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秦景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秦景公
秦國君主
君主
統治前576年—前537年
儲君秦哀公
逝世前537年
安葬
丘里南
子嗣秦哀公
諡號
景公
政權秦國(春秋)
父親秦桓公
首都雍城高寢宮

秦景公(?—前537年),《春秋分紀》記載名,《世本》誤記載名后伯車[註 1],《史記·秦始皇本紀》作秦僖公[註 2]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桓公之子,在位40年。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前577年,秦桓公去世,其子秦景公繼位。[2]

前564年,秦景公派士雃楚國請求援軍攻打晉國子囊以晉強秦弱為由勸說楚共王不要出兵,楚共王不聽。同年秋,楚共王駐兵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北)作為秦國的援軍,秦國隨後攻打晉國,晉國國內正遭受饑荒,無力反擊。[3]作為報復,晉悼公於次年派荀罃攻打秦國。[4]

前562年,楚共王率軍攻打鄭國,並派子囊向秦國求援,秦景公派右大夫詹率軍救援,鄭簡公背棄與晉國的同盟,與楚國結盟。同年,楚國與鄭國派兵攻打晉國的盟國宋國,晉國為救援宋國率領諸侯聯軍討伐鄭國。[5][6]秦景公派庶長鮑、庶長武率兵救援鄭國。庶長鮑先進入晉國國境,晉軍守將士魴因為秦軍人少而放鬆警惕。庶長武從輔氏(今陝西省大荔縣)渡過黃河,同庶長鮑夾擊晉軍,秦軍與晉軍在櫟地(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南)交戰,晉軍大敗。[7]

為報復晉國攻打鄭國,前561年,楚國派子囊,秦國派庶長無地在楊梁(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南)會師,攻打宋國。同年,楚共王派司馬子庚到秦國聘問,以感謝秦景公將女兒嫁給楚國。[8]

遷延之役

[編輯]

為報櫟之戰戰敗之仇,前559年,晉悼公荀偃率領魯國叔孫豹齊國崔杼、宋國華閱仲江衛國北宮括、鄭國公孫蠆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郳國攻打秦國。[9][10]諸侯聯軍到達涇河後卻不肯渡河,叔向會見叔孫豹後,魯國、莒國先率軍渡河。在公孫蠆和北宮括的勸說下,諸侯聯軍渡過涇河後駐紮。秦國人在涇河上游放置毒藥,諸侯聯軍死傷慘重。在公孫蠆的激勵下,晉軍主將荀偃下令填平取水的井,拆毀做飯的爐灶,諸侯聯軍到達棫林(今陝西省華縣東)後撤軍。晉國將領欒鍼士鞅沖入秦軍營中,欒鍼戰死,欒黶因其弟欒鍼之死遷怒於士鞅,士鞅被迫出奔秦國。[11]

秦景公向士鞅詢問晉國的大夫誰會先滅亡,士鞅回答說是欒氏。秦景公說:「是因為欒黶驕橫的緣故嗎?」士鞅回答說:「是的,欒黶太驕橫了,但禍患恐怕要降落在欒盈身上。」秦景公為他為何,士鞅回答說:「欒書的恩德還留在百姓中間,而欒黶積累了太多的怨恨。到了欒盈一代,欒盈的恩德還沒能積累,欒書一代的恩德早就消耗完了,所以欒氏滅亡應該在欒盈一代。」秦景公認為士鞅說的話很有見地,就讓士鞅返回晉國,並請求晉悼公恢復了他原來的職位。[12]

諸侯和談

[編輯]

晉悼公死後,秦晉兩國都想結束戰爭,於是兩國開始和談。為此,前549年,晉平公韓起到秦國結盟,秦景公也派后子鍼到晉國結盟,但雙方存在分歧,同意罷兵休戰而未結盟。[註 3][13]前547年,秦國再派後子鍼到晉國重新結盟。[14]同年夏,楚國、秦國聯合攻打吳國,到達雩婁(今河南省商城縣東北),得知吳國早有防備後退兵。秦楚聯軍趁機攻打鄭國,擊敗鄭國軍隊,打到城麇。楚國俘虜皇頡印堇父,楚國押送皇頡回國,將印堇父交給秦軍。子太叔按照子產的吩咐,用禮品贖回印堇父。[15]

前546年,宋國大夫向戌召集諸侯舉行弭兵之盟,派使者通報秦國,但秦國沒有派使者參加會盟。[16]

前541年,秦景公的同母弟后子鍼因為被人說壞話誣陷,害怕被殺,於是逃奔到晉國,逃走時帶着錙重車上千輛。晉平公說:「您這樣富有,為什麼還要逃亡呢?」后子鍼回答說:「秦君無道,我害怕被殺害,想等到他的繼承人繼位後再回去。」[17]

去世

[編輯]

前537年,秦景公去世,葬於丘里南,其子秦哀公繼位。同年,后子鍼回到秦國。[18][19]

