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號輕巡洋艦
愛丁堡號輕巡洋艦 | |
---|---|
概觀 | |
艦種 | 輕巡洋艦 |
艦名出處 | 愛丁堡 |
擁有國 | |
艦級 | 城級 |
動工 | 1936年12月30日 |
下水 | 1938年3月31日 |
服役 | 1939年7月6日 |
結局 | 1942年5月2日戰沉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10635噸 |
全長 | 187.0米 |
全寬 | 19.8米 |
吃水 | 6.9米 |
動力 | 四台帕森斯齒輪減速蒸汽渦輪機,四軸 四台海軍部三鼓式鍋爐 |
功率 | 82500軸馬力 |
最高速度 | 33節 |
續航距離 | 8000海里(14節) |
乘員 | 750人 |
武器裝備 | 12門BL 6英寸50倍徑Mk XXIII炮(4×3) 12門(後為8門)QF 4英寸高射炮(6×2) 16門QF 2磅砰砰炮(8×2) 8挺0.5英寸維克斯重機槍(2×4) 6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2×3) |
愛丁堡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Edinburgh)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城級輕巡洋艦(Town-class),也是被稱為愛丁堡亞級(Edinburgh sub-class)的最後兩艘城級輕巡洋艦中的第一艘。愛丁堡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經歷了許多戰鬥,特別是在北海和北冰洋,1942年在北冰洋被德國潛艇擊沉。
性能
[編輯]愛丁堡號由斯旺亨特與威格姆理查森公司(Swan Hunter & Wigham Richardson)在泰恩河畔紐卡斯爾建造,1936年12月30日鋪下龍骨。愛丁堡號是一艘快速巡洋艦,全長613.6英尺(187.0米),寬64.9英尺(19.8米),吃水22.6英尺(6.9米)。由四台帕森斯(Parsons)齒輪減速蒸汽渦輪機驅動四軸,蒸汽由四台海軍部三鼓式鍋爐提供,總功率82500軸馬力(62兆瓦),排水量10635噸,設計航速32.25節,最高航速達33節。續航14節航速時為8000海里。
作為輕巡洋艦,這艘戰艦裝有強大的武備,包括12門BL(Breech Loading,後裝)6英寸(152毫米)口徑50倍徑Mk XXIII炮,12門(後來變為8門)QF(Quick-firing,速射)4英寸(101.6毫米)口徑高射炮(AA)(這一級輕巡洋艦裝有英國巡洋艦中最強大的4英寸炮組),16門QF 2磅(口徑40毫米)砰砰炮(Pom-pom guns),8挺0.5英寸(12.7毫米)口徑維克斯(Vickers)機槍。還裝備了兩座三聯裝21英寸(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來增加攻擊力。
愛丁堡號被設計成非常現代化的戰艦,配備了新式的雷達陣容和火控系統,能夠攜帶多達三架超級馬林公司(Supermarine)海象式(Walrus)水上飛機用作偵察,雖然多數時間只攜帶兩架。
愛丁堡號的裝甲厚度為主裝甲帶4.88英寸(124毫米),最薄處1.5英寸(38.1毫米),是英國輕巡洋艦中最厚的。如同戰列巡洋艦一樣,輕巡洋艦被設計成航速夠快來避免被擊中,而不用像當時在戰列艦上那樣的厚重裝甲。
戰時經歷
[編輯]愛丁堡號於1938年3月31日下水,1939年7月6日服役後立刻被分配到蘇格蘭斯卡帕灣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Home Fleet)第18巡洋艦分艦隊(18th Cruiser Squadron)。1939年轉屬第2巡洋艦分艦隊(2nd Cruiser Squadron),在亨伯分隊(Humber Force)服役。
當1939年10月16日德國空軍首次襲擊羅賽斯(Rosyth)的海軍基地時,仍然在福斯灣的愛丁堡號遭受了輕微損傷,但未被直接命中。
