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師與野獸
美容師與野獸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肯·卡皮斯 |
監製 |
|
編劇 | 托德·格拉夫 |
主演 | |
配樂 | 克利夫·艾德曼 |
攝影 | 彼得·里昂斯·科利斯特 |
剪輯 | 喬恩·鮑爾 |
製片商 |
|
片長 | 107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發行商 | 派拉蒙影業 |
預算 | 1600萬美元 |
票房 | 1150萬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美容師與野獸 |
香港 | 天才佳人 |
臺灣 | 天才佳人 |
新加坡 | 天才佳人 |
《美容師與野獸》(英語: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是肯·卡皮斯執導的1997年美國浪漫喜劇片,法蘭·卓雪飾演紐約美容師,被人誤以為是科學教師後獲聘前往東歐某虛構國家,教導該國獨裁領導人(蒂莫西·道爾頓飾)的四名子女。電影主題是文化差異,從《美女與野獸》、《國王與我》、《貝隆夫人》和《音樂之聲》等作品汲取靈感。影片由卓雪創辦的高中甜心影業和派拉蒙影業聯合製作,是她首次主演電影。
托德·格拉夫因熟悉女主角的幽默風格獲選編寫劇本,卓雪將項目作為從電視進軍影壇的跳板。影片在加利福尼亞州比佛利山灰石豪苑和捷克共和國錫赫羅夫城堡取景,導演向方言教練弗朗西·布朗諮詢後創作片中使用的斯洛文澤亞虛構語言。電影配樂由克利夫·艾德曼作曲,倫敦都市管弦樂團演奏。
《美容師與野獸》1997年2月7日上映後普遍評價不佳,評論員批評劇情不適合拍成電影長片,製作情景喜劇倒還勉強過得去,堪稱浪漫喜劇類型片的負面典型。卓雪和道爾頓的演出評價不一,卓雪獲金酸莓獎最差女主角提名。電影票房慘敗,1600萬美元成本僅收穫約1150萬美元票房。
劇情
[編輯]電影以動畫鏡頭開場,王子的吻喚醒公主,但她拒絕他的求愛並逃走。鏡頭切換到紐約美容學校,美容師喬伊·米勒正在上課,學生意外用煙點燃髮膠導致教室起火。喬伊把學生和裝在籠子裡的小動物轉移到安全地點,《紐約郵報》為此以頭條報導稱讚她是英雄。東歐小國斯洛文澤亞(Slovetzia)外交官艾拉·格魯申斯基(Ira Grushinsky)看到報上照片後誤以為喬伊教導科學,於是請她擔任該國獨裁者鮑里斯·波琴科(Boris Pochenko)四個孩子的家庭教師。面對外交官的誤解,喬伊顯然也沒搞清狀況,以為要教的是髮型設計。她起初有些猶豫,壓根兒沒聽過什麼「斯洛文澤亞」,但還是接受邀約飛往該國。艾拉見到喬伊後得知對方真實職業,但喬伊說服他暫時保守秘密。
鮑里斯對喬伊第一印象不佳,但她很快就與卡特里娜(Katrina)、卡爾(Karl),瑪莎(Masha)和尤里(Yuri)四個孩子打成一片。喬伊告訴他們斯洛文澤亞外面的世界什麼樣,還幫他們樹立自信。她聆聽卡特里娜講述與青年叛黨領袖亞歷克(Alek)的戀情,鼓勵卡爾投身美術夢想。喬伊經常和孩子們的父親發生衝突,獨立自主的她根本不怕他,這讓習慣於每個人都怕他的獨裁者很煩。喬伊和卡特里娜前去夜總會,這裡實際上是叛黨的秘密基地。列昂尼德·克萊斯特(Leonid Kleist)總理跟蹤兩女並抓獲亞歷克。
