湧現了一大批知名的建築師如:雅各布·范·坎彭(1595年-1657年)、Lieven de Key(c. 1560年-1627年)和Hendrik de Keyser (1565年-1621年)。

20世紀,荷蘭建築師更是帶動了世界現代建築的發展。

藝術

[編輯]
荷蘭風車

荷蘭誕生過很多著名的畫家北方文藝復興時期就有早期尼德蘭畫派出現。17世紀時,正值鼎盛的荷蘭共和國又出現了荷蘭黃金時代繪畫[118],荷蘭出現了倫勃朗揚·弗美爾揚·斯特恩和其他一些畫家;據估計在1640年之後的20年內荷蘭畫家繪製了大約130萬幅作品。19世紀和20世紀的畫家包括梵谷皮特·蒙德里安。而莫里茨·科內利斯·埃舍爾亦是一位知名的圖形藝術家。

哲學和文學

[編輯]

荷蘭的哲學家包括伊拉斯謨斯賓諾莎。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主要著作也完成於此。

在「黃金年代」,荷蘭的文學也曾十分繁榮,產生了約斯特·范·登·馮德爾彼得·孔奈路思·霍夫特(Pieter Corneliszoon Hooft)兩位著名作家。二十世紀的主要作家包括哈里·穆里施楊·沃爾克斯(Jan Wolkers)、西蒙·費斯特代克(Simon Vestdijk)、塞斯·諾特博姆Cees Nooteboom)、赫拉德·雷夫(Gerard Reve)和威廉·弗雷德里克·赫爾曼斯(Willem Frederik Hermans)。《安妮日記》也是作於荷蘭。

體育

[編輯]

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足球是荷蘭的第一運動,荷蘭國家足球隊是歐洲的一線強隊,有「橙衣兵團」以及「無冕之王」的稱號,曾經三次獲得世界盃亞軍,並於1988年荷蘭三劍客時期奪得歐洲國家盃的冠軍。荷蘭同時亦誕生出告魯夫朗奴·高文雲達沙雲尼斯達萊雲佩斯等眾多著名足球員。荷蘭甲組足球聯賽是荷蘭最高級別足球聯賽[119],較知名的球隊包括阿積士PSV燕豪芬飛燕諾

荷蘭國家女子足球隊為歐洲進步最快的女子國家足球隊之一,先於2017年歐洲女子足球錦標賽贏得首個重大國際比賽冠軍[120],後於2019年國際足協女子世界盃獲得亞軍。

棒球在荷蘭本土雖不普及,但在其海外屬地庫拉索阿魯巴非常盛行[121]荷蘭棒球代表隊亦常在各大國際賽事中奪下佳績,曾於2013年、2017年連兩屆於世界棒球經典賽進入四強,是歐洲最具代表性的棒球勁旅。

荷蘭擁有一些獨特的傳統體育競賽,如十一個城市巡迴賽菲仕蘭省的一項傳統長途巡迴溜冰比賽,這項競賽需沿著結冰的河面,河流和湖泊穿越該省所有11個歷史名城,因此得名。

荷蘭迄今為止已經在夏季奧運會獲得230塊金牌,在冬季奧運會獲得76塊獎牌。

飲食

[編輯]

荷蘭傳統飲食文化比較簡單。早餐和午餐通常是麵包和配菜。晚餐則主要是肉和馬鈴薯。荷蘭人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攝取量較高,顯示出體力勞動者的飲食需要,並且荷蘭人的奶製品消費量也很高。傳統荷蘭食物因地區各有不同。東部、北部受德國影響較濃,較多食用香腸;西部屬平原,畜牧業發達,盛產不同種類奶酪;南部則毗鄰比利時,飲食較類似於法國菜[122]。20世紀後,荷蘭的飲食文化變得更加國際化。在荷蘭的大城市可以品嚐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食物。

