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 | |
---|---|
藏文轉寫 | |
藏文 | གྲུ་འཛིན་་་བསྟན་པའི་རྩ་བའི་ལྷ་ཁང༌། |
國際音標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國河北省承德市 |
座標 | 41°0′45″N 117°55′40″E / 41.01250°N 117.92778°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普陀宗乘之廟 | |
地址 | 河北省承德市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 |
編號 | 1-117 |
認定時間 | 1961年3月4日 |
地圖 | |
普陀宗乘之廟(滿文:ᠪᡠᡩᠠᠯᠠ ᡳ ᡨᠣᠪ
ᡧᠠᠴᡳᠨ ᡳ ᠮᡠᡴ᠋ᡨᡝᡥᡝᠨ;漢文:普陀宗
乘之廟;蒙古文:ᠪᠤᠳᠠᠯᠠ ᠶᠢᠨ ᠲᠥᡋ
ᠱᠠᠰᠢᠨ ᠤ ᠰᠦᠮᠡ᠃;藏語:གྲུ་འཛིན་་་བསྟན་པའི་རྩ་བའི་ལྷ་ཁང༌།,藏語拼音:Chunzin Dainbaiza Pailhakang)[1],俗稱小布達拉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為「外八廟」之一。[2]
歷史
[編輯]普陀宗乘之廟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避暑山莊以北的獅子溝北坡、須彌福壽之廟西側。乾隆帝《普陀宗乘之廟碑》記載,該廟始建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這座廟宇是乾隆為了乾隆三十六年母親崇慶皇太后八十壽辰而建,乾隆在廟中立御製碑《普陀宗乘之廟碑》紀念。普陀宗乘之廟是「外八廟」中最輝煌、規模最大的廟。這座廟宇是仿照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而建,因而又俗稱「小布達拉宮」,「普陀宗乘」(借譯)和「布達拉」(音譯)語出同源,意為「觀音聖地」。[2]
乾隆帝《普陀宗乘之廟碑記》記述,南海大士的普陀道場有三個,一個在印度(南海普陀寺),一個在西藏(布達拉宮),一個在浙江定海(普陀山)。乾隆帝本想仿照南海大士在印度的最早的普陀道場修建,但該道場的形制難以考察,而西藏布達拉宮都綱法式具備,乃仿照布達拉宮興建了普陀宗乘之廟。[3]
萬法歸一殿是該廟的主殿,為舉行集會和慶典之所。每年農曆七月十一日,在該殿舉辦藏傳佛教學位考試。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七日、正月十四日,在該殿舉辦送祟活動,該廟全體喇嘛在該殿集中念經。清朝,蒙古各部首領來該廟進香者甚多。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在萬法歸一殿接見回歸的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一行,並舉辦大規模講經祝壽活動。[4]
1932年,美國芝加哥舉辦萬國博覽會,財閥洛克菲勒為招睞參觀者,於1930年採納了瑞典學者斯文·赫定建議,派人對萬法歸一殿實測實繪,在芝加哥製做出一個與該殿大小相同的模型。洛克菲勒又在中國搜集大批佛像和法器,於1931年使用專輪運到芝加哥,在複製的萬法歸一殿內展出。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瑞典建築師麥克思·吳雷和幾位專家成立了一家基金會,已經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手中購買了當年複製的萬法歸一殿全部構件,準備在斯德哥爾摩國際文化研究中心組裝復建。麥克思·吳雷曾在1989年到承德同主管部門協商,對萬法歸一殿進行實地考察。[4]