愛丁堡號於10月23日離開羅賽斯,負責護送來往於挪威納爾維克的船隊。當11月23日輔助巡洋艦拉瓦爾品第號(HMS Rawalpindi)在護航中被擊沉時,愛丁堡號離開船隊去尋找德國的通商破壞艦,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雖然責任重大,但搜索沒有成功,愛丁堡號又回到護航任務中。
1940年3月18日,愛丁堡號到達泰恩河,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28日的漫長整修。整修結束後,愛丁堡號被重新分配到第18巡洋艦分艦隊,11月18日離開克萊德(Clyde)的法斯蘭(Faslane)海軍基地,為WS4B船隊護航,在11月12日返回斯卡帕灣之前一直護送到弗里敦。聖誕節前不久,愛丁堡號隨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驅逐艦伊萊克特拉號(HMS Electra)、回聲號(HMS Echo)、冒險號(HMS Escapade)、和哥薩克號(HMS Cossack)前去攔截一艘正突入北大西洋的德國水面襲擊艦。在海上花費了包括聖誕節在內的一周後,有關報告被證明是不實的,愛丁堡號在跨年夜回到港口。
在1940年冬季,愛丁堡號還參加了本土艦隊的一些小型行動。1941年3月下旬,愛丁堡號護送WS7船隊遠航中東,4月15日返回斯卡帕灣。這月下旬,在丹麥海岸外支援了一系列布雷任務。1941年5月4日,支援了盟軍對德占羅弗敦群島的襲擊行動,即雙刃大刀行動(Operation Claymore)。
愛丁堡號在追獵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的行動中也扮演了次要角色。1941年5月22日,愛丁堡號在比斯開灣巡邏時截獲了德國船萊赫號(SS Lech)。隨後,愛丁堡號被派遣到向布雷斯特的航線上攔截並跟蹤俾斯麥號,但俾斯麥號未到達該區域。
6月1日,愛丁堡號被派去接替赫米昂號輕巡洋艦(HMS Hermione)在丹麥海峽巡邏的任務。任務平安結束後,受命護送另一個前往中東的船隊WS9B,並於7月初再次停靠在直布羅陀。該月晚些時候,愛丁堡號參加了向馬耳他輸送物資的物質行動(Operation Substance),於7月24日到達馬耳他。第二天,愛丁堡號在一架德國魚雷轟炸機的攻擊中死裡逃生。軍艦沒有受到損害,並繼續航行回到克萊德。
1941年8月,愛丁堡號護送WS10船隊到南非的西蒙斯敦(Simonstown)。稍後於9月28日作為戟行動(Operation Halberd)的一部分再次到達馬耳他,不久後回到直布羅陀。1941年10月1日載着補給和戰俘從直布羅陀啟程前往克萊德。在法斯蘭維修後,於11月間重新加入本土艦隊,在冰島巡邏。
1941年12月,愛丁堡號為向蘇聯運輸物資的北冰洋護航隊護航。1942年1月開始在泰恩河整修,直到3月4日,再次去冰島-法羅群島巡邏。
愛丁堡號護衛了QP4和PQ13兩個船隊,3月28日返回斯卡帕灣。4月6日又離開斯卡帕灣,為前往摩爾曼斯克的PQ14船隊護航。PQ14的24艘運輸船中16艘被不合時令的海冰和壞天氣逼回冰島,一艘被德國潛艇擊沉。愛丁堡號護送其餘七艘於4月19日到達摩爾曼斯克。
最後的航程
[編輯]愛丁堡號作為QP11護航隊指揮官海軍少將斯圖爾特·博納姆·卡特(Stuart Bonham Carter)的旗艦,於4月28日離開摩爾曼斯克[1],QP11有17艘運輸船。4月30日,由海軍上尉馬克斯-馬丁·泰歇特(Max-Martin Teichert)指揮的德國潛艇U-456號發射魚雷擊中愛丁堡號的右舷。早先,德國空中偵察已經提醒這艘已是第五次巡邏的潛艇注意護航隊[2]。愛丁堡號開始嚴重傾斜,但艦員迅速關閉了水密艙門,使巡洋艦沒有立刻沉沒。不久之後,U-456發射了第二枚魚雷,擊中艦艉,擊毀了操舵設備並造成了嚴重損害。
驅逐艦遠見號(HMS Foresight)和三艘掃雷艦薄紗號(HMS Gossamer)、鷂號(HMS Harrier)、輕騎兵號(HMS Hussar)試圖將愛丁堡號拖回摩爾曼斯克,一路上,愛丁堡號不斷受到德國魚雷轟炸機的襲擊。5月2日,愛丁堡號在拖曳和自身動力下以極慢的速度來到熊島附近時,遭到Z-7「赫爾曼·舍曼」號、Z-24號和Z-25號三艘德國驅逐艦攻擊。
