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二次穿鼻之戰

座標22°45′41.45″N 113°39′30.58″E / 22.7615139°N 113.6584944°E / 22.7615139; 113.658494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穿鼻之戰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

英軍在穿鼻島行進
日期1841年1月7日
地點22°45′41.45″N 113°39′30.58″E / 22.7615139°N 113.6584944°E / 22.7615139; 113.6584944
結果 英國勝利,穿鼻草約簽訂
領土變更 查理·義律宣佈清朝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
參戰方

英國 英國

清朝
指揮官與領導者
伯麥 關天培
兵力
12艘船隻

1,500士兵
15艘戎克船

2,000士兵
2個要塞
傷亡與損失
38人受傷 277人陣亡
467人受傷
100人被俘虜
11艘戎克船被擊沉
191支槍械被收繳
2個要塞被佔領
1南京條約中正式割讓

第二次穿鼻之戰是中英兩國軍隊於1841年1月7日在清朝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之間進行的一場戰役,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a]。1841年1月,英軍在虎門海峽發動攻擊,占領了穿鼻島和大角頭上的要塞。英國全權代表查理·義律與滿清官員琦善談判並在1月20日簽署穿鼻草約。作為協議的條款之一,查理·義律宣布香港島被滿清割讓給大大英帝國,此後英國人於1月26日正式擁有該島。

背景

[編輯]

1840年9月,清朝道光帝琦善接替林則徐兩廣總督職務。[2]英國外交大臣第三代巴麥尊子爵亨利·坦普爾指示全權代表查理·義律向滿清提出開通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港口以及獲得至少一個小島(或者如果滿清拒絕,則在中國大陸上建立一個英國飛地);並確保對被滿清沒收的鴉片以及在英國的軍事費用給予賠償。 [3] [4] 12月1日,查理·義律寫信給第三代巴麥尊子爵亨利·坦普爾,稱會讓滿清在十天內同意這些要求。在截止日期的三天後,查理·義律印度總督 喬治·伊登,第一代奧克蘭伯爵致函,表示他未能使得滿清讓步,但未來仍有希望。 [5]

在與琦善的談判中,查理·義律希望英國在六年內獲得700萬美元的賠償,並要求將廈門舟山割讓給英國。琦善原本提出在十二年內賠償500萬美元,所以他們同意賠償600萬美元。 [3] 然而,琦善拒絕了查理·義律的領土要求。 12月17日,查理·義律提出放棄舟山,但要拿其他領土來交換。 [5] 琦善又拒絕了。查理·義律告訴他:「這裡聚集了很多英國部隊,如果你故意拖延不肯答應我們的要求,會讓我們變得不耐煩!」 [6] 一年過去了,英國人的要求仍未得到滿清答復。 後來廣州謠傳道光皇帝要重啟戰爭的謠言。1841年1月5日,查理·義律準備對廣州發起進攻,並通知琦善,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協議,進攻將在兩天內開始。 [7]

戰鬥

[編輯]

英軍船隻於1月7日上午8:00開始從三板洲粵語三板洲出發。 [8] 9:00,英軍登陸穿鼻島

英軍在島上行走了1.5英里(2.4公里),發現了清軍的一個要塞。當清軍發現英軍前來時,立刻朝英軍開火。作為回應,在島上的英軍使用大炮朝清軍還擊。清軍開火時間持續約20分鐘。在硫磺號船長愛德華·卑路乍指揮下,附近的英軍船隻「 皇后號」(Queen )和「 復仇女神號 」(Nemesis)輪番朝清軍要塞發射炮彈,其他英國船隻朝島上另一個清軍要塞炮擊。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清軍的炮擊聲開始沉寂。 10:00 ,一個清軍要塞被占領,另一個清軍要塞被英軍包圍。 [9] 在把被包圍的清軍要塞佔領後,「復仇女神號 」(Nemesis)襲擊了關天培的船隻。 [b] [11] [12]

復仇女神號(右側)將一艘清軍船隻擊沉
復仇女神號在穿鼻與清軍船隻交戰

中午時分,兩艘英軍船隻駛向關天培所在的船。[13] [14] 他們發現船上只有一個人,那個人在看到英軍登上船後,便跳下船頭 。 同時,英軍開始進攻大角頭。 [9] [15] 11:20  ,英軍攻入了要塞 。在交戰中,清軍無法承受英國鳥銃的猛攻。要塞最終被攻佔。 [16]

