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路易·杜隆
皮埃爾·路易·杜隆 Pierre Louis Dulong Pierre Louis Dulong | |
---|---|
出生 | 上諾曼底大區魯昂 | 1785年2月12日
逝世 | 1838年7月19日 法國巴黎 | (53歲)
墓地 | 拉雪茲神父公墓 |
國籍 | 法國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化學、物理學 |
皮埃爾·路易·杜隆(法語:Pierre Louis Dulong,法語發音:[pjɛʁ lwi dylɔ̃];1785年2月12日—1838年7月19日;部分中國大陸文獻也稱為杜隆,P.-L.),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1]杜隆4歲時成爲了孤兒,由他的阿姨在法國歐塞爾撫養長大。杜隆於1801年考入了巴黎綜合理工學院。1819年,杜隆和亞歷克西·泰雷茲·珀蒂合作,揭示了「金屬元素的質量熱容與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成反比」的經驗規律,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杜隆-珀蒂定律。這一定律在當時很受認可和稱讚,但現在來看它有很多問題。1838年7月19日,杜隆因為胃癌死於法國巴黎並安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他和其他71位名人的名字被刻在埃菲爾鐵塔上。
在社會上,杜隆常被視為一個冷淡而無趣的個人。但是他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不同意這一觀點,把他的個性看作是寡言順從而非無趣沉悶。他熱愛科學,在實驗時態度冷淡、高度放鬆,並且很勇敢。
早期生活及教育
[編輯]他是一位獨生子女,在4歲時成為了孤兒,由他的阿姨在歐塞爾撫養長大[2][3][4][5]。他在魯昂的皮埃爾-高乃依公立中學和歐塞爾完成了中學教育[3]。1801年,他考入了巴黎綜合理工學院[6]。但由於健康狀況欠佳,他的學習受到了阻礙[6]。他原本打算學習醫學但又放棄了,原因可能是缺乏資金[6]。後來他轉攻其他科學領域,在路易斯·賈奎斯·瑟納德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職業生涯
[編輯]他在化學領域作出了如下幾樣貢獻:
1812年,杜隆發現了危險敏感的三氯化氮並在實驗過程中失去了兩根手指和一隻眼睛[7]。他為漢弗里·戴維關於三氯化氮的研究作出了貢獻[8]。
除了化學方面的成就外,杜隆還被譽為一位跨學科的專家。英國皇家學會的同代人都認為他是「幾乎所有物理學部門的指揮」。[9]
1815年,杜隆與阿列克西·泰雷茲·珀蒂首次合作,共同發表了熱膨脹相關的論文[5]。兩人此後繼續合作,研究金屬的比熱[10]。1819年,他們研究表明金屬元素的質量熱容與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成反比,這一規律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杜隆-珀蒂定律[10][1]。儘管現在看來這一定律不甚精確,但它在歷史上曾幫助人們測定元素的原子量,從而建立元素周期表[10]。杜隆對這一定律的發現做出的貢獻令他在1818年獲得了法蘭西學術院的嘉獎。
1820年,阿列克西·泰雷茲·珀蒂因健康問題而退休[5],杜隆隨後接替了他的職務——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1]。他不但研究了蒸汽的彈性、溫度的測量、彈性流體的行為,還對金屬是如何使某些氣體的化合反應成為可能的這一問題加以研究[11]。他第一次精確地比較了水銀溫標和空氣溫標。1826年,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1830年,他當選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成員。
個人生活
[編輯]他於1803年與埃默利·奧古斯蒂娜·里維埃爾(Emelie Augustine Riviere)結婚[12]。
在社會上,杜隆常被認為是一個冷淡而無趣的個人。但是他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不同意這一觀點,把他的個性看作是寡言順從而非無趣沉悶。[5]
他因為對科學的熱愛和在實驗時的冷淡、高度放鬆和勇敢而為人所注意。為了研究蒸汽在高溫下的力學行為,1830年,他在聖女日南斐法修道院的塔頂搭建了一個帶玻璃管的裝置。塔樓並不穩定,因此實驗材料一旦爆炸,塔樓將很容易被摧毀並殺死包括杜隆在內的諸多物理學家。這一實驗「充滿了危險和困難」,但在杜隆的領導下依舊順利完成。[13]
杜龍在研究三氯化氮時的所作所為同樣體現了他對危險漠不關心和對科學的追求。儘管在初步實驗中他失去了兩根手指和一隻眼睛,杜隆仍然決定繼續研究三氯化氮這種當時人們不甚了解的物質。研究工作使他得了更多的傷病,此後他把他的研究成果交給了漢弗里·戴維先生。[5]
逝世與紀念
[編輯]杜隆將他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科學實驗中。他經常是貧窮的。結果,他在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重大遺產的情況下就去世了。[5]
1838年7月19日,杜隆因為胃癌死於法國巴黎,安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杜隆的紀念碑由大衛·昂熱斯建造,費用由同行們支付。[5]
杜隆和其他71位名人的名字刻在埃菲爾鐵塔上。在去世時,他正在研究量熱的確切方法。他的最後一篇論文發表於其去世當年(1838年)。在該論文中,他描述了如何測量化學反應釋放的熱量。[11]
-
杜隆的墓碑,位於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
-
埃菲爾鐵塔上刻有一些名人的名字,上圖的最右側刻有杜隆的外文名Dulong。
-
杜隆墓的細部。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1.2 1.3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 杜隆,P.-L..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永久失效連結]
- ^ Jaime Wisniak. Pierre Louis Dulong (PDF). PARA QUITARLE EL POLVO (Educación Química). 2001-10, 4 (10): 219–228.[永久失效連結]
- ^ 3.0 3.1 Lycée Pierre Corneille de Rouen - History. Lycée Pierre-Corneille.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 ^ Central State University; Central State College (編). Journal of Human Relations. Central State College. 1969: 568.
- ^ 5.0 5.1 5.2 5.3 5.4 5.5 5.6 Lemay, Pierre. Pierre Louis Dulong, His Life and Work. Chymia. 1948, 1: 171–190 [2017-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 ^ 6.0 6.1 6.2 Fox, Robert. The Background to the Discovery of Dulong and Petit's Law. 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1968, 4: 1–22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 ^ Thénard J. L.; Berthollet C. L. Report on the work of Pierre Louis Dulong. 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 1813, 86 (6): 37–43.
- ^ Hale, William. Formation of the Explosive Chloride of Nitrogen by Electrolysis. Science. April 1888, 11: 206 [2017-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Britain), Royal Society (Great. Abstracts of the Papers Printed in 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Richard Taylor. 1837-01-01.
- ^ 10.0 10.1 10.2 Laing, Mary; Laing, Michael. Dulong and Petit's Law: We Should Not Ignore Its Importanc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06, 83 (10): 1499–1504 [2017-07-21]. Bibcode:2006JChEd..83.1499L. doi:10.1021/ed083p14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4).
- ^ 11.0 11.1 Pierre-Louis Dulong.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7-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3).
- ^ BIOGRAPHICAL INDEX OF FORMER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783 – 2002 (PD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July 2006 [2017-07-17]. ISBN 0 902 198 84 X.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1-24).
- ^ Dulong, Pierre Louis. 191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延伸閱讀
[編輯]- Petit, Alexis-Thérèse; Dulong, Pierre-Louis. Recherches sur quelques points importants de la Théorie de la Chaleur. 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 1918, 10: 395–413 (法語).
外部連結
[編輯]- Dulong, Pierre Loui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Chisholm, Hugh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