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松鼠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松鼠猴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科: 捲尾猴科 Cebidae
屬: 松鼠猴屬 Saimiri
種:
松鼠猴 S. sciureus
二名法
Saimiri sciureus
Linnaeus,1758)

松鼠猴(學名Saimiri sciureus)是一種小型的新世界猴,屬於捲尾猴科,分佈於南美的大多數國家。由於松鼠猴體型嬌小,不具有攻擊性,因此近年來深受全球各地動物園的歡迎,國內不少野生動物園都引進了松鼠猴與遊客直接互動。

居住

[編輯]

松鼠猴主要生活在亞馬孫盆地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秘魯蘇利南巴拉圭委內瑞拉等國家都有分布,還有一部分松鼠猴被引進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

2009年,有人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奇久卡森林(Tijuca Forest)觀察並拍攝到了一群放養的松鼠猴,這群松鼠猴可能是被放生的,也可能是從寵物貿易中逃脫的。[2]到2010年,松鼠猴已經開始被視作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入侵物種,它們以瀕危鳥類的蛋作為食物的情況引起了關注。[3]

松鼠猴通常喜歡棲息在林冠的中部,有時候也會到地面活動,或者爬上林冠高處。它們喜歡雨林熱帶草原紅樹林或者沼澤地能為猛禽提供掩護的植被

生理與習性

[編輯]

食性

[編輯]
動物園裏的松鼠猴。

一般認為,松鼠猴既以水果為食,也以昆蟲為食,偏愛樹上的類水果。被捕獲後,松鼠猴常被餵以蘋果橘子葡萄香蕉之類的水果。它們也食用多種蔬菜,比如萵苣芹菜洋蔥[4]松鼠猴也會捕食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樹蛙。松鼠猴主要從食物中攝取水分,也會從樹洞和地上的水坑飲水。找不到水果的時候,松鼠猴也會食用花蜜

松鼠猴花在覓食上的時間,跟食物的種類有關。如果能輕鬆找到較大的水果,松鼠猴就不會花太多時間覓食。否則,松鼠猴就會耗費大量時間尋找食物。覓食也是松鼠猴玩耍的過程,如果它們被捕獲,就很容易感到無聊,因為食物直接就被提供了。[4]

社會行為

[編輯]

松鼠猴採用一夫多妻制,一個群體內部有多個雄性,多個雌性。[5]大部分的社會行為是在不同的年齡/性別階層中發生的,[6]成年雄性、母子、青年中都有這樣的階層劃分。[5]群體的核心是由成年雌性及其幼崽組成的。[7]每個階層對成年雌性的吸引力最終使若干個階層成為一個社會群體。[6]青年成員活動頻繁時,會在為數眾多的成員周圍玩耍嬉戲,但它們通常都圍繞在成年雌性周圍。[6]至於成年雄性對雌性的吸引程度,則依賴每年的繁殖周期,雄性和雌性之間的距離與周期相關。[6]整體上,不同階層之間的交互大多時間與成年雌性有關。[6]值得一提的是,松鼠猴內部的年齡/性別階層劃分並沒有嚴格定義,因為性別之間的隔離程度有所不同。有些亞種之間的兩性異形程度很高,因而是性別隔離的,雄性和雌性之間的交互較少,還有些亞種之間的兩性異形程度低,兩性之間是相容的。[8]

繁殖的季節性[5]對松鼠猴的社會行為有重要影響,異性間的交互頻率在出生季節和交配季節存在差異。[9]出生季節,成年雄性並不活躍,通常在遠離猴群的地方玩耍覓食。[9]交配季節時,成年雄性更為肥壯、易激,有攻擊性,經常喊叫,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同性爭奪統治權,或者尾隨發情期的雌性期望交配。[6]雄性如果安靜地接近願交配的雌性,交配的可能性就增加了。[6]不願意交配的雌性對任何雄性的接近反應都很強烈,它們通常會藉助周圍雌性的幫助威脅雄性並把雄性趕走。[6]整體而言,松鼠猴異性間的交互在交配季節大大增加。[10]

