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歐洲大學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博洛尼亞大學的標識

歐洲大學史可以追溯到1088年博洛尼亞大學巴黎大學(約1150-70年)的成立。最初的中世紀大學起源於羅馬天主教會的學校。他們的目的包括培訓專業人員、進行科學研究、改善社會以及訓練批判性思維。大學的發展也受到外部的影響,如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約 14 世紀中葉)、新大陸的發現(1492 年)、新教改革(1517 年)、啟蒙時代(18 世紀)和政治革命的重現,增強了人權國際法在大學課程中的重要性。

在 19 世紀和 20 世紀,歐洲大學專注於科學研究,其結構和理念塑造了當代大學法國綜合理工學院於1794年由數學家加斯帕爾·蒙日大革命時期建立,1804年成為拿破崙一世麾下的軍事院校。德國大學——洪堡模式——由威廉·馮·洪堡建立,基於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關於自由、研討會實驗室重要性的自由主義思想,與法國大學模式一樣,它涉及嚴格的紀律和對大學各個方面的控制。大學在 19 世紀和 20 世紀,大學專注於科學研究,直到 1914 年之後才向普通民眾開放。此外,直到 19 世紀末,宗教學術課程和研究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時德國大學模式已成為世界標準。在其他地方,英國人也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大學,從而使世界各地的民眾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

歐洲大學的先驅

[編輯]
大學課堂展示,1350年代。

歷史上,始建於1088年的博洛尼亞大學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然而,這一說法被視為意大利民族主義和民族團結的象徵,導致一些人質疑博洛尼亞聲稱是第一所真正的大學的合法性。 [1]儘管如此,根據官方文件和中世紀研究,博洛尼亞大學仍然保留着世界上最古老大學的稱號。[2]如果「大學」一詞是指由不同學科的學生和教授組成的單一法人團體,而不是簡單地存在法人團體,那麼成立於1208年的巴黎大學,也算是第一所大學。 [3]

古典希臘羅馬知識的重新發現(例如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和羅馬法),導致了universitates的發展(學生行會),從而建立了當代意義上的大學。 [4]反過來,傳統的中世紀大學——從天主教會學校演變而來——然後建立了專門的學術結構,以適當地教育更多的學生成為專業人士。《歐洲大學史》的編輯沃爾特·呂格 (Walter Rüegg) 報告說,當時的大學只將學生培養成神職人員、律師、公務員和醫生。 [5]然而,對古典時代知識的重新發現將大學從實踐藝術轉變為發展「為知識而知識」,到 16 世紀,這被認為是公民社會實踐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因此,學術研究是為了促進科學研究, [7]因為在尋找控制自然以造福公民社會的手段時,科學已經通過「對新奇事物的開放態度」成為大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8]

早期歐洲大學的結構和分布

[編輯]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薩拉曼卡大學的智者們面前。

歐洲大學的激增部分是因為一些團體決定從原來的大學中分離出來以促進他們自己的理想;巴黎大學在西歐培養了很多大學,而博洛尼亞大學在南歐培養了很多大學。 [9]一些政治領導人還創建了大學,以利用它們來增加他們的政治權力和聲望。例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於 1224 年創立了那不勒斯大學,以培養律師和行政人員,這些律師和行政人員可以與博洛尼亞大學的影響力相抗衡,當時博洛尼亞大學為敵對的倫巴第同盟服務。 [10] 1218 年,國王阿方索九世創立了薩拉曼卡大學,這是西班牙世界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持續運作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這些早期課程的設置結構包括從閱讀文本和對文本進行評論,以及學生通過教導其他學生來學習。大師們還向他們的班級提出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 [11]進入 18 世紀,教授們不再那麼專注於簡單地培訓大學教師,而是更加專注於為更大的社會「塑造精英的思想」。 [12]

19、20世紀歐洲大學模式

[編輯]
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 ,最古老的技術大學,1782年成立於匈牙利
威廉·馮·洪堡

進入 19 世紀,大學的目標從教授「知識的反溯」演變為「鼓勵創造性思維」。 [13]兩種新的大學模式,即德國大學模式和革命後的法國大學院模式 ,興起並對俄羅斯和英國等已建立的模式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的新基金會。兩者都與啟蒙時代的黎明、工業化期間資產階級的興起以及古典中世紀經院哲學的衰落有關,應用了了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這種自由思考和實驗顯然已經在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中開始了,從 17 世紀開始,在牛津,英國科學方法論之父羅伯特胡克羅伯特博伊爾,以及在劍橋,艾薩克牛頓盧卡斯數學和物理學教授