1961年,普陀宗乘之廟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包括普陀宗乘之廟在內的「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2]
21世紀初,在普陀宗乘之廟大紅台上的「御座樓」推出了民族宗教歌舞《普陀之光》,展現了普陀宗乘之廟落成、皇帝慶壽、土爾扈特部回歸等重大歷史事件。該歌舞每天上午在「御座樓」為遊客表演。[3]
建築
[編輯]普陀宗乘之廟占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由一道曲折蜿蜒的宮牆包圍。共有建築60多處,依山巒地勢建築,色彩鮮明,氣勢雄偉,是中國古代皇家寺廟中的代表作。主要建築包括:山門,碑亭,五塔門,琉璃牌樓,白台,大白台,大紅台,東紅台等等。[2][3]
- 石橋:廟前有一座五孔石橋,橫跨獅子溝。過橋來到山門前的廣場。[3]
- 山門:是一座清式與藏式結合的建築,藏式三券門白台之上,有清式城樓。白台為磚石結構,前開三券門,券門上有一層盲窗。白台上四周砌雉碟,中央是清式城樓,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單檐廡殿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前後設廊,廊內置檻窗,兩側封實壁。城樓內供奉護法神,自左至右依次為四面護法神、章古魯蓬護法神、大黑天瑪哈嘎拉護法神。山門前有一對石獅。山門的東西兩側有該廟的宮牆各連接一個腰門。腰門東西外側有宮牆各連接一個隅閣(角樓),實牆白台砌盲窗,頂部起雉碟,供守望用。[2][3][4]
- 碑亭:入山門後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建築。磚拱結構,平面為方形,三開間。封實壁,外牆為紅色,四面開券門。漢白玉須彌座台基,四出踏道。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碑亭正面券門左右各安有金色轉輪。碑亭內立有三通石碑:中央為乾隆三十六年御製《普陀宗乘之廟碑記》龍紋邊石碑,記述普陀宗乘之廟乃為慶祝聖母皇太后八旬萬壽而建,廟制仿西藏而非仿南海普陀寺,文後附乾隆帝《吾聞瞻部洲,古德有道場》御製詩一首;東為《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西為《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記述土爾扈特部回歸中國及清廷對該部的撫恤,碑文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漢文是乾隆帝御筆。[2][3][4]
- 五塔門:高10多米。藏式白台,中有拱門3座,正中拱門上方嵌有乾隆帝題額「廣圓妙覺」,白色牆上設有三層17個梯形紅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有五座喇嘛塔,自西向東分別為紅、綠、黃、白、黑色,用彩色琉璃磚砌築。門前有石象一對。五塔門是藏傳佛塔過街塔的一種形式。[2][3][5]
- 琉璃牌樓:五塔門之後,沿着曲折的石砌冰紋雨路前行不遠,是一座清式三間四柱七樓三券門紅黃綠琉璃牌樓。三券門以漢白玉為邊飾,牌樓上七樓,計一正樓、二次樓、二夾樓、二邊樓,覆蓋黃色琉璃瓦,正樓次樓用歇山,二夾樓用夾山,二邊樓外側用歇山內側用夾山。各樓覆蓋綠琉璃瓦,單翹單昂斗拱。明間正樓前額有乾隆帝御題「普門應現」四漢字和相應滿文,後額為「蓮界莊嚴」,二次間額各鑲黃琉璃雙龍戲珠圖案。牌樓前有月台,周圍砌女兒牆,正中及左右設有踏道,月台上還有石象一對。[2][3]
- 東、西側門:該廟東、西宮牆上各連有一個白台,相互對稱,白台中間辟門,上起廡殿,供僧人進出使用。兩門位於五塔門以北、琉璃牌樓以南的東、西兩側。[4]