世界遺產

[編輯]
庫拉索的世界遺產位置

截至2020年 (2020-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荷蘭王國共有十項遺產入選為世界遺產[123],包括九項文化遺產和一項自然遺產[124][125]。其中九項位於荷蘭本土,一項位於加勒比地區的荷蘭王國的構成國庫拉索

教育

[編輯]

荷蘭教育是分級、分年齡的,並依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個人化調整。在荷蘭,學校被分為一般公立學校、宗教學校、中立學校等,私立學校較少[126]。法律上,荷蘭的義務教育從五歲開始;但是大多數的學校會接受四歲的小童。義務教育在十六歲時結束;在十六歲之後,是部分義務教育,學生每周最少須上兩天的學[127]。在學生達到十八歲年紀時,他們會拿到VWO、HAVO或MBO證書,義務教育始結束。

在2008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所舉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中,荷蘭在全世界排名第九,遠高於世界平均[128]

著名大學

[編輯]
烏特勒支大學本部
格羅寧根大學
埃因霍溫理工大學

荷蘭在國際上享有很高學術榮譽,下為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排名較高的大學。[129]

大學 2020年世界排名[130]
烏得勒支大學 52
格羅寧根大學 69
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 80
萊頓大學 80
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學 101-150
阿姆斯特丹大學 101-150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101-150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151-200
瓦赫寧恩大學 151-200
馬斯特里赫特大學 201-300
埃因霍溫理工大學 401-500
屯特大學 401-500
蒂爾堡大學 601-700

國定節日

[編輯]
日期 中文名稱 當地名稱 註解
1月1日 新年 Nieuwjaarsdag
3月/4月 復活節 Pasen 復活節放假兩天
4月27日 國王日 Koningsdag 是國王的生日。如果4月27日正好是星期日,那麼國王日的慶祝活動將提前到星期六,即4月26日。
5月4日 死難紀念日 Dodenherdenking 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死難者
5月5日 解放日 Bevrijdingsdag 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從德國占領中被解放
復活節後第40天 耶穌升天日 Hemelvaartsdag
復活節後第7周 聖靈降臨日 Pinksteren 放假兩天
12月5日 聖尼古拉斯前夜 Sinterklaas 聖尼古拉斯(Sinterklaas)給孩子帶來禮物。
12月25日、12月26日 聖誕節 Kerstmis 放假兩天