德國,或者說德意志地區各個邦國的情況則不同。從18世紀中葉開始出現的以理想主義價值觀和古典主義為基礎教育理想的德國文化市民階級,這個階層在獲得政治權力和實現其民族主義運動的目標方面已經失敗。文化市民階級將教育作為構建民族共同體的手段,並努力爭取自由,反對當權的貴族。只有當普魯士及其專制政府在1806年被拿破崙軍隊徹底擊敗時,戰敗政府的軟弱才允許普魯士對該國的機構進行改革。 威廉-馮-洪堡在1809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官(Geheimer Staatsrat)(不是原意的部長),只擔任了一年的職務。然而,他成功地起草了國家教育系統的全面改革,包括在普魯士初級教育系統,並建立了新的柏林大學。基於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和他自己的自由主義思想,其目標是展示知識的發現過程,並教導學生 "在他們的所有思考中考慮到科學的基本規律"。因此,研討會和實驗室開始發展起來。洪堡設想大學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活動。

正如初級教育培養合格的教師一樣,他通過進階教育使自己變得可有可無。大學老師因此不再是老師,學生也不再是學生。相反,學生代表自己進行研究,教授監督他的研究並支持他。 [14]

19 世紀早期的美國教育家也對德國教育趨勢着迷。例如,1835 年的密歇根憲法採用了普魯士方法,該憲法通過引入一系列小學、中學和密歇根大學本身,完全接受了整個普魯士制度,所有這些都由國家管理,並得到基於稅收的支持資金。然而,普魯士原始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理念、教育及其與教育、社會和國家建設的密切互動,與美國的國家懷疑主義自由意志主義思想相衝突。 [15]

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舊學院的主入口。

自由是德國大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教授制度建立在競爭和自由的基礎上:教授雖然擔任國家工作人員,但有在多個國家之間進行選擇的自由,其身份和聲望來自於專業化的科學學科。 [16]

法國大學模式缺乏德國模式的自由,包括對嚴格的紀律和對課程、學位授予、觀點一致性甚至個人習慣的控制(例如,1852 年禁止留鬍子)。 [17]法國大學教授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接受培訓,他們的聲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聲譽。 [18]然而,到 1866 年,德國模式開始影響嚴格的法國模式。 [19]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於1794年由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數學家加斯帕爾·蒙日創立,1804年成為拿破崙一世時期的軍事學院。今天,該機構仍在法國國防部的監督下運作。

德國大學模式也被用於俄羅斯大學,這些大學聘請在德國接受培訓的講師並致力於科學。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大學旨在以與法國大學校相同的方式培訓官僚機構。在整個 19 世紀和 20 世紀,俄羅斯大學在嚴格程度和控制方面經歷了很大變化。 [20]

這一時期的英國大學採用了德國大學所熟悉的一些方法,但由於它們已經享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權,因此那裡的變化始於啟蒙時代,同樣的影響啟發了洪堡。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強調研究的重要性,甚至比受國家權威管轄的德國大學更能真實地貫徹洪堡的大學理念。 [21]

總體而言,科學成為 19 世紀和 20 世紀大學的重點。學生可以在研討會實驗室進行研究,並開始撰寫更具科學含量的博士論文。 [22]按照洪堡的說法,柏林大學的使命是追求科學知識。 [23]德國的大學系統培養了在設備齊全的實驗室中進行的專業的、受官僚主義監管的科學研究,而不是英國和法國的私人和個人學者所做的那種研究。 [24]事實上,Rüegg 斷言德國制度對現代研究型大學的發展負有責任,因為它側重於「科學研究、教學和學習的自由」的理念。 [25]

師生關係

[編輯]
倫敦國王學院,由 JC Carter 於 1831 年雕刻。它是1836年倫敦大學的兩個創始學院之一。

Schleiermacher 認為教授必須「重現[他們]自己的實現[s]」,這樣學生才能觀察到知識的「創造行為」。 [26]它們是如何「智能地產生知識」的模型。 [27]教授職位授予傑出的學者,只有在犯有嚴重罪行的情況下才可撤銷。 [28]在堪薩斯州立大學名譽校長詹姆斯麥凱恩看來,20 世紀歐洲的教授比美國的大學教授更有聲望和受人尊敬,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學術自由,同時與學生保持正式的關係。 [29]此外,教授的專業角色從講課擴展到研究,研究成為「教授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30]

