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思·米勒
此條目形似評論,須要清理。 (2019年2月24日) |
朱迪思·米勒 | |
---|---|
性別 | 女 |
出生 | Judith Miller 1948年1月2日 美國紐約市 |
國籍 | 美國 |
教育程度 | 普林斯頓大學碩士 |
職業 | 記者 |
活躍時期 | 20世紀 |
政黨 | 共和黨 |
配偶 | 傑森·愛潑斯坦 |
獎項 | 普利策獎 |
經歷
|
朱迪思·米勒(英語:Judith Miller,1948年1月2日—)是紐約時報記者。1993年與前蘭登書屋著名編輯傑森·愛潑斯坦結婚。朱迪斯·米勒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既受到讚揚(得過一次普利策獎),又因過於依賴親布什政府的人士(例如艾哈邁德·沙拉比)提供的消息而受到批評。他們說米勒天真地過於依賴匿名高層來源使她的報導存在偏見,而且流亡者的證言受到嚴重的置疑。另一方面,得益於這種獨特的消息渠道,米勒能夠第一時間提供許多內幕新聞。
經歷
[編輯]米勒1977年加入紐約時報。肯定與否定一直圍繞着她。早在1986年,她關於利比亞的一系列不實報道就受到譴責。十五年後的2001年,米勒又因對基地組織和賓拉登的報導而獲得普利策新聞獎。她關於伊拉克是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道最受爭議。
2002年9月7日,米勒和紐約時報記者邁克爾·高登報導美國截獲了運往伊拉克的金屬管。在她的頭版頭條文章中,米勒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和「美國情報專家」的話,稱伊拉克用這些金屬管來增強其核原料儲備,她還引用據稱是「布什政府官員」的話,說伊拉克近幾個月「正在全球範圍內採購核原料來製造原子彈」。米勒稱「薩達姆對於研發核武器有篤定的決心,加上伊拉克的生化武器研發迫使美國不得不與伊拉克開戰」。儘管米勒也承認有些武器專家認為伊拉克武器問題「疑點多多」,但她並沒有詳細報道這些反對意見,比如一份提交美國政府的報告。這份報告由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退休物理學家休斯頓·伍德撰寫。報告認為,這些管子無法用於濃縮鈾離心機。而這份報告早於米勒文章一年就已發表。
米勒文章見報後不久,賴斯、鮑威爾和拉姆斯菲爾德都出現在電視上,將米勒的文章作為開戰的部分依據。各個機構接下來的分析都認為這些管子無法用於濃縮鈾離心機。
米勒還在她後來的文章《一位伊拉克科學家斷言非法武器保存到戰爭前夜》中堅稱,已經在伊拉克找到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篇文章也被廣泛引用。米勒作客CBS《60分鐘》時宣稱這「不只是還在冒煙的槍(the smoking gun)」和「尚方寶劍」(the silver bullet),伊拉克罪證在手。可是後來人們發現,她的這篇報道又不屬實。
在美國政府和反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國民大會主席艾哈邁德·沙拉比公開劃清界限一個星期之後,2004年5月26日,紐約時報在社論中承認該報的某些報道過分依賴於沙拉比和其他伊拉克流亡人士提供的線索。然而紐約時報拒絕單獨追究某個記者的責任。公眾們發現十二份假新聞中有十份是由米勒單獨撰寫或與他人合著的。
特工身份泄密事件
[編輯]2004年10月1日,她因拒絕說出是誰泄露了瓦萊麗·普萊姆是中央情報局的秘密特工這一事實,而被認為是藐視法庭。在泄密的時候,米勒並沒有寫出這一主題的文章,但是其他人寫了(最著名的是羅伯特·諾瓦克),引發了這場調查。她被判決入獄18個月。在上訴時這一判決被擱置。2005年6月27日,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受理米勒的上訴。
2005年7月6日,聯邦法官托馬斯·F·霍根判決米勒女士進入「哥倫比亞特區都會地區中的一所合適的監獄。」她被帶往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一所附近的拘留中心。除非她決定作證,否則她將待在那兒,直到大陪審團會期2005年10月結束。
她的入獄引起了廣泛爭論。有觀點認為應加強聯邦立法保護記者獨立採訪權,也有觀點認為記者的採訪自由不應凌駕於法律之上。
外部連結
[編輯]美國女記者捲入特工事件 拒絕披露消息來源入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