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花嶼

座標23°24′12″N 119°19′20″E / 23.403362°N 119.322301°E / 23.403362; 119.322301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花嶼
花嶼在臺灣的位置
花嶼
花嶼
花嶼在台灣澎湖極西的位置
自然地理
坐標23°24′12″N 119°19′20″E / 23.403362°N 119.322301°E / 23.403362; 119.322301
所處海域東亞
所屬群島東亞島弧澎湖群島極西
周圍水域太平洋台灣海峽
總面積1.2737[1]平方公里(0.4918平方英里)
管轄
 中華民國
澎湖縣極西
望安鄉
花嶼村
居民
人口370(2020/06)[2]

花嶼隸屬於臺灣澎湖縣望安鄉花嶼村,其位置在望安島西北稍南距離約18公里處,是澎湖縣最西方的島嶼[3]

花嶼的外形大致呈三角形,全島最高點位於東北岸的煙墩山,標高53公尺。面積為1.273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174公里,是澎湖群島極西的第十一大島[4]

2020年4月起,每日有3航班交通船往返花嶼與馬公。2020年7月起改爲2航班[5]

名稱

[編輯]

漢人渡海來臺時,見澎湖諸島荒蕪,只有花嶼稍具綠意,因此稱此島爲花嶼,並稱鄰近另一島嶼爲草嶼[6]

花嶼村爲花嶼上唯一一個行政區劃,歷經以下變遷:

1862年(同治元年)《台灣府輿圖纂要·澎湖廳輿圖纂要》記載,水垵澳增設花嶼社。[7]

1897年(明治30年)臺灣割讓日本後,改爲澎湖廳網垵辦務署水垵澳花嶼鄉。

1898年(明治31年),改爲澎湖廳網垵出張所水垵澳花嶼鄉。

1901年(明治34年),改爲澎湖廳網垵支廳水垵澳花嶼鄉。

1909年(明治42年),改爲澎湖廳網垵支廳網垵區水垵澳花嶼鄉。

1920年(大正9年),改爲高雄州澎湖郡望安莊花嶼大字

1926年(大正15年),改爲澎湖廳望安支廳望安莊花嶼大字。

1945年(民國34年),中華民國接管臺澎後,改爲澎湖縣望安望安鄉花嶼村。

1950年(民國39年),區署層級行政單位廢止,鄉鎮直接隸屬縣,故改為澎湖縣望安鄉花嶼村。

歷史

[編輯]

臺灣清治時期康熙23年(1684年)至乾隆年間,花嶼被列爲禁地,因此花嶼約至乾隆中期才有人定居[7]。居民先祖主要由望安島上的水垵村及中社村遷徙而來[6]

地理位置

[編輯]

花嶼正南方約8公里有大、小貓嶼,正南方稍東有草嶼,約距8.5公里[3]

生態

[編輯]

花嶼的植物目前已有紀錄者有原生種95種、歸化種22種及栽培種11種(含9種木本植物),共計41科108屬128種。5其中蕨類1種、裸子植物2種、雙子葉植物97種、單子葉植物28種。禾本科有19種最多,菊科17種次之,再其次是豆科15種,大戟科8種、錦葵科7種,其他各科種類均未及10種[8]

地質

[編輯]

花嶼的地質組成與澎湖其他島嶼相當不同。澎湖群島大多由基性的玄武岩質的火成岩所構成,僅有花嶼由安山岩質與酸性流紋岩火成岩所構成[9][10]。大約於9000萬年前到5000萬年前形成,為澎湖群島最古老的島嶼。

從地質年代上來看,澎湖群島的地質主要是由中新世火山作用造成,按岩層構成年代可分為數個地質層,由新至老分別為海濱堆積層、湖西層群、小門嶼群以及漁翁島群。但花嶼的石英斑岩矽質岩層卻較漁翁島群更為古老,為古生代中生代的岩體[9],地質上與中國大陸福建較為類似[10]

島嶼外形略成三角狀,整體來說地勢由東北傾向西南,東西兩側高起,中央低平呈馬鞍型方山狀[10]。東半部煙墩山海拔53公尺,為花嶼的最高點;西半部最高點建有花嶼燈塔,海拔約40公尺;中央鞍部低平處海拔則約35公尺[10];北半部地勢較為平坦,南半部則緩緩傾斜沒入海中[10]。東、西、北三面由陡峭的海崖地形構成,為風化嚴重的安山岩質。其地表岩石裸露、各種不同岩性的岩脈相互交雜,地質極度破碎。東北岸柴垵仔有一向中央延伸的凹地[10]。海岸向內地逐漸轉為礫石散布的草生地,再向內則為廢耕地[10],聚落則主要位於島嶼南端海岸[10]

島嶼東方向內陸凹陷形成林投灣,東北隅的柴垵仔亦向陸地凹陷,西邊海岸南灣、石人灣等地亦向內陸縮[10]

風化地景

[編輯]

在長期的風化作用下,刻劃出了不同的岩石景觀,有名的如下:

而在東北面可以觀察到球狀風化石,洋蔥狀風化石等等。

圖輯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島嶼簡述.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8). 
  2. ^ 最新人口統計.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3. ^ 3.0 3.1 澎湖縣望安鄉公所. 望安鄉花嶼村簡介. www.wangan.gov.tw.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4. ^ 面積-澎湖縣政府. 2022-08-11 [2022-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8). 
  5. ^ 109年馬公-花嶼航線交通往返時刻表.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Chinese (Taiwan)). 
  6. ^ 6.0 6.1 花嶼村.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6) (Chinese (Taiwan)). 花嶼之名稱,高拱乾的《臺灣府志》記載:「轉而南,則花嶼也,草嶼也。(二嶼相連,澎山無草木,二嶼頗有,故以花、草名。)」 
  7. ^ 7.0 7.1 望安鄉姓氏分布.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Chinese (Taiwan)). 
  8. ^ 楊, 國禎; 蕭, 志榮; 黃, 國揚. 澎湖花嶼的植物概況. 生態臺灣. 2004-04, (3): 66–73 [2019-04-06]. ISSN 1991-4903. doi:10.29820/TAE.200404.0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6) (中文). 
  9. ^ 9.0 9.1 澎湖縣政府. 地質. 澎湖縣政府. 2017-05-10 [2019-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6).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花嶼. penghu.info. [2019-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6)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