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近期變更
隨機條目
說明
說明
維基社群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知識問答
字詞轉換
IRC即時聊天
聯絡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搜尋
搜尋
外觀
資助維基百科
建立帳號
登入
個人工具
資助維基百科
建立帳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目次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序言
1
參考文獻
切換目次
簇衰變
15 種語言
العربية
Deutsch
English
Esperanto
Español
Français
Bahasa Indonesia
日本語
한국어
Монгол
Polski
Português
Română
Русский
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條目
討論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閱讀
編輯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固定連結
頁面資訊
引用此頁面
取得短網址
下載QR碼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
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數據項目
外觀
移至側邊欄
隱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簇衰變
(cluster decay)是一種罕見的
核衰變
過程,其中
原子核
會發射出由
中子
和
質子
組成的小「團簇」 。該團簇的
核子
數比
α粒子
(4個)還要多,不過少於
核裂變產物
。
[
1
]
參考文獻
[
編輯
]
^
Kondev, F. G.; Wang, M.; Huang, W. J.; Naimi, S.; Audi, G.
The NUBASE2020 evaluation of nuclear properties
(PDF)
. Chinese Physics C. 2021,
45
(3): 030001.
doi:10.1088/1674-1137/abddae
.
"
閱
論
編
原子核物理學
原子核
核子
n
p
核力
原子核結構
(
英語
:
Nuclear structure
)
核反應
核模型
和穩定性
液滴模型
核殼層模型
核結合能
中子-質子比率
(
英語
:
Neutron–proton ratio
)
原子核滴線
穩定島
核素
分類
同位素
(有相同的
質子數
)
同量素
(有相同的
質量數
)
同中子素
(有相同的
中子數
)
核同質異能素
(有相同的質子數及中子數,但
核能態
不同)
鏡像核
(
英語
:
Mirror nuclei
)
衰變過程
尋常衰變
α衰變
α粒子
β衰變
β粒子
正電子發射
(β
+
衰變)
電子俘獲
γ衰變
γ射線
特殊衰變
中子發射
質子發射
雙β衰變
雙電子俘獲
(
英語
:
Double electron capture
)
自發分裂
簇衰變
內轉換
(
英語
:
Internal conversion
)
同質異能躍遷
衰變鏈
衰變產物
捕獲過程
電子俘獲
中子俘獲
質子俘獲
(
英語
:
Proton capture
)
r過程
s過程
p過程
rp過程
分裂
過程
自發分裂
散裂
(
英語
:
Spallation
)
宇宙射線散裂
光致蛻變
核合成
太初核合成
恆星核合成
質子—質子鏈反應
碳氮氧循環
氦融合
氦核作用
3氦過程
碳燃燒過程
氖燃燒過程
氧燃燒過程
矽燃燒過程
超新星核合成
千新星核合成
核物理學家
漢斯·貝特
亨利·貝可勒爾
克林頓·戴維孫
瑪麗·居里
皮埃爾·居里
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
伊雷娜·約里奧-居里
恩里科·費米
羅伯特·奧本海默
歐內斯特·盧瑟福
約瑟夫·湯姆孫
愛德華·泰勒
歐內斯特·勞倫斯
莉澤·邁特納
奧托·哈恩
愛德華·珀塞爾
歐內斯特·沃爾頓
約翰·考克饒夫
弗里茨·施特拉斯曼
馬克·奧利芬特
原子核物理學分類
物理學主題
分類
:
原子核物理學
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