松鼠猴的幼崽生長的很快。五到八個月時,松鼠猴已經相當獨立,每天只有一小部分時間在母親身邊度過,甚至已經能自己找到食物。[9]幼崽是猴群的活躍成員,攀爬、奔跑、探索、經常跟猴群的成年猴接觸。[9]大部分的成年猴-幼崽之間的交互,是從幼崽走近它們母親以外的成年母猴開始。[9]成年猴一般都會冷靜地回應幼崽,一部分成年猴會排斥幼崽。[9]幼崽在猴群里的地位是最低的。[11]

松鼠猴社會行為的很多方面,比如支配關係、聯盟、分布特徵、侵略,都和捕食生態有關。[11]捕食生態直接影響猴群中的母猴,反過來又影響雄性的行為。[12]松鼠猴的捕食區域很小很密集,因此打鬥能力最強的松鼠猴個體能夠獨占任何捕食區域。[11]松鼠猴群體內部的競爭是非常常見的,猴群之間的競爭也在中高程度。[11]猴群中母猴的聯盟也不是那麼堅固,因為結成聯盟爭得捕食區域後,霸占該區域是最有利的選擇。[11]

生殖發育成熟猴,公猴都會從出生的猴群中遷出。此後,它們可能會選擇獨居,可能成為另一個猴群的外圍成員,可能會加入另一個有公猴有母猴的猴群,或者混入別的品種的猴群。如果選擇成為外圍成員,公猴會和那個猴群保持一定距離,跟隨它們移動。這些公猴沒有多少支配權。少數雄性松鼠猴被觀察到和其他品種的猴子交互。有些母猴也會離開自己出生的猴群,但它們可能會想家,如果離開也是在生殖成熟之後,常常在交配季節前後遷移。因此,它們離開猴群的時候常常是懷孕的,或者帶着出生不久的小猴。[13]

公猴對母猴有支配權,但母猴在猴群中仍有較高地位[5],能夠結盟對抗公猴。[14]公猴結盟的情況非常罕見,儘管有時會出現和猴群保持距離的小群公猴或者獨居的公猴。某些理論認為雄性松鼠猴不結盟的原因是它們因為遷移,相互之間沒有親緣關係。公猴之間攻擊性也比較強,結盟可能會增加競爭的死亡風險。[13]

公猴之間的生殖器展示是猴群等級制度的重要社會標誌,它和性行為無關,只用於社會交流。[15]具體行為是,公猴張開兩腿,露出勃起的生殖器。[15]占據統治地位的公猴向服從它們的公猴展示生殖器以強調自己的地位,[7]正對着其他公猴做這個動作,有時是身體前傾,有時是在一定距離外豎直身體完成。[15]交配季節時,這種形式的統治權宣示增加,侵略行為也增加,因為公猴需要展現自己的地位和力量,贏得更多的交配機會。[6]生殖器展示也可能宣告公猴之間的聯盟關係,有時候公猴會一起進行「聯合展示」。[5]

習慣

[編輯]

松鼠猴習慣白天活動,晚上休息。平常松鼠猴很安靜,但受驚嚇時會大聲叫喊。不同的情況下,松鼠猴的叫聲也不一樣,有啼叫、嚎叫和尖叫的區別。松鼠猴保護自家領地的時候常會發出啼叫聲。松鼠猴打鬥前後則會發出嚎叫聲。爭奪統治權時,松鼠猴會發出尖叫。研究表明,松鼠猴最常見的叫聲是遺傳決定的,而不是學習得到的,實驗中松鼠猴從幼崽時期還不會叫喊時就被隔離,所發出的聲音和其他松鼠猴基本相同。有一隻出生就耳聾的松鼠猴發出的叫喊也和其他松鼠猴一樣,證明松鼠猴的叫喊聲是遺傳決定的。[16]

松鼠猴是樹棲動物,也有時候會到地面活動。一個小群一般有12-100隻猴子。在活動不受影響的森林裡,有時候猴群數量可能會多達500。

現狀

[編輯]

松鼠猴被IUCN列為「無危」級別。[1]然而,松鼠猴和其他雨林動物一樣,生存環境受到森林開伐的威脅。松鼠猴也被大量捕捉,用作寵物飼養或醫學研究。

亞種

[編輯]