與喬伊關係緩和後,鮑里斯向她表示自己已經厭倦被西方國家稱為「野獸」,喬伊鼓勵他親近民眾、剃掉鬍鬚。參觀工廠期間,喬伊發現斯洛文澤亞沒有工會,於是鼓勵工人罷工。她還安排卡特里娜秘密潛入獄中探視亞歷克。總理建議鮑里斯解僱喬伊,但她說服鮑里斯舉辦聚會招待參加首腦峰會的各國使者,向世界展示他的新形象。鮑里斯同意後讓喬伊負責聚會準備,還考慮不顧列昂尼德反對在峰會期間釋放亞歷克。喬伊在聚會當天向鮑里斯自承只是美容師,根本不是什麼科學教師,他對此完全不介意,並感謝她為他和孩子們帶來歡樂。
聚會期間,列昂尼德找上喬伊,質問她是否安排卡特里娜到獄中探望亞歷克,威脅以叛國罪將她逮捕。鮑里斯決定暫不釋放亞歷克,喬伊告訴他,卡特里娜和亞歷克的幽會的確是她安排,鮑里斯很不高興,責備她不該插手國家政事,喬伊辭職並返回紐約。總理在接下來幾周秘密收攏政府權責,以鮑里斯的名義簽署死刑判決。艾拉把列昂尼德篡權之舉告知鮑里斯,他馬上以叛國罪逮捕總理並剝奪職務。鮑里斯趕到紐約找到喬伊,自承已經釋放亞歷克並同意在國內自由選舉,然後向她示愛,兩人擁吻。
演員
[編輯]- 法蘭·卓雪飾喬伊·米勒
- 蒂莫西·道爾頓飾鮑里斯·波琴科
- 伊恩·麥克尼奇(Ian McNeice)飾艾拉·格魯申斯基
- 帕特里克·麥拉海德(Patrick Malahide)飾列昂尼德·克萊斯特
- 莉薩·雅克布(Lisa Jakub)飾卡特里娜·波琴科
- 邁克爾·勒納(Michael Lerner)飾傑瑞·米勒(Jerry Miller)
- 亞當·拉沃格納(Adam LaVorgna)飾卡爾·波琴科
- 菲利斯·紐曼(Phyllis Newman)飾朱迪·米勒(Judy Miller)
- 希瑟·德洛奇(Heather DeLoach)飾瑪莎·波琴科
- 凱爾·威爾克森(Kyle Wilkerson)和泰勒·威爾克森(Tyler Wilkerson)飾尤里·波琴科
- 蒂莫斯·道靈(Timothy Dowling)飾亞歷克
- 邁克爾·伊梅爾(Michael Immel)飾劇務
- 托尼亞·瓦茨(Tonya Watts)飾模特兒
- 塔瑪拉·梅洛(Tamara Mello)飾孔蘇埃拉(Consuela)
- 塞萊斯特·魯西(Celeste Russi)飾盧佩(Lupe)
- 丹尼爾·埃斯科巴爾(Daniel R. Escobar)飾赫克托(Hector)
- 比利·布朗飾消防員
- 豪爾赫·諾亞(Jorge Noa)飾攝影師
- 卡梅拉·拉帕佐(Carmela Rappazo)飾學生甲
- 克萊德·雷恩(Clyde Wrenn)飾學生乙
- 厄爾·卡羅爾(Earl Carroll)飾工廠工人
- 文森特·斯卡維利(Vincent Schiavelli)飾獄卒
- 瑪麗安妮·穆勒雷爾(Marianne Muellerleile)飾廚師
- 斯帕爾·斯蒂爾曼(R. Sparkle Stillman)飾多麗絲(Doris)
- 埃德蒙·坎布里奇(Edmund Cambridge)飾老人
- 托德·格拉夫(Todd Graff)飾丹尼(Denny)
- 吉恩·克羅諾普洛斯(Gene Chronopoulos)飾僕人
- 大衛·沙克爾福德(David Shackelford)飾廚工
- 邁克·霍頓(Michael Horton)飾童話王子
- 簡·詹金斯(Jane Jenkins)飾聚會上的鄰居
- 扎登尼克·文賽爾(Zdenek Vencl)飾捷克警衛甲
- 瓦茨拉夫·萊格納(Vaclav Legner)飾捷克警衛乙
- 萊昂·西爾弗(Leon Silver)飾瓦茨拉夫(Vaclav)
- 斯蒂芬·馬庫斯(Stephen Marcus)飾伊萬(Ivan)
- 馬歇爾·西爾弗曼(Marshal Silverman)飾裁縫