注釋

[編輯]
  1. ^ 原文為中古法語,直譯作「我將保持下去」,意譯為「我將會堅持/持續堅守(這個國家的獨立、統一與發展)」。
  2. ^ 由左至右依序為:博奈爾薩巴聖尤斯特歇斯
  3. ^ 歐洲歷史上,無論是完整的「荷蘭王國」還是單一的「荷蘭」國家,均以「尼德蘭」(Nederland)作為本國的正式名稱,而非常見的「荷蘭」(Holland[8][9][10]華語「荷蘭」一詞,源自於「Holland」,實際上僅僅代表該國境內的一個地區。由於諸多歷史因素,「荷蘭」成了該國在中文語境裡的常見俗稱和正式稱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目前對該國的官方譯名[11][12]。詳見名稱一節。
  4. ^ 在某些段落中,「尼德蘭」(Nederland)或「荷蘭」(Holland)指的只是王國之下的這個主要構成國,在大多數時候,它指的是整個王國本身。
  5. ^ 不包含水域面積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BS. Meerderheid Nederlandse bevolking behoort niet tot religieuze groep. www.cbs.nl. 2020-12-18 [2021-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荷蘭語). 
  2. ^ Oppervlakte.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3). 
  3. ^ Zaken, Ministerie van Algemene. Waaruit bestaat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 Rijksoverheid.nl. onderwerpen. 2015-05-19. 
  4. ^ Surface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chang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2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5. ^ 5.0 5.1 5.2 5.3 Netherlands.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2-04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英語). 
  6. ^ Gini coefficient of equivalised disposable income (source: SILC). Eurostat Data Explorer.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1-18). 
  8. ^ 8.0 8.1 Holland or the Netherlands?. 荷蘭王國外交部. [2012-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7). 
  9. ^ 明年起 荷蘭正名Netherlands. news.ltn.com.tw. 2019-12-29 [2019-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10. ^ 荷蘭2020年開始正名為「尼德蘭」!帶你了解荷蘭歷史和對台影響. www.taisounds.com. 2021-02-01 [202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 
  11. ^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歐洲地區-荷蘭王國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12. ^ 荷兰国家概况 国家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13. ^ Statuut voor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Charter for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 2017-11-17 [20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荷蘭語). 
  14. ^ Netherlands Guide –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the Netherlands. Eupedia. 1994-04-19 [2010-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0). 
  15. ^ Agricultural exports reach record levels - News item - Government.nl. www.government.nl. 2014-01-17 [2019-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英語). 
  16. ^ Agriculture and food - Key sector - Holland Trade and Invest. Hollandtradeandinvest.com. 2015-07-17 [2019-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英語). 
  17. ^ 荷蘭的黃金時代:自由開創勤努力 小國竟成海上霸. [2022-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18. ^ 大历史视角:世界储备货币的兴衰更替与比特币的机会. [2022-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1). 
  19. ^ Netherlands. [201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heritage.org
  20.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19. World Economic Outlook.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9-10 [2020-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5). 
  21. ^ Helliwell, John; Layard, Richard; Sachs, Jeffrey.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3 (PDF).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2013-09-09 [2014-06-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6-24). 
  22. ^ The Reuters Style Guide. [2014-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23. ^ The BBC News Styleguide (PDF). [2014-03-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27). 
  24. ^ 見 Antheun Janse, "Een zichzelf verdeeld rijk" in Thimo de Nijs and Eelco Beukers (eds.), 2003, 荷蘭的歷史 Geschiedenis van Holland, Vol. 1, p. 73
  25. ^ 25.0 25.1 The Guardian style guide (PDF). London. [2014-03-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02). 
  26. ^ 26.0 26.1 "Holland or the Netherlands?". Dutch Embassy in Swede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on 27 October 2016. Retrieved 15 December 2012.
  27. ^ Telegraph style book: places and peoples.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8-04-12 [2014-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0). 
  28. ^ 28.0 28.1 “荷兰”要改名!明年1月起,你得这么叫它. 環球網. 2019-12-29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29. ^ 孫宇青. 明年起 荷蘭正名Netherlands. 自由時報. 2019-12-29 [2019-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30. ^ New international logo: NL with stylised orange tulip. 荷蘭政府網站. 2019-11-08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英語). 
  31. ^ 荷蘭旅遊局官方微博. 我们的官方名称还叫“荷兰”哦!请叫我们“荷兰Netherlands”. 新浪微博. 2019-12-30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需註冊
  32. ^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 facebook貼文. facebook. 2019-12-28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2). 荷蘭的正式國名(荷語: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英語: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在中文是「荷蘭王國」,我們也會延續自清朝以來的傳統,繼續稱作「荷蘭」。 
  33. ^ 荷兰只是换个国家徽标,为啥闹出了“改名”乌龙?. 中國新聞網. 2019-12-31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34. ^ 荷兰要改国名了?其实只是换了个宣传LOGO. 澎湃新聞. 2019-12-30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35. ^ 《職方外記》:「法蘭得斯,在亞勒馬尼之西南,地不甚廣,人居稠密。有大城二百八十,小城六千三百六十八,共學三所,一學分二十餘院。人情俱樂易溫良,最好談論,善謳歌。其婦人與人貿易,無異男子,顧其性極貞潔,能手作錯金絨,不煩機杼。西洋布最輕細者,皆出此地。」
