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森林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森林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影響[1]1917年—1923年革命的一部分
日期1915年10月 – 1920年6月5日[1]
地點
起因
方法革命[1]內戰
結果波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衝突方

森林軍
支持:

蘇維埃俄國 (1920年)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 (1915–1917年)
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


伊朗 伊朗崇高國 (1918–1920年)

領導人物

俄羅斯帝國 尼古拉·巴拉托夫英語Nikolai Baratov將軍 (1915年)
俄羅斯帝國 拉扎爾·比徹拉霍夫英語Lazar Bicherakhov上校 (1918年)
大英帝國 萊昂內爾·鄧斯特維爾少將 (1918年)
伊朗 沃索·杜烏拉 (1918–1920年)

吉蘭省森林軍是一場反抗伊朗崇高國中央政府君主制統治的叛亂,這場叛亂從1915年持續到1921年。

歷史

[編輯]

1915年,穆爾扎·庫切克·汗,一位經驗豐富的憲政革命活動家,在吉蘭省的森林中發起了宗教性的伊斯蘭的森林軍運動。森林軍要求吉蘭省享有自治地位,結束中央政府腐敗,結束外國干涉當地人民事務,並進行土地改革[2]。基本上,儘管這場運動不是「分裂主義」、「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或共產主義,但其主要思想植根於消除該國的政府腐敗、「外國帝國統治」以及反對該國現有的君主制[3][4]。有了這樣的目標,該運動得到伊朗境內農民工人階級和貧困人口的大力支持也就不足為奇了[5]。即便如此,胡尚·阿米拉赫馬迪將該運動的領導人描述為「商人和地主」,而穆爾扎則被描述為伊朗資產階級「民主派」的一部分[6]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森林軍的游擊隊員與外國入侵者進行了戰鬥。雖然他們被描述為主張武裝叛亂的「吉蘭小地主」,但他們的實力足以抵抗俄羅斯帝國的進攻,導致英國成為該地區的主要軍事存在[7][8][9][10]。 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伊朗境內的馬克思主義者變得更加組織化,並開始與森林軍合作,其中許多新革命者直接受到布爾什維克的影響。 後來,這些馬克思主義者最終組建了共產主義的伊朗共產黨。即便如此,兩者間毫無疑問存在分歧,因為穆爾扎支持土地改革,但不支持土地再分配[11]

1917年底,由於隸屬於帶有民主成分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伊斯蘭聯盟運動,森林軍組織了「伊斯蘭統一」委員會,委員會成員主要由地主和商人組成[6][12]。儘管如此,他們還是起草了一部擬議的憲法,接受有一定限制的「土地私有制」,但也呼籲平等少數服從多數自由。然而,森林軍未能改變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關係,但他們確實繼續持有反專制主義反帝國主義民族主義的立場。他們的報紙《森林軍》於1917年創刊[6][13][14]。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隨着混亂和政治不安席捲全國,這場運動的力量顯然正在增強[15]

到1920年,主要屬於什葉派穆斯林的森林軍發動起義,要求區域自治和國家改革[16]。蘇俄紅軍進入伊朗恩扎利港後,起義出現了轉折點。結果,紅軍和森林軍同意在吉蘭省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反英反帝政府,而穆爾扎則開始與中央政府秘密談判,消滅共產黨,導致吉蘭政府政變,後來雙方重歸於好[17]

此後,森林軍成為維護波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的關鍵部分,表明馬克思主義者和穆斯林可以為了共同的事業而共同努力。約翰·福蘭這樣描述這次合作:[18]

海達爾·汗·阿莫魯領導的伊朗共產黨和穆爾扎·庫切克·汗領導的森林軍結成聯盟,共同建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此外,他們還致信列寧,請求列寧協助「將我們和所有被壓迫者從伊朗和英國壓迫者的鎖鏈中解放出來」。他們還致函德黑蘭,宣布君主政府非法。

這個蘇維埃共和國在其領導人被殺和監禁之前持續了近兩年[19][20][21]。雖然蘇俄在伊朗的角色尚不明確,有人質疑他們是幫助伊朗人還是幫助在該國建立蘇維埃共和國,但毫無疑問,作為蘇維埃共和國一部分的「馬克思主義與穆斯林合作」在該國的政治和社會主義組織有着長期的歷史遺產,後來有一組學生在20世紀60年代組織起來反對國王,被稱為「森林軍集團」[22][23][24]

歷史分析

[編輯]

最初,在運動開始時,穆爾扎和他的盟友成立了一個名為「Ettehad-e-Islam」(伊斯蘭聯盟)的聯盟。儘管一開始他們在運動的目標上是一致的,但最終該運動開始出現相當大的分歧,一些成員對艾哈邁德沙·卡扎爾有不同的看法,而穆爾扎等其他人則特別呼籲建立一個伊朗「共和國」[25]

從他的信中可以看出,穆爾扎不僅特別使用了「伊朗共和國」一詞,而且在伊朗共產黨出現之前,他也宣布了他對「共和國」的嚮往[26][27]。事實上,穆爾扎在波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僅17天後就被解除了他的職務[28]。穆爾扎似乎並不同意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他是一個虔誠的信仰者,儘管他的許多盟友直到最後都是共產黨員。

