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江祏(5世紀—499年8月4日),弘業,濟陽考城人,南朝齊高官。

家世

[編輯]

江祏是濟陽考城人。祖父江遵,寧朔參軍。父江德驎,司徒右長史。江祏年輕時就和姑母之子即自己的表兄蕭鸞親近如兄弟。[1][2]

仕途

[編輯]

南朝宋末年,江祏出仕,歷任晉熙國常侍、蕭鸞叔父齊王即後來的南朝齊開國之君齊高帝蕭道成下屬徐州西曹、員外郎、西昌侯蕭鸞下屬冠軍參軍、灄陽令、齊武帝子竟陵王蕭子良下屬征北參軍,尚書水部郎。蕭鸞任吳興郡太守,以江祏為郡丞,加宣威將軍。[1][2]

蕭鸞侄蕭遙欣年幼聰慧,蕭鸞對江祏說:「遙欣雖年幼,觀其神采,很有度量和才幹,必成令器,未知年命如何。」[3]

江祏又歷任廬陵王蕭子卿中軍功曹記室、安陸王蕭子敬左軍諮議,領錄事,京兆太守,除授通直郎,補南徐州別駕。[1][2]與武帝弟南徐州刺史江夏王蕭鋒交好。[4]

武帝孫蕭昭業年間,蕭鸞輔政,引江祏為心腹。隆昌元年(494年正月至七月),江祏由正員郎補授丹陽丞、中書郎。蕭鸞為驃騎將軍,鎮守東府,以江祏為諮議參軍,領南平昌太守,[2]蕭誄在東府省內當值。[1]蕭鸞主政後,蕭鋒等藩王危懼,江祏曾對侍中王晏說:「江夏王有才行,也善於匿跡,教羊景之彈琴,羊景之出名了,而江夏王掩能於世,不僅僅是七弦而已,還有諸子百家。」蕭鋒聞言嘆道:「江祏這是混沌畫眉,想幫我,反而害我啊。寡人耽於聲酒,愛好狗馬,豈能再豪邁平生呢。」[4]

新安王蕭昭文剛被立為新帝后,人情未服,江祏常對蕭鸞說君臣大節,蕭鸞看看四周而不說話。蕭鸞肩胛上有紅色的痣,秘而不宣,江祏勸他示人。晉壽太守王洪範任滿回京,蕭鸞露出痣給他看,說:「人們都說這是日月相。卿不要泄漏這話。」王洪範說:「公身上有日月之相,怎麼能隱藏呢。應該對公卿說。」蕭鸞大悅。這時直後張伯、尹瓚等多次密謀起事,江祏、蕭誄憂慮卻沒有辦法,每天晚上都推託有事外出。蕭鸞商定了登基計劃後,加江祏寧朔將軍。[1][2]

蕭鸞以錄尚書事輔政,百官急忙到席,司徒左長史蔡約仍然穿着木屐。蕭鸞對江祏說:「蔡氏本是禮度之門,故自可悅。」江祏說:「大將軍有揖客,現在又看到了。」[5][6]

輔佐明帝

[編輯]

蕭鸞被進封為宣城王,太史密奏圖緯說「一號當得十四年」。江祏入內,蕭鸞高興地給江祏看,說:「得此復何所望。」蕭鸞即位後,史稱齊明帝。遷江祏守衛尉,將軍如故。封安陸縣侯,邑千戶。蕭鸞追尊其母為景皇后,江祏祖父江遵因是景皇后之父,贈金紫光祿大夫,江祏父江德驎因是蕭鸞舅父,也被贈光祿大夫[1][2]

時任尚書令的王晏很忌憚吏部尚書謝瀹,對江祏說:「彼上人者,難為酬對。」[7]

