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上花列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上花列傳》,作者江蘇松江府韓邦慶。是一部清代以吳語蘇州方言(「蘇白」)創作的狹邪小說[1]。又名《青樓寶鑑》、《海上青樓奇緣》、《海上花》,原題「雲間花也憐儂著」。主要內容是寫清末中國上海十里洋場中的妓院生活,涉及當時的官場、商界及與之相鏈接的社會層面。[2]被胡適稱為「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海上花列傳》為「清之狹邪小說」的壓卷之作。張愛玲晚年生活一研究《紅樓夢》,二翻譯《海上花列傳》,在拉德克利夫學院將用吳語的《海上花列傳》譯成英文和國語。[3]

歷史畫面

[編輯]

《海上花列傳》展示中國古老宗法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轉變的歷史畫面:[2]

不同於傳統小說的人物關係設置與氏族血統安排,翻開《海上花列傳》小說,記述是海上妓女,不甚了解其出身背景籍貫。記述是一座無根的真正的現代工商都會,夾雜着各種口音、混雜着各色人等的移民城市。[2]

文學轉變還表現在大量出現的新興器物描寫內容,在《海上花列傳》中,從自來水、交通運輸、通訊、照明,處處顯示西方物質文明影響,不同於農耕文明和鄉村都會。中國傳統中從未有新興器物洋燈、洋鏡台、煤氣燈裝點堂館門面,黎篆鴻的老相識屠明珠的廂房內,「十六色外洋所產水果、乾果、糖食暨牛奶點心,裝着高腳玻璃盆子,排列桌上」,「桌前一溜兒擺八隻外國藤椅」表現濃濃西洋韻味。《海上花列傳》展示從外國傳入的電報、人力車、東洋車、馬車與長江輪船,記錄新興都會上海的工業性質與現代轉型。[2]

譯本

[編輯]

從小就閱讀過海上花列傳這部作品的張愛玲,來到美國之後拜訪胡適提及翻譯的願望也得到支持,不過在他眼中,吳語「這種輕靈痛快的口齒,無論翻譯成哪一種方言,都不能不失掉原來的神氣。」1983年,張譯本以《海上花開》、《海上花落》兩部形式由臺灣皇冠出版。

憑藉着對於語言的天分,張愛玲將《海上花列傳》的吳語對白,轉換成地道晚清官話。同時,《海上花列傳》中出現的歡場行規、上海的風土人情、晚清服飾、張愛玲都做了準確詳盡的註解。然而她仍擔心讀者不滿意,在序言中寫道:「就怕此書的下一回目是:張愛玲五詳紅樓夢,看官們三棄海上花。」

影響

[編輯]

張愛玲曾說自己創作的小說承繼的正是《海上花列傳》和《紅樓夢》的傳統[3]

潘飛論,張愛玲晚年生活放在兩件事情上:一是研究《紅樓夢》,二是翻譯《海上花列傳》,張愛玲「將那種嗲聲嗲氣的吳語對白,悉數轉換成了地道的晚清官話。同時,愛玲對於《海上花列傳》最大的貢獻就是為作品中出現的晚清服飾、歡場行規、上海的風土人情都做了很多準確詳盡的註解。」[3]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開軍.論《海上花列傳》中的「蘇白」[J].齊魯學刊,2001(02):74-80.
  2. ^ 2.0 2.1 2.2 2.3 《海上花列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 [2014-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3.2 作者:潘飛,《紅樓夢》與《海上花列傳》 張愛玲的晚年生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9年04月02日16:54 來源:人民網-讀書頻道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