- 達娜·貝德娜諾娃(Dana Bednarova)飾斯韋特蘭娜(Svetlana)
製作
[編輯]《美容師與野獸》源自法蘭·卓雪的構想[2][3],自稱是向音樂劇《國王與我》致敬[4]。她還是本片的執行製作人,通過旗下高中甜心影業(High School Sweethearts)參與製作[5][6]。編劇托德·格拉夫對卓雪的提議很感興趣,兩人的幽默感類似,而且他已經「熟悉她的嗓音,知道她最適合哪些台詞」,所以卓雪請他編劇[2]。電影製作期間,卓雪的要求就是劇本「完全適合(她)」,開拍後劇本還時有更改[7]。羅傑·伯恩鮑姆(Roger Birnbaum)和彼得·馬克·雅各布森(Peter Marc Jacobson)都是本片執行製作人,格拉夫和小霍華德·科奇(Howard W. Koch, Jr.)任製片人[5]。
卓雪因情景喜劇《天才保姆》(1993至1999年)揚名,打算借本片從電視圈進軍影壇[2]。此前她在電影中只演過配角,處女作是1977年劇情片《週末夜狂熱》,《美容師與野獸》是她首次主演[8]。為避免觀眾不習慣她轉戰大銀幕,卓雪以過去的電視演出為藍本:「這是特殊的戰略選擇,讓觀眾不會太難接受我出演其他人物。我希望能輕鬆過渡,避免他們一下難以接受」[2]。導演肯·卡皮斯(Ken Kwapis)表示,卓雪的噪音、表演功底和特殊喜劇視角都會引來許多觀眾質疑,需要她克服並做好心理準備[9]。在他看來,本片「比漫畫還浪漫」,希望在向觀眾展示她「吵吵嚷嚷而又花里胡哨」的喜劇風格同時,也能表現她脆弱的一面[10]。
蒂莫西·道爾頓參演的消息於1996年7月公布[11],卓雪起初的設想是請奇雲·格連出演鮑里斯,但檔期有衝突[2]。卡皮斯認為道爾頓「魅力十足而且語調很溫柔」[10]。笑匠勞拉·豪斯(Laura House)認為,道爾頓在影壇已經頗有名氣,選擇他出演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卓雪的走紅程度[12]。《影音俱樂部》的威爾·哈里斯(Will Harris)認為,《美容師與野獸》在道爾頓出演的電影中比較輕鬆搞笑。道爾頓在2014年接受採訪時對參與本片演出頗感愉快,並稱讚卓雪善於把握喜劇時機[13]。卓雪自認拍攝期間就像大姐大般罩着道爾頓,不但在喜劇演出上協助他,還確保他有足夠多的幽默台詞[2]。
電影的取景地點包括:加利福尼亞州比佛利山灰石豪苑(Greystone Mansion)、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和錫赫羅夫城堡[5][14]。其中捷克共和國取景鏡頭是在1996年秋攝製,卓雪在此期間還從托斯卡納大區聘請廚師為她做飯[4]。彼得·里昂斯·科利斯特(Peter Lyons Collister)負責攝影,喬恩·鮑爾(Jon Poll)任剪輯師[5]。導演請來方言教練弗朗西·布朗(Francie Brown)協助構建片中使用的斯洛文澤亞虛構語言[15][16],其中包含捷克語、俄語和匈牙利語的顯著影響[15]。影片的攝製預算為1600萬美元[17],終剪版長107分鐘[1]。
主題
[編輯]據法蘭·卓雪透露,本片幽默之處在於把豐富多彩的美國人物與黑暗、壓抑的城堡放在一起[2]。影評人伊曼紐爾·利維(Emanuel Levy)稱,片中以喬伊與鮑里斯相處指代西方民主與僵化低效共產主義之間的文化衝突[5],女主角將斯洛文澤亞推入「自由且技術先進的21世紀」[5]。史蒂芬·亨特(Stephen Hunter)在《巴爾的摩太陽報》發文,稱喬伊就像自由主義的代言人,是忙碌且八卦現代女人的典型[18]。評論將鮑里斯和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對比[6][18][19],亨特認為道爾頓詮釋的人物從衣着、髮型、鬍鬚甚至表情上都讓人想到斯大林,所以這種對比很自然,而且人物決定朝民主方向邁進後形象也很快大變,盡顯「狂野與瘋狂」[18]。
