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膽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膽巴(1230年—1303年)[1],一名「功嘉葛剌思」,又名「慶喜稱」,尊稱「阿尼膽巴」,藏族,西番突甘斯旦麻(今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人,藏傳佛教薩迦派高僧,元朝國師,後追封元朝帝師[2][3]

生平

[編輯]

膽巴的事跡,《元史》、《佛祖歷代通載》、《神僧傳》、《釋氏稽古錄》等漢文古籍均有記載。趙孟頫書寫的《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又名《膽巴碑》)記述了膽巴在佛教上的功德。[3]

膽巴幼年喪父,依靠叔父生活,可能在幼年時便出家為僧。9歲時,膽巴便可流利地背誦一些符咒。12歲時,師從薩迦法王貢噶堅贊,通曉經咒壇法,取名為「膽巴」。法王曾試其以梵咒,其誦如流,法王遂預言「此子宿積聰惠異,日後當與眾生作大饒益」。24歲時,膽巴為家鄉的佛教徒演講「大喜樂本續」,使聽講者悅服。宋理宗寶祐元年(1253年,蒙古蒙哥汗二年),膽巴奉師命赴天竺,參拜高僧古達麻室利學習梵秘經典。趙孟頫《膽巴碑》載:「其童子出家,事聖師綽里瓦為弟子,受名膽巴。梵言膽巴,華言微妙。先受密秘戒法,繼游西天竺國,編參高僧,受經律論,由是深入法海,博採道要,顯密兩融,空實兼照,獨立三界,示眾標的。」膽巴學成之後,回到藏區收徒傳教。曾任元朝宰相的桑哥,便是膽巴的學生。[3]

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大元帝師八思巴返回西藏時,結識了膽巴。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再赴元朝朝廷時,攜來許多吐蕃僧人,其中包括膽巴。膽巴來到朝廷後,獲忽必烈封為「金剛上師」,並奉忽必烈之命居於五台山壽寧寺。五台山設立藏傳佛教寺院由膽巴開始。膽巴來到五台山後,便「建立道場,行秘密咒法,作諸佛事,祠祭摩訶伽刺,持戒甚嚴,晝夜不懈。屢彰神異赫然流間,自是德業隆盛,人天敬歸。」膽巴苦心經營,使壽寧寺日盛,成為聞名的大寺。元英宗碩德八刺朝禮五台山時,便駐蹕於該寺。[3]

至元九年(1272年),膽巴應邀赴大都,為一批蒙古王公授戒,成為他們的老師。[3]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帝師八思巴由皇太子真金護送回藏區。《膽巴碑》載:「帝師(指八思巴)告歸西蕃,以教門之事屬之於師(指膽巴)」。此時,元軍南下進攻江南,膽巴降筆祈禱稱:有大黑神領兵西北方來,吾亦當避。「於是列城望風款附,兵不血刃。至於破常州,多見黑神出入其家,民罔知故,實乃摩訶葛刺神也,此雲大黑天,蓋師祖父七世事神甚謹,隨禱而應,此助國之驗也。乙亥(至元十二年),師具以聞,有旨建神廟於涿之陰,結構橫麗,神像威嚴,凡水旱蝗疫,民禱響應。」此處所述涿州建廟之事,藏文史籍《漢藏史集》稱:「上帝遣尼波羅工匠阿尼哥建寺於涿州,內塑保法麻葛刺主從像,由上師(指膽巴)來開光,此依怙像之臉面朝東南方蠻子地方,並命阿闍黎膽巴貢噶在此護法處修法。」[3]