這場戰役中總共有38名英國人受傷。 [11] [17] 英方評估清軍2000名士兵中有500至600人陣亡。 [18] 清朝的記錄顯示有744人傷亡(277人死亡和467人受傷)。 [19] [20]此外英軍擊沉了11艘清軍船隻[13] [21] ,並收繳了191枚火炮。 [22] 第二天英國釋放了100名放下武器的清軍俘虜。 [23] [24]

後果

[編輯]

查理·義律將一名清朝俘虜還給了關天培,並寫了一封信,向其解釋「戰爭的用途」。 [25] 1月8日上午11:30 ,英國船隻在接近威遠島時,一艘由老婦人駕駛的船舉著白旗朝英軍駛來。 [26] [27] 老婦人船上的一名男子被帶上英國船隻,聲稱關天培希望英方停止敵對行動三天,以便他能聯繫琦善[28] [29] [30]

1月20日,在穿鼻草約簽署後,查理·義律宣布了琦善與他本人之間達成的初步協議的內容,其中涉及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以及清朝向英國政府支付600萬英鎊的賠償金和在農曆新年後的十天之內重開廣州貿易。 [31] 英軍同意將穿鼻島和大角頭歸還給清朝,並從舟山撤離。 [32]

道光皇帝得知琦善私自簽署穿鼻草約的消息後大為不滿,並下令將琦善革職問罪。 [33] [34] [35] 1841年4月21日,第三代巴麥尊子爵亨利·坦普爾 寫了一封譴責信寄給查理·義律[4] 第三代巴麥尊子爵亨利·坦普爾 認為英國所得到的香港是一個貧瘠的島嶼,島上甚至連房子都沒有。 [36] 1841年5月, 砵甸乍接替查理·義律擔任英國全權代表[36]

備註

[編輯]
腳註
  1. ^ Charles Elliot wrote "Chuenpee" for what some have written "Chuenpi" and is called "Chuanbi" (穿鼻) in pinyin.[1]
  2. ^ Anson's Bay lies between Chuenpi and Anunghoy Island, north of Chuenpi.[10]
引文
  1. ^ Hoe & Roebuck 1999, p. xviii
  2.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9, pp. 412–413
  3. ^ 3.0 3.1 Hanes & Sanello 2004, p. 117
  4. ^ 4.0 4.1 Le Pichon 2006, p. 39
  5. ^ 5.0 5.1 Fay 1997, p. 270
  6. ^ Hanes & Sanello 2004, p. 118
  7. ^ Mackenzie 1842, p. 14
  8.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0, p. 37
  9. ^ 9.0 9.1 Bulletins of State Intelligence 1841, pp. 223–224
  10. ^ Hall & Bernard 1844, p. 125
  11. ^ 11.0 11.1 MacPherson 1843, p. 267
  12. ^ The Nautical Magazine 1841, p. 415
  13. ^ 13.0 13.1 Hall & Bernard 1844, p. 127
  14. ^ The United Service Journal 1841, p. 242
  15. ^ Bulletins of State Intelligence 1841, p. 232
  16.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0, p. 41
  17. ^ Bulletins of State Intelligence 1841, p. 229
  18. ^ Bulletins of State Intelligence 1841, p. 225
  19. ^ Mao 2016, pp. 206–207
  20. ^ Ouchterlony 1844, p. 96
  21. ^ Belcher 1843, p. 144
  22. ^ Bulletins of State Intelligence 1841, p. 243
  23. ^ Bulletins of State Intelligence 1841, p. 226
  24. ^ Parker 1888, p. 25
  25. ^ Bingham 1843, p. 30
  26. ^ Mackenzie 1842, p. 25
  27. ^ Ouchterlony 1844, pp. 100–101
  28. ^ Mackenzie 1842, pp. 25–26
  29. ^ MacPherson 1843, p. 72
  30.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1, p. 578
  31.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0, p. 63
  32. ^ Bulletins of State Intelligence 1841, p. 270
  33. ^ Martin 1847, p. 66
  34. ^ Davis 1852, p. 50
  35. ^ Davis 1852, pp. 51–52
  36. ^ 36.0 36.1 Le Pichon 2006, p. 40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