部分影評人將《美容師與野獸》視為童話《美女與野獸》的改編作品[20][21][22],也有文章認為作品受《天才保姆》影響顯著[23][24]。影片和音樂劇《國王與我》、《音樂之聲》頗為相似,都聚焦文化和性別差異[5][25]。佩利媒體中心(Paley Center for Media)研究員巴里·莫努什(Barry Monush)指出,片中喬伊用拉爾夫·勞倫床上用品製作服裝的情節明顯意指《音樂之聲》[24]。利維覺得本片就像「沒有歌曲的歌舞片」[5]。還有評論將電影與恩斯特·劉別謙的《妮諾奇嘉》和《街角的商店》對比[5][26],音樂專欄作家大衛·赫希(David Hirsch)稱《美容師與野獸》配樂類似20世紀40年代電影[27]。卡特里娜與亞歷克相戀,就像莎士比亞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朱麗葉和羅密歐[28][29],還有評論認為片頭的動畫場景是惡搞1959年電影《睡美人》[6]。
配樂
[編輯]美容師與野獸 | |
---|---|
克利夫·艾德曼的原聲帶 | |
發行日期 | 1997年2月11日 |
類型 | 電影配樂 |
時長 | 30:54 |
唱片公司 | 米蘭唱片 |
製作人 | 克利夫·艾德曼 |
《美容師與野獸》的配樂由克利夫·艾德曼(Cliff Eidelman)作曲,英國溫布利CTS錄音室錄製,19首曲目由倫敦都市管弦樂團(London Metropolitan Orchestra)演奏[30]。配樂包含俄羅斯古典音樂和圓舞曲元素[27][30]。艾德曼共創作17首曲目,剩下兩首分別是皮埃爾·狄蓋特創作的《國際歌》和傑里·格拉夫(Jerry Graff)的《J圓舞曲》("The J Waltz")[30],其中《國際歌》增加合唱部分[27]。本片預告片的配樂曲約翰·貝爾(John Beal)作曲[31],但沒有收入原聲帶唱片,後與貝爾的其他預告片配樂發行合輯[30][31]。
1997年2月11日,米蘭唱片(Milan Records)發行《美容師與野獸》的配樂音頻CD[32],之後又在Spotify提供串流點播[33]。原聲帶評價不一,赫希稱讚其中「迷人的老式浪漫曲調」[27],AllMusic網站的傑森·安肯尼(Jason Ankeny)認可艾德曼作曲時不依賴喜劇配樂中爛大街的甜蜜和多愁善感,但批評旋律沉重且沒有重心,缺乏浪漫喜劇應該呈現的活潑與熱情[30]。
曲目[30] | |||
---|---|---|---|
曲序 | 曲目 | 作曲家 | 時長 |
1. | 前奏 | 克利夫·艾德曼 | 1:12 |
2. | 喬伊飛上雲宵 | 克利夫·艾德曼 | 1:19 |
3. | 城堡 | 克利夫·艾德曼 | 1:38 |
4. | 準備聚會 | 克利夫·艾德曼 | 1:41 |
5. | 刀尖上跳舞 | 克利夫·艾德曼 | 1:29 |
6. | 愛上總統 | 克利夫·艾德曼 | 2:35 |
7. | 波琴科接見貧農 | 克利夫·艾德曼 | 2:07 |
8. | 國際歌 | 皮埃爾·狄蓋特 | 1:45 |
9. | 克萊斯特敲詐喬伊 | 克利夫·艾德曼 | 2:02 |
10. | 閣下 | 克利夫·艾德曼 | 0:34 |
11. | 灰姑娘自首 | 克利夫·艾德曼 | 1:51 |