愛丁堡號解開拖纜,開始繞圈航行。雖然火炮組織混亂,仍向德艦開火。第二次齊射對Z-7號形成跨射,對其造成嚴重破壞,迫使其艦員棄船[3]。愛丁堡號的護航艦隻驅散了Z-24號和Z-25號,但愛丁堡號舯部被一條錯過原目標的魚雷擊中[4],與U-456號擊中愛丁堡號的第一條魚雷恰好相對。愛丁堡號舯部現在只有甲板和龍骨還連在一起,隨時可能折斷,於是艦員棄船,440名轉移到薄紗號,大約400名轉移到鷂號。兩名軍官和56名其他軍銜的艦員在襲擊中陣亡。掃雷艦果敢的行動使德軍誤判了他們所面對着的軍力。
鷂號用4英寸火炮射擊,試圖擊沉愛丁堡號,但擊中20發炮彈也未奏效,在其側面投擲深水炸彈也無濟於事。最終,遠見號用最後一枚魚雷(其餘的已向德國驅逐艦射出)擊沉了愛丁堡號,發射魚雷的指揮官大衛·洛拉莫後來成為海軍中將大衛·洛拉莫爵士(Vice-Admiral Sir David Loram)。
艦上的黃金
[編輯]這次遠航時,愛丁堡號攜帶了4.5長噸(4570千克)的黃金,是蘇聯向盟軍支付的部分貨款。465塊金條分裝在93個木箱中,位於右舷有裝甲保護的彈藥庫內,靠近第一發魚雷的命中點。當時,這批黃金估計價值150萬英鎊。
1954年,英國政府授權里司登·比茲利有限公司(Risdon Beazley Ltd.)打撈愛丁堡號。但該項目被擱置,原因是與蘇聯的關係緊張。1957年,沉船被指定為戰爭公墓(war grave),這個麻煩使打撈嘗試變得遙不可及。
1970年代後期,對愛丁堡號沉船的興趣被重新喚起,英國政府越來越急於收回這批金條,不僅是由於它的價值,也是由於日益增長的對以下兩種情況的擔心:沉船被私自洗劫,或者更糟的,被較為靠近的蘇聯所打撈。
在1980年代初,經驗豐富的潛水員凱斯·傑索普(Keith Jessop)為他的公司傑索普海事(Jessop Marine)獲得了愛丁堡號的打撈權。傑索普的辦法是使用複雜的切割設備,比起其他公司使用炸藥的方法,這被認為對戰爭公墓更加合適。
1981年4月,傑索普海事的打撈船達姆托號(Dammtor)開始在巴倫支海尋找這艘沉船。僅僅10天以後,達姆托號在大約72°N 35°E / 72°N 35°E處發現了沉船,在蘇聯科拉半島海岸北北東(NNE)約400千米處,深度約245米(800英尺)。達姆托號使用專用攝像機拍攝了沉船的詳細影像,使傑索普和他手下的潛水員能夠仔細計劃打撈行動。
當年晚些時候,8月30日,潛水支援船斯蒂芬尼托姆號(Stephaniturm)抵達現場,打撈行動展開。一些潛水員在打撈中受傷,但9月15日,一名潛水員進入彈藥艙並帶回一塊金條。10月7日的惡劣天氣迫使潛水作業中止前,已經撈起465塊金條中的431塊,價值當時已超過4300萬英鎊。另有29塊在1986年的後續打撈行動中撈起。但仍有5塊下落不明。
注釋
[編輯]- ^ Eyewitness account on BBC People's History.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7).
- ^ UBoat.net on Max-Martin Teichert.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8).
- ^ David Irving: Destruction of Convoy PQ-17 (1968), reprint (1989), St. Martins Mass Market Paper, ISBN 0-312-91152-1
- ^ Quotes Halcyon Minesweepers.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9).
參考文獻
[編輯]- Colledge, J. J.; Warlow, Ben (2006) [1969]. Ships of the Royal Navy: The Complete Record of all Fighting Ships of the Royal Navy (Rev. ed.). London: Chatham. ISBN 978-1-86176-281-8. OCLC 67375475.
- 潛艇戰1939-1945(Uboat.net)上的愛丁堡號輕巡洋艦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二戰巡洋艦(WWII cruisers)上的愛丁堡號輕巡洋艦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