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生
王芸生 | |
---|---|
出生 | 1901年9月 大清福建省延平府永安縣 |
逝世 | 1980年5月30日 中國北京市 | (78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職業 | 編輯、政論家 |
知名作品 | 《大公報》總編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馮玉文 |
兒女 | 王芝光、王芝芙、王芝慕、王芝秋、王芝琛、王芝瑜 |
王芸生(1901年9月—1980年5月30日),原名德鵬,男,天津靜海人,中國報人、政論家。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出身寒微,13歲即輟學當學徒,靠自學成才。在天津東浮橋口茶葉鋪當夥計時,就開始為《益世報》寫稿。1925年在洋行工作的王在五卅運動時激起了民族熱情,成為反帝活動的積極分子。1926年,因避難前往上海,並參加上海的革命活動,國共合作時期先加入國民黨,後經博古等人介紹入中國共產黨。[1]
四·一二事件後在天津《大公報》刊登啟示,聲明脫離一切黨派,謝絕政治活動,專心從事著述。
成為大公報人
[編輯]1928年5月任天津《商報》總編輯。因多次撰文評說《大公報》社評觀點,受張季鸞賞識,與1929年被張攬入《大公報》,任地方新聞編輯,次年編輯《國聞周報》。九一八事變後,配合《大公報》「明恥教戰」編輯方針,受命編輯《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此後往來於京津之間,搜尋材料,精心編輯,所寫文章,自1932年1月11日起,在《大公報》連載,持續兩年之久。1934年,《大公報》報館將其輯為一部七卷本巨著出版。此著也成為他的成名作品。同年8月,王芸生應邀到江西廬山採訪,並給蔣中正講課。
1935年升為編輯主任。1936年9月出任上海版編輯主任。張季鸞離滬籌辦漢口版後,他主持滬版編務。1937年12月14日,滬版抵制日本占領軍新聞檢查,宣布停刊,王芸生撰寫《不投降論》和《暫別上海讀者》兩篇社評,表示大公報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1938年1月任漢口版編輯主任。12月重慶版創刊後,因總編張季鸞體弱多病,常離館修養,編務實際由其主持。在漢口、重慶期間多次謝絕國民政府予以的高官厚薪。
1941年張季鸞去世,王芸生繼任《大公報》總編,同時擔任社評委員會主任。其後所寫《維護修明政治案》、《看重慶,念中原!》、《晁錯與馬謖》等文,引起國民政府不滿。
抗戰勝利後,呼籲和平,反對內戰。針對國民黨鎮壓學生運動和實行文化專制,撰寫《我看學潮》、《由新民報停刊談出版法》等社評予以抨擊,致使此後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發起「三查王芸生運動」。內戰爆發後,他撰寫《質中共》、《可恥的長春之戰》等文,也引起《新華日報》的陸定一與之筆戰。1947年王以總編輯身份參加中國赴日記者團,對降後日本考察,回國後寫成《日本半月》等12篇文章。
國共內戰後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1948年10月王芸生得到由《大公報》社中共地下黨員李純清和楊剛轉給他的毛澤東口頭邀請,通知他儘早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再轉道海路前往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許諾不限制《大公報》發表的內容。經過再三考慮,王芸生與11月5日,從上海轉道台灣到達香港,親自主持香港版筆政,發表題為《和平無望》的社評標誌著《大公報》立場的轉變。1949年1月15日,天津易手,一個月後天津軍管會將天津《大公報》更名為《進步日報》由楊剛主持。2月27日,《進步日報》發表文章攻擊《大公報》為「徹頭徹尾的反動報紙」。3月18日與陳叔通、柳亞子、葉聖陶、馬寅初等人抵達北平參加新政協,5月27日隨軍南下至上海,為保全《大公報》繼續發行,於6月17日在滬版發表《大公報新生宣言》,檢討近五十年《大公報》辦報歷程,宣布「報紙歸人民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參與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之後繼續擔任《大公報》社長,直至1966年9月北京版停刊。這一時期王芸生被調離編委會,而負責《舊<大公報>史》的編撰工作。此外還擔任過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54年,他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討論憲法草案[2]。
1956年11月,王芸生隨彭真和章伯鈞訪問蘇聯及東歐國家,在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會面時,章伯鈞突然站起來講話,王芸生也隨即發表講話[3]。
反右運動後受到批判,由於毛澤東本人授意,未被劃為「右派」[4]。此後很少過問《大公報》社務,致力於文史著述,寫成《英斂之時期的舊大公報》等(晚年表示其中許多為迫於時局違心所寫成)。
1980年在北京去世。
家庭
[編輯]妻子:馮玉文
子女:
- 王芝光,後改名王磊(結構力學教授,1987年10月2日因病去世)
- 王芝芙,女,(人民廣播電台高級編輯)
- 王芝慕,女,(畢業於華東軍政大學,保育員)
- 王芝秋(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 王芝琛(1937年生,1961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大公報報史研究專家,2006年2月5日因癌症去世)
- 王芝瑜,女,(戲劇電影導演,196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作品
[編輯]- 《芸生文存》
- 《王芸生文集》
- 《台灣史話》
- 《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共7卷,200萬字。
參考文獻
[編輯]- ^ 吳廷俊. 中国新闻史新修.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年: 381. ISBN 978-7-309-06146-8 (中文).
- ^ 張希坡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 ^ 劉志青. 新中国首席俄语翻译李越然.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博覽》. [2019-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 ^ 王鵬. 毛泽东为什么保下了王芸生. 《書屋》. 2002年第五期 [2009-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30)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編輯]- 《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PDF文檔下載
- 《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DJVU文檔下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謝泳:《由顧準的一封信想到王芸生》
- 郭沫若與王芸生:誰看清了歷史?
- 新浪:《大公報》創始人王芸生的文革遭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張建安:《王芸生臨終前咳血長談》
- 王芸生:徹頭徹尾的新聞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王芝琛:《一代報人王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