至元十八年(1281年),膽巴參加爭正統的辯證會。當時,道教徒以《老子化胡經》等貶詆佛教,稱老子曾到西天竺教化釋迦,所以佛祖是老子的學生。佛教徒則仗着多次辯敗道教徒的氣勢,力辯其偽。同年夏,佛道兩教奉命在長春宮考辯道藏諸經之真偽,丹巴作為佛教徒代表,奉忽必烈之旨參加辯論。經過數月辯論,道教徒最終失敗。同年秋十月,忽必烈下旨毀道藏經書以及石碑畫著。此次佛道辯論後,撰有《至元辯偽錄》一書,從中可以看出丹巴在辯論中的重要作用。[3]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丹巴提出西歸,忽必烈多次挽留,丹巴仍堅持西歸。膽巴先赴雲中,經西夏臨洮,途中講經傳法,最後回到了家鄉玉樹地區,在當地從事了六年的佛教活動,留下許多故事。[3]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膽巴奉詔再到大都,駐錫聖安寺。不久,忽必烈命其赴潮州(今廣東省潮安)傳法。膽巴於四月出發,八月抵達潮州,駐錫開元寺。膽巴在潮州城南的淨樂寺故址建寺,「殿宇既完,師手塑梵像,齊萬僧以慶贊之。」當時,潮州的地方長官為樞密副使月的迷失,據傳其妻患有怪病,醫藥無效,膽巴應月的迷失之邀前去其家中醫治,盡取巫覡繪像焚毀,並用所持的佛珠加於其妻之身,其妻之病當即痊癒。[3]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將膽巴召回大都。次年五月,忽必烈患病,膽巴在內殿建立觀音獅子吼道場祈禱,其病七日而愈,乃賜膽巴白金五十錠。忽必烈准在五台山專為膽巴興建一座寺院,但尚未開工,忽必烈便於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逝世。同年四月,元成宗鐵木兒繼位,膽巴來朝慶祝。[3]

元成宗在位時,對膽巴仍很崇信。膽巴上朝慶賀新帝登基後,便奏請蠲免僧道稅糧,當即獲得成宗許可。元貞元年(1295年)四月,膽巴奉命移駐大都的大護國仁王寺。移居時,成宗命內府將皇帝出行時的儀仗隊給膽巴使用,並派出百官護送。不久,海都侵犯西番邊界,膽巴奉旨在瓮山(今頤和園萬壽山)興建摩訶葛刺廟祈禱,數日之後捷報傳來,稱海都已經被擊退。隨後,膽巴奉命為成宗禱疾,病立愈。成宗賞賜膽巴許多幣帛,並下詔自御前校尉中派出10人保護膽巴。實際上,上述記錄都是當時佛教徒的渲染,而元朝皇帝借佛事籠絡西僧,則是元朝朝廷的一貫政策。[3]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二月,成宗北巡,命令膽巴伴駕,到柳林(今北京附近)時突然患病,乃派人召膽巴前來探視。數日後病癒,成宗乃下詔令天下僧人普閱藏經,並大赦天下,還賜給膽巴豐厚禮品。三月,成宗繼續出巡,命膽巴乘坐象輿作為前導。途經雲州龍門時,膽巴對眾弟子稱:「此地龍物所都,或興風雨,恐驚乘輿,汝等密持神咒以待之。」果然在當夜雷電大作,四下震怖,唯皇帝車輿安然無恙。成宗對膽巴更加崇信。[3]

大德七年(1303年)五月十八日午時,膽巴在上都圓寂,享年74歲。成宗得知後悲悼,賜沈檀眾香就上都慶安寺建塔安葬膽巴的遺骨,其舍利則被迎回大都,葬於大護國仁王寺慶安塔。皇慶二年(1313年),元仁宗下詔追贈膽巴為「大覺普惠廣照無上膽巴帝師」。[3]

膽巴生前僅任過元朝國師,是與八思巴同一時期的番僧,又是經八思巴舉薦而成為國師。當時,膽巴威望很高,在史書中多有記載。八思巴返回西藏時,膽巴未能出任帝師,主要原因可能是膽巴不是薩迦款氏家族之人,而是今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的人。[2]

趙孟頫楷書《帝師膽巴碑》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243》,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202》,出自宋濂元史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張羽新、劉麗楣、王紅《帝師和一大批喇嘛僧為元大都帶來了藏族文化》作生於1230年,卒於1303年。五台山佛教在線作生於1229年(宋理宗紹定二年),卒於1303年。
  2. ^ 2.0 2.1 張羽新、劉麗楣、王紅,帝師和一大批喇嘛僧為元大都帶來了藏族文化,載 張羽新、劉麗楣、王紅,藏族文化在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胆巴,五台山佛教在线,2011年01月05日. [2013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