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擠效果
外觀
排擠效果(英語:Crowding Out Effect),又名擠出效果,或者具體地說是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社會財富的總量是一定的,政府這邊占用的資金過多,會使私人部門可占用資金減少,經濟學將這種情況,稱為財政的「擠出效應」:政府通過向公眾(企業、居民)和商業銀行借款來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貸資金需求上升的競爭,導致民間部門(或非政府部門)支出減少,從而使財政支出的擴張部分或全部被抵消。民間支出的減少主要是民間投資的減少,但也有消費支出和淨出口的減少(F·S·米什金,1998,P544)。
發生機制
[編輯]對擠出效應的發生機制有兩種解釋。
一種解釋是:財政支出擴張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間支出,特別是抑制民間投資。
另一種解釋是:政府向公眾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間部門在借貸資金需求上的競爭,減少了對民間部門的資金供應。
分類
[編輯]- 完全擠出效應:政府增加支出對國民收入產生的擴張效應,完全被引起的私人支出的減少所產生的國民收入收縮抵消。
- 不完全擠出效應:政府增加支出產生的效應,只是部分地被引起的私人支出減少抵消。
一般認為,在充分就業下,政府增加支出,產生完全擠出效應;由於有效需求不足,政府購買增加導致國民收入增加,不會完全被產生的私人消費、投資和淨出口的減少,導致的國民收入的減少完全抵消。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債務壓力帶來「擠出效應」 信貸結構如何優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經濟網 2014-05-24
這是一篇與總體經濟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