墓葬

[編輯]

秦景公墓葬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南指揮鎮南指揮村,從1977年開始發掘,1986年發掘完畢,是鳳翔縣秦公陵園區43座墓葬中首次發掘的最大墓葬,故稱秦公一號大墓。大墓平面呈「中」字型,有東、西墓道和墓室。東墓道長156.1米,西墓道長84.5米,墓室長59.4米,寬38.8米,深24.5米,四壁有三層台階,呈倒金字塔狀。

秦公一號大墓占據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五個之最:一是迄今中國發掘的占地面積最大墓葬;二是墓內186具人殉是目前已發掘的自西周以來人殉最多的墓葬(若把人牲和人殉嚴格區分開,其殉人規模也超過了殷王陵[20][21][22]);三是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出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這是使用了周天子才可享用的禮儀;四是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例證;五是大墓內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文字多達180多個,字形為籀文,酷似石鼓文[23]

注釋

[編輯]
  1. ^ 伯車是秦景公同母弟后子鍼的字,《世本》誤將秦景公之名作后伯車,而《史記索隱·秦始皇本紀》、《史記集解·秦本紀》引用《世本》此記載同樣錯誤。
  2. ^ 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認為此記載有誤,見梁所著《史記志疑》第134頁。[1]史記索隱·秦始皇本紀》記載景公一作僖公
  3. ^ 此事《左傳》記載於魯襄公二十五年,杜注認為應為魯襄公二十四年之事,魯襄公二十四年應為秦景公二十八年,而《史記·卷五·秦本紀》和《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均有誤。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梁玉繩. 《史記志疑》. 中華書局. 1981年4月. ISBN 978-7-101-05109-4. 
  2. ^ 史記·卷五·秦本紀》:桓公立二十七年(應為二十八年)卒,子景公立。
  3. ^ 左傳·襄公九年》:秦景公使士雃乞師於楚,將以伐晉,楚子許之…秋,楚子師於武城以為秦援。秦人侵晉,晉飢,弗能報也。
  4. ^ 《左傳·襄公十年》:晉荀罃伐秦,報其侵也。
  5. ^ 左傳·襄公十一年》:楚子囊乞旅於秦,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伐宋。
  6. ^ 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鄭簡公)四年,與楚伐宋,晉率諸侯伐我,秦來救。
  7. ^ 左傳·襄公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鮑先入晉地,士魴御之,少秦師而弗設備。壬午,武濟自輔氏,與鮑交伐晉師。己丑,秦、晉戰於櫟,晉師敗績,易秦故也。
  8. ^ 《左傳·襄公十二年》:冬,楚子囊、秦庶長無地伐宋,師於揚梁,以報晉之取鄭也…秦嬴歸於楚。楚司馬子庚聘於秦,為夫人寧,禮也。
  9. ^ 《春秋·襄公十四年》: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10. ^ 《左傳·襄公十四年》:於是,齊崔杼、宋華閱、仲江會伐秦,不書,惰也。
  11. ^ 《左傳·襄公十四年》: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及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叔向退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北宮懿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於棫林,不獲成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欒鍼與士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反,欒黶謂士匄曰:「余弟不欲住,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將殺之。」士鞅奔秦。
  12. ^ 《左傳·襄公十四年》:秦伯問於士鞅曰:「晉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欒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對曰:「然。欒黶汰虐已甚,猶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曰:「何故?」對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其甘棠,況其子乎?欒黶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沒矣,而黶之怨實章,將於是乎在。」秦伯以為知言,為之請於晉而復之。
  13.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應為襄公二十四年)其五月,秦、晉為成。晉韓起如秦蒞盟,秦伯車如晉蒞盟,成而不結。
  14.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鍼如晉修成。
  15.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五月,至於城麇…楚人以皇頡歸。印堇父與皇頡戍城麇,楚人囚之,以獻於秦…秦人不予。更幣,從子產而後獲之。
  16. ^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宋向戌善於趙文子,又善於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告於秦,秦亦許之…釋齊、秦,他國請相見也。
  17. ^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景公)三十六年,景公母弟后子鍼有寵,景公母弟富,或譖之,恐誅,乃奔晉,車重千乘。晉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對曰:「秦公無道,畏誅,欲待其後世乃歸。」
  18. ^ 《史記·卷五·秦本紀》: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后子鍼復來歸秦。
  19.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景公享國四十年。居雍高寢,葬丘里南。生畢公。
  20. ^ 王恩田. 關於殉葬問題的再認識[J]. 齊魯學刊, 1983(1):6.
  21. ^ 黃展岳《中國古代的人牲人殉問題》
  22. ^ 黃展岳《中國古代的人牲人殉新資料概述》
  23. ^ 寶雞市地方志辦公室. 秦公一号大墓. 寶雞地情網. 2011年6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中文(簡體)). 
前任:
秦桓公
秦國君主
前576年—前537年
繼任:
秦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