- 白台:藏式平頂碉房形制的白台現存30餘座,分布在從碑亭到大紅台的道路兩側,層高一至四層的都有,以二、三層者居多。白台大多用漢式磚混結構法式,以白灰抹面,青磚鑲邊,外牆設有紅色盲窗,淌水長瓦從上檐挑出。白台分別為殿台、樓台、敞台、實台,形制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兩座白台組成一個院落作為僧房;有的台上建有漢式殿堂,作為佛堂、鐘樓使用;有的台頂設置舍利塔,其中有的是單塔,也有兩座靠近大紅台處的白台上是五塔;有的白台砌成實心,起點綴作用。[6][3][4]
- 罡子殿(中罡子殿):位於琉璃牌樓以北,四面砌有藏式碉房高牆,牆面設有三層盲窗。東、南是一層僧房。西砌蹬道。北面的僧房頂上起廡殿,單檐綠琉璃瓦頂,面闊五間,進深兩間,殿內供奉吉祥天母、四面護法神、大梵天。[4]
- 東罡子殿(東殿):位於罡子殿東,平面呈「乙」字形,兩層。該殿原來是僧房,現在供奉五尊密宗無上瑜伽密樂空雙運雙身修法像。東側自北至南依次為金剛佛母、大威德金剛、密聚金剛、勝樂王金剛、惡度金剛。[3][4]
- 西罡子殿(西殿):位於罡子殿西北的一套院落,為經堂,平面呈「廠」字形。正南辟有門。北房兩層,硬山灰瓦頂,其內供奉吉祥天母騎騾鎏金銅像。該吉祥天母像原來在權衡三界亭供奉,文化大革命後移到此殿展出。吉祥天母像是鎦金銅質,高116公分(5尺6寸6分),騎騾子,前後有兩個獸頭人身的小造像,底盤是大海。全組造像用紅銅1196斤(約600公斤),頭等金葉57兩,用6425個工日,花費1100多兩白銀。該像表情猙獰。吉祥天母像西側供奉長壽佛九尊,藥師佛12尊,都是銅質。[3][4]
- 大白台:大紅台下部為大白台,二者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大白台寬約150米,高約18米,占地面積約萬餘平方米,容積18萬餘立方米,實心,下部用花崗岩條石砌築,上部砌磚,白灰抹面。大白台外立面設有三至五層紅灰抹成的藏式梯形盲窗,其中正立面設有三層梯形盲窗。從大白台前的東西兩側,沿着石階登道可來到第一個平面——大白台頂,大白台頂上置有四個大鑄鐵水缸、四個大石雕幢竿座。大白台頂巨大,視野十分開闊。[2][3]
- 東紅台:從第一個平面——大白台頂繞大紅台登踏道,可到達第二個平面——東紅台,其周圍便是二層群樓,群樓空井靠南為御座樓,坐南朝北,三層,方三間,琉璃瓦頂,為戲台。[2][3][4]
- 大紅台:位於大白台之上,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體建築。從避暑山莊的山區眺望,可見一座紅色長方形的宏大建築,巍然矗立在群山之中,這就是大紅台。大紅台高約25米,上寬58米,下寬59米,略呈正梯形,容積大約9萬餘立方米。牆面抹灰後塗紅。大紅台共7層,其中一至四層為實心。大紅台正面(南面)排列七層窗戶,其中最下一層是漢式橫長方形窗,第二至四層是藏式梯形盲窗,第五至七層間隔開藏式真窗、盲窗。大紅台正面正中央自下而上依次嵌飾黃綠琉璃佛龕六個,漢式手法,均飾有黃紫相間的琉璃幔帳,每個佛龕內置琉璃無量壽佛像各一尊。大紅台頂上周砌女兒牆,其中東、西、南三面的女兒牆外側下部嵌有80個黃琉璃佛龕,供奉80尊琉璃無量壽佛像,寓皇太后八十壽辰之意。女兒牆中央置琉璃八寶、喇嘛塔。女兒牆轉角部位安有寶瓶,上插鐵旗。女兒牆拔檐石下置有排水長槽。[2][3][4]
- 萬法歸一殿:為整個寺廟的主殿。通過東紅台御座樓登踏道向上,為第三個平面——萬法歸一殿。萬法歸一殿在大紅台群樓空井正中,是一座正方形七進間大殿,四角稍間收進一半,重檐四角攢尖頂,上覆鎏金魚鱗銅瓦,四條屋脊飾有波狀鎏金瓦,藏式法鈴寶頂,殿頂使用頭等金葉14000多兩,金碧輝煌。大殿迴廊,雕梁畫棟。該殿是清朝皇帝和各少數民族領袖禮拜之所。迎門是銅琺瑯菩提塔,塔中央的紫檀反花佛龕內供奉彌勒佛。東西兩側是紫檀壽字塔。塔前的供桌上有五供、八寶、珊瑚樹等物,均為該殿內的原物。靠北擺放的屏風上,原來有一幅高10米(三丈)、寬3米(一丈)的巨幅緙絲緞繡佛掛像,但在中華民國時期被軍閥盜走。[2][3][4]屏風前原供奉釋迦牟尼像,再前供奉宗喀巴像,大殿兩側供奉達賴和宗喀巴像,都是紫銅質地。[4]現在屏風前的無量壽佛以及兩側的八大菩薩、宗喀巴等銅像均是從群樓內移來,並非該殿內的原物,這些銅像每尊重約半噸。[2][3]殿內面北橫額一是「淨性超乘」,二是「妙德圓成」;面南橫額是「萬緣普應」。殿內條幅有「獅座具神威咸欽奮迅,鷲風瞻相好普現莊嚴」;「法界朔中台臻大歡喜,化身現上塞護妙吉祥」;「總持初地法輪資福勝因延上塞;廣演恆沙梵乘能仁宏願洽新藩」;「梵教流傳宗遞演,化身應現慧常融」。[4]