建武二年(495年),江祏遷右衛將軍,掌甲仗廉察。[1][2]與明帝侄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及尚書令徐孝嗣在蔣山南、鍾山下為儒學家吳苞立館,學者都歸附吳苞。[8][9]江祏招吳苞講學。[10][11]明帝下詔令公卿推舉士人,江祏上書薦前廣陽令明山賓有能治理繁難事務的才幹。明帝不重學,對江祏說:「聽聞山賓不停地談書不輟,怎堪做官呢?」於是不用。[12]

四年(497年),江祏轉太子詹事。江祏身為外戚,處在親要官職,勢力冠絕當時。當年,北魏軍南伐,明帝欲以妻弟西中郎長史劉暄雍州刺史。劉暄想在朝中當官,不願做邊遠官員,於是去求江祏。江祏對明帝說:「以前有人給劉暄相面,說他得一州就會受挫,今讓他做雍州刺史,萬一相面者說中了呢?」明帝默然,不久召出鎮石頭城的蕭衍,讓他做雍州刺史。[13]遠方有人給江祏送禮,諸王的名書和好物也為江祏所索取。但江祏家裡很和睦,他待子侄也有恩意。[1][2]

後來明帝誅殺王晏,知道王晏堂弟司徒左長史王思遠曾勸諫王晏注意時事變化,對江祏說:「王晏早用思遠語,當不至此。」[7]

齊明帝因諸子尚年幼,倚仗侄子蕭遙欣兄弟和外戚劉暄、江祏。[14]齊明帝病重,永泰元年(498年),轉江祏為侍中中書令,出入殿省。七月,明帝崩,遺詔轉江祏為右僕射,其弟衛尉江祀為侍中,劉暄為衛尉,「內外眾事,無大小委徐孝嗣、遙光坦之、江祏。」[1][2][15][16][17]

顧命主政

[編輯]

明帝太子東昏侯蕭寶卷即位,江祏參掌選事。齊明帝雖然讓群臣顧命,但主要寄望於江祏兄弟。這時江祏兄弟輪流在殿內當值,什麼事都要向他們稟報請示。[1][2]十月,詔蕭坦之、江祏輪流在殿省當值,總監宿衛;又詔劉暄、江祏改在延明殿省當值。[16]

永元元年(499年),江祏領太子詹事。劉暄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江祏兄弟、劉暄及蕭遙光、徐孝嗣、領軍蕭坦之六人作為明帝遺詔所定的輔政大臣,輪流下詔,時人呼為「六貴」。[1]八月,蕭衍聞之,對從舅錄事參軍張弘策說:「一國三公猶不堪,況六貴同朝,勢必相圖,亂將作矣。避禍圖福,莫不如在此州,但諸弟在都城,恐怕遭難,應當另外與益州(指他的兄長刺史蕭懿)圖之。」於是秘密與張弘策修武備,招聚驍勇數萬。蕭懿罷益州刺史,仍行郢州事,蕭衍派張弘策對蕭懿說:「今六貴比肩,人自畫敕,爭權睚眥,理相圖滅。主上在東宮就沒有好名聲,輕慢接近左右,慓輕忍虐,怎肯委政諸公,虛坐主位!嫌忌積久,必大行誅戮。」並評價能主政的只有江、劉,但江祏「無斷」,劉暄「弱而不才」,「六貴」不久都將敗亡。[13][18][19]

江祏很推重散騎侍郎兼國子博士許懋,稱他為「經史笥」。[20][21]

東昏侯稍想為所欲為,徐孝嗣不能制止,蕭坦之有時反對,而江祏堅決阻止,東昏侯深恨他。[1]徐孝嗣勸江祏不要違逆皇帝,江祏說:「只要交給我,必無所憂。」東昏侯左右小人茹法珍梅蟲兒、祝靈勇、東冶軍人俞靈韻、右衛軍人豐勇之等都為東昏侯所委任,江祏曾抑止他們,他們切齒恨他。[2][19]