  36. ^ 《瀛寰志略》:「荷蘭(和蘭,賀蘭,法蘭得斯),歐羅巴小國也。東界日耳曼,南界比利時,西北距大西洋海。壤地褊小,歐羅巴地形,此最低陷。海潮衝齒,劃為洲渚,港道縱橫,交貫其地,沮洳卑濕,而土脈最腴。民擅水利,善築堤防,開溝洫,又善於操舟,能行遠。故歐羅巴海市之道,行自荷蘭始。」
  37. ^ 《廣東通史》:「紅毛鬼,不知何國。萬曆二十九年,二、三大舶頓至豪鏡之口。其人衣紅,眉髮連鬚皆赤,足踵及趾,長尺二寸,形壯大倍常,似悍澳夷。」
  38. ^ 張燮《東西洋考》:「紅毛番,自稱荷蘭國,與佛郎機鄰壤,自古不通中華。其人深目長鼻,毛髮皆赤,故呼紅毛番云。一名米粟果。」
  39. ^ 《臺灣府志》:「紅夷,一名波斯胡,性貪狡,重利輕生。前明竊據臺灣,入犯中左,肆行焚劫。其船堅大,八面受風,無往不利;惟廣南軋船操楫飛行,駕巨砲攻其船底,底破即沉。至今畏之。」
  40. ^ 查慎行罪惟錄》:「和蘭國,即紅彝,俗稱紅毛番,與佛郎機接壤,時橫行爪哇、大泥間,及聞佛郎機據呂宋,互市濠鏡,心艷之。萬曆中,忽駕船,稱和蘭欲通貢,澳彝共拒之,移叩閩。」
  41. ^ 明史》卷325〈外國傳六〉:「和蘭,又名紅毛番,地近佛郎機。永樂、宣德時,鄭和七下西洋,歷諸番數十國,無所謂和蘭者。其人深目長鼻,發眉須皆赤,足長尺二寸,頎偉倍常。」
  42. ^ 《清史稿》卷159:「和蘭,明史作荷蘭,歐羅巴濱海之國。清順治十年,因廣東巡撫請於朝,原備外籓、修職貢。十三年,齎表請朝貢,部議五年一貢,詔改八年一貢,以示柔遠。」
  43. ^ 《海國四說》卷3:「荷南,即《明史·外國傳》所稱之和蘭,又名紅毛番。地在今歐羅巴洲,即熱爾瑪尼紅夷。在博爾都噶而雅之東,意大裏亞之東北,英吉利、弗喃西之東。乾隆五十九年,奉旨:賀蘭國改寫荷蘭國。」
  44. ^ 中荷天津條約暨另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5. ^ 45.0 45.1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 [2015-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4). 
  46. ^ 《辛丑各國和約》
  47. ^ 《海國圖志》卷4:「荷蘭及彌爾尼壬兩國同區,總名曰尼達蘭,犬牙互錯,參差不齊。」
  48. ^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22:641–642
  49. ^ de Vries, Jan W., Roland Willemyns and Peter Burger, Het verhaal van een taal, Amsterdam: Prometheus, 2003, pp. 12, 21–27
  50. ^ Hachmann, Rolf, Georg Kossack and Hans Kuhn, Völker zwischen Germanen und Kelten, 1986, pp. 183–212
  51. ^ Lendering, Jona, "Germania Inferi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ivius.org. Retrieved 6 October 2011.
  52. ^ Motley, John. The Rise of the Dutch Republic, Volume 2. 1859: 25. On more than one occasion men were seen hanging their own brothers, who had been taken prisoners in the enemy's ranks.... A Spaniard had ceased to be human in their eyes. On one occasion, a surgeon at Veer cut the heart from a Spanish prisoner, nailed it on a vessel's prow, and invited the townsmen to come and fasten their teeth in it, which many did with savage satisfaction. 
  53. ^ The Middle Colonies: New York. [2012-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4).  Digital History.
  54. ^ Prak, Maarten. The Dutch Republic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Golden 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09-22 [2021-01-22]. ISBN 97813163424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英語).  p. 66
  55. ^ Koopmans, Joop W.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therlands. Rowman & Littlefield. 2015-11-05: 233 [2021-01-22]. ISBN 97814422559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英語). 
  56. ^ Abbenhuis, Maartje M. (2006) The Art of Staying Neutr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ISBN 90-5356-818-2.
  57. ^ Nederlanders in de Waffen-SS. www.waffen-ss.nl.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58. ^ MOOXE from Close Combat Series. Indonesian SS Volunteers. Closecombatseries.net. [2011-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59. ^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Land – en tuinbouwcijfers, 2009 (PDF), Land- en Tuinbouwcijfers (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 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 and Information), 2009: 14 [2018-01-06], ISSN 1386-956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1-06) (荷蘭語) 
  60. ^ Dutch agency admits mistake in UN climate report. [201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8). 
  61. ^ Welschen, Ad: Course Dutch Society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tudies ISHSS, 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 2000–2005.
  62. ^ Zuiderzee floods (Netherlands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63. ^ Seven Wonder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08-02.. Asce.org (19 July 2010). Retrieved on 21 August 2012.
  64. ^ KNMI – Temperatuur door historische grens van 40°C.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65. ^ Knmi.nl. [2011-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荷蘭語). 
  66. ^ Changes per 10.10.10. Rijksdienst Caribisch Nederland. [2015-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7). Bonaire, St. Eustatius and Saba (the Caribbean Netherlands) 
  67. ^ Island guide Caribbean Netherlands – Bonaire, Sint Eustatius, Saba (PDF). Rijksdienst Caribisch Nederland. [2015-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07). 簡明摘要(original link to PDF). We proudly present you the Island Guide Caribbean Netherlands. This information booklet has been published by the Rijksdienst Caribisch Nederland for all the three islands: Bonaire, St. Eustatius and Saba. 
  68. ^ 吳家俊. 【01百科】荷蘭大選後 前路往左定往右? 你要知道的5件事. 香港01. [2017-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5). 
  69. ^ Provinciale Stat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荷蘭文)
  70. ^ Regionale Kerncijfers Nederland. Statistics Netherlands. 2007 [2007-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1) (荷蘭語). 
  71. ^ CBS StatLine – Bevolkingsontwikkeling; regio per maand. [201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1). 
  72. ^ 安恆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3-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6). 