倫敦大學,由Thomas Hosmer Shepherd (1827-28 年)創建,現為倫敦大學學院,是1836年倫敦大學的兩個創始學院之一。

1914 年之後,大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慢慢開始, [31]但主要的障礙仍然是其費用。在 19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國繼續只為貴族提供大學教育,直到 20 世紀初,以倫敦大學等新大學為特色的高等教育才開始面向大眾。 [32]此外,直到 19 世紀中葉,大學才開始招收女學生,她們面臨着很大的困難,例如沒有公民權利和社會系統性的性別歧視,懷疑她們的智力和參與大學教育的權利[33]結果,普通學生進入大學挑戰了德國模式的意識形態,因為他們不同的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背景,因此不同的期望,導致了不那麼具體的洪堡模式。 [34]

在 19 和 20 世紀,歐洲大學生主要負責他們的教育;他們選擇學習課程,教授不註冊,只在課程結束時進行考試[35] [36] Rüegg 認為,學生發展基於當代政治的學生運動的傾向與他們對知識自由和社會責任的態度是一致的。 [37]

進步的教育和政治哲學改變了宗教在所傳授的教育中的作用。在 18 世紀,大多數大學都與天主教或新教教堂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教授和學生的宗教信仰決定了就業和錄取。 [38] 19世紀,宗教被從「必修課」中刪除;在法國,拿破崙世俗的法蘭西大學困擾着羅馬天主教徒,因為它威脅到他們的教育壟斷。也就是說,1850 年的Loi Falloux (法盧法)試圖恢復羅馬天主教會的一些教育權力,但到那時,法蘭西大學實際上已經實質性地控制了法國的高等教育。 [39]同樣,在英國,新的倫敦大學 (University of London ) 是非教派的, 1854 年的牛津大學法案和1856 年的劍橋大學法案取消了對老牌大學學生的宗教要求,伴隨而來的是教堂出席率的下降,以及宗教作為大學教育的組成部分。 [40] [41]

世界影響

[編輯]

最終,歐洲大學在全世界建立了大學教育的知識和學術傳統。到19世紀末,洪堡大學模式在歐洲、美國和日本建立起來。 [38]在美洲,首先是西班牙人,然後是英國人,然後是法國人在他們 16 世紀初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大學, [42]旨在專業教育他們的殖民者並傳播一神論宗教以建立正式的行政統治他們的美洲殖民地;同樣,英國人在加拿大澳大利亞開普殖民地。日本、近東非洲都擁有以 19 世紀歐洲模式為基礎的大學。這些大學傳播西歐科學技術並培訓當地居民(主要是當地精英)以開發他們國家的資源; [43]並且,雖然大多數促進了帝國統治者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目標,但有些促進了殖民社會的革命發展。 [44]在 20 世紀,城市化工業化使大眾能夠接受大學教育。 [45]自始至終,大學的基本結構和研究目的保持不變;根據 Clark Kerr 的說法,他們「是變化最小的機構之一」。 [46]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 p. 5
  2. ^ Sofia Nicolosi, Italia o Marocco: dove nacque l'università più antica al mondo?, su LiveUnict, 17 dicembre 2018. URL consultato il 4 giugno 2020 6
  3.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 p. 6
  4.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p. 15–16
  5.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40
  6.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 p.30
  7.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 p. 7
  8.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 p. 15.
  9.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27
  10.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27-28
  11.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33
  12.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 p.8
  13. ^ Röhrs, "The Classical Idea of the University," Tradition and Reform of the University under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20
  14. ^ Quoted in Christopher Clark, Iron Kingdom: 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1947, p. 333
  15. ^ Wilhelm von Humboldt, Franz-Michael Konrad UTB, 21.07.2010
  16.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5-8
  17.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4-5
  18.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9
  19.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5
  20.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10
  21.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12
  22.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13
  23.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16
  24.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17-18
  25.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31
  26. ^ Röhrs, "The Classical Idea of the University", Tradition and Reform of the University under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20.
  27.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21.
  28. ^ McCain,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 p. 204.
  29. ^ McCain,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 pp. 200, 204–06.
  30. ^ Bockstaele, "The mathematical and the exact scienc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512
  31.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117.
  32.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p. 118–19.
  33.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p. 121–24.
  34. ^ Charles, "Pattern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59.
  35. ^ McCain, 206
  36.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 22.
  37. ^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 24.
  38. ^ 38.0 38.1 Rüegg, "Theme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 III, p. 6.
  39.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113.
  40. ^ Rothblatt, "The Writing of University History at the End of Another Century", p. 158.
  41.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114.
  42.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135.
  43.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136.
  44.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 138.
  45. ^ Rudy,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00–1914, pp. 136–37.
  46. ^ Trow, "The University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radition and Reform of the University under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3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