東昏侯明顯失德,江祏就商議要立皇帝的胞弟江夏王蕭寶玄。劉暄與蕭寶玄有隙,不與江祏同謀,想另立皇帝另一胞弟建安王蕭寶寅。江祏又找蕭遙光密謀,蕭遙光自以為年長,想自立為帝,暗示江祏。江祀也認為年少的皇帝難保,勸江祏立蕭遙光。[1][2]江祏也改變主意,與江祀秘密勸吏部郎謝朓擁戴蕭遙光,說江夏王年少輕脫,不堪社稷,一旦立了他,又不可再行廢立,始安王年長,登基不違背物望,擁戴他不是為了富貴,是為了安國家。[3]蕭遙光以謝朓兼知衛尉事,謝朓害怕被牽連,以江祏之謀告訴太子右衛率左興盛,左興盛不敢說出去。謝朓又對劉暄說,一旦蕭遙光登基,劉暄就地位不保,還會被認為反覆之人。劉暄假裝吃驚,騎馬告訴江祏和蕭遙光。蕭遙光想出謝朓於東陽郡。之前,江祏拜訪謝朓,謝朓說有一首詩,呼左右取來,又停了。江祏問其故,答「定復不急」,江祏認為是輕視自己。後來一次江祏及江祀、蕭遙光黨羽丹陽丞劉渢、城局參軍劉晏都迎候謝朓,謝朓對江祏說「可謂帶二江之雙流」以為嘲弄。謝朓輕視江祏為人,江祏難堪,於是此時江祏設計構害他,堅決拒絕蕭遙光的建議。他已得知謝朓把自己的圖謀告訴了左興盛,就將謝朓泄密給左興盛的事告訴蕭遙光,蕭遙光大怒,發敕書抓捕謝朓付廷尉,與徐孝嗣、江祏、劉暄等連名彈劾謝朓「扇動內外,妄貶乘輿,竊論宮禁,間謗親賢,輕議朝宰」,[22]於是謝朓死於獄中。[23][24]

江氏兄弟又秘密對蕭坦之說欲立蕭遙光,蕭坦之說:「明帝取天下已非次,天下人至今不服。今若復作此事,恐四海瓦解。我不敢言。」[3]並借喪母之機回家。劉暄認為如果蕭遙光登基,自己就失去身為皇帝舅舅的尊榮,不肯認同江祏所議,導致江祏遲疑久不決。蕭遙光大怒,派人刺殺劉暄,卻被劉暄察覺,於是劉暄揭發江祏所謀,東昏侯命收捕江祏、江祀兄弟。當時是七月,當天,江祀在內殿當值,懷疑有異,遣信使報告江祏:「劉暄似有異謀,今作何計?」江祏說:「正應當靜以鎮之罷了。」不久東昏侯召江祏入見,留在中書省。先前,直齋袁文曠平定會稽太守王敬則之亂有功應當封賞,江祏不肯。東昏侯命袁文曠逮捕江祏,袁文曠用刀環撞江祏的心口,說:「還能奪我的封賞嗎?」當天,江祏、江祀都被殺。[1][2][16][25]

江祀的弟弟江禧娶劉渢妹,所以劉渢和江祏兄弟交好。[26]江禧早卒,有子江廞,十二歲,聞之,對家人說:「伯父已經如此,無心獨存。」投井而死。[1]劉暄聽聞江祏等死了,睡夢中大驚,跳到屋外,問左右:抓我的人到了嗎?久後心神安定,回家坐下,大悲道:「不是感念江氏,我就要痛自己了!」[19]徐孝嗣也心懷憂恐,但沒有表露。[21]

江祏身負重任卻不忘財利,論者因此非議他。[2]

江祏主政時,很是推薦提拔奉朝請江革,用為太子詹事府丞,認為江革才堪經國,令他參掌機務,詔誥文檄都托他寫。江革遮掩形跡,外人不知。江祏被誅,賓客都牽連獲罪,唯有江革因有智得免。[21][27]