松鼠猴共有四個亞種:

  • Saimiri sciureus sciureus
  • Saimiri sciureus albigena
  • Saimiri sciureus cassiquiarensis
  • Saimiri sciureus macrodon

圖集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Rylands et al. Saimiri sciure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3. [12 May 2006].  Database entry includes a brief justification of why this species is of least concern
  2. ^ O Globo, 4th May 2009, Ancelmo Gois column
  3. ^ O Globo, May the 25th. 2010; available at. [2012-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2). 
  4. ^ 4.0 4.1 Sarah T. Petrucci. Observations of the Foraging Behavior of Squirrel Monkeys (Saimiri sciureus boliviensis) at the Tulsa Zoological Park. Bios. 1993, 64 (3): 64–71. <http://www.jstor.org/stable/46082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5.0 5.1 5.2 5.3 5.4 Mitchell C.L. Migration alliances and coalitions among adult male South American squirrel monkeys (Saimiri sciureus). Behaviour. 1994, 130 (3-4): 169–190. doi:10.1163/156853994X00514.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Baldwin J.D. The social behavior of adult male squirrel monkeys (Saimiri sciureus) in a semi-natural environment. Folia Primatologica. 1968, 9: 281–314. PMID 4975594. doi:10.1159/000155184. 
  7. ^ 7.0 7.1 Anschel S., Talmage-Riggs G. Homosexual behavior and dominance hierarchy in a group of captive female squirrel monkeys (Saimiri sciureus). Folia Primatologica. 1973, 19 (3): 61–72. PMID 4198058. doi:10.1159/000155519. 
  8. ^ Levine S., Lowe E.L., Mendoza S.P.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behavior in two subspecies of squirrel monkey (Saimiri sciureus). Folia Primatologica. 1978, 30: 126–144. 
  9. ^ 9.0 9.1 9.2 9.3 9.4 9.5 Aruguete M.S., Mason W.A. Effect of infants on adult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squirrel monkey (Saimiri sciureu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96, 79 (2): 603–611. PMID 8909087. 
  10. ^ Anderson C.O., Mason W.A. Hormones and social behavior of squirrel monkeys (Saimiri sciureus): effects of endocrine status of females on behavior within heterosexual pairs. Hormones and Behavior. 1977, 8 (1): 100–106. PMID 405304. doi:10.1016/0018-506X(77)90025-3.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Boinski S., Cropp S., Henry M., Quatrone R., Selvaggi L., Sughrue K. An expanded test of the ecological model of primate social evolution: Competitive regimes and female bonding in three species of squirrel monkeys (Saimiri oerstedii, S. boliviensis, and S. sciureus). Behaviour. 2002, 139: 227–261. doi:10.1163/156853902760102663. 
  12. ^ Boinski S., Mitchel C.L., van Schaik C.P. Competitive regimes and female bonding in two species of squirrel monkeys (Saimiri oerstedi and S. sciureus). Behavio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1991, 28: 55–60. 
  13. ^ 13.0 13.1 Sue Boinski, Erin Ehmke, Laurie Kauffman, Steven Schet, Arioene Vreedzam. Dispersal Patterns among Three Species of Squirrel Monkeys (Saimiri oerstedii, S. boliviensis and S. sciureus): II. Within-Species and Local Variation. Behaviour. 2005, 142 (5): 633–677. <http://www.jstor.org/stable/453626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4. ^ Clark D.L, Stevens J.J, Wooley M.J. Squirrel monkey dominance and social behavior as related to group size and group structure. Primates. 1978, 19 (1): 169–177. doi:10.1007/BF02373233. 
  15. ^ 15.0 15.1 15.2 Blitz J., Ploog D.W., Ploog F. Studies on the social and sexual behavior of the squirrel monkey (Saimiri sciureus). Folia Primatologica. 1963, 1: 29–66. doi:10.1159/000164879. 
  16. ^ Kurt Hammerschmidt, Tamara Freudenstein, Uwe Jurgens. Vocal Development in Squirrel Monkeys. Behaviour. 2001, 138: 1179–1204. <http://www.jstor.org/stable/453588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