  73. ^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water authorities. government.nl. 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 [2018-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1) (英語). 
  74. ^ OECD E-Government Studies: Netherlands 2007.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07-05-28: 40 [2013-04-25]. ISBN 978-92-64-0302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英語). 
  75. ^ Article 129. Chapter 7.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2008. government.nl. 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 2008 [201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0) (英語). 
  76. ^ Gemeentewet [Municipalities Act]. Article 8, Act No. 96 of 1992-02-14 [Municipalities Act]. [2013-04-08] (荷蘭語).  存档副本.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5. 
  77. ^ Gemeentewet [Municipalities Act]. Article 61.1 and 35.1, Act No. 96 of 1992-02-14 [Municipalities Act]. [2013-04-08] (荷蘭語).  存档副本.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5. 
  78. ^ 78.0 78.1 Wet openbare lichamen Bonaire, Sint Eustatius en Saba. Act No. 345 of 2010-10-10 [Public bodies act Bonaire, Sint Eustatius and Saba]. [2013-04-05] (荷蘭語). 
  79. ^ A.H.M. Dölle; D.J. Elzinga; J.W.M. Engels. De samenstelling van het college [Members of the board]. Handboek van het Nederlandse gemeenterecht [Manual of Dutch municipal law]. Alphen aan den Rijn: Kluwer. 2004-09-20: 233–252 [2013-04-25]. ISBN 978-90-268-416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8) (荷蘭語). 
  80. ^ Municipal government. government.nl. 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 [201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英語). 
  81. ^ Statistical Info: Area and Climate.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etherlands Antilles). 2010 [2013-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6). 
  82. ^ Bevolkingsontwikkeling Caribisch Nederland; geboorte, sterfte, migratie.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2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荷蘭語). 
  83. ^ Prinsjesdag: Nadruk voor Defensie op digitalisering en duurzaamheid. Ministry of Defence. 2019-06-25 [2020-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84. ^ The 2017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PDF). 2017-06-04 [2017-08-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6-04). 
  85. ^ 85.0 85.1 The Dutch curse: how billions from natural gas went up in smoke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12-21. LEES MEER, 17 June 2009
  86. ^ Global 500 - Fortune. Fortune. [2015-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87. ^ Global 500 2009. Fortune. 2014-05-15 [2017-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美國英語). 
  88. ^ Ebrahim-zadeh, Christine. Back to Basics – Dutch Disease: Too much wealth managed unwisely.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A quarterly magazine of the IMF (IMF). 2003-03, 40 (1) [2008-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7). This syndrome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Dutch disease". Although the diseas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a natural resource discovery, it can occur from any development that results in a large inflow of foreign currency, including a sharp surge in natural resource prices, foreign assistanc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conomists have used the Dutch disease model to examine such episodes,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the flow of American treasures into sixteenth-century Spain and gold discoveries in Australia in the 1850s. 
  89. ^ Country Trends.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90. ^ Farming in the Netherlands: Polder and wiser. The Economist (Sevenum: The Economist Group). 2014-08-23 [2014-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91. ^ Lin, David; Hanscom, Laurel; Murthy, Adeline; Galli, Alessandro; Evans, Mikel; Neill, Evan; Mancini, Maria Serena; Martindill, Jon; Medouar, Fatime-Zahra; Huang, Shiyu; Wackernagel, Mathis. Ecological Footprint Accounting for Countries: Updates and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Footprint Accounts, 2012–2018. Resources. 2018, 7 (3): 58 (英語). 
  92. ^ Hoeveel dieren slachtte Nederland in 2012?. Foodlog. [2019-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93. ^ Netherlands: Agricultural situation (PDF). USDA Foreign Agriculture Service. [2007-06-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7-06-19). 
  94. ^ UNWTO Tourism Highlights, 2013 Edition. 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2013-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9). 
  95. ^ Road density (km of road per 100 sq. km of land area) | Data | Table. The World Bank Group. 2014 [2014-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96. ^ CIA World Factbook | Field listing: Roadways. www.cia.gov. U.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4 [2015-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2). 
  97.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Annual Report, 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5.