東昏侯召蕭遙光入殿,告以江祏之罪,蕭遙光害怕,回到中書省就裝瘋號哭,從此稱病不復入台城。東昏侯擔憂蕭遙光不自安,欲轉他為司徒讓他回府,召他入宮諭旨。蕭遙光害怕被殺,起兵作亂,敗亡。[3][25]此後,東昏侯左右捉刀、應敕之徒都恣橫用事,時人謂之「刀敕」。[16][19][28][29]

永元元年有童謠說:「洋洋千里流,流翣東城頭。烏馬烏皮袴,三更相告訴。腳跛不得起,誤殺老姥子。」千里流指江祏,東城、跛腳都指蕭遙光,老姥子指「孝」字,意指徐孝嗣。[30]

先前,江祏與廣州刺史范雲交好,范雲得到蕭子良賞識時,江祏請求與范雲之女結姻,酒酣,從巾箱中取剪刀給范雲,說:「且以為聘禮。」范雲笑受之。江祏富貴後,范雲又趁酒酣說:「昔與將軍俱為黃鵠,今將軍化為鳳皇,荊布之室,理隔華盛。」拿出剪刀還給他,江祏也和其他家族結姻。江祏敗亡,妻兒流離,范雲照顧他們。之前,江祏還將姨表弟曲江令徐藝託付給范雲。曲江豪族譚儼被徐藝鞭打,以為恥,去京城控訴范雲,范雲獲罪被征回京下獄,遇赦得免。[31]

後東昏侯在後堂騎馬,覺得愜意,看着左右說:「江祏曾禁止我騎馬,他小子若在,我還能騎這個嗎?」[1][28]又問江祏親戚還有誰在,答:「江祥還在鑄造廠(被囚禁)。」東昏侯就在馬上作敕書,賜江祥死。[2][19]

十一月,都督江州軍事、江州刺史陳顯達舉兵作亂,令長史庾弘遠司馬虎龍寫信給朝臣,極言江祏兄弟等被冤殺滅族。[32]但陳顯達不久即敗亡。[33]

江祏主政時,東昏侯胞弟南康王蕭寶融為荊州刺史,江祏以南兗州刺史蕭穎胄為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行荊州府州事。蕭穎胄不平,說:「江公蕩我輩出。」二年(500年),蕭穎胄與蕭衍一同起兵,長沙寺僧將數千兩黃金鑄成龍,埋在土中,稱為下方黃鐵,蕭穎胄取此龍以充軍實,於是嘆道:「往年江祏斥我,至今始知禍福之無門啊。」[3]十二月,蕭穎胄與新興太守夏侯詳聯名發檄文給京邑百官和諸州郡牧守,稱江祏蒙冤被殺。[34][35]三年(501年)二月,蕭衍亦移檄京邑稱江祏竭誠事上卻被滅族。[18][35]

齊和帝中興元年(501年),贈江祏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1][2]

王亮在官居太子中庶子時,因江祏是明帝表弟,和他很友好,江祏稱讚他,使得他愈發為明帝所器重,從此他就疏遠了江祏。東昏侯初年,江祏主管朝政,多有進用提拔,為士子所歸心,和王亮交好如初,王亮諂事江祏,被其任為吏部尚書,但多對江祏的選官有所異議。江祏被誅後,群小肆意而為,凡所除拜的官員都是源自內寵,王亮止不住。[36]後來蕭衍代齊稱帝即梁武帝天監四年(505年)夏,尚書左丞范縝為先前被廢的王亮不平,武帝下璽書詰問范縝,指王亮「晚節諂事江祏,為吏部」等罪。[37]

評價

[編輯]
  • 《南齊書》贊曰:江、劉後戚,明嗣是維。廢興異論,終用乖疑。[1]
  • 《南史》論曰:江祏立辟非時,竟蹈龍逄之血,「人之多僻」,蓋詩人所深懼也。[2]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齊書/卷42》,出自蕭子顯南齊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史·卷47》,出自李延壽南史

注釋與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