英國人並沒有輕視穆爾扎的成功,並派出情報人員愛德華·諾爾去刺殺穆爾扎[29]。諾爾在採取任何此類行動之前就被捕了。斯托克斯上校和萊昂內爾·鄧斯特維爾將軍因穆爾扎拒絕讓英軍在途中經過吉蘭被激怒而進一步北上,穆爾扎則批准並保證俄羅斯軍隊返回北上的安全通道。英國軍隊因此襲擊了拉什特,甚至用飛機轟炸了穆爾扎的住所。英國向穆爾扎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投降。

俄國人加入了英國的行列,派出兩萬名軍隊來抓捕米爾扎。該運動的許多知名成員,如哈吉·艾哈邁德·卡斯邁和塔萊夸尼·赫什馬特英語Talequani Heshmat率領270名士兵投降,後者被卡扎爾政府處決,儘管他獲得了豁免權[30]

1922年,蘇俄與伊朗政府達成協議,撤出軍隊,特別是援助波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的軍隊,不久之後英國宣布將撤軍[17]。最終,蘇俄顧問告訴穆爾扎,由於形勢的變化,蘇維埃共和國受到了損害。結果,內部衝突爆發了,共產黨領導人海達爾·阿穆·奧利被殺,蘇維埃共和國「革命委員會」分崩離析,森林軍被艾哈邁德擊敗,穆爾扎和他的德國同伴在試圖逃亡時被凍死[17]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Dailami, Pezhmann. JANGALI MOVEMENT. Yarshater, Ehsan (編). Encyclopædia Iranica. Fasc. 5 XIV. New York City: Bibliotheca Persica Press: 534–544. April 10, 2012 [December 15, 2008] [February 8,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2. ^ According to page 92 of Abdy Javadzadeh's Iranian Irony: Marxists Becoming Muslims, Jangal means "jungle or forest" and referred to where the members of the movement came from. He also notes that members of the group were called Jangaliha and describes them as Muslims fighting for land reform in Iran's northern Gilan province.
  3. ^ Homa Katouzia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odern Iran: Despotism and Pseudo-Modernism, 1926–1979 (London: MacMillan, 1981), 75.
  4. ^ Hooshang Amirahmadi,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ran under the Qajars: Society, Politics, Economics and Foreign Relations 1799 to 1921 (London: I.B. Tauris, 2012), xiv.
  5. ^ A. Asgharzadeh, Iran and the Challenge of Diversity, 86.
  6. ^ 6.0 6.1 6.2 Amirahmadi,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ran under the Qajars, 228.
  7. ^ Abdy Javadzadeh, Iranian Irony: Marxists Becoming Muslims (Pittsburgh: Rose Dog Books, 2011), 93, 113.
  8. ^ Katouzia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odern Iran, 76.
  9. ^ Kaveh Farrokh, Iran at War: 1500-1988 (USA: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1), 400.
  10. ^ Homa Katouzian, State and Society in Iran: The Eclipse of the Qajar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ahlavis (London: L.B. Tauris, 2006 edition), 141.
  11. ^ Eric J. Hooglund, Land and Revolution in Iran, 1960–1980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2), 38.
  12. ^ Katouzian, State and Society in Iran, 73.
  13. ^ Amirahmad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ran under the Qajars, 119.
  14. ^ Firoozeh Kashani-Sabet, Frontier Fictions: Shaping the Iranian Nation, 1804-1946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1999), 154.
  15. ^ Amirahmadi,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ran under the Qajars, 230-231.
  16. ^ A. Asgharzadeh, Iran and the Challenge of Diversity: Islamic Fundamentalism, Aryanist Racism, and Democratic Struggl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18.
  17. ^ 17.0 17.1 17.2 Amirahmadi,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ran under the Qajars, 229.
  18. ^ Javadzadeh, Iranian Irony, 93-94.
  19. ^ Javadzadeh, Iranian Irony, 91, 181.
  20. ^ Katouzia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odern Iran, 77.
  21. ^ Katouzian, State and Society in Iran, 188-189.
  22. ^ Javadzadeh, Iranian Irony, 96, 177.
  23. ^ Maziar Behrooz, "The Iranian Revolution and the Legacy of the Guerrilla Movement," Reformers and Revolutionaries in Modern Iran: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Iranian Left (ed. Dr Stephanie Cronin, London: Routledge, 2004), 197.
  24. ^ A Century of Revolution: Social Movements in Iran, edited by John Foran notes a non-English language book by Mustafa Shu'a'iyan titled Nigahi beh Ravabit-i Shuravi va Nahzat-i Inqilabi-i Jangal tha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SR and the Jangal movement.
  25. ^ See Tarikh-i Enghelab-i Jangal by Muhammad Ali Gilak, Rasht, 1992.
  26. ^ Nehzat-i Jangal by Shapur Ravasani, ISBN 964-5799-64-3, p59.
  27. ^ The letters were printed in Sardar-i Jangal by Ibrahim Fakhra'i, 1963, p282.
  28. ^ Masa'il-i Inghilab-i Iran by Irandust, 1927, Vol 5, p132.
  29. ^ Fakhrai, p13.
  30. ^ Reza Shabani, The Book of Iran: A Sel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Iran, translated by Mahmoud Farrokhpey (Alhoda: Organization for Islamic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s, 2005), first edition, p. 265.

繼續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