  98. ^ (RVO), Netherlands Enterprise Agency. Holland Publications. hollandtrade.com. 2015-07-17 [2016-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99. ^ Cycling in the Netherlands. www.iamexpat.nl.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5). 
  100. ^ CBS StatLine – Motor vehicles; general overview per period and technological features.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1). 
  101. ^ European Cyclists' Federation – The first EU wide ECF Cycling Barometer launched.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102. ^ Port of Rotterdam Statistics 2013. Port of Rotterdam. [2014-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5). 
  103. ^ Schiphol - Traffic and transport figures per month. [2020-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7). 
  104. ^ Garssen, Joop, Han Nicolaas and Arno Sprangers. Demografie van de allochtonen in Nederland (PDF). 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iek. 2005 [2008-12-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6-18) (荷蘭語). 
  105. ^ Gay Marriage Goes Dutch. CBS news. 2001-04-01 [2011-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8). 
  106. ^ Same-Sex Marriage Legalized in Amsterdam. CNN. 2001-04-01 [201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07. ^ Buiting H, van Delden J, Onwuteaka-Philpsen B, et al. Reporting of euthanasia and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in the Netherlands: descriptive study. BMC Med Ethics. 2009, 10: 18. ISSN 1472-6939. PMC 2781018可免費查閱. PMID 19860873. doi:10.1186/1472-6939-10-18. 
  108. ^ Gemeentegrootte en stedelijkheid. CBS. [2019-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6) (荷蘭語). 
  109. ^ Dutch Wikisource. Grondwet voor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Constitution for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Chapter 2, Article 32. [201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荷蘭語). ... de hoofdstad Amsterdam ... 
  110. ^ Permanent Mission of the Netherlands to the UN. General Information. [201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111. ^ Port Statistics 2013 (PDF) (新聞稿). Rotterdam Port Authority: 8. 2014-06-01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08). 
  112. ^ Gemeente Utrecht. Utrecht Monitor 2007 (PDF). [2008-01-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2-06) (荷蘭語). 
  113. ^ CBS Statline. opendata.cbs.nl. 
  114. ^ The Netherlands remains the best European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European Health Consumer Index. Health Holland.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115. ^ 欧洲最完善的医保系统在荷兰. 鳳凰網.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116. ^ Life expectancy Life expectancy says something about the expected length of life, based on mortality rates. In 2016, the Dutch population had an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of 81.7 years. How wide is the gap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how does the Netherlands compare to other EU countries? What about the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The Netherlands on the European Scale.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117. ^ Professor Arne Björnberg, Ph.D. Euro Health Consumer Index – Outcomes in EHCI 2015 (PDF) (報告). Health Consumer Powerhouse. 2016-01-26 [2016-01-27]. ISBN 978-91-980687-5-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6-06). 
  118. ^ In general histories 1702 is sometimes taken as the end of the Golden Age, a date which works reasonably well for painting. Slive, who avoids the term (see p. 296), divides his book into two parts: 1600–1675 (294 pages) and 1675–1800 (32 pages).
  119. ^ Country coefficients 2018/19. uefa.com. UEFA.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4). 
  120. ^ Netherlands Women 4–2 Denmark Women. BBC Sport. 2017-08-06 [201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6). 
  121. ^ (荷蘭文) honkbalsite.co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3-11.
  122. ^ Thea Spierings. Dutch Cuisine: Discover the Secrets of the Dutch Kitchen. Miller Books. 2008. ISBN 978-9087240868. 
  123. ^ Neale, Abbie. 10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best monuments of Holland. dutchreview.com. 2019-12-10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124. ^ World Heritage Sites. www.holland.com. 2015-08-12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125. ^ Joyce Chepkemoi.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The Netherlands. WorldAtlas. 2017-04-25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126. ^ Pagina niet gevonden – LOBO. [2017-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127. ^ Leerplicht. [2017-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4). 
  128. ^ OECD.org (PDF). [2017-02-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12-29). 
  129. ^ Rankings: top of the cla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Economist, 28 March 2015 (page visited on 7 April 2015).
  130.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0.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網站