12. | 膽小鬼 | 克利夫·艾德曼 | 1:10 |
13. | 宴會廳圓舞曲 | 克利夫·艾德曼 | 1:31 |
14. | J圓舞曲 | 傑里·格拉夫 | 2:44 |
15. | 鮑里斯的自豪演講 | 克利夫·艾德曼 | 1:10 |
16. | 你這禽獸 | 克利夫·艾德曼 | 2:11 |
17. | 離去 | 克利夫·艾德曼 | 2:20 |
18. | 王子與公主 | 克利夫·艾德曼 | 1:35 |
總時長: | 30:54 |
發行和票房
[編輯]1997年2月4日,《美容師與野獸》在好萊塢首映[34]。美國電影協會在派拉蒙影業位於洛杉磯的放映室審查後為本片評級PG[5]。1997年2月7日,電影通過派拉蒙影業在1801家劇院全面上映[1][5][35]。伊曼紐爾·利維認為本片目標觀眾是情人節出來約會的人群[5]。
電影上映首周在票房榜排名第三[17],周末進賬408萬美元[36][37]。影片的影院發行總收入只有1148萬6880美元[17][38]。2015年,Box Office Mojo估算電影票價結合通貨膨脹後收入2254萬8300美元[35]。《美容師與野獸》遠未收回成本,屬於票房炸彈[17][30]。卓雪認為電影票房失敗主要是因為上映時不巧遇到《星球大戰》特別修復版強力競爭[39]。
《美容師與野獸》的VHS錄像帶發行後於1998年3月21日登上《告示牌》暢銷榜第38位[40]。電影的DVD在2003年6月24日發行,其中包含卓雪的評論音軌[1][41][42]。此外,本片還在Prime影音提供線上發售[19],並於2015年4到10月在Netflix發行流媒體[43][44]。2020年HBO Max運營後同樣提供流媒體觀看[45]。卓雪在2020年接受採訪時稱,影片一直在為派拉蒙影業營收,而且已經開始發展續作[39]。她還稱,派拉蒙影業總裁雪莉·蘭辛透露本片家用視頻和電視收視成績一直很好,足以證明這是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作品[46]。
專業評價
[編輯]影評人對《美容師與野獸》普遍評價不佳[1][16][47]。羅傑·伊伯特雖然認可女主角的魅力,但覺得觀眾無法對喬伊產生共鳴,因為「我們根本不覺得她會彷徨、擔憂或脆弱」[29]。MTV新聞(MTV News)刊登埃里克·斯尼德(Eric Snider)的文章,批評影片人物發展和缺乏幽默的劇情[28]。《芝加哥論壇報》的吉恩·西斯克(Gene Siskel)認為劇本表現欠佳,惡搞《音樂之聲》的情節盡顯愚蠢[48]。不過,《電視指南》的梅特蘭·麥克唐納(Maitland McDonagh)和IGN網站的阿諾德·布倫伯格(Arnold T. Blumberg)認為,《美容師與野獸》的觀影過程頗為愉快,既不至讓人感到冒犯,內容也足夠輕鬆[19][22]。凱莉·里基(Carrie Rickey)在《費城詢問報》發文,稱本片就像風味小吃,把幾乎所有童話惡搞個遍,時不時會有很沒臉沒皮的風趣橋段[49]。
評論員批評電影太像情景喜劇[18][27][50],《紐約時報》刊登斯蒂芬·霍爾頓(Stephen Holden)的文章,稱卡皮斯和格拉夫對素材的提煉還不足以支撐長片電影需要[51]。麗莎·施瓦茨鮑姆(Lisa Schwarzbaum)在《娛樂周刊》發文,稱本片和同年的《傻瓜跑進來》(Fools Rush In)失敗原因類似,故事本身或多或少有些乾貨不足,但卻都很自命不凡[23]。還有評論認為喬伊基本上就是卓雪在《天才保姆》中角色的翻版[27][52],堪稱浪漫喜劇類型片的負面典型[16][53]。