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
春熙路,是成都最繁華的商業街,也是中國大陸最知名的商業街之一,由春熙東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條步行街組成。春熙路廣義上也指由它為中心發展成的春熙路商圈,商圈指總府路以南、上東大街以北、紅星路以西、鹽市口以東約0.4平方公里的地區,是成都老城區三大商圈之一。[1]
地理
[編輯]雖然有「百年春熙」一說,但春熙路由軍閥楊森於1924年建成。春熙路本打算修成直線,但當時的總府街馥記藥房老闆鄭少馥是法國領事館的翻譯,並藉此拒不拆遷,楊森也只好妥協。所以在中山廣場處,春熙東路和春熙西路,春熙南路和春熙北路都相互錯開。最初,春熙路因楊森頭銜「森威將軍」而命名為「森威路」,後取老子《道德經》中:「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的典故,改名為春熙路。[1]
中山廣場中央於1927年放有孫中山銅像而得名,廣場面積近10畝。
當地人口中的春熙路並不只指名稱中有「春熙」二字的街道,通常指如下街道:
春熙北路、春熙南路、春熙東路、春熙西路、正科甲巷、小科甲巷、暑襪北街、暑襪中街、北新街、中新街、荔枝巷、青年路、橫九龍巷、城守街、聯升巷
此外還包括紅星路三段隧道上方的步行街。
商業
[編輯]春熙路匯集了眾多品牌的各類專賣店、以及擁有眾多的中華老字號商場,是外地遊客和本地白領偏愛的購物地點。春熙路商圈中也不乏大型商場、酒店等。
眾多屬於中華老字號的成都名小吃:鍾水餃、賴湯圓、夫妻肺片、韓包子、龍抄手都聚集在春熙路上,同時也聚集了諸如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哈根達斯等快餐店和眾多咖啡廳等。[2]。
- 中華老字號
- 大型購物商城
- 星級酒店/賓館
歷史
[編輯]背景及拆遷
[編輯]清朝時,成都東大街有「蜀中第一街」之稱,十分繁華。1909年(清宣統元年)三月初三,總府街口以經營洋貨為主的「勸業場」正式開場,並迅速成為成都的重要商業中心。[1]
1924年5月26日,楊森攻入成都,並成為「四川督理」,準備施行「新政」,而修馬路被視為「新政」要點。有人提出,市民從東大街去勸業場,要經過很長的羊腸小道,十分不便。小道一旁,是清代的按察使衙門,清亡後,衙門廢置,在空地上出現了胡亂搭建而成的店鋪。楊森於是下令,將衙門和沿街店鋪拆除,從東大街到勸業場之間修建一條南北向的馬路。[3]
這之後楊森派出大批士兵強行拆遷,老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賢」出面請楊森緩建,卻未能如願。但總府街馥記藥房卻因同洋人的關係,成為了唯一沒有被清拆的建築,並影響了春熙路的走向。
民國時期
[編輯]馬路修建成功後,楊森請前清舉人江子漁為馬路取名。江子漁為討好楊森,給這新馬路命名為「森威路」,但不久,楊森在他發起的同川東軍閥劉湘的混戰中失利,逃出四川。江子漁又建議取《道德經》中句子將「森威路」改為「春熙路」,暗指此處為繁華商業的區域。
春熙路分東西南北四段,楊森在顧問的建議下,在十字路口處辟了一個街心花園,並在中設立「春熙路建路紀念碑」。1927年,北伐運動開始後,四川宣布擁護國民政府,並在紀念碑上塑造了孫中山先生的站立銅像。1943年,因雕像形象失真,成都市長請人重塑了手持書卷的孫中山坐像,並保留至今。[1]
文革時期
[編輯]「破四舊」運動開始後,1966年8月24日,春熙路被改為「反帝路」,由於其在成都的特殊地位,這裡成為了成都紅衛兵活動的主要地點。春熙路上的所有「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色彩的店名都被改,譬如:「張鴨子」被改為「支農飯店」;「夫妻肺片」被改為「創新飲食部」;「新上海照象館」被改為「紅衛相館」;「賴湯元」被改為「成都湯元」等。
文革後期,政局趨於安定,由於商品奇缺,春熙路失去了往日的繁華。毛主席畫像和語錄占據春熙路上的商店櫥窗,但幾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都須憑票證購買。
改革開放之後
[編輯]春熙路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華,1992年9月12日,「春熙路夜市」首次開張。1993年,太平洋百貨春熙店落戶春熙路,是最早進入成都的外資百貨。2001年4月24日,「春熙路夜市」取消,並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造。[1]
相關事件
[編輯]- 2005年中國反日遊行
- 2020年4月6日13時25分,一男子在鳳祥樓持刀毀壞財物,被警察發現後該男子持刀拒捕襲警,13時29分,警察開槍將該男子擊傷並控制,隨後將其送醫救治[4]。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成都历史(初中版)教科书.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 ISBN 9787540850982.
- ^ 春熙路,成都锦江区春熙路,大众点评网. [201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0).
- ^ 成都春熙路话旧. [201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 ^ 成都春熙路一男子持刀毀壞財物 民警開槍將其擊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