- 群樓:大紅台內的五至七層為三層群樓,每層44間,四面合圍,圍繞着中央的萬法歸一殿。群樓南部進深三間,通天柱四排;群樓北部中五間進深四間,通天柱五排;群樓西側通天柱四排,進深兩間半,群樓東側通天柱三排,進深兩間。群樓東、西、南、北的橫額分別是「庋經之閣」、「大乘妙峰」、 「秘密勝境」、「極樂世界」。群樓一層分別置石雕壇城六座,為如來佛、觀音菩薩、無量壽佛、釋迦、大威德金剛、喜金剛的壇城。群樓的條幅有「瓔曼垂護花龕彩,獅象馴依鷲岑輝」;「佛剎現乾城法資筏喻,禪宗開震旦教演傳燈」;「以此無量慈同參不二,喻比有為法普度大千」;「統須彌界天護持常住,遍華嚴海會應現隨方」;「秘印妙持超四果,圓光正覺示三乘」;「現法化報身曇霏遍蔭,統先中後際象教同持」;「初地相光全總持一化,諸天梵香聚共演三摩」;「般若相常融聚五福德,菩提心並證增八吉祥」;「覺觀印圓通能仁普示,識田語清淨妙智同修」;「功德示經文香薰檐葡,莊嚴瞻相好光映琉璃」;「持法利身心眾生並濟,隨緣施願力一切常圓」;「佛光普護三千界,壽域常開萬億春」;「寶樹交輝香不斷,祥輪常轉法無邊」。大紅台群樓頂部西北角建碉樓,實心,作為裝飾。[3][4]
- 慈航普渡亭:位於大紅台群樓頂部平臺西北角,碉樓以北。是一座重檐六角形亭,頂覆鎏金魚鱗銅瓦。二層正面外檐下懸掛「慈航普渡」匾額。二層有匾額「普勝三界」,亭內有匾額「示大自在」,條幅「水鏡喻西來妙觀如是,月輪悟南指合相云何。」[2][3][4]
- 洛伽勝境殿:從大紅台群樓二層可達東紅台北面的洛伽勝境殿。[3]位於權衡三界亭以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4]
- 權衡三界亭:從洛伽勝境殿可達東北角的權衡三界亭。該亭為重檐八角形亭,頂覆鎏金魚鱗銅瓦。亭內原有的吉祥天母像,已遷移到西罡子殿展出。二層正面外檐下懸掛「權衡三界」匾額。亭內有匾額「精嚴具足」,條幅「法界現神威即空即色,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3][4]
- 圓形碉樓:位於大白台的西側。
-
山門及門前的五孔石橋
-
碑亭
-
琉璃牌樓
-
一座白台上的五塔
-
大紅台、大白台
-
大白台東側的啞叭院
-
大紅台萬法歸一殿和群樓、碉樓、慈航普渡亭
-
大紅台萬法歸一殿金頂
-
大紅台萬法歸一殿脊獸
-
大紅台萬法歸一殿寶頂
-
大紅台頂層出口
-
大紅台正面中央六個佛龕之二
-
大紅台頂女兒牆嵌的佛龕
-
上為權衡三界亭,下為御座樓,左上的檐角為洛伽勝境殿
-
大白台西側的圓形碉樓頂部
-
大紅台展佛
參考文獻
[編輯]- ^ 此處羅列的文字格式及順序反映牌匾上的格式和順序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承德市文物局,承德覽勝-避暑山莊與外八廟,中國旅遊出版社,2005年,ISBN 7-5032-1899-1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普陀宗乘之廟,和合承德網,2011-12-15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05.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小布达拉导游,新浪,于2015-01-06查阅. [2015-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 ^ 普陀宗乘之廟五塔門,和合承德網,2014-03-27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05.
- ^ 普陀宗乘之廟簡介,承德避暑山莊旅遊網,於2015-01-05查閱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