[編輯]

書目

[編輯]
地理與環境
  • Burke, Gerald L. The making of Dutch towns: A study in urban development from the 10th–17th centuries (1960)
  • Lambert, Audrey M. The Making of the Dutch Landscape: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Netherlands (1985); focus on the history of land reclamation
  • Meijer, Henk. Compact geography of the Netherlands (1985)
  • Riley, R. C., and G. J. Ashworth. Benelux: An Economic Geography of Belgium, the Netherlands, and Luxembourg (1975)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歷史
  • Paul Arblaster. A History of the Low Countries. Palgrave Essential Histories Ser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298 pp. ISBN 1-4039-4828-3.
  • J. C. H. Blom and E. Lamberts, eds. History of the Low Countries (1998)
  • Jonathan Israel. The Dutch Republic: Its Rise, Greatness, and Fall 1477–1806 (1995)
  • J. A. Kossmann-Putto and E. H. Kossmann. The Low Countries: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Netherlands (1987)
  • Amry Vandenbosch, Dutch Foreign Policy since 1815 (1959).
經濟
  • Holland Compared 2nd edition 2017 – 95 page booklet by Holland's commercial website, with facts and figures about the Netherlands, comparing the country's economic indicators with those of other countries.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和蘭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出自《明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15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媒體的Netherlands地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