《聖地亞哥讀者報》(San Diego Reader)的鄧肯·謝潑德(Duncan Shepherd)批評《美容師與野獸》的劇情不過是將《妮諾契卡》性別倒轉,處處顯得廉價[26]。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刊登格蕾絲·蒙哥馬利(Grace Montgomery)的評價,稱影片是過時的90年代浪漫喜劇,過於依賴陳辭濫調和老套俗見[53]。2015年,「精煉29」(Refinery29)網站的艾琳·唐納利(Erin Donnelly)將喬伊和鮑里斯列入最缺乏化學反應的30對浪漫喜劇情侶[54]。但勞倫·勒藤(Lauren Le Vine)同年也在該網站發文,聲稱《美容師與野獸》堪稱經典並讚揚男女主角的化學反應[55]。
卓雪的演出評價不一。伊曼紐爾·利維稱讚喬伊「隨和、風趣而討喜」,就是40歲的女演員演天真少女有點不妥。利維覺得她的噪音獨特,結合猶太人特色舉止讓人想到范妮·布萊斯(Fanny Brice)和芭芭拉·史翠珊。[5]約翰·彼得拉基斯(John Petrakis)在《芝加哥論壇報》發文,稱讚本片有20世紀50年代電影中那種「戰後的天真」風味,在他看來,喬伊的形象,特別是「蓬鬆的波浪髮型、濃重的妝粉、花哨的衣裝和異乎尋常的嗓音」,讓人想起茱蒂·霍利德[56]。《德瑟雷特新聞報》(Deseret News)的傑夫·維奇(Jeff Vice)認為,男女主角讓人想到尤·伯連納和狄波拉·嘉,但表現遠遠不及[6];埃里克·斯尼德批評卓雪塑造的人物就像地獄版瑪麗·波平斯(Mary Poppins),笑起來像豬一樣哼哼作響[28]。許多評論對卓雪的噪音不以為然[18][29][57],梅特蘭·麥克唐納覺得她的「鼻音能震碎水晶」,但估計粉絲會喜歡如此演出[19]。卓雪獲第18屆金酸莓獎最差女主角獎提名,所幸沒有獲獎[58]。
影評人對道爾頓的表演同樣褒貶不一。《華盛頓郵報》刊登麗塔·肯普利(Rita Kempley)的文章,稱讚道爾頓的坎普風演出[59],傑夫·維奇認可他的面部表情及細緻入微的變化[6]。史蒂芬·亨特覺得道爾德雖然成功塑造和藹可親的人物,但電影整體表現太差,無法讓他星途更進一步[18]。約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在《洛杉磯時報》發文,認可男主角的喜劇演出,但感覺所有人物在卓雪旁邊都顯得僵硬[57]。梅特蘭·麥克唐納批評道爾頓過於嚴肅,如果不是選他主演,電影可能會更加輕鬆愉快[19]。《林肯星報》的文章也對道爾頓評價不佳,覺得他皺起眉頭就像便秘,所以在片中只適合一直坐着不動[52]。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Rotten Tomatoes.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 ^ 2.0 2.1 2.2 2.3 2.4 2.5 2.6 Davis, Sandi. Actress Fits "High Maintenance" Profile. The Oklahoman. 1997-02-0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 ^ Drescher, Fran. Enter Whining. New York City: Regan Books. 1996: 264 [2020-11-01]. ISBN 0-06-039155-3.
