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煙白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煙白鐵路
概覽
營運範圍 中國吉林省
服務類型貨運
技術數據
線路長度149.6千米
正線數目單線鐵路
軌距准軌
電氣化方式
營運資訊
計劃通車1976年10月
營運者瀋陽鐵路局梅河口車務段

煙白鐵路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磐石樺甸境內。其中,樺白鐵路從東到西橫貫樺甸,全長92.5公里,有14個站(會讓所)。鐵路從紅石砬子站出來後溯松花江逆流而上31千米,線路橋隧相連、曲折艱險才至白山鎮站。電影《激戰無名川》的外景就是在這條鐵路線上拍攝的。煙白鐵路紅石砬子站至白山鎮站已經長年不通車停用。煙筒山至樺甸區段目前只辦理貨運。

目前,吉林省規劃在白山鎮站至泉陽站之間要修建一條全長76公里地方鐵路——白泉鐵路

建線後的運營里程全長為150.584公里。。該鐵路主要為建設東北地區最大的水電站———白山水電站及其下游的紅石水電站而建的水電專線。還為開發長白山、吉林哈達嶺的森林,以及沿途的金礦、鎳礦等礦產資源。當時的遠期目標是與渾白鐵路上的老安圖站連接。

歷史

[編輯]

煙(筒山)龍(王廟)線,即現在的煙(筒山)白(山鎮)線。為了開發吉林省的東部山區,早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期,鐵道部第五勘測設計院就完成了初測工作。1958年為開發樺甸境內的頁岩油礦資源和松花江水利資源修建龍王廟(今白山)、紅石階梯水電站,吉林省報請國務院請示先期修建煙(筒山)樺(甸)段,繼而修建樺(甸)龍(王廟)段鐵路,在得到國務院批准後,鐵道部發出了煙樺段當年開工的命令,責成吉林鐵路管理局負責組織施工。鐵路局團委向路局黨委和共青團吉林省委做了匯報,提出從全省農村組織9000名青年隊伍的具體計劃,並提議將煙龍線鐵路定名為共青團鐵路,這支隊伍命名為煙龍線共青團鐵路青年建設師。這個設想,得到了共青團吉林省委和吉林鐵路局黨委的支持,獲得中共吉林省委批准。全省有近百萬名團員、青年自願報名,報名數目是實際需要名額近百倍。共青團鐵路青年建設師共組成4個團,25個營,81個連和5個直屬單位共設86個團支部,女青年占5%。1958年8月1日在煙筒山鎮舉行「吉林省煙龍線共青團鐵路全面開工典禮大會」。參加大會的各級領導有: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於克,副省長周光,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蔣克誠少將,共青團吉林省委第二書記蔣谷峰,共青團吉林省委副書記兼吉林省煙龍線共青團鐵路青年建設師政委王汝,吉林省婦聯副主任張青芝,吉林鐵路管理局局長嚴子濤,共青團吉林鐵路管理局委員會書記高賢一,吉鐵工程黨委書記隋殿九,路局基建處副處長、青年建設師師長奚先奎,共青團吉林鐵路管理局委員會副書記兼煙龍線共青團鐵路青年建設師黨委副書記、副政委孟憲仁,吉林市副市長關鶴童,中共樺甸縣委副書記王成武,磐石縣縣長郭景榮。1958年底抽調第四團擔任公放線新建任務,長24公里,24個晝夜連軸轉完成任務;第三團擔任草和線任務,長4公里,僅用10天時間建成通車,後來還擔任團杉鐵路線路大修任務,全線長40公里。在完成上面三條線路任務以後,這支外援隊伍又遠征梅通複線。1960年春全部完成梅通複線技術改造工程後,隊伍全部返回樺甸縣城,着手進行樺甸站場、輝發河大橋和樺龍段磨盤山隧道工程。1960年7月接到路局命令,要求把全部隊伍調出去支援長林線柳毛溝、大牛溝、珠寶崗、松江河站泉陽站等地53公里新建工程。1960年8月,牡圖線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水災,青年建設師的部分人員奉召晝夜兼程開進牡圖線。從金秋到大雪,築路、修橋、做護坡、打圍堰幹了四個多月,恢復破壞的橋涵、線路全長40多公里。

1960年因國民經濟暫時困難而停建下馬。此時實現了通車樺甸縣城。青年建設師的延邊團員黃金哲、鐵路職工王志章因公犧牲。

1972年因白山水電站列入國家「五五計劃」興建的70項重點工程之一,鐵路於1973年夏季重新上馬,由鐵道兵修建樺甸至白山段72公里以及白山至水電站專用線4.9公里,並從吉林省全省5個地區(省轄市)抽調民工1.76萬人。1973年6月,鐵道兵第3師第11團、第14團陸續開始進場作施工準備,1973年11月份正式開工,1976年9月24日建成臨管通車。計完成路基土石方719萬立方米,橋梁2263米,隧道5323 米,涵渠3800米,正線鋪軌11.08公里,投資11094萬元。建設這條鐵路的鐵道兵犧牲軍人安葬在紅石砬子站對面山上的烈士陵園。1977年9月25日通過驗收。1978年10月9日交付吉林鐵路局正式運營。

煙白鐵路全線總土石方量為1100多萬立方米。橋梁57座,隧道13座,涵渠263處,平均每公里造價為113.8萬元。

參考資料

[編輯]
  • 馬千里、王開濟著. 《中国铁路建筑编年简史(1881-1981)》.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