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牛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牛痘
牛痘病毒
科學分類 編輯
(未分級) 病毒 Virus
域: 多變 DNA 病毒域 Varidnaviria
界: 班福病毒界 Bamfordvirae
門: 核質病毒門 Nucleocytoviricota
綱: 痘疹病毒綱 Pokkesviricetes
目: 克希特恩病毒目 Chitovirales
科: 痘病毒科 Poxviridae
屬: 正痘病毒屬 Orthopoxvirus
種:
牛痘 O. C. virus
二名法
Orthopoxvirus Cowpox virus
牛痘
牛痘病患
症狀囊泡低熱[*]
類型痘病毒科傳染病[*]病毒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病疾病
病因牛痘病毒[*]
診斷方法體格檢查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傳染病科、​獸醫學
ICD-111E72
ICD-10B08.0
ICD-9-CM051.0
eMedicine1131886
MeSHD015605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牛痘(英語:Cowpox)是發生在身上的一種傳染病,症狀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現局部潰瘍。牛痘由牛痘病毒引發,而該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親。如果擠奶工的皮膚上有傷口,該病會透過與隻的接觸而傳染給人類,患者皮膚上出現丘疹,這些丘疹慢慢發展成水泡膿疱,還會出現一些其他的症狀,比如發熱,出現淋巴結炎、淋巴管炎。通常,人感染牛痘大約經過3至4周就可以痊癒。

18世紀後,牛痘用作免疫接種以預防高傳染性的天花,也是免疫接種的首度成功案例。

該病的病例多在歐洲,尤以英國為最多。而該病毒可在牛隻、以及田鼠等身上找到。人類患病的個案極少,潛伏期為9-10日,但對患有免疫系統缺陷的病人來說,感染牛痘病毒足以致命。

預防天花感染的機制

[編輯]

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是藉著識別病毒表膜的抗原,針對病毒抗原的結構,製造「抗體」,「標記」病毒以及受感染的細胞,以誘導人體的免疫機制對其進行攻擊。

由於牛痘病毒具有與天花病毒相似的抗原,曾經感染牛痘病毒的人類,其免疫系統因而產生的抗體不僅可針對牛痘病毒,也能有效對抗天花病毒。有效接種者一旦感染天花,免疫系統就可迅速製造針對天花病毒的抗體,以阻止天花病毒進一步入侵身體。不過現時對抗天花病毒(smallpox virus)而用來製備「天花疫苗」的是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並非野外找到的牛痘病毒(cowpox virus),是兩個不同的病毒品種[1]

天花病毒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病毒,它的DNA攜帶187個基因,186,000對DNA鹼基[2],其中100個基因成為科學家研究人類免疫系統的鑰匙,以尋求天花病毒極其致命的線索。

人痘預防

[編輯]

在古代,天花主要是大部分兒童夭折的原因,即使倖存,多數患者都會因天花而導致失明、痙攣、殘疾和毀容等後遺症。根據研究,十八世紀的英格蘭每十人有一人死於天花,1783年到1802年格拉斯哥(英國第三大城市)有三分之一兒童死於天花。

在「牛痘接種術」未被推廣前,一般民眾都以「人痘接種術」作為預防天花的手段,辦法是把天花病患者身上的痘痂製漿(),以小刀拭在受種者的皮膚之下,使之產生免疫力,以預防天花。另一個方法,就是讓受種者穿上天花患者的衣服,稱為「痘衣法」。公元1715年,瑪麗·沃特·摩塔(倡導天花接種而聞名,也是貴族詩人和作家)跟隨丈夫外交官到奧斯曼帝國,她注意到土耳其人有種人痘的習慣,當她返回英格蘭時勸卡洛琳公主對兒童推廣(種痘)。

可是,這種方法有嚴重缺點:因為受接種的人是得到了真正的天花,故此有很大機會死亡,危險性甚高。而且受種者對天花完全產生抵抗力之前,會把天花傳染給身邊的家人,因此對天花未有抵抗力的家人必須被隔離。

牛痘接種術

[編輯]

研發歷史

[編輯]

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是第一個發明並推廣牛痘接種,以預防天花的人。

愛德華·詹納從小被牧師所養大,只有一位哥哥,後來他在倫敦,受到他的老師約翰·亨利(提倡醫藥使用科學方法,當時權威外科醫師)的賞識,有了前往澳大利亞的機會,但他選擇留在格洛斯特郡當鄉村醫生,當時他第一次從擠牛奶的女工聽到牛痘的民間故事,只要感染這個輕微的疾病(牛痘)就會對牛痘免疫,不會再患同樣的疾病,同時對天花也能終身免疫。

公元1796年5月14號,他在伯克利村找了莎拉·妮爾姆思的一名擠奶女工人,取了她感染的組織,並在一名八歲男孩詹姆斯·菲普斯(James Phipps)的手臂劃出小傷口,讓他感染症狀輕微的牛痘。男孩康復後,在7月1號愛德華·詹納再次對他植入天花病毒,這次男孩沒有再得到天花。

當時的人誤以為種過牛痘疫苗的人們會長出牛角、牛毛,詹姆斯·吉爾雷 於公元1802年繪。

不過在研究牛痘對天花預防性的過程中,他飽受抨擊與批評,現代觀點認為他將人當作白老鼠,測試疫苗療效,是違反科學道德。而在當時,人們主要是譏笑他,說道種過牛痘疫苗的人們會長出牛角和牛毛。在疫苗研發成功後,他接種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導致與妻子糾紛,甚至被說是發狂想殺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在詹納的堅持下,他的兒子在接種後一直相安無事,也沒有感染天花。因為這是免疫接種的首度成功案例,因此種痘也被引申為「疫苗接種」的意思。

或許受輿論影響,愛德華·詹納沒有再做其他相關實驗,而是直接進行了發表。因為他是當地科學辯論會的成員,且有良好的社經關係,對許多有影響力的作家或貴族敘述他的發現,不久各個國家開始進行(牛痘)的實驗,1799年普魯士的露易莎公主向他致信,隨後受到喬治三世(英國國王)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珍·奧斯汀在一場宴會中聆聽了這篇論文,隔年1801年皇家海軍全面接種牛痘,俄國皇后將第一名接種牛痘的兒童賜名瓦奇諾夫(Vaccinof),根據研究,當時歐洲有十萬人因此獲救。1804年法皇拿破崙為他鑄造一枚徽章,也因為他的緣故,為他釋放了英國戰俘以示尊敬。

接種效果

[編輯]

愛德華·詹納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方法,比傳統「人痘接種術」更安全,因而廣泛被各國採用。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佈「地球上的人類已免於天花疾病」,天花已在地球上被滅絕[3]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英文)Yuan, Jenifer The Small Pox 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英文)Pete, Moore 「Killer Germs」2001
  3. ^ (英文)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K.Abbas(Fifth Edition)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