- ^ 4.0 4.1 Longsdorf, Amy. Fran Drescher has just a sip of whine. The Morning Call. 1996-08-03: A37–A38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透過Newspapers.com.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Levy, Emanuel.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Variety. 1997-02-03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6.0 6.1 6.2 6.3 6.4 Vice, Jeff. Film review: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The. Deseret News. 1997-02-0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Portman, Jami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Calgary Herald. 1996-11-06: C5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2) –透過Newspapers.com.
- ^ Hillard, Gloria.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close to Dresher's roots. CNN. 1997-02-0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30).
- ^ Strauss, Bob. Drescher hopes to show she's more than a 'Nanny'. Los Angeles Daily News. 1997-02-04: D5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透過Newspapers.com.
- ^ 10.0 10.1 Beck, Marilyn; Smith, Stacy Jenel. Hollywood: The King and Oy. New York Daily News. 1996-10-10: 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3) –透過Newspapers.com.
- ^ Rodd, Catherine. Information, please. TVtimes. Edmonton Journal. 1996-08-16: 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透過Newspapers.com.
- ^ House, Laura. Romantic Comedies. Elwood, Graham; Mancini, Chris (編). The Comedy Film Nerds Guide to Movies. New York City: Morgan James Publishing. 2012: 149. ISBN 978-1-61448-221-5.
- ^ Harris, Will. Timothy Dalton on Penny Dreadful, serenading Mae West, and being James Bond. The A.V. Club. 2014-05-09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 White, Robert; White, Phyllis. Hollywood and the Best of Los Angeles. Garsington: Hunter Publishing, Inc. 2011: 273. ISBN 1-58843-286-6.
- ^ 15.0 15.1 Rogers, Stephen D. The Dictionary of Made-Up Languages: From Elvish to Klingon, The Anwa, Reella, Ealray, Yeht (Real) Origins of Invented Lexicons. Avon: Simon and Schuster. 2011. ISBN 978-1-4405-2817-0.
- ^ 16.0 16.1 16.2 Gallagher, Brenden. The 50 Worst Romantic Comedies: 14.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1997). Complex. 2012-12-05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5).
- ^ 17.0 17.1 17.2 17.3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Summary). Box Office Mojo.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Hunter, Stephen. Fran, keep your day job Review: It's a stretch, but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does offer a measure of mirth. And, remember who's talking – you may want earplugs.. The Baltimore Sun. 1997-02-0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參數
|newspaper=
與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
或|website=
) (幫助) - ^ 19.0 19.1 19.2 19.3 19.4 McDonagh, Maitland.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Reviewed by Maitland McDonagh. TV Guide.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 參數
|journal=
與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journal}}
或|website=
) (幫助) - ^ Semlyen, Nick De. Beauty And The Beast Review. Empire. 2017-03-16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6).
- ^ Washington, Ariene. 13 'Beauty and the Beast' Adaptation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3-10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22.0 22.1 Blumberg, Arnold T. Beauties and the Beast: 9 Other Filmed Versions of the Tale as Old as Time. IGN. 2017-03-16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23.0 23.1 Schwarzbaum, Lisa. Fools Rush In;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7-02-14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 ^ 24.0 24.1 Monush, Barry. That Ever-Present Sound of Music: Pop Culture References to the Musical. The Sound of Music FAQ: All That's Left to Know About Maria, the von Trapps, and Our Favorite Things. Milwaukee: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15. Chapter 15. ISBN 978-1-4803-6043-3.
- ^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Golden Movie Retriever. 2008-01-01 [201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 ^ 26.0 26.1 Shepherd, Duncan.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San Diego Reader.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Hirsch, David.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Deutsch, Didier C. (編). MusicHound Soundtracks: The Essential Album Guide to Film, Television and Stage Music. New York City: Visible Ink Press. 2000: 46 [2020-11-01]. ISBN 1-57859-101-5.
- ^ 28.0 28.1 28.2 Snider, Eric. Eric's Bad Movies: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1997). MTV News. 2008-05-01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6).
- ^ 29.0 29.1 29.2 Ebert, Roger.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RogerEbert.com. 1997-02-0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Ankeny, Jason. AllMusic Review by Jason Ankeny. AllMusic.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31.0 31.1 Coming Soon: The John Beal Trailer Project, Vol. 1. Apple Music. [2018-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Releases. AllMusic.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Spotify.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Premiere of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Getty Images. 1997-02-04 [2018-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35.0 35.1 Ken Kwapis. Box Office Mojo. [2015-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6).
- ^ 'Dante's Peak' unable to slow down 'Star Wars' charge. Chicago Tribune. 1997-02-12: 5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3) –透過Newspapers.com.
- ^ Top Ten Films. The Washington Post. 1997-02-11 [2018-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1).
- ^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Weekly). Box Office Mojo. [201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 ^ 39.0 39.1 Fran Drescher Reflects on the Effect of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Opening the Same Weekend as 'Star Wars'. WFSB. 2020-02-21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5).
- ^ Top Video Sales. Billboard. 1998-03-21, 110 (12): 94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 ^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8-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Drescher, Fran.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Audio Commentary (訪談). Paramount Pictures. 2003-09-08.
- ^ O'Neil, Lorena. Netflix New Releases Coming in April 2015: 'Noah,' 'National Treasure,' 'Hot Fuzz'.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4-21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9).
- ^ Movies and TV Shows Leaving Netflix in October 2015.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9-29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 ^ Patches, Matt. Nearly every movie and show now on HBO Max. Polygon. 2020-05-2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 ^ Rudolph, Christopher. Fran Drescher Is Back to Help You Through These Dark Times. NewNowNext.com. 2020-03-31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0).
- ^ Critic Reviews. Rotten Tomatoes.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4).
- ^ Siskel, Gene. It Takes An Hour For `Dante's Peak' To Start Cooking. Chicago Tribune. 1997-02-0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8).
- ^ Rickey, Carrie. New and Noteworthy: Box-office hits.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1997-02-16: F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1) –透過Newspapers.com.
- ^ Arnold, William. 'Beautician' resembles TV sitcom. The Town Talk. 1997-02-08: C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1) –透過Newspapers.com.
- ^ Holden, Stephen. A Dictator Who Has Potential. The New York Times. 1997-02-07: C12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 ^ 52.0 52.1 Screenings: New Releases. Lincoln Journal Star. 1997-02-07: 2B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1) –透過Newspapers.com.
- ^ 53.0 53.1 Montgomery, Grace.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Common Sense Media. 2015-04-15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8).
- ^ Donnelly, Erin. 30 Random Rom-Com Couples That Didn't Quite Work. Refinery29. 2015-08-24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 ^ Le Vine, Lauren. Here's Everything Coming To Netflix In April. Refinery29. 2015-04-02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1).
- ^ Petrakis, John. Beauty Of Fran Drescher's `Beautician' In The Comedic Writing. Chicago Tribune. 1997-02-0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 ^ 57.0 57.1 Anderson, John.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King and I' Meets 'Nanny'. Los Angeles Times. 1997-02-07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 ^ Wilson, John. 1997 Archive. Golden Raspberry Awards. 1998-03-22 [2016-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3).
- ^ Kempley, Rita. The Beautician and the Beast'. The Washington Post